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财务会计论文

推出我国股指期货的会计学思考

2015-10-14 13: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目前,我国推出股票指数期货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何推出我国股指期货已成为我国经济理论界、实业界以及国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热门话题。推出股指期货,一方面可以给市场参与者提供新的资本运作手段,提高资本运作效率,但同时也将给参与者带来难以预测的更多更大更为复杂的资本运作风险,从而给我国的会计管理、会计监督以及会计信息的披露带来一系列的重大难题。为此,从会计学角度,有针对性地研究股指期货交易对传统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影响,深入探讨应对之策,对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防范金融风险,以及革新传统的会计理论与实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传统会计要素理论的困惑与会计要素确认实务的革新

  近年,国际上股指期货交易已成为新兴证券市场上开设衍生金融交易的首选工具,而且一经推出,其规模则呈迅速扩大之势。我国一旦推出股指期货交易,就有可能同新加坡、日本等国家一样,其规模可能迅速超过股票现货交易市场。为此,会计实务必须及时准确地反映这种大量发生的衍生金融产品交易。

  1.推出股指期货将给传统会计要素理论带来困惑。会计要素理论是会计理论中最基本的理论,而“资产”和“负债”则是会计学中最基本的会计要素。传统会计要素理论将“资产”定义为:因过去发生的事项而由企业拥有或控制、以货币计量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将“负债”定义为:因过去发生的交易事项而产生的企业现有义务,这种义务的结算会形成企业含有经济利益的资源流入与流出。两者共同的立足点,都在于“过去发生的事项”。而股指期货交易则是以股票价格指数为基础预先设定的一种标准合约交易。这种契约性交易的立足点,恰恰不在于“过去发生的事项”,即市场参予者合约的开仓交易事项,而在于“未来发生的事项”。无论是套期保值的交易,还是投机套利的交易,其立足点都只在于未来期间合约的平仓交易行为。而按照现行会计要素理论,这种未来终止合约的最终交易却难以确认为会计要素。

  2.传统会计要素理论给会计要素确认实务带来的新问题。按照传统会计要素理论,只需对股指期货市场参与者的开仓交易事项进行一次性的确认,而对合约的平仓交易事项则难以确认或无需确认。因为:第一,合约平仓交易属于未来发生的事项。第二,未来发生的平仓交易行为,并不完全是由交易者所能控制的经济资源,例如保证金不足时的强制平仓终止交易以及合约到期日的终止交易等。第三,合约的终止交易所形成的经济资源的流出流入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股指期货开仓交易,虽然形成交易者经济资源的流出,但仅仅是极有限的交易佣金、印花税等能够确切计量的费用,然而这种费用的支出并不是交易者的目的,交易者的立足点在合约开仓时的股票价格指数与合约平仓时的股票价格指数的差额所形成的资本利得。然而就会计实务而言,这种合约的未来平仓交易事项,对企业管理当局以及会计信息的其他使用者来说,更具重要性和相关性,在会计实务中必须确认,这就给会计要素确认实务带来了新问题。

  3.传统会计要素理论的突破与会计要素确认实务的革新。为了解决股指期货等衍生金融品交易给会计要素确认所带来的难题,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第32号准则中提出了“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性工具”等新的会计要素。所谓“金融资产”,包括“从其他企业收取现金或金融工具的契约性权利”,或“在其他可能有利的情况下,与另一企业交换金融工具的契约性权利”。“金融负债”则是指“向另一企业转移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契约性义务”,或“在可能不利的情况下,与另一企业交换金融工具的契约性义务”。“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新概念的提出,突破了“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已经发生的经济资源的流入与流出”等传统会计要素定义的束缚,我国推出股指期货交易以后,可参照以上准则,对传统会计要素实务进行革新。笔者建议,可将股指期货交易的会计要素确认分为三种情况:第一,对符合传统会计要素定义的股指期货的开仓交易进行确认,可称之为“初始确认”。其确认时间以开仓交易发生时间为标准。第二,在合约持仓期间,如果在财务报告期内,则应对股票指数的变动所导致的潜在资本利得或损失进行确认,可称之为“动态确认”,其确认时间以报告期为标准。第三,在合约平仓时,必须立即对交易进行确认,可称之为“终止确认”。其确认时间以平仓交易时间为标准。

  二、传统会计计量理论的局限与会计计量实务的革新

  对股指期货交易如何进行会计计量,传统的会计计量理论也具有其局限性,难以规范和指导股指期货交易的会计计量实务。

  1.推出股指期货使传统会计计量理论的局限性显现无疑。传统的会计计量理论以交易发生时的“原始成本”作为会计计量的基础,即以“历史成本”作为记录资产、负债以及相应收入与费用的依据。“历史成本”一旦确认后就维持其属性,一般不再变动。然而对于股指期货交易的计量来说,按“历史成本”计量,则难以反映企业资产和负债的真实变动情况。股指期货交易的是一种标准合约,其交易须经过或长或短的时间过程,而不是如传统的商品交易在一个时点上完成。股指期货在开仓交易后,其交易过程并未结束。在整个股指期货交易过程中,股指期货的市场价格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如果按照开仓时的原始成本一次确认,而不对股指期货平仓交易进行终止确认,就不能真实反映股指期货交易的全过程,从而就不能反映交易合约的真实价值及其变动。这显然与会计主体经济活动必须真实反映的原则相违背,现行会计计量理论在会训计量问题上的局限性显现无疑。

  2.传统会计计量理论给会计计量实务带来的新难题。按照传统会计计量理论,对“历史成本”的确认标准有两个,即“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这两个确认标准也都以过去发生的事项作为计量确认的基础。由于股指期货在持仓阶段的持仓盈亏是一种尚未实现的投资损益,是“未来发生的事项”,按现行的会计计量确认理论,对股指期货交易的持仓盈亏则无需或难以确认。但是,如果会计计量实务不能及时揭示和反映未来发生的股指期货持仓损益的变动情况,企业管理当局就无法及时分析企业操作股指期货的效益,甚至有可能掩盖其潜在的巨大操作风险,从而使企业管理者对股指期货交易的有效控制和及时决策十分不利。这是传统的会计计量理论在我国推出股指期货交易后所面临的又一个新难题。

[责任编辑:编辑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