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成本会计论文

资源流成本会计的演进和展望

2015-07-03 15:2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文章分析了资源流成本 会计 的演进过程、基本核算原理和 发展 趋势,指出我国现在处于 工业 化中期阶段,需要大量消耗资源,资源流成本会计的应用可以帮助 企业 从源头上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关键词】资源流;成本;环境管理;生态效率
  
  一、资源流成本会计的产生背景
  
  资源流成本会计(resource flow cost accounting,rfca)是我国会计学界借鉴德国材料流转成本会计发展起来的。目的是针对国内制造企业对资源大量需求的严峻形势,通过对生产流程的精确核算和控制,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 经济 效益的提高和环境负荷的减轻,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促进两型社会的生态化建设。所以探寻资源流成本会计的产生背景就需要追溯到材料流转成本会计(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 mfca)。
  德国的材料流转成本会计(下称mfca)开始于环境保护措施,即传统的环境管理方法。最初其强调在生产流程的末端通过环保技术进行污染控制以及为遵守环保政策而进行的环境管理;随着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环境意识的增强,在环境管理会计领域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结合环境成本从更大范围考虑成本的降低;后来随着流量管理研究的深入和生态效率概念的提出,mfca结合物质流分析和工业生态学的理论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它在生产流程的各个节点考虑材料的流转变化从而查找成本损失的原因和改进措施。Www.133229.Com将环境成本的概念扩展到整个生产过程并发展形成六类材料流成本,从而清晰地界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成本,使其具有可视化的特征,为进一步的改进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使企业可以据此提出改善措施。所以说,材料流转会计是在推进环境管理,发展环境管理会计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属于微观层面环境管理会计的一个工具。其发展轨迹和思想脉络如图1所示。

  
  二、资源流成本会计的研究情况
  
  资源流成本会计源于德国的材料流转成本会计。德国材料流转成本会计的原型是由德国管理与环境协会(imu)的创立者、奥格斯堡(augsburg)大学的贝恩德·瓦格纳教授(bernd wagner)提出的。其目标是通过流量管理(flow management)的手段减轻环境压力和降低成本,同时提高经济效率和环境效率。此后,德国的学者对流量管理和材料流成本核算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斯蒂芬·伊尔勒博士(dr.stefan enzler)和马科斯·斯卓勃博士(dr.markus
  strobel)在《流量管理——通过材料流转导向的管理理念来降低成本和减轻环境污染》一文中,对流量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流量管理的工具进行了论述。斯卓勃(strobel)和雷德蒙(redmann)在2000年写了《流转成本会计——基于实际的材料流转通过会计的方法
  降低成本和减轻对环境的压力》一文,详细地论述了材料流成本核算的相关内容,包括材料流成本核算的目标、基本思想及方法。
  该方法在德国一经提出,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特别是在资源匮乏的日本迅速得到了推广应用。1999年,日本经济贸易和工业部(meti)委托的“世纪工程”中的一个项目第一个将mfca引入企业界;2002财年,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iges)属下的关西研究中心和日本涂料有限公司及盐野义有限公司合作实施了第二个这种项目。日本经济事务部(meti)组织专家对全世界范围内关于环境成本会计核算技术的规定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mfca方法进行了修正,以使其能更方便地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在日本,近年来每年都会出具一份资源流成本会计指南(guide for 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
  与此同时,美国将其研究重点定位于和 计算 机系统的结合应用。以上三个国家进行的mfca研究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将该研究和每个国家的企业活动结合起来,在公司组织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下展开。这种企业界和研究机构站在同一立场抱着同样的愿望进行共同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迅速推动了该研究的进展。
  在国内,典型的物质流分析 文献 是陆钟武院士及其研究团队对钢铁物质流研究的系列成果。此外,还有一些与物质流分析紧密相关的工业生态学方面的文献研究资料。这些文献几乎全是从 自然 科学 或工程科学角度进行研究的,会计学领域对资源流成本核算的研究还很少见。
  我国制造企业对资源的利用情况有别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如德国和日本现已处于后工业化时期,其产业结构上几乎很少有矿山、采料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故研究的工业化问题主要是如何向高附加值的后端加工工业延伸。而我国则刚刚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还需要经历一个资源消耗阶段,所以从源头上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控制污染是我国企业面临的更为严峻的课题。因此针对我国处于改变传统增长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阶段,借助国外已有的研究基础,吸收工业生态学中的原料与能源流动(material and energy flow)分析、物质减量化(dematerialization)理论以及生态效益(eco-efficiency)等理论方法,将材料流概念向资源流内涵扩展,构建适合我国企业的资源流成本会计理论和方法具有迫切的现实要求和深远的社会意义。根据rfca核算方法,通过量化资源流转系统中的各个因素,寻找废弃物转变为资源的材料流改进环节,优化整合企业所有的环境保护技术,有望达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企业环境负荷的目的,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目标和环境目标的协调发展。
  
