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现状分析
由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是预算。所以若事业单位是桥梁,预算便是纽带,如果没有很好的利用好维护好这根纽带,那么它将会影响其整体运作和发展。本文对2014年中央的主要收入和支出通过搜集数据做了如下汇总。
中央主要支出预算表和中央主要收入表,虽预算稳定基金相同但是其收支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其次,2014年比2013年无论是收入还是支出都呈上升趋势,所占的百分比较大。所以,支出与收入之间也相对出现了较大的差额。
二、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上述我国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现状进行分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算编制改革观念淡薄。预算编制的首要问题和重中之重是改革,但是改革观念并没有完全融入到事业单位预算部门中。观念陈旧、管理方法和手段均很落后,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没有更新理念也没有及时地适应新环境还停留在惯有的模式中,缺乏自主创新精神。预算编制时间不精准、人员岗位配备不到位、不合理等问题也参次不齐的出现在事业单位中,即使单位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其执行力度和执行认识也依然不强,甚至都没有建立一套“包括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以及预算考核等具体的操作细则,合理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二)政府采购体系不健全。政府采购实行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和积累,虽然我国事业单位在采购工作中的诸多环节中获得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仅仅靠事业单位自己的摸索和探知,还是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学高效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在这个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有政府采购体系不完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存在漏洞等。
(三)财务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目前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为了维护事业单位更稳定、更长久、更有序的发展,所以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也能使其快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法律观念意识薄弱;专业素质不高;工作作风不严谨等。
(四)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中维系各个环节的重要标志,也是其正常运转的必然选择。但是仍有一些事业单位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其中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意识淡薄,管理者缺乏高度的重视,职员任职时甚至出现会计兼任出纳的现象,一定程度上达不到互相牵制和内部控制,对于部门领导者进行的报销审核、国库资金的核算、支出项目实报实销的制度,管理工作者都没有进行透明、高效、科学的控制,制度根本没有发挥其作用。由此可知,要想保证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的健康运转,就必须拥有完善、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三、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解决建议
(一)认真规划预算编制工作。现阶段,由于财务预算是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关键所在。因此,管理体制成为了各部门财务预算的基石;以经费收入和支出作为事业单位预算部门管理的前提条件,是提出预算方案的关键所在;编制预算方案,审核预算方案,审议批准预算编制是事业单位预算的流程。然而,管理绩效的顺利完成与预算的流程和最终的审核密不可分。预算是否切合实际要求,各项预算的分配是否科学合理,各项支出与收入是否统筹等,是实际工作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也是事业单位预算考核的依据。
(二)加强政府采购制度建设。政府采购不仅仅重视采购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能素质,而且更加重视采购机构专业性与工作有效性的提高,以确保政府高效的采购职能。政府采购也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资金,从而取得一定的收益,也是宏观的对项目支出与收入进行调控的一种手段,只有政府采购机构处于主导地位,在实际工作中才能顺利完成采购业务。
(三)积极完善财务管理监督体制。财务管理监督体制是财务管理必不可少的因素,监督主要是为了防止内部腐败问题和规范财务人员的一种体制。事业单位的监督体制,必须以现代组织理论为核心,以其他财务组织为基础才能确保财政改革的相关制度适应事业单位的要求,以此来提高事业单位的预算能力和工作效率;为适应财务管理的需要,事业单位必须采用一定的措施,就是将现有的和已有的监督体制进行整合调整,对于不符合新制度新要求的监督体制也必须加以改正和完善,同时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管理办法与激励政策,监督、考核、激励每一位工作者,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完善监督体制。
(四)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当事业单位提出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时,是为了不断完善单位的财务风险体系。首先,事业单位需要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作指导,规范和指导本单位的财务行为与财务思想,使其从实质上降低本单位的财务风险;其次,事业单位更需要的是学会规避财务风险,只有学会和注重规避财务风险,才能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当事业单位不断发展壮大时,事业单位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体系是本单位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当两者有机地结合才能使事业单位顺利地发展。
作者:王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