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成本会计论文

破除成本认识误区 企业发债提速

2015-07-24 10:1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种种迹象表明,国内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将有新的突破。从10月14日起,上海证交所已对债券交易费率下调50%。另外,还将考虑适时增开7天以下的短期企业债回购品种,力求改变目前企业债券不能进行回购交易的状况。
  其实,企业债券市场的新变化,投资者已经有不少感受。一方面,近几个月发行的企业债券品种明显增多,广东移动不日将发行80亿元定息担保债券;另一方面,随着新品种的问世,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明显“落伍”,新品种的设计已多次突破这个现行政策。而修改后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据称很快将公布。
  对企业债券融资成本有认识误区
  新品种问世、交易费率下调、增设回购交易,无疑将刺激企业债券市场的活跃。截止到2002年6月底,上证所企业债实际托管余额为134亿元,1至6月成交量只有26.6亿元。企业债券作为一种重要的直接融资工具受到如此冷落,与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极不协调。据了解,2000年,我国股票融资1400亿元,公司债只有200亿元。而在发达国家,企业债发行量往往是股票发行量的3至10倍,同年,美国共有1592家上市公司发行债券进行融资,仅199家上市公司发行股票。
  企业债券市场难以做大,及企业债券未能成为有效的直接融资工具,已经暴露出越来越突出的矛盾。最大的问题在于,企业一边为股权融资萎缩感到犯愁,另一边企业债券却迟迟未能成为直接融资的双主角之一。对商业银行来说,企业债券是分流储蓄资金、解决存差累积问题的一个渠道,而现在还只能更多的纸上谈兵。
  企业债券市场的不活跃,与各方滞后的观念有一定联系。企业债券与信托一样名声欠佳,一度和“乱集资”、“非法集资”联系在一起,前期融资额急剧萎缩的主因是控制风险。商业银行至今难以忘记曾经有过的心痛,偿债能力审核不严导致不少企业债券无力兑付,在政府干预下不得不用银行贷款来“填补”。然而,如同股票融资一样,债券融资不能因昔日的不规范和风险止步不前,应考虑如何培育债券市场走向成熟,使企业债券发挥更好的融资作用。
  与此同时,企业对应用企业债券融资也需要转变观念。美国企业过去也曾经偏重股权融资,而今已转向注重债券融资。可惜,国内企业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老观念上。一位业界人士对记者说,“现在符合发债条件的企业大多热衷于股票融资,剩下的企业又往往在信用、风险控制等方面不符合发债条件。”实际上,债权融资应该优于股权融资,否则等于把赚钱的机会分让给了别人。
  另一位熟悉财务的专业人士则认为,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应该认识到企业债券融资成本低的优势。他说,许多人认为公司债必须在规定期限还本付息,远不及发行股票融资合算。这是一种认识误区,发行公司债券比发行股票融资的成本低。一方面,债券的发行费用较低;另一方面,债券利息税前支付,可以打入公司经营成本,而股息和红利的发放则是公司缴纳所得税之后,从公司税后利润中支付。再者,债券利息是固定的,倘若是一个收益率较高的项目,股票融资势必稀释老股东的股权比例,付出的代价远高于仅需支付固定利息的债券融资。
  企业发债提速迹象日趋明显
  据悉,修改后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不久将出台,新政策将是市场化改革的初步成果。至少在四方面体现出进一步市场化:一是由过去的审批制改为核准制;二是利率市场化,现行条例规定的不能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息40%的上限将被放宽;三是打通民营企业发债的通道;四是放宽募集资金使用用途。一个相对市场化的《管理条例》,有助于降低企业债券的发行门槛,直接推动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提速。而按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须由国家计委确定债券发行的年度规模和规模内的各项指标,央行会同国家计划委员会审批。这种计划色彩很浓的发行体制,客观上对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起到制约作用。审批制与核准制的差别,从股票发行制度的改革中已充分体现。
  事实上,旧的《管理条例》已“形同虚设”,不少公司的发债提前有了突破。例如,金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今年4月和5月间发行的10亿元10年期企业债券,投向包括用于偿还旧债等,突破了1993年《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中“募集资金必须用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条款。对于这样的创新,管理层采取支持态度,表明政策面悄然发生变化。而在目前股票市场低迷,股票融资举步维艰的背景下,突破和创新势必带动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提速。
  今年9月上旬,国家计委、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出通知,将允许符合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发行人民币债券,用于调整外债结构,对外债比例较高的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给予优先安排。另外,国家计委在此前发布的白皮书中明确提出,“进一步发挥企业债券的功能,合理确定发行规模,推进企业债券发行的市场化和规范化。”
  从已知的信息看,下阶段提速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迎来一轮发债高峰。市场人士介绍,即将发行的企业债券包括:广东核电(40亿元)、武钢集团(20亿元)、浦东开发集团(15亿元)、中国海运(20亿元)、上海久事(40亿元)、江苏交通(15亿元)、重庆城建(15亿元)、广东移动(80亿元)、中国石油(15亿元)、沪杭甬高速(10亿元)等。
  另外,一些上市公司在热衷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同时,也开始考虑发行企业债券。例如,东北高速拟发行10亿元企业债券,发债期限为10年,投向为国道主干线哈尔滨绕城公路西段工程等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11日在东盟与中、日、韩“短期资本流动管理与资本账户开放高级研讨会”上提出,允许有外债的大中型国有企业通过向金融机构发行外币债券偿还外债,以节约借债成本。进一步扩大债券市场的投资群体,增加金融机构之外的企业及事业单位以及外国机构投资者购买、持有债券的比重。此设想若能兑现,企业债券将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实现双向扩容,市场的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高。而活跃的企业债券市场,必然吸引储蓄资金的分流,从而实现管理层的初衷。张炜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