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职业教育论文

中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综述

2015-07-03 11:2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关键词:中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
   论文摘要:国内外学者虽然对职业价值观的定义各不相同,但就概括其本质而言是一致的。职业价值观有着其自身形成、发展的规律及特点,并受多种因素影响或制约。到目前为止,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有未发掘的研究领域。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和不断深化的阶段,产品和技术更新日益加快,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工人,这对职业院校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功能提出了新的挑战,职业价值观和态度等越来越成为毕业生个人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职业忠诚、责任感、专业进取与创新、团队协作与职业规范”等职业道德、态度以及作为其内核的价值观,成为企业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工人,充实了生产一线,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近年来不时听到一些企业人事或劳资部门的负责人反映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集体观念淡薄、敬业精神缺乏、跳槽过于频繁等问题,这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中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问题。
一、职业价值观的涵义、形成及影响因素
(一)职业价值观的涵义
1.职业价值观的定义。“职业价值观”一词源自国外,但国外很少用“occupationalvalues(职业价值观)”这个词,而是基本上以workvalues(工作价值观)代替,国外学者常把workvalues既指已参加工作的人的职业价值观,也指学生的择业观。WwW.133229.coM关于职业价值观,国内外学者研究颇多,且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定义,学者们对于职业价值观定义的表述各不相同,但大多围绕如何进行评价和职业选择这一核心内容展开。
国外学者对职业价值观的定义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基于工作结果的角度,认为职业价值观就是个体认为某种工作结果的重要性程度;二是从终极状态和信念的角度,认为职业价值观就是人们从某种职业中所能取得的终极状态(如高收人)或行为方式(如与同事一起工作)的信念;三是从工作目标和报酬的角度出发,认为职业价值观就是指人们通过工作而达到的目标或取得的报酬,它是更一般的个体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表现。这三种对职业价值观的定义都限于在职人员的职业价值观,均未涵盖准职业群体(未参加工作的对象),如研究生、大学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等的职业价值观。
国内学者对职业价值观的定义主要有以下观点:(1)职业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各种职业价值的基本认识和态度,是个人希望从事某项职业的态度倾向,也就是个人对某一项职业的希望、愿望和向往。它支配着人的择业心态、行为及信念等;支配着职业人生认知、明白事物对自己职业发展的意义以及自我了解、自我定位、自我设计等;同时也为自认为正当的职业行为提供充足的理由①。(2)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对职业活动所带来的利益的社会判断趋向,是人们依据自身的需要对待职业、职业行为和工作结果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概括性和动力作用的一套信念系统,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变化中所获得的关于职业经验和职业感受的结晶。它决定了人们的择业倾向和工作态度。人们的职业价值观不同,所选择的职业也会有所不同,对职业活动的不同方面的注重程度也会有所不同②。(3)职业价值观是指主体对职业与社会劳动关系的认识和评价,即是人们对于职业目标、职业生活意义、职业等级、职业选择等问题的价值评判,职业价值观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社会变迁的一个反映。其正确与否,不仅决定人们如何进行职业选择、如何走过职业生活的旅程,而且也决定怎样才能使人的一生成为有意义、有价值、有作为的一生③。(4)职业价值观就是人们依据自身的需要对待职业、职业行为和工作结果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概括性和动力作用的一套信念系统,它是个体一般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体现,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变化过程中所获得的关于职业经验和职业感受的结晶,它不但决定了人们的择业倾向而且决定了人们的工作态度④。
国内的许多学者从自己的研究角度出发提出了各自操作性的定义,往往比较强调准职业群体的职业价值观。我们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在个人职业价值观上的直接反映,职业价值观是个人对某一职业的价值判断;是人们依据自身的需要对待职业、职业行为和工作结果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概括性和动力作用的一套信念系统。它不但决定了人们的择业倾向,而且决定了人们的工作态度;它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变化过程中所获得的关于职业经验和职业感受的结晶;它是属于个性倾向范畴的概念。

