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职业教育论文

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创新分析

2015-08-11 08: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探索和改进创业教育。国务院《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并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如何引导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创业,如何在高职学生创业过程中进行科学的指导,解决学生创业的实际困难,成为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正确认识创业教育
  从广义上来说,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开创个性的人,这种人应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具有开拓技术、社交和管理的技能。因此,创业教育不同于以往的适应性、守成性教育,而是注重把创业精神和开拓技能的培养提高到与学术性和职业性同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创业教育关乎一个国家未来经济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但创业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能揠苗助长。
  199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共计84.8万人,而2013 年毕业生人数增加到 699 万,其中高职毕业生占半数以上。据调查,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比例还不到1%。《创业教育中国报告(2010)》显示,各层次的创业教育均能够有效地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精神、提升受教育者的创业技能,而高校创业教育的效果更加明显。96.83%的高校创业教育接受者认为,创业教育能够培养自身的创业精神;95.65%的高校创业教育接受者认为,创业教育能够提升自身的创业技能。
  高职生需要创业激情。第一次创业的高职生,主要是获得创业的经验。通过在校期间的创业实践提升个人能力,明确人生定位与目标。大学期间创业实践的最大意义是让创业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成为品格的组成部分,让学生拥有开拓进取、百折不挠的生活态度。即使创业失败了,积累的经验对以后再次创业也是有益的。
  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素质,让学生体会到创造的价值,并发掘其创造潜能。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向学生播撒创业精神的种子,而不是鼓励学生毕业后马上去创业,不能将创业狭义地理解为创办企业。
  二、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开展创业教育起步晚,对创业教育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概括来说,我国的创业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一)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落实不到位
  目前,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主要有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与贴息、税费减免、培训补贴等。虽然国家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颁布得比较多,但并未制定配套的政策实施办法,造成执行政策的能力较低,有些政策执行部门甚至以种种理由推诿。有些优惠政策门槛较高,涉及多个部门合作时,手续要求的条件不同,也给申请优惠条件带来障碍,直接影响到创业政策的落实。因此,需要设立与创业政策相对应的监督考核机制,定期开展监督检查。
  (二)创业贷款额度太小,可供大学生挑选的创业项目少
  大学毕业生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的金额一般为2万~5万元,且办理的手续比较复杂、周期长,并且学生很难找到符合银行要求条件的担保人,真正获得贷款的人比例不高。此外,偿还期较短,没有形成失败核销的管理机制,也是制约大学生申请小额贷款的因素。不少市、县(区)还没建立起可供大学生创业选择的项目库;少数已建立起来的项目库,也很不健全,为大学生提供的创业项目种类少、数量少,可供大学生创业选择的余地不大。
  (三)高职院校尚未形成创业教育学科体系
  我国开展创业教育起步晚、时间短,其学科建设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创业教育观念上存有误区,教育内容与实际脱节;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缺乏与学科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创业教育局限于创业实务层面, 忽视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教育模式陈旧,方法单一。
  (四)缺乏创业教育师资
  我国很多创业教育的教材是根据国外教材翻译过来的,教学案例的选择没有结合国情,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参加创业大赛的总是少数学生,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参赛,致使一些学生感到很迷茫。我国培养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不能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需要。高校里大部分从事企业管理教学和就业工作指导的教师既缺乏系统的创业理论培训,又没有实际创业经验,在创业教育过程中难以为学生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师资少、专业化程度不高、师资类型单一,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建立配套的专家库的地区更少,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先天不足。
  (五)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较少且分布不均
  近年,辽宁、上海等地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但多数孵化基地都是依托科技园区合作使用,不是完全提供给大学生自主创业使用的。大学生创业初期一般都是微小企业,无法与社会企业竞争,得到孵化器的青睐和关注明显不足。全国范围内能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专门孵化器少之又少,且大部分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省区市,其他地区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数量偏少、规模偏小,建设进度也相对缓慢,孵化能力弱。此外,创业孵化服务的功能明显滞后,服务手段不强,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整体功能弱,能够提供全过程优质服务的孵化基地不多。
  (六)缺失容忍创业失败的氛围
  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企业管理经验不足,对社会环境不太适应,很容易遭到不公平的待遇,导致创业失败。创业工作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事,还应该得到社会保障、工商、税务、财政、科技等多个部门的共同支持,并形成促进创业的合力,创造一个有利的舆论环境。
  三、美国创业教育之借鉴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发达国家正逐步把创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高校拥有优良稳定的创业教育队伍,重视学生的创业实践,为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提供资金。
  创业教育兴起于美国,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率先开设了一门创业课程。20世纪60年代末,硅谷的兴起增加了对创业教育的需求。1967年,斯坦福大学和纽约大学开创了现代的MBA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斯坦福大学生动有效的创业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业素质的企业家。因在硅谷的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斯坦福大学被称为硅谷的“心脏”。