  三、资源流成本核算方法的发展脉络和基本原理
  
  mfca起源于环境管理系统内部应用的“输入输出平衡”,又叫做物料平衡或企业的生态平衡。该方法是为了获得用于报告目的的环境指标,例如材料购买比率、各种所耗能量的百分比、废物输出的百分比等等。最初的指标仅用实物单位,比如每单位所产生的废物的吨数,或每单位所耗能源的千瓦/小时数。后来根据公司决策者的需要又将其转换为货币单位,如人均每年单位能源成本、单位原材料成本、单位废弃物成本等等。
  德国首先在一个大型制药公司实施了材料流成本核算的项目。他们首先从生产过程的末端开始,然后循着物质流的轨迹追溯到其开端,直到材料的购买。后来的研究是从这两个方向追踪材料流,并将材料流成本分为三大部分:输入端购买材料的材料成本、生产过程中处置材料的系统成本和输出端的运输或处置成本。之后根据研究结果的反馈对损失成本进行了更精确的分析,按形成产品还是废弃物的不同将上述三类成本细分为六类:最终成为产品(包括包装物)的材料成本;形成材料损失(残余废弃物)的材料成本;生产产品过程中发生的系统成本;在材料损失发生前处理材料损失的系统成本;在材料损失发生后处理材料损失的系统成本,该部分成本通常又叫做末端成本;废弃物的处置成本。成本分类如图2所示。
 
  从上述矩阵可以看到:材料成本的比例占了总成本的74%,是相当高的,其次是系统成本,传统观念中认为损失成本最大的废弃物成本反而是最低的。同时,还可看到,材料损失也大大高于正常的会计制度计算的结果。所以,从矩阵结果得出结论:在材料方面寻求成本节约比在人工费上更具潜力。从德国统计年鉴得到的总体统计数据也可以作为佐证。平均来看,在德国制造业,材料成本占到全部成本的54%,人工费用仅占18%,其他成本占28%。日本的情况也基本相似。

  因此,下一步就需要沿着材料流追踪材料损失的源头,然后寻求相应的改进措施,这就进入到环境管理的改善提高阶段。之后人们提出的环境材料的选择、产品的生态设计、工艺上的清洁生产等具体措施可以说都源于mfca对材料损失成本的挖掘和发现,只有在材料成本清晰透明的时候减轻环境负担并降低成本的综合措施才能得以实施。
  至此,可以发现,mfca就像ct扫描仪一样能够分析公司目前的状况。运用mfca可以观察公司内部的情况并检查其健康状况。正如瓦格纳教授所说,mfca提供给公司一面审查自己的镜子。
  随着mfca的进一步 发展 和人们对资源和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后来的有些 文献 将材料(material)的概念转换为资源(resource)的概念,这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当前要研究的内容也必须扩展到资源的范畴,以后的研究也需要在空间上分别向资源耗用的前后端延伸。事实上,国外已经开始将生产制造流程和供应链及消费者联系起来,我国的现实情况还要求我们关注资源的最初来源。所以将材料流转成本 会计 (mfca)发展为资源流成本会计(rfca)既是国际发展的趋势更是我国的现实要求。
  
