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职业价值观;德育教学;课程设计
论文摘要:职业价值观对于人的职业生涯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是现代人的必备的职业素质之一,职业类院校应重视对职校生的职业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文章依据教育的“四大支柱”相应地提出了“四块基石”——诚信做人、认真做事、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并结合哲学课程的教学实践,阐述具体实施策略。
所谓职业价值观,就是人们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待职业、职业行为和工作结果的比较稳定、具有概括性和动力作用的一套信念系统;它是个体一般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体现;它不但决定了人们的择业倾向而且决定了人们的工作态度;它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变化过程中所获得的关于职业经验和职业感受的结晶;它属于个性倾向范畴的概念。
对于职场中的人来说,职业价值观对于其职业生涯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是其追求事业成功、获得职业满足感的动力源泉。相对于职业知识和技能这种显形素质而言,职业价值观、态度等隐性素质在职业教育场景中易被忽略,而在工作场景中却又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el常教学中应重视对职校生的职业价值观的教育。结合哲学课程教学,就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德育教学,笔者从诚信做人、认真做事、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四个方面作些阐述。
一、诚信做人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86年就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周之良教授也曾经说过:“人生有两件事,第一是学做人;第二是学做事。我认为学做人更重要。如果你不会做人,只会做事,即便你掌握了若干知识和技能,也未必能把事做好!”可见,教学生首先学会做人已经成为教育界的普遍共识,也是教育的目的和根本。wWw.133229.cOM
做人以诚信为本。然而,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上一些不讲诚信、一心向前(钱)看的现象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职校学生来说,学校要发挥正面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诚信做人的价值取向,在不违反社会道德原则的基础上积极追求正当利益。
在德育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哲学课程中有关“正确处理义与利”内容,向学生提供相关案例,使其明白靠欺骗只能获得一时的利益,要想长远的发展必须讲诚信,凭实干。这里借用新加坡特许科技学院的一个教学案例:教师教学生如何去争取项目。当客户提出项目的时间要求是一周完成,实际上要保质保量地完成,一周时间肯定不够,这时应当如何回答最好?有三种方案:一是明知无法完成,但为拿到项目,欺骗客户说可以完成;二是如实回答一周无法完成,放弃对项目的争取;三是在认真研究客户的方案后,告诉他如果按照原方案,一周无法完成;但如果在设计上做一些改动,又不影响效果,就可以完成任务。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们不难发现,很显然是第三种方案最圆满。以诚相待,又不乏机智;既完成了任务,又可以赢得客户的信任,兼顾了义与利。
二、认真做事
学会做事是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也是各种类型的教育的共同目标之一。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我们主要培养一线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方面的要求比较高。作为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载体,职业院校应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养成良好的做事态度。
譬如,在哲学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偶然性与必然性”教学内容进行渗透。案例:xx钢厂的轧机试验台有一颗镙钉没有拧紧,一个工人启动设备,加压,当压力升到某个值时,那镙钉像一颗子弹一样飞出来,后果不堪设想……。一次事故是偶然的,然而其背后却隐藏着必然性:麻痹大意,不认真做事。一朝失足铸成千古恨,后悔晚矣!用血的教训警醒学生:遵从专业规范,注意细节,踏实做事。
此外,教师认真的专业态度对待教育教学工作,会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以点名为例,现在很多学生的名字都用比较生僻的字,很多老师想出高招应付这个问题,比如让班长点名,或者老师报学号,自己说名字等等,也许这是教育机智的一种表现。不过教师不妨试试先查下字典,自己在名单上标注一下,课堂上出乎学生意料地叫出所有学生的名字。虽然只是个小小的举动,却因为您的重视,您的认真,令学生非常惊喜,教师榜样的力量往往就在点滴之间,无形之中。
三、合作意识
社会化大分工之后,职业活动的专门化程度大幅度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因此需要各类专业人员的相互合作,这就要求从业者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学会人际交往,与人共处.
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是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普遍追求个性,突出自我导向,社会意识淡漠。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职场生活,增强其职业素质,我们可以尝试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两方面人手。
首先,从教学内容来说,在哲学课程讲授生产关系的时候提到了: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之间便形成了一定的联系和关系。人在社会交往中,谁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这里我们还可以适当安排些在工作中如何与人沟通的教学内容或者主题活动,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
其次,从教学形式上来说,我们可以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比如,在讲授社会意识这一章节的时候,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课外作业:4—5人一组,分组讨论,分工合作,针对学校不文明现象,设计校园文明建设方案,最后作为团队向大家演示。通过合作学习的实践,使学生明白团队力量的实现需要每个成员精诚合作,互相鼓励支持,取长补短,切实感受到1+1>2。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应充分鼓励,给予真诚地赞许,正面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创新精神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使得学生只会读死书,死读书。随着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科技更新频率也日益加快。对从事生产第一线岗位上的技术人员来说,除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外,尤其迫切需要的是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因此,职业院校应当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德育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部分内容进行创新教育。如案例:日本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拥有很强的综合竞争力,而创新是日本工业成功的秘诀。曾经有人形象地比喻,日本人每引进100美元的技术,会用200美元来进行学习、消化和创新,并用自行研发的专利技术赚回300美元。上世纪50年代初,本田摩托车在欧美国家消费者心目中属于劣质产品。但该公司创始人本田宗一郎从德国购买了摩托车和技术,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技术研究和创新,生产出世界上享有盛名的高质量摩托车,由于本田十分注重研发和自主创新,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现已成为以汽车为主打产品的大型跨国企业。教师可以借用这样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引导学生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掌握技术本领,不断创造。
此外,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去鼓励学生参与创新活动。比如,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作业设计上,少让学生做照搬书的机械工作,多安排些可以让学生有所创造的课外作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为学生营造一个创新型的校园氛围。
诚信做人、认真做事、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教育四大支柱的四块基石。为了让我们的学生现在快乐地学习成长,未来愉快地工作生活,我们教师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关注每一个教学细节,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