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决策有用理论,会计系统的基本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符合质量特征要求的会计信息。财务报告作为会计信息的综合表达和载体之一,其基本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财务报告的质量高低也就取决于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好坏。通常认为构成会计信息决策有用的两大特征是相关性和可靠性,本文拟从这两方面对现行财务报告的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现行财务报告质量评价
(一)相关性评价。相关性是指“与决策有关联,能够影响决策的能力”,即一种有用的信息,要“能够帮助使用者对某一事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形成判断,或者去证实或是修改计划,以利于决策;会计信息所表现出的这种影响判断和决策的能力就是相关性。如果将相关性质量特征进一步进行分解,则其表现为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预测价值是指报表使用者通过有关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报告,能够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业绩;反馈价值是指财务报告能够帮助信息使用者证实或修正预期值的能力;
及时性是指信息在失去决策有用性样,加之物价变动因素,‘使历史信息的可靠性大打折扣,只能在很有限的程度上反映企业的未来,因此利用历史信息进行预测是很有限的。
2.反馈价值和及时性有待提高。要提高财务报告的反馈价值,首先要求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要完整、全面,而现行财务报告采用固定的格式呈报信息,且纳入报告的项目必须符合一定的要素定义和计量原则,其信息供给量十分有限,一些应该披露的重要信息被“省略”掉;一些新的经济业务无法在会计报表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反映。即使附有会计报表附注,附注中的内容也不全面。其次,提高会计信息的反馈价值还要求信息必须及时报告。任何与未来相关的信息,若获得不及时,也会变成无用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一切追求高效、高速,财务报告的滞后性必将成为它的“致命”缺陷。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年报要求在会计年度后第四个月月末公布,中报为半年后的第二个月月末公布,这种滞后的信息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财务报告的及时性不仅仅有利于提高财务报告的反馈价值,同时也是提高财务报告相关性的又一重要方面。
(二)可靠性评价。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即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验证性和公允性。真实性是财务报告反映的内容与实际经济事项一致相符;可验证性即可核实性,是指如果对于同一事项,各个独立的会计人员采用相同的计量方法,要能得出一致结果;公允性是指会计人员以不偏不倚的立场反映经济事项,要求会计信息的计量和报告必须遵守法定或公认的会计原则。
目前,我国对整套会计核算及会计档案工作都有较为规范的规定,并且要求年度会计报表由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在不考虑故意或恶意因素的情况下,可以说现行财务报告的可验证性和公允性还是比较高的,以下着重对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进行评价真实性是要求会计信息与实际的经济事项相一致,会计工作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以精确的数字运算形式,计算来自于估计和判断的数字。因为一方面会计工作以数字逻辑关系为计量原理,其结果是以货币单住表示的数字。数字是可以无限精确的;而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经济工作,必然是建立在一些假设之上的,并非是一门精算学科,因此会计工作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所提供的模糊性。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货币计量假设是会计信息模糊的重要原因。会计报表上所列示的信息都是以货币表示的绝对值,给人一种精确的印象。其实,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报表上所反映的信息才能够代表实际情况。因为货币计量假设往往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所提供的信息并不精确;其次,货币性信息并不能描述公司所有的经济事项,有关公司的经济信息不仅仅包括货币性信息,还包括许许多多非货币性信息,货币计量假设模糊了信息使用者的视线。
2.大量的主观因素是会计信息模糊的根源。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是一个综合信息,在此之前必须对信息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整理等加工处理,而在这过程申,人为的主观判断和估计是必不可少的。如何在会计处理的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最好的一个,如何把握谨慎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如何对一些新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等问题都需要会计人员主观判断。对于同一经济事项不同的会计人员可能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其结果也就必然不同,在会计工作中主观因素无处不在,会计信息的模糊性也是与生俱来,无法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