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 传统 误区
论文摘要:本文从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四件大事中阐析: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必须澄清和消除传统社会主义的误区与盲点。即:“只讲政治,不讲经济;只讲斗争,不讲共处;只讲五态,不讲三态;只讲计划,不讲市场;只讲关门,不讲开放”。
20世纪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一百年。期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了四件大事:一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二是二战后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一批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三是苏联东欧国家发生剧变,使社会主义遭到空前严重的“大挫折”;四是中国、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出现了“新局面”。埃菲社等媒体评论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造就了二十世纪最壮观的经济奇迹”,“显示了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趋势中,“挽救了要失事的社会主义大船。”20世纪下半叶,社会主义制度在不同国家的不同结局,究其原因,是对社会主义的不同认识,苏联东欧国家陷入高估社会主义、低估资本主义的误区与盲点,中国、越南等国则走出了误区,清除了盲点。那么,传统社会主义有哪些误区与盲点?
一、讲政治不讲经济
六十年代,中苏论战,我们称南斯拉夫是“现代修正主义”,称赫鲁晓夫是“修正主义的老祖宗”,最后转而批判刘少奇和邓小平,指责他们搞“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唯生产力论”,推行“修正主义”、“复辟资本主义”。从而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这一以扞卫社会主义旗帜为宗旨的运动,致使中国错过了十年的发展机遇,成为二十世纪的最大憾事之一。
“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栽资本主义的苗”,这是流行于中国“文革”时期的一句豪言壮语。相似的话语还有,在铁路,“宁要社会主义的晚点,也不要资本主义的正点”;在厂矿,“宁要社会主义的低速度,也不要资本主义的高速度”。如此这般地兴社会主义,灭资本主义,结果怎样呢?新华社高级记者扬继绳在其根据20年采访经历写成的《邓小平时代》一书中写道:“1978年,全国8亿农民每人平均收入仅有76元,其中2亿农民年平均收入低于50元。”当时农民年平均口粮不到300斤毛粮。还有一个震惊的数字: 1978年,全国有1/3的地区生活水平不如50年代, 1/3的地区生活水平不如30年代。农村是这样,城镇呢?仅以住房为例,“建国初期,天津人均住房面积3.8平方米, 1972年下降到3平方米。50年代为工人修建的工棚式临时住宅一直住到80年代”。1978年,全国人均住房面积只有3.6平方米,比1952年的4.5平方米还低。①从1953年到1993年,中国实行了40年票证制度,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无不凭票,凭本本。着名的思想家顾准称之为“糊口经济”。
二、讲五态不讲三态
“五态”,即将社会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三态”,即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视角研究社会,我们探讨社会主义必须做到二者兼顾。
如果仅从生产关系发展水平来看,资本主义是私有制,社会主义是公有制,就必然会把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对立起来。如果按照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标准的社会“三形态”来看,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形态下完成的,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资本主义形态下完成的,称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由此可见,市场经济是任何社会必经阶段,资本主义却比我们更早地实践了。这个认识明确了,我们就能从真正意义上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讲斗争不讲共处
列宁曾指出:“资本主义是祸害,社会主义是幸福。”②德国着名学者彼保斯认为: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都是迄今为止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尝试中得出来的。”③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领导人以及负责阐述这些领导人思想的学者们告诫人们:资本主义是万恶之源。因此,整个20世纪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两大阵营斗争的历史。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则是两大阵营斗争的典型杰作。期间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延误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时间。我们也曾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与人斗其乐无穷。“八亿人民不斗行吗?”这种斗争哲学不断泛滥,把许多不属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加以坚持,又把许多反映人类共同进步和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加以摒弃。
从西方的工业化在资本主义形态下完成的,逐步走向知识经济时代,到东方的工业化在社会主义形态下完成,并最终将要走向知识经济时代来看,我们步履的是同样“一条道路”,(工业革命、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一同”走向二十一世纪,共同创造全人类的文明。20世纪,人类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成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从生物学到因特网、克隆技术的出现等等,如果“站在今天的水平上进行比较, 1900年简直就是石器时代。”④特别是二十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繁荣,仅仅几十年的时间、消除了若干个世纪以来的落后状况,日本便是一个典型例证。
四、讲计划不讲市场
过去我们照搬苏联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立高度集中的集权体制,忽视市场及其他经济成分,以至出现象钱广赶车的《青松岭》的电影故事。这是令人心酸的一种无知纯朴的盲从情感,毫无深沉的理智思考。把市场当作资本主义,把计划看成是社会主义这种认识,必然导致拼命扩大计划、市场及价值规律的作用,从而阻碍经济的发展。致使权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盛行,民主和法制遭受严重破坏,从而不可避免地在落后国家的土壤上孳生封建皇权主义的毒菌。
由于曲解了马克思的计划经济是以人民大众民主管理生产资料为前提的根本要求,于是计划性就成了领袖人物头脑中的计划性,个人专断的“计划性”。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出现“一大二公”的现象,一是认为公有制的出现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一切社会矛盾。二是在实践中没能找到公有制促进生产力持续发展的机制和形式。无视社会主义国家还处在初级阶段,严重偏离科学社会主义的真谛。
五、讲关门不讲开放
相当长时期,在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上,高看了共产主义,低估了资本主义,高估了社会主义,忽视了封建主义,从而扭曲和僵化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六七十年代,竟流行“帝国主义走向全面崩溃,社会主义走向全面胜利”的极端说法。
苏联在列宁逝世后,斯大林过早地结束了“新经济政策”,停止了对西方开放的政策。中国则在反对“洋奴哲学”,片面地把“自力更生”解释为“万事不求人”,搞自我封闭,不同程度地把社会主义经济与世界市场隔裂开来,阻碍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社会主义思想不是一个封闭的、凝固不变的思想体系。列宁曾说:“什么是社会主义,乐于吸收外国的好东西: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总和=社会主义。”⑤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有三个理论来源,这本身就说明其创始人正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从三大理论成果及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中批判地吸取其合理的思想,并把它凝结成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21世纪,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一同跨入全球化经济,是世界发展的新趋势。中国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必须加入全球经济大循环。
澄清传统社会主义的误区和盲点,我们还必须明确社会主义是一场伟大的试验工程,它同其他任何科学一样是不可能一次成功的。它在理论上没有现成的答案,实践中也没有可资借鉴的经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崩溃不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原则的失败,而只是社会主义一种特定的实践模式即斯大林模式的失败。社会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对其发展的长期性、曲折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有充分的估计,决不能急于求成。列宁曾说:“我们准备忍受几千个困难,准备几千次尝试,而且,我们在作了一千次尝试以后,准备去做一千零一次的尝试。⑥”从社会主义是开放的社会,社会主义是不断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的各种理论或方案,不管是何人提出的,无例外都要接受实践的检验,由实践来验证、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没有适用于世界各国的“统一模式”,各国的社会主义者必须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繁荣的社会。社会主义还必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只有摆脱传统的社会主义的误区与盲点,才能真正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注释:
① 《列宁全集》第41卷第217页。
② 《热话题与冷思考》(十三)——关于社会主义的回顾与前瞻的对话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0年第1期第11页。
③刘智峰《在精神的废墟上》载刘智峰主编《道德中国》第17页。
④张世鹏《20世纪资本主义的历史回顾》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第1期第57页。
⑤⑥ 《列宁全集》第34卷第520页,第3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