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成本会计论文

关于环境成本会计信息披露之我见

2015-07-07 11:0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揭示环境资源的利用情况、环境污染的治理情况,既是国民经济宏观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现代企业需要树立“绿色”生产经营观念,进行绿色设计、开发绿色产品、开展绿色营销、披露绿色会计信息,从而保证企业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
  [关键词]环境成本会计信息披露
  一、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意义
  1.满足国家进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科技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社会需求的膨胀,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环境与资源的恶化。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与我国对资源的无偿耗费和对环境污染与防治的不加计量有着必然的联系。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必须加强对自然环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循环的全面控制。在控制方式上,定量控制是一种重要手段。要实现定量控制就需要大量定量化的综合信息,因此有必要进行环境成本核算,同时提供环境成本会计信息。
  2.满足国家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等宏观经济指标的需求。环境经济学的观点认为:在生产成本中,如果没有把废物处置费用计算在内,而是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获取高额利润,将一笔隐蔽而沉重的费用转嫁给社会,其后果是增加了公共费用的开支,或破坏了生存环境。我国长期处于产品经济的状态下,忽略了资源和环境的补偿,传统的经济核算未将环境资源的消耗和补偿列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从而使国民生产总值等经济指标失真,造成一端是国民经济的虚假增长,另一端是自然资源的持续减少,不能正确衡量和反映国家的富有程度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程度。为了保护资源环境,促进我国国民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应该把资源环境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3.可以满足企业自身经营决策的需要。环境问题使企业成本增加,环境风险增大。在现有的产品成本核算中,人们几乎从来没有考虑过环境影响的问题,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支出都是作为当期的期间费用或营业外支出予以列支。这种做法虽然操作简便,但其具有内在的缺陷。它模糊了成本发生的动因,不考虑各种产品的污染与相应的清理费用,所计算的产品成本不能真实地反映该产品所发生的真正的劳动与价值的耗费,不利于企业挖掘潜力,降低生产成本。企业管理当局根据这样的成本资料进行生产经营决策就极易产生决策失误的现象。因此,企业管理者需要财务部门进行环境会计的核算来获取完整的产品成本信息,以实现决策的优化。
  4.可以满足企业的各种利益相关者的需求。(1)投资者。投资者要真正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特别是长期盈利能力,回避投资风险,就必须有环境成本信息。另外,由于投资者素质和修养的不断提高,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他们已认识到污染严重的企业是没有发展前景的。(2)债权人(金融机构)。企业的债权人主要是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银行通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对企业各项财务指标进行较为严格的审查和可行性研究,以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大小,确保贷出款项的安全性。如果忽视企业现有的或潜在的环境成本信息,银行不可能对企业的环境风险和偿债能力做出全面和客观的评价,这必然加大银行贷款风险。银行为了规避这种风险,他们就必然会关心企业的环境成本信息。
  另外,公众中对环境格外重视的环境主义者及其形成的环境组织会特别关注企业的环境成本信息,他们会通过种种方式将企业的环境形象公诸于众,这会影响一个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由此可见,对环境成本正确的核算及对环境成本会计信息正确恰当的披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目前环境成本会计信息披露面临的主要障碍环境会计在近30年的发展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其理论和实务尚欠完善。尤其是我国会计改革尚处于初级阶段,又有自己特殊的国情,要在目前全面、系统地披露企业环境会计信息存在诸多障碍,其中主要的几点是:
  1.环保立法方面的障碍。尽管我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但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要求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使企业不会自觉地转化为行动,即企业不会主动牺牲自身经济利益而去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制度的强制性要求,大多数企业目前将不会为减轻生态环境破坏而自觉增加支出。
  2.环境会计准则制定方面的障碍。由于缺乏环境会计行为规范标准,无法统一规范环境会计核算的对象及披露形式,尤其是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及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使得需用货币计量、披露的环境资产与负债,环境成本与收益等信息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法。同时,由于缺乏强制性的准则规范,大多数企业不会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或者即使披露了一些,也无相关标准去衡量其信息质量,不能取信于社会公众,影响披露效果。因此,如何突破计量障碍,避免会计计量单位的多元性与披露信息的多元性所造成的信息不可比,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急需解决的问题。
  3.环境成本合理分配方面的障碍。尽管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等经济原则,人们会接受“环境成本是企业相关成本的一部分”的观念,企业应对所耗用的自然资源价值和破坏的生态环境付出一定的代价,但实务上很难找到一个合理的分配标准,将环境成本在使用同一环境资源的不同企业、单位、部门之间予以分配。
  三、影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因素
  1.会计理论的完善程度。会计理论的发展和完善程度是除会计信息披露成本以外的另一影响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的关键因素。某一信息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会计影响能否合理解释预测、并提供可操作方案的制约。理论上无法解决的东西在实践应用中必然受到限制,而会计理论发展的滞后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具体会计准则的不完善,也为企业提供会计信息带来了相当的困难。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会计理论的研究,加强会计准则的建设,将是增进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
  2.政府监管的态度。事实表明,政府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的监管并不与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完全吻合,因为显然前者很难完全了解并适应后者。因此,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来看,政府通过法规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可能过大,也可能过小,始终是处于调整状态的。因此,如果政府对使用者的需求了解详细一些,受其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小一些,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强制一些,企业所提供的信息就可能更具体、相关一些。
  3.自愿披露的动因。在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企业在法定的披露要求以外,主动向外界披露一些非法定披露内容的情形,我们称之为自愿披露。自愿披露一定是能为企业带来一些额外的收益,否则企业将不会选择花费更多的成本来进行自愿披露。
  四、完善我国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模式
  1.加强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积极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强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指导我国的环境会计实践。为此,政府或相关部门应恰当地引导会计理论在环境会计方面作些研究,提高我国的环境会计理论水平,促使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以突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务操作中的一个个障碍。
  2.健全会计法规,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环境会计有法可依,使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增强实务的可操作性与统一性,避免各行其是。
  3.给出明确的价格信号,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首先,国家对于资源的使用应坚持有偿原则,尽量不采用或少采用免费(税)的形式。其次,应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充分发挥价格的宏观调控作用。
  4.加强环境会计的社会和政府监督。环境会计主要以企业为会计主体,核算企业对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不能全面、如实地进行披露,因此,应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包括行政管理与监督和专项环境审计。其中,由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的专项环境审计,可强化对环境会计的再监督,有助于环境会计的创建和不断完善。
  5.调整环境成本信息的披露形式。财务报告应充分披露企业对环境资源的影响情况。我国现行会计制度和实务中采取的做法是将环境成本信息直接计人现有报表的有关项目之中,不进行单独揭示。为了充分反映环境问题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应在会计报表内增加适当的项目,对与环境有关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指标进行单独的披露。此外,还可以利用财务报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并附专门的环境报告来提供企业的环境绩效状况。
  我们应了解和借鉴国外环境会计理论,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实现环境资源的损耗与补偿的良性循环,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与融合,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