2.职业价值观的特点。职业价值观是人们思想认识的深层基础,它形成了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其自身的特点。(1)职业价值观的阶段性。大多数人的职业价值观都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别是随着某一阶段的自身需求满足以后,新的职业价值观也就会随之产生并确定下来。这样的职业价值观倾向有利于教育,能充分调动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职业价值观的相对稳定性。既然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在个人职业价值观的直接反映,职业价值观是个人对某一职业的价值判断,是人们依据自身的需要对待职业、职业行为和工作结果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概括性和动力作用的一套信念系统,它必然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当自身状况和外界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职业价值观也会随之改变。(3)职业价值观的时代性。一个时期不同的历史社会背景对人的职业价值观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中社会舆论和社会主导价值对其影响最大⑤。(4)职业价值观和需要是紧密相联的。需要是指有机体的某种缺乏和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划分为生理、安全、交往、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一方面,需要是职业价值观的基础,职业价值观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变化的,需要决定了职业价值观的类型和强度,有什么样的主导需要就有什么样的职业价值观,主导需要的强度决定了此种职业价值观的强度。另一方面,在需要基础上形成的职业价值观又对个体的需要起着调节作用,它不但能对需要系统作出评价,还能对相互冲突的需要作出调节。
(二)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1、职业价值观的形成。目前关于职业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研究认为,每个人的职业价值观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形成和成熟的过程,其形成和发展需要经历幻想阶段(儿童期)、萌芽阶段(青少年期)、形成阶段(青少年晚期和成年前期)和成熟阶段(成年期)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又有着不同的特点。
对于作为社会个体的人来说,儿童的思维水平和自我意识的分化程度仍处于低级水平,对职业没有明确的意识,他们对未来职业角色的幻想主要靠父母的职业类型、工作态度以及周围人群的职业态度和观念影响。青少年与儿童相比,其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对各种职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有了较深的认识,职业价值观开始萌芽。在青少年晚期和成年前期,人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同时自我意识也进一步分化,使他们能够对一些职业做出客观的分析,同时对自己的性格、能力、兴趣等有了较深的认识和评价,对于自己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也有了较为本质的认识,职业价值观初步形成。步人成年以后,人的思维能力和自我意识都已趋向成熟,对职业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能根据社会实践做出具体的职业选择,职业价值观已经开始成熟⑥。
2.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职业价值观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它既受家庭氛围、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个人年龄、性别、兴趣、性格等内部因素的影响。(1)家庭影响。家庭对孩子职业价值观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庭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家庭成员的素质等方面都对孩子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父母的价值取向、教育方式和举止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价值取向,影响他们对职业的评价和选择。父母对子女择业的影响,与其年龄和受教育程度有关。父母的职业是影响青少年职业选择的直接因素,父母的职业不同,使得孩子的择业标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2)学校教育。教育不同,职业价值观也不同。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专业教育直接影响着他们将来的职业选择,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评价,对学生的职业认识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研究表明,文化程度较高的人,抱负较高,职业需求也越高。在职业发展中注重内在价值,希望工作中能施展自身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其自身价值。(3)社会环境。每一次社会环境的变化,职业结构都会相应地进行大的调整,使得人们的职业价值观念不断发生变化。职业价值观具有时代性的特点,每一个时期不同的历史社会背景对青少年的职业价值观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中社会主导价值和社会舆论对其影响最大。(4)个人因素。在个人因素中,年龄是影响职业价值观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年龄的人有着不同的社会经验,对其职业价值观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对大学生的研究表明,低年级与高年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有明显的差异。低年级学生重视美感和创造性,更多地选择依靠领导、老师为自己的职业做主,而高年级学生重视经济报酬和声望,在职业的选择上更强调自主。对企业职工的研究发现,年轻(30岁以下)职工与中年(30岁以上)职工的职业价值观有显著性差异,中年职工考虑问题更加多元化,选择职业时注重的现实因素较多。职工年龄越小,在择业时越多考虑个人的主观感受。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以下简称中职生)已开始走向生活的前台,逐步参与到如何就业等人生大事的决定中,随着身体和心智的不断成熟,以及对生活支配强度的加大,沉睡在心底的主体意识被唤醒,他们逐渐摆脱生活上的过分依赖和思想上的盲目服从,开始认识到作为一个个体的人,职业价值观初步形成。
当代中职生职业价值观由强至弱的等级次序是同事关系、成就感、智力刺激、经济报酬、生活方式、创造性、安全感、利他主义、声望、工作环境、监督关系、独立性、美感、变动性、管理。不同性别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有所不同,男生最重视的职业价值依次是:智力刺激、同事关系、成就感、经济报酬等;最不注重的职业价值依次是工作环境、变动性、美感、管理等。女生较注重同事关系、成就感、智力刺激、安全感等,而对声望、独立性、变动性、管理等不大注重。不同年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有所不同,一、二年级学生较重视同事关系、智力刺激、成就感、生活方式,三年级学生较注重同事关系、智力刺激、成就感、经济报酬。显示出了明显的城乡家庭背景的差异,来自城镇家庭的学生排列在前4位的职业价值是智力刺激、同事关系、成就感、生活方式;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最注重的4种职业价值是同事关系、成就感、经济报酬、智力刺激⑦。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它不只是受教育者获取生存技能的途径,更应成为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种方式;受教育者不只是被开发的对象和增加财富的工具,更要成为发展的中心和终极目标。因此,无论从人才培养还是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中职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在职业教育中都处于中心地位。调查也发现,针对用人市场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要求,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非常必要,而且学校在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方面是大有可为的⑧。
职业价值观教育应本着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通过实施课堂教学、活动课程、专业渗透和训练等,采用包括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及建构主义学习等各种方式予以实施。
1.职业价值观教育的课程结构。联合国教科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中心(unevoc)出版的《学会做事一在全球化中共同学习与工作的价值观》(以下简称《学会做事》)一书提出的“核心价值观问题”课程结构比较科学可行。它不但以人为本,摒弃了学科本位,使学习者建立在生活和学习领域中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所应具备的价值观,而且具有较强的内在逻辑性,作为原型课程,给出了完整的课程解决方案、目标、程序和必要的资源,也给教师留下更大的取舍与创造的空间。
2.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教学内容。本着借鉴和整合的原则,一方面从《学会做事》一书中选择侧重工作领域的价值观(即职业价值观方面的内容)和关系基本素质的基础性层面的价值观(主要涉及尊重与责任层面)作为中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部分教育内容;另一方面,融人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主流价值观,增加与学生、生活、职业贴近的典型案例,渗人先进典型人物、劳动模范的理想与价值观,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
3.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实施方法。价值观评价的实现关键在于情感层面的体验,体验式学习是价值观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创设可以激活或诱发学生体验的情境和一系列体验活动,引导学生逐步进人学习情境,面对价值冲突,促进反思性表达。
(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新的增长点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中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研究已经比较深人,成果也比较丰富,但我们还是发现,有些问题研究得还不是十分透彻,甚至还不曾研究,尤其是目前实施“2十1"(三年制专业学生前两年在职业学校学习、第三年在企业顶岗实习)教学模式背景下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1.中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与实施阶段的对应问题。简单地说,就是针对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应分别实施哪些内容的职业价值观教育。
2.第三年学生进人相关企业顶岗实习期间,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实施方式、方法与途径问题。研究第三年学生已经不在学校而到了企业,但学生仍然没有毕业,还是学校的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如何得以落实。
3.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到企业技术工人顺利过渡过程中,职业价值观起到怎样的作用的问题。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