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职业教育论文

基于职业教育改革背景的高职艺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2023-12-06 18:3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许多突如其来的事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为了培养更多复合型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适应时代的发展,对一些高职院校进行了改革。尤其是高职艺术院校的教学质量,需要通过改革来提升。不得不分析目前的高职艺术教学情况,并且参考一些基于职业教育改革背景的高职艺术教学质量的文献资料,更新传统的高职院校人才教育培养模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改革背景;高职艺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1.前言


  许多艺术类的高职院校社会认可度并不高,难以在未来的就业中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也导致高职艺术类院校的教学质量较低,难以为社会提供一批专业的艺术人才。不仅如此,目前的艺术院校最近就业竞争较为激烈,导致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加难以找到工作。尤其是在大城市就业形势越来越紧张,大城市虽然机会多、资源较多,但是却无法提供给这些高职院校的艺术学生。这样一来,挫伤了高职院校的学习的积极性,难以提高学生自身的专业素养。


  2.提高高职艺术教学质量改革过程中面临困难


  目前为了提高高职院校艺术学校的教学质量,仍然还面临较多阻碍,需要基于职业教育的改革进行具体分析:


  2.1缺乏明确的教学培养目标


  绩效考核过于注重量化考核,岗位目标教学职能不明确,导致在工作的过程中忽视工作完成质量和效率的考核。高校缺乏把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岗位的工作内容指标进行详细分解。缺乏建立标准化、量化的考核指标体系,对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没有明确的规划。限制了绩效激励的有效性发挥,缺乏岗位目标教学的建设,不明确教学职能。[1]


  2.2藝术类学校绩效管理机制缺乏


  艺术类学校缺乏对教师绩效管理的绩效水平,也缺乏教师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建立绩效的管理体制。对于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没有兼顾到,缺乏培训的激励机制。缺乏教职工发展提升的重要举措和健全的培训激励机制。当前高校培训激励主要集中在一线教学、科研人员,培训激励项目丰富,但是对于艺术类的学校缺乏培训激励机制。对于艺术类的教职人员的福利较少,重视程度不够,无法满足其需求与能力水平的提升,缺乏晋升空间。会影响到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整体质量和工作目标的达成。[2]


  2.3艺术类高校激励体系不健全


  绩效激励机制有利于高校挖掘教职工的最大潜能,缺乏激励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缺乏竞争机制。高校如果不能结合学校的特殊性,激励的体系就会不够完善,不遵循学校发展的整体方向,缺乏为其发展提供平台的机会。这样一来,不利于教职工充分发挥个人才能。也没能够做出相应的调整,缺乏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德行等缺乏相应地考察。[3]


  3.解决提升高职艺术教学质量改革困难的建议


  针对上述高职艺术院校在教学质量提升的过程中面临的困难,笔者总结了一些教学改革经验,决定提出以下建议:


  3.1明确岗位目标和教学职能


  绩效考核不能过于注重量化考核,岗位目标教学职能要明确,在工作的过程中要重视工作完成质量和效率的考核。不能限制绩效激励的有效性发挥,加强岗位目标教学的建设,要明确教学职能。在高校组织结构及职能分析的基础上,要加强绩效管理的重要方面绩效考核体系设计。[4]


  3.2建立艺术类学校绩效管理机制


  艺术类学校对加强教师绩效管理的绩效水平和教师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建立绩效的管理体制。教职工发展提升的重要举措和健全的培训激励机制要建立。当前高校培训激励主要集中在一线教学、科研人员,培训激励项目丰富,要增设对艺术类的学校的培训激励机制。对于艺术类的教职人员的福利适当增加,加强重视,满足其需求与能力水平的提升,增加晋升空间。减少对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整体质量和工作目标的达成的影响。


  3.3健全艺术类高校激励体系


  绩效激励机制有利于高校挖掘教职工的最大潜能,设立激励机制。高校如果尽可能结合学校的特殊性,激励的体系就会更加完善,尽可能遵循学校发展的整体方向,为其发展提供平台的机会。这样一来,有利于教职工充分发挥个人才能。也能够做出相应的调整,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德行等也要进行相应地考察。


  4.结束语


  人才应当重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以及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尤其需要重视高职院校艺术学生的培养目标。不仅如此,还需要增强学校的教学实力,让高职院校的艺术老师专业素养与人文素养同步提升,提高综合素养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树立好更好的榜样。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模式也应当更新,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增加高职院校艺术人才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赵明富.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实践探索[J].福建茶叶,2020. 

  [2]倪尔妍.基于“三教”改革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 

  [3]刘佳,周庆,王艺贤.探究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J].南北桥,2020(2):9-9. 

  [4]郑黎明,王秀琴,肖靖琼.“互联网+职业教育”背景下的教学创新实践——以高职老年护理专业课程的内容与模式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20(3). 

  作者简介:陈若仆,男,1988年7月,四川洪雅,汉族,本科/硕士,助教,工作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