  四、展望和思考
  
  (一)资源流成本会计的现实意义
  从 经济 的视角看,资源流成本会计以实际的资源成本为基础,通过对分层次的资源流程图及其数据的精确分析,提高了资源利用的透明度。这给人们探寻产品设计的新方法和提高效率的新措施指明了路径,从而可以成功地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投入,降低成本,提高 企业 生产力。
  从生态的视角看,材料流成本会计强调通过减少耗用材料和能源的数量削减成本,这 自然 减轻了环境负担,节约了资源,产生了积极的生态效果。
  因此,资源流成本会计是实施和运行综合环境管理系统及提高生态效率的重要工具,帮助企业在提高盈利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促进生态化社会的发展。
  (二)资源流成本会计的未来趋势
  运用资源流成本会计这一环境管理会计工具,可以将材料利用效率的提高和对环境的减负结合起来。但通过深入考察可以发现,这种减负的最终实现除了针对材料损失的发生节点挖掘出的清洁生产、生态设计等战术性的环境管理手段外,还需要战略上的功能结构重组、技术上的信息系统重构。这些观念和技术越早引入,资源流成本会计的发展就越有前途。
  1.功能结构重组——将资源流作为一个共同的交流沟通核心
  在很多公司包括日本、德国参与资源流试点项目的公司,不同部门的职员之间很少交流,不能沟通和相互理解。行政管理者了解很多会计和市场知识,但他们不能理解包括资源流在内的技术生产过程的复杂情况;技术人员对资源流的透明度有较强程度的理解,但仅限于实物方面,而不是货币量度方面,他们没有优良的成本信息,他们不得不竭力完成定量和定性的生产目标并解决技术问题;环境管理部门的人员又试图激励员工遵守iso标准,但他们很少有成本或技术支持等方面的信息。
  所以,未来的任务是将这些人聚集在一起并使他们相互沟通和理解。而资源流成本会计可通过分层次的流程图使整个公司的资源流达到清晰的可视化。利用这一沟通工具,来自各个部门、各个生产流程的人员可以通过讨论资源流这一共同问题加强交流和沟通。当然,要使这一沟通工具能有效使用,需要根据资源流流程对各个功能部门进行重组,以实现其通畅的对话和交流,这是今后应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
  2.信息系统重构——用一体化信息系统实现资源流数据的即
  时处理和分析
  由于资源流成本会计需要大量的基础性数量数据和成本数据,人们都认识到仅用手工收集数据长远来看是没有前途的,所以一些附加的 计算 机软件作为收集和处理资源流数据的辅助工具被开发
  了出来。例如澳大利亚的audit professional、德国的umberto business等,但这些软件都没有和企业的erp系统相连接,不能实现资源流数据的即时传递和处理。
  认识到这一点,美国哈佛大学教授robert b. pojasek 开发了“系统方法(the systems approach)”,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该方法将资源流成本会计中各个流程、各个层次的流程图和erp系统连接起来。虽然erp系统原则上可以提供这些信息,但由于它是根据不同的目标定制的,而且原系统流程和资源流成本会计的流程没有统一起来,所以有时汇总的信息或者质量低劣,或者是错误的。
  因此,未来的第二个任务是根据资源流成本会计的流程图设计一体化的信息系统,该信息系统要能追踪资源流从供应商——入库——生产——包装——出库——消费者等各个环节的流动,将所有的资源成本和损失即时列示并计算出来。运用这种流程图技术可以将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个环节都连接起来,甚至可以和消费者联系起来,这就将触角伸向了供应链系统。所以,该任务的最终目的是在整合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资源流成本会计基础上实现供应链系统的资源流成本会计的核算。
  在重构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一体化信息系统后,还要考虑构建此基础上的分析系统,通过创建分析模型,将已收集和处理的数据自动进行分析,自动形成各个决策部门所需的相关报告,比如平衡计分卡、资源流成本核算、生产报告、采购报告、环境报告等,形成一个以资源流成本会计为基础的erp综合解决方案。该方案的思路如图3所示。

  将来对基于资源流信息的精确数据——实物数量和货币价值,我们别无选择,一定要实现,而且这种信息必须能方便地自动获取。如果一个公司想有效率地利用资源,就必须拥有其资源的流量和存量的确切信息。这样的公司将更具有竞争优势。所以构建一体化信息系统,实现资源流数据的即时处理和分析是资源流成本会计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总之,提高盈利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是可持续道路上的一大难题,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需要二者达到兼容。现在,资源流成本会计的出现为我们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工具,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具有环保意识的企业已经从中受益。今后的任务是不断改进这一工具,通过其应用和完善逐渐将环境因素融入日常的会计核算,进而纳入正常的管理要素,形成一个包括环境因素在内的管理框架,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共生,实现人类社会的生态化目标和可持续发展。
  
  【 参考 文献】
  [1] 林万祥,肖序.环境成本管理论[m].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