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改背景简析
(一)历程概述
医疗改革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展开的,几十年间经历了曲折的历程,医疗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获得了宝贵经验,但总体上来讲,医疗改革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反而激发了许多深层的矛盾,促使着医改向更深层次开展。
1.改革初级阶段
医疗改革正式开始是从1985年,起初的思想是放权让利,扩大医院的自主权,改革的重点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计划经济时期的公费医疗相比,此时政府对医院的直接投入减少,市场化逐步进入医疗改革。
2.改革深化阶段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医疗各个进入较为混乱的时期,一方面是由于缺少改革的经验,另一方面是由于前期改革的效果在此阶段显现,改革引发的某些弊端开始显露。改革的趋势出现交错,非典现实的冲击使得医改政府主导与市场主导的争论走向深入,医院的产权改革脉络逐步明晰。同时几十年的医疗改革在此时出现了成功与失败的评判。
2005年9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发布《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医疗体制并没有帮助到最应得到帮助的群体,特别是农民群体,所以结论是医改并不成功。同一时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的相关专家也得出同样的结论。医疗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毕竟总体上没有达到改革的初衷,反而使得矛盾深化现实促使改革进一步深化。
3.研究整理阶段
十七大以后我国的医疗改革开始向有目标的改革道路迈进。2008年10月14日,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组织起草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通过集思广益,初步总结出我国医疗改革的当前问题,比如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和赢利性不分、医药不分、管办不分等问题,为下一阶段医疗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
(二)最新进展
到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的双线格局,医疗保险基本覆盖九成以上公众,公立医院成为医疗改革重点领域,针对公立医院改革的相关文件条例也逐步出台。
为适应医疗卫生体制和财政、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适应医改的需要,2011年1月18日,财政部出台了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及《医院财务制度》。新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的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院、专科医院、门诊部、疗养院等。2012年1月1日起新制度已在全国范围内执行。新财务制度的出台对医院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会计管理的重要性
(一)会计管理为医院的经营管理提供信息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一方面,通过核算使医院明确自身资产负债以及经营情况,为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另一方面督促相关政策的实施,控制制度的运行,为管理提供保障。无论是财务会计核算还是成本会计核算,都能够为医院日常的经营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会计管理是医院获得基本信息的手段。
(二)会计管理是医院决策制定和执行的有效工具公立医院的改革已经提上议程,成为我国医疗改革的重点领域,面对市场化改革的形势,医院面临国内外不同医疗市场主体的竞争,必须制定有效的决策提高竞争力。而决策制定需要的信息必须准确有效,通过会计管理可以实现数据的搜集、编制与分析,为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三)会计管理是财务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改革,医院将成为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日常的经营必然要重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具体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日常现金流管理以及利润分配活动等等。每一项活动都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作出的决策,而所有的决策都需要以会计核算作为基础,缺少了会计核算,其他的管理活动便少了最基本的信息和工具,从某种意义上讲,会计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核心。
(四)会计管理是医院绩效考核系统的核心医院日常管理中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系统,管理系统的运行成果需要进行评价,工作人员的成果需要进行考核,医院经营管理的成果也需要进行比率测算。通过会计管理可以建立起完善的核算控制系统,对医院相应的系统进行评价管理。
三、医院会计管理的现状
(一)会计管理模式不适应新时期形势发展的需要
我国医院会计管理模式参差不齐,受到传统体制的影响,医院级别往往根据行政级别设置,医疗改革不同性质的医院随之建立起来,会计管理模式也出现了的差异,许多医院的会计管理模式陈旧,不适应新时期的医院改革发展形势。比如医院信息数据的采集方式单一,没有引进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系统,即使使用了现代的信息技术工具,也只是用于简单的数据核算与报表工作,没有用于真正的会计管理系统。
(二)会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受到我国医疗发展实际的影响,医院普遍缺少标准的会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各医院一般根据自身需要和相应的决策建立适合自身实际的管理制度,要求内部个科室执行,对于具体的贯彻执行情况,很少做出监督评价。在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条件下,所有者可以通过社会中介组织对企业展开审计,但是医院作为事业单位,一部分国家出资,一部分医院自负盈亏,并没有完善的治理结构,因此相关制度在执行时往往缺少后续的监督与评价,即使有内部的评价,对医院会计管理水平提升有限。大部分医院的会计管理制度不完善,会计管理没有完善制度的支撑难以发挥作用。
(三)财务制度新旧交替,发挥作用存在滞后
会计管理作为医院财务管理的一部分,其管理活动的开展必须以国家相应的财务制度为依据,即需要有国家成文的财务制度加以约束,根据相应的财务制度进行操作管理。我国在上世纪末出台了相应的财务制度,制度缺少细节性规定,在大原则下,不同医院有不同的管理制度,即没有硬性约束。而新的会计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刚刚颁布实施一年多,新旧交替过程中,医院的会计管理必然处于变动中,其会计管理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四)会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低
随着医改的推进,医院将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其经营管理必然要借助财务管理的预算、执行、监督等功能,而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也必然随之提高。当前医院很多财务工作者是非专业会计人员,甚至有的财务人员是“半路出家”,直接影响了会计管理工作开展和质量的提高。在当前的管理制度下,会计管理人员的更新也步履维艰,导致许多准专业会计管理人员流失。
四、强化医院会计管理的必要性及对策
(一)强化医院会计管理的必要性
一是医院应对新会计制度的需要。新会计制度要求打破原有的会计核算体系,重视会计的成本核算等管理作用,从根本上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和财务管理水平。医院需要根据新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改进会计管理制度,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二是医院应对医改新形势的需要。随着新制度的出台,我国进如了新一阶段的医疗改革,在市场主体多元化的条件下,医院不但要面对国内同行的竞争,还要面对国外医疗阶段的竞争,提高医院的管理必须从预算的制定的开始,会计管理则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突破口,只有提高会计管理水平,才能迈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第一步。
三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医院要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高效的财务管理是其重要保障。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会计管理水平的提高是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的前提。医院只有根据自身实际,完善会计管理制度,切实提高会计管理水平,才能为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打好基础。
(二)强化医院会计管理的对策
1.更新会计核算管理观念和模式
经过医疗改革,医院逐步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医院不再是事业单位,因此必须考虑自身的资金来源、使用、经济效益等问题,会计核算和管理不再以记账搜集信息为目的,而是要切实履行核算、监督的职能,成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因此医院需要更新会计管理观念,根据自身实际,引进先进的会计管理系统,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是会计管理模式与管理理念适应实际。
2.健全会计管理内部制度
以医院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为契机,根据医院自身发展实际建立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并逐步予以完善。会计管理制度必须要包括完整的预算、执行、监督等制度,并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对制定的贯彻执行情况加以评价,真正发挥会计管理的作用。
3.重视成本核算与分析,合理管理运营费用
会计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真正发挥会计的作用,一方面真实进行核算,另一方面进行分析,为管理提供有效信息,而会计分析是建立在准确核算基础上的,准确的会计分析是管理水平提高的标志。另外,费用是医院经营成果的抵减项,只有合理管理好运营费用,才能体现出会计管理的作用。
4.更新会计人员队伍,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从业人员是医院从事会计管理的主体,会计人员的水平关系着会计管理的水平,考虑到我国医院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医院要想真正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就必须更新会计人员队伍,对现有财务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只有会计管理人员素质提高了,会计管理制度才能得到贯彻实施,才能发挥会计管理的作用。
作者:钱一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