一、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首先,无论是“研究型”“教学研究型”还是“教学型”大学,首要的任务都是培养和造就人才,因此应该把职业素养的培养放在首位。应用型教育不应该是一种急功近利和短视的教育,不应该是一种为应用而应用的教育,它和传统教育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前者更重视对社会发展和需要的反应,能够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本着对社会长远发展和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负责的态度,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应该在职业素养的培养中占据重要位置。其次,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要能够为社会所用,而且应该能够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最后,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设计中,应该突出实践性。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虽然坚持应用型教育理念,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应用型教育只是流于形式,根本没有达到应用型教育应有的效果。应用型本科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理念,还要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设计中突出实践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强,能够不断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中高级会计人才。
二、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教学现状
1.课程设置不合理,课时偏少。有些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没有考虑各门课程之间的先后衔接,比如先开设“资产评估”课程,再开设“财务管理学”课程。这是课程设置上的重大失误,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还有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设置课程时没有考虑到个别课程的重要性与难易程度。比如“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有些本科院校只安排了72学时,一学期要讲完,再加上中间放假等因素,有时候72学时也保证不了。学生一学期学完这门课后,只是学到了一点皮毛,效果可想而知。此外,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在教学中比较偏重于理论课,实践课课时较少,学生动手机会很少。并且,手工实践课一般仅限于会计手工实训课,成本会计、审计等实践要求较强的课程基本上没有手工实践课。
2.实践课程单一,实验室建设流于形式。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就要结合大多数学生未来的实际工作有针对性地设置实践课程。比如,珠三角地区制造型企业很多,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可能要从事成本管理工作,但成本会计的教学中很少有实践课安排,也很少有专门的成本会计实验室供学生使用,导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难适应从事的实际工作。另外,现在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都有实验室建设的内容,如会计手工实验室、审计实验室、财务管理实验室等。目前而言,最有成效的实验室应当是会计手工实验室,而其他实验室要么缺少硬件,要么缺少软件,要么千脆连地方都没有,只是纸上谈兵。
3.校企合作和校外授课效果很不理想。校企合作是开展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教育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要求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长期联系,人员能够相互往来,知识技能能够分享并且相互促进。但从目前我国校企合作的现状来看,学生到企业实习和参观学习的机会很少,会计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和锻炼实践能力的机会也很少,企业中的实务工作者也很少到学校为学生授课,校企合作开展得很不深入。还有一些学校开展校外授课,主要针对那些还没有毕业但已经在企业实习的学生进行指导。从笔者了解到的校外授课的情况来看,校外授课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校外授课一般是在周六、周日进行,学校定好时间和地点,在企业实习的学生有时间都要去听课。校外授课还是由原来的会计专业教师选定主题来授课,还是原先的那种课堂授课的模式,老师讲学生听。有很多学生反应,老师讲的在实际中用不到,实际中用到的老师又不清楚。
4.师资队伍强调高学历、高职称,实践能力差。目前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教育存在一个阻碍其发展的瓶颈,就是应用型师资队伍缺乏。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教育普遍存在着“双师型”教师缺乏、教师实践能力薄弱、青年教师比例过高、教师自身转型缓慢等问题。师资队伍建设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关键环节,师资队伍存在的上述问题严重制约着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教育应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尽快实现师资队伍由传统的“教学型”或“研究型”向“应用型”转变。
三、改革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教学的措施
1.优化应用型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高校会计本科的课程体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教育部指定课程;二是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三是由各高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及特点增设的课程。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建设的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充分体现这一目的。首先,要合理安排专业核心课程。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一般包括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税法以及会计信息系统等。对于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计划的安排方面,一方面要注意学时充足,让学生有时间充分地掌握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避免课程之间的重叠。比如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以及财务管理在有些章节是重复的,这就要在教学计划方面统筹安排,避免重复。其次,专业基础课程不可偏废。会计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宏(微观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经济法、统计学、会计英语、ERP以及会计职业道德等。这些课程对于奠定专业基础、扩展学生思维非常重要,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综合运用知识,所以课程安排方面不能偏废。另外,根据各学校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还可开设资产评估、预算会计、财务报表分析、会计理论专题、会计制度设计、审计专题等与专业核心课程紧密联系的课程。
2.注重实验室建设,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会计实践教学环节按照实施的地点不同可以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校内实践教学主要是在会计专业实验室开展,所以,首先要加强实验室建设。会计专业实验室主要分为会计手工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财务管理实验室、成本会计实验室、审计实验室以及税务筹划实验室等。学校要重视各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学习和借鉴外校实验室建设的先进经验,并不断完善实验室的师资队伍和软硬件等配套设施。其次,还要经常开展一些ERP沙盘模拟大赛,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实战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辨、勤于实验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另外,实践课程要尽量聘请在企业中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优秀人员来作为指导老师,他们不仅可以传授会计实践经验,还可以将一些职业素养通过言传身教传授给学生。最后,应当适当开设一些案例分析课程,比如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都可以增设一些案例分析课程,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3.注重校企合作的成效,扩大学生实习范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校企合作的基础是互惠互利。现在校企合作开展得不是很理想,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我们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不足。从学校方面来看,校企合作可以给高校的学生和教师搭建参与实践的平台。大部分人都认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应当去企业会计部门实习,而现实中企业的会计资料不是任何人都能够随便看到和动用的,这样就造成会计实习难以进行。笔者认为,我们应当纠正上述偏见,会计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其实并不一定非要到会计部门。会计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会计的主要工作就是对企业的资金运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要对企业的资金运动进行准确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必须熟悉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不熟悉企业的业务是很难做好会计的。如果认识到这一点,会计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就不—定非要到会计部门,其实到企业任何一个部门实习都有助于提高学生未来从事会计实务的能力。这样,学生的实习范围将大大扩展,并且能够为以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会计教师来讲,通过校企合作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企业发展献言献策,比如可以建议企业改进成本管理方式、加强内部控制等。从企业方面来看,企业可以通过到学校为学生开展生动的互动性讲座和授课等方式了解学生,向学生介绍自己企业的文化,找到自己理想的员工,从而节省招聘和培养员工的成本。
4.改善师资队伍,引导教师深入社会、深入实践。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实务经验丰富与否密切相关。现在高校引进教师的标准一般都是倾向于高学历、高职称,以至于高校教师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很少有实战经验。要发展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教育,就要通过各种方式让会计教师深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比如,学校可以鼓励教师通过校企合作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或者到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兼职等。上述方式都可以有效地弥补会计教师实务经验的不足,丰富其实践知识,从而有助于其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
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传统的会计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但也意味着新的发展机遇,只要我们把握好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特点,高瞻远瞩,采取有效措施改革当前会计教学中不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面和环节,扬长避短,在不久的将来,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教育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作者:刘晓华(广东商学院广州5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