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网络 职业教育 德育工作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分析网络对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影响,并从化主动为被动、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德育理念和加快教育网络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加快职业教育、网络和德育有机结合。
职业学校学生是网络用户比例较大的一个群体,鉴于职业学校学生自身的特点,我们可以确信网络会对职业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的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等特点扩大了师生交流,为职业学校开展更直接、更深入的德育工作开辟了新方法和新手段,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及时性、广泛性和有效性,给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历史的机遇。另一方面,由于职业学校缺乏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再加上网络上处处充斥着如金钱文化、黄色文化、反动言论等各种信息,它们无孔不入、以各种面貌出现的特点已经严重冲击了我国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同时使职业德育工作受到网络的严峻挑战。稍一拿捏不当,就弊大于利,挑战大于机遇,而这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并不容乐观。
1 网络对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影响
1.1网络信息内容的多元性,增加了德育工作的难度
网络的多元性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选择空间,但也正是这种多元性使学生随时面临着不健康信息的侵蚀和诱惑,传统文化在网络里没有整体地充分地展示出来,相反还发生了某种滑坡,而那些过度商业化的文化多渠道、多方位地渗入,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显然,网络信息内容的复杂多样性冲击、挤压了我国传统德育理念的主导性,诱导学生在行为和意识上发生量到质的改变,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增加了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WwW.133229.cOM因此,如何保证职业学校德育理念的主导性地位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2网络的个性化,易导致人际情感的疏远
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冲击着人们传统的交往方式,改变着人际情感的亲疏。面对面的直接交往方式转变成“人——机——人”的毫无生气的方式,很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孤僻、冷漠和其他心理健康问题,导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关系的疏远,增大老师德育工作的难度。一旦学生在网络上看到与学校教育或老师传授不符的信息,尤其是不良信息,学生分辨善恶的能力有限,再加上老师无法及时了解其所接触的网络信息,互联网缺乏总体调控的中枢机构,会给职业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同时网络信息传播的“主导性”也冲击了学校作为传统德育工作的主导地位。
1.3网络的虚拟性
网络虚拟性有其危险性,因为“它是以一种欺骗性的手段抓住了你的注意力”,它利用了人类自身强烈的交流欲望和交流能力,给我们造成了一种生活是常开不败的、是美好的假象,因此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学生沉溺于这种假想的美好中,借以逃避现实生活,不愿自拔。从此以往,学生的认知方式慢慢地发生了质的变化,虚拟时空的存在形式逐渐使学生失去理性和自我,这无疑进一步加大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
1.4网络的隐蔽性导致学生道德行为失范
网络的虚拟性也意味着网络的隐蔽性,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只剩下数字符号的交流。虚拟社会使职业学校学生可以摆脱现实生活的困境,身份和行为等的充分隐匿性和虚假性让学生随心所欲地说话、做事,并且大多不需为其行为承担任何的责任和义务,隐蔽性和完全的自我冲击着学生的责任感,引发了大量令人咋舌的道德失范行为,如传播反动、色情信息等,这些严重的道德失范行为没有得到及时扶正和引导,使其迷失自我和丧失理性,排斥原有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这轻则影响学生一生,重则破坏国家安全。
2 对策建议
2.1化被动为主动
职业学校不能再错误地向学生灌输网络是洪水猛兽的观念。要辨证地看待网络对学生和学校教育的影响,化被动为主动,带领学生主动向网络进军。对有一定网络技术和知识的学生给与共建校园网的实践机会,对其他学生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开展社团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网络文化,争取主动权,增强学生自主性。
2.2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目前我国还没有较为成熟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来对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约束,学校应加强关于网络道德方面的教育,如邀请相关的网络负责人来就职业学校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网络为主题举办讲座,在德育中增加“加强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和“做文明网民”等内容,使学生在上网过程中遵守必要的网络道德,正确地利用网络这一工具,从而提高学生德育自控力和网络道德观念与法制观念。
2.3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德育理念
传统的德育理念已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要求,网络时代的德育工作者不仅要加强德育理论的学习,并将理论付诸实践,还要学习网络技术,将德育工作和网络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德育理念,主动冲破传统的教育模式,积极探索“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共同讨论”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讨论中认识网络的利弊两面性,通过内化和外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素质。同时,学校还须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和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师夷长技以制夷”,利用网络独特的开放性、互动性和虚拟性来解决网络这些特点给学生心理带来的问题,符合了许多学生匿名进行交流的心理需求。
2.4加快教育网络建设
学校要坚持德育工作的主导地位,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建立自己的校园网站。但由于大多数学校的校网趣味性、信息量远不及网络,再加上内容缺乏学习开发功能,无法吸引更多的学生来访问。因此学校有必要主动加强校园网建设,不按传统方式到点到地接受教育,不生硬地说教和贴政治“标签”,而是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可以在任何一个设有终端的地方获取所需的信息。同时,还要多途径、多渠道地宣传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如利用校园广播网、播放爱国主义影片等,以此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我国的文化和文明。此外,校园网还要拓宽德育工作的宣传途径,使学生能够快速、便捷地查询更多德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