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职业教育论文

分析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

2016-12-18 16:3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在互联网时代的猛烈冲击下,很多原有的理念、经验和模式都正在被打破,不确定性成为新常态。互联网+,重点不在互联网,而是在“+”上,其实质是一个神奇的“+”,就是互联网化。当下各行各业都面临不少新的挑战和迷惑,同时还有机遇和希望。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终身性。特别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知识倍增周期在不断缩短,60年代为8年,70年代为6年,80年代为3年,到90年代缩短为1年,知识更新每年以10%的速度在递增。传统的教育传播速度、覆盖的广度,已不适应知识的普及和更新的需要。于是“互联网+教育”应运而生,成为知识传播速度更快、普及面积更广的有效载体和平台。


一、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道德的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及技术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的不同之处是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义务教育需要变革的自然很多,而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和流通构成的经济,要做好经济工作和现代化生产自然离不开专业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影响职业教育的因素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诸多方面,其中经济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比如,GDP增长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模式、市场的现代化程度、产业结构、企业所有制结构、劳动力市场模式、劳动力就业失业状况等。在产业结构方面,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建立、规模的大量扩充以及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课程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产业结构由农业为主导转向工业为主导,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成为可能。当前我国正处于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时代,在互联网+战略的推动下,工业4.0正在让生产车间发生巨大的变化,数据化、智能化、连接化、信息化是将来生产制作车间的主流技术,以往制造业大多采用等材制造和减材制造(金属切削)技术,3D打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实现了增材制造技术。同时也对从业员工提出更高的要求。总体上我国的“生产制造”正在向“生产智造”迈进,也正是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如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3D打印技术,在今后成为工业生产的主流。虽然这几项划时代的技术,会使从业人员越来越少。但是对于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却越来越高,必须懂得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流程,人机交互以及3D建模等技术。在未来劳动密集型企业已经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精作企业,需要大量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来培养更多的高等技术人才。


由于这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职业教育再采用较落后的教学模式显然是不合适的。互联网+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它打破了所谓权威对知识和技术的垄断,人人能够创造知识、人人能够共享知识,人人能够取得和使用知识。在开放的大背景下,全球的知识库正在形成,优质教育资源获得极大丰富,人们随时随地、每时每刻都能获得新的知识和技术。如哈飞公司飞机装配现场看不到一张图纸,全部采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装配。同时,“互联网+”职业教育的采用,生师界限不再泾渭分明,师生间的知识量的天平不再偏高教师。再有,现有教育组织和非教育组织的界限也将模糊不清,可能彻底消失。人们也不用为教育资源的分配公平而奔忙。


二、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职业教育是伴随着共和国工业化进程而发展的。同时也是计划经济条件下成长的,或多或少保留了计划经济的烙印,部门所有制成为常态。


按行政隶属关系可分为三大管理部门:职业高级中学归教育厅(局)管理;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院校归各行业厅(局)管理;技工院校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管理。


按教育模式可分为三大类型:一是工具类,是以一个教学工具为出发点的职业教育,针对某一种职业或该职业的细分领域做一个工具类的APP。二是平台类,在线教育是各种在线教育发展的主流,不管任何种类的职业教育最终都会成为一个平台。三是网校类,只要具备上网条件即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接入互联网,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相对于面授而言,网络教育突破了时空限制,是一种师生相对分离、非面授的组织活动,也是一种跨学校、跨地区、跨专业的全新的教育体制和模式。同时又可以融合工具类和平台类,在教学对象上可以采用B2B或B2C灵活形式,内容极为丰富,综合型和垂直型并存。


当前经济发展以及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以往的职业培训已远不适应“互联网+时代”。一方面是教育内容上,传统职业教育的内容无法满足和适应行业转型的人才需要;另一方面是教学形式上,即便是在线职业教育也仍沿袭过去较为传统的教育方式,对于培训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帮助不是很大。


在“互联网+时代”下职业教育在培训上,一方面通过培训某些人具备某个职业的技巧;另一方面让企业能够找到引入就能工作的专业人才。知自知彼、了解市场、掌握需求,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分析市场大小,服务群体多寡,刚性需求和隐性需求数量。二是弄懂做职业教育需要的资源有哪些,自己有多少把握,如果没有是否有获取渠道。三是在此基础上,了解产业链情况处在上、中、下游哪个环节。四是其实职业教育也是在做“电商”,在模式上采取网校、平台或工具,要有个定位。五是职业教育与企业直线对接,否则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未来“互联网+”职业教育,将会向智慧教育的方向发展。教学内容切合实际,把人才梯度,培训体系、产品理念,线上线下及O2O渠道等方面的建设和研究,摆在适当位置,这将是“互联网+”时代对职业教育的一个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三、互联网+条件下职业教育实现途径


“互联网+”职业教育在未来将是全新的事业,让在线教育的形式多元化和个性化,同时从事职业教育的人们应具备更高的技能。实现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任重而道远,路径多而波折,笔者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互联网+职业教育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态。


2.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流互动。


3.三通工程。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4.教育大数据。大数据(bigdata)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优点(4V):大量(Volume)、高速(Velocity)、多样(Variety)和价值(Value)。


5.(Massive open on 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典型的代表是美国Coursera,Vdacity,Edx三大在线课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


6.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外学习老师准备的微课视频,上课时,老师和学生一起互动交流,帮助学生个性化学习。


7.教育,就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8.创客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教育。


9.一师一优课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每个教师在一年中设计并晒课一节优质课程。


10.数字资源券在生均公用经费中以“数字资源券”等形式列支购媒资源服务费用的机制,将数字教育资源的选择权真正交给广大师生。


总之,加速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建设数字校园、智慧校园,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刘淑焕 王崇博 丁晓燕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