  20世纪90年代后期,创业教育在美国进入迅速发展阶段。目前美国有1800多所学院、大学开设了创业课程。几乎所有美国的大学、社区学院、初级学院都开设了创业课程。20世纪90年代,创业教育开始培养创业学方面的工商管理博士。在过去的30年里,创业学成为美国商业、工程类学院发展最快的学科。创业教育涵盖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已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
  四、对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建议
  开展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既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密切配合,更需要学校的努力践行。
  (一)高职生应避免激情创业
  创业者要有四大元素:一是视野。视野的宽度和高度决定创业者事业的高度,决定创业者事业的前景。二是思想。思想决定理想,决定行动和速度。创业者的思想、对创业的理解、对人生社会的理解决定创业者事业的品质。三是目标。目标引导行动。创业者有目标才会有行动的动力,有目标才有精神的源泉。四是决心。创业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下决心去克服。
  创业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活动。大学毕业生阅历浅、经验有限,把握市场的能力相对较弱。大学生创业多为白手起家,各种资源有限,对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力也比较缺乏,加上大学生创业团队内部成员同质性明显,互补性较差,这些因素导致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高。把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要和所学专业联系起来,和当地的创业环境联系起来,满足市场的需求。通过有效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可以让学生充分掌握创业基本知识,有助于他们创业时冷静思考、摆正心态,从而做出理性选择。创业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从简单到复杂,先生存后发展。对市场没有全面、细致的前期调研,贸然入行,是创业的大忌。无论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多少困难,都不要忘记自己最初的想法,只有坚持下去,想法才能付诸现实。
  (二)重视家庭教育
  创业所需的许多能力都是从个人素质中衍生而来的。日本家庭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顽强毅力,向孩子渗透注入社会奉献、创造财富等观念。同时,日本在小学阶段就注重激发创业意识,如鼓励学生利用早上课前的两三个小时勤工俭学等;在中学阶段,通过开设商店街、创业发明大王等主题活动,培养创业意识。家庭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子女创业,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全社会应积极看待高职学生创业,形成鼓励支持高职学生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做好学校创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他们的任务是在生产或服务第一线,把别人的设计、规划、方案付诸实施。因此,他们的创业能力要求是不同的。高职学生创业的起步一般是小企业,但不一定是高技术企业或生产自己创新产品的企业。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业教育。
  1.培养创业精神
  让学生更好地捕捉到灵光一现的创业火花,让学生更有勇气地迈出创业实践的第一步,需要社会与高校为他们营造一种创业文化氛围,激发他们的创业精神。有了创业精神,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而缺乏创业精神,则往往会在艰辛的创业路上半途而废。准备创业的个体需要具有创造性、冒险性与革新性。一般来讲,这些品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才能形成的。高职院校要通过培育创业文化,强化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激发出学生潜在的创业素质。
  2.搭建实践平台
  把创业教育的对象细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大众化的,即面向所有在校生,培养每个人的创业意识和素质。通过青年创业大讲堂、创新与创业大讲堂、创业沙龙等活动,把企业请进来。让风险投资家、创业校友等各方人士与学生接触,把学生推到创业前台。另一个层次是个性化的,对部分有创业愿望并具备相应条件的学生开展系统的创业培训。内容包括创业意识培训、创业能力培训、创业实训模拟公司训练营,以模拟公司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创业与经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3.签约创业基地
  创业实践既是创业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又是天然瓶颈。创业实践需要从创业实习和创业孵化开始。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完善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从教学、资金、场地方面保障创业教育的开展。帮助学生甄选创业项目、签约校外创业孵化基地。加快建立集咨询、指导、培训和成果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孵化基地,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4.利用好网络创业平台
  以网络为主体的市场化平台是没有栅栏的试验田。相对政府主导的创业平台而言,网络创业平台大,门槛低,投资比较小,工作时间没有限制,适合刚走出校门的高职生。
  5.联系企业加入创业教育
  让企业成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推动者。企业要主动向学校输入经验丰富的教师,与学校联合开发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企业也要为高职生提供实践基地,为有潜力的创业计划提供风险基金。最重要的是,在高职生接受创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能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自己同社会上活跃的企业家距离很近,可以随时获得相应的帮助,解疑释惑。
  6.从终身教育的视角构建创业教育体系
  美国创业协会提出,创业是一项终身学习过程,贯穿教育全过程。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要从终身教育的视角来构建创业教育体系。终身教育的动力来自于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的社会需求。创业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循序渐进,梯度推进。
  7.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创业经历的教师,支持校内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参与访问工程师计划。鼓励教师参与创业实践,组织教师参加创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和知识技能培训,定期参加创业组织、协会的实训和交流。从社会各界聘请具备学术背景的行业专家、创业精英等作为兼职教师,形成一支既有创业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四)政府做好创业服务
  政府部门要构建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体系,加强大学创业园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建设;支持教育体系的改革,确立创业教育的地位,把创业教育视为优先发展领域。为优化就业创业环境,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比例,政府应落实和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帮助更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参考文献:
  [1]张喜梅,吕雅 文.大学生创业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胡云峰,物流管理专业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物流技术,2010,(1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