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办学模式的专业化与规范化,在大学背景下办中职教育,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然而,在国家政策、高校、中职部等多方合力的基础上,这必然是一条具有开拓性与前瞻性相统一的明智之路。
关键词:中职教育;高等教育;实践与思考
引言
成都大学中职部的前身为具有五十多年办学历史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四川省成都卫生学校(以下简称成都卫校)。成都卫校素以办学规模大,师资阵营强、教学质量好,开设专业多等特点享誉全国同级同类学校。
然而,成都卫校中职教育的发展却经历了波浪式的辉煌与低谷、骄傲与迷茫的历程。
现行中职教育的目标,是积极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体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加快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各类教育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满足的是受教育者的就业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但是,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目标定位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中职学校带来了诸如生源质量差、教育与管理难度增大、软硬件建设跟不上职教形势的发展、中专生因学历偏低而求职难度加大之类的问题。
国家倡导“西部大开发”以后,中职学校为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纷纷与高校联手,推出旨在提高办学层次的“3+2”高职大专的办学模式。然而,这种办学形式仍会产生诸如效益分割和联办双方管理交往上的一些矛盾,具体承办教学与组织工作的中职学校往往事倍功半,对办学效益的获取常常有名无实。WWw.133229.cOM
作为具有五十多年办学经验和良好社会声誉的成都卫校,因置身中职教育领域,所以也同样长期受到以上种种问题的困扰。
为便于消除阻碍成都卫校发展的种种不利因素,经省政府同意,成都卫校在市政府主导下,于2006年整合并入成都大学,开始了高校背景下举办中职教育的新历程。
一、并入高校后的实践与探索
依托高校办中职,对成都卫校这样的中职老校来说,无疑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四年来,走过了与先前五十多年不一样的发展历程。合并之初,学校由成都卫校更名为成都大学医护学院,有教职工400余人,在校生10000余人,分三个校区(羊市街校区、文家场校区、都江堰校区)分散办学。与成都大学其他二级学院所不同的是,医护学院实行三年的过渡期,即拥有相对独立的运作模式及经费核算机制。最大的变化是在中职办学的同时,依托高校资源开办了普通专科、普通本科,这对医护学院来讲,无疑是具有里程牌式的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困难开始凸显。无论是招生指标、师资要求,还是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的差异性都使原先的中等职业教育体制很不适应。尤其是“5.12”地震后,都江堰校区办学功能完全丧失,文家校区、羊市街校区吸收、安置因地震而迁移来的都江堰师生,责任、压力前所未有。
2009年7月,原医护学院在学校机构改革中被拆分为中职部、医护学院、都江堰校区管理办公室三个部分,怎样依托大学资源和市场导向的双重机制寻求有效途径,尽快摆脱因机构拆分出现的困境,成了中职教育全新的研究课题和重要的探索目标。
二、国家教育改革的重大方略——大力发展中职教育
为了改变职业教育发展长期疲软的状况,我国2002年以来相继推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带有改革性的职教政策,从而给中职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国教育工作座谈会中多次谈到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他指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要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我国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就业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需要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因此必须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与此同时,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还“宽覆盖,大面积”地给予中职学生大幅度的经费资助,使职业教育的发展锦上添花,这让广大农村和城镇家庭经济困难的莘莘学子在顺利完成学业方面获得了有力的助学保障。
这些政策精神、资助措施与相关数据,都充分表达了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信心和决心。
三、发达地区兄弟学校成功经验的启发意义
2010年4月,学校分管领导亲自带队到大连大学、广州医学院等6家省内外兄弟学校进行深入的走访考察,并从这些学校成功的办学经验中获得启发。
(一)中等卫生学校的发展和高水准教育质量离不开政府、行业和学校的扶持与投入
在政府主导下并入大连大学的大连卫校,并入广州医学院的广州卫校等医学类中职学校,在地方政府和高校的鼎力扶持下,借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东风,以及高校所赋予的灵活的人事、财务、经费等管理权,积极整合办学资源、优化办学环境,使自身在与高校的深层次融合中,得到了办学层次、专业拓展、招生规模、师资水平、科研能力等多方面的长足发展,形成了多层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使现有中职教育的办学层次与发展水平同时上升到新的高度。
(二)明确办学目标和发展定位,开拓创新,办出特色,应是中职学校生存之本
中职学校的生存发展必须把握市场发展规律,符合用人单位对所需人才定位的要求,明确办学目标和发展定位,做好需求调研,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依托优势专业,调整专业发展方向、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突出中职学生实用技能培养和学历提升,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强做优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办出特色,树立品牌。
(三)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强化职教内涵发展
通过考察发现,2002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来,各职业学校纷纷从规模发展朝内涵建设转向,特别是并入高教领域的中职学校,凭借“资源共享,人才共用”的优势,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课程改革、学分制改革为突破口,以专业技能竞赛、培训活动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大力开展对外联合办学、人才培养、师资培训、学术交流,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
四、几点思考
反思我们在高校背景下开办中职教育的情形,较之学习考察过的兄弟学校而言,既有优势,也有差距,亟待解决的问题也还很多,欲有作为,则须尽快打破常规,努力创新,否则发展将无从谈起。
(一)力求在办学的体制与管理模式上有所突破
纵观大连大学、广州医学院举办中职的成功经验,成都卫校的发展,关键应在于实现办学体制的改革,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如下三点。
1.首先须从国家对职业教育大力扶持的实际出发,要用好用活国家中职教育的资助政策与支持力度,力求中职办学实效;其次要积极坚持提高中职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这样有利于调动成都卫校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中职办学的竞争实力,同时还要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减轻学校负担,保证学校的稳定与发展。
2.力戒急于求成和草率决策,保证办学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改革中,要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稳步推进”的原则,紧紧依托高校优秀办学资源,充分考虑成都卫校各方面的因素,妥善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以及学校利益和部门利益的关系,充分兼顾到各方面利益。
(二)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
随着机构实行职能分割和老龄教师的相继退休,使新成立的成都卫校“双师型”师资数量严重减少,富有临床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明显不足,若任由发展,则势必造成医学教育的理论与临床实践脱节。对此,我们可以根据成都卫校现状,寻求多种途径自行解决,如:创造条件自己培养或安排老师到医院从事临床学习,提高动手能力;发挥专业教研室作用,鼓励有条件的教师发挥专长,利用课余搞教学研究以提高专业水平。此外,可以聘请医院临床一线的优秀医务人员来校兼职,把先进丰富的临床经验带入课堂,融入教学过程,真正实现院校联合,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三)教育教学改革问题
增强实践环节,并不是必须把学生放在临床上,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论联系实际,把教学内容和临床实践、生活实践相结合,教给学生愿意学、学得会、用得上的知识。普通课调整教学计划可以取得好的效果,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更应如此。当然,真正的实践教学环节不可缺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职业教育的必备环节。
依托高校开办中职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但只要我们提纲挈领地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就可以带动其他工作,同时助推学校发展。
五、结论
中职教育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努力推进发展,办学者积极学习,引进高校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治学模式为自己所用将是至关重要的。要依托高校成功办好中职教育,就必须首先拥有既懂管理又精业务的领导班子和强有力的师资。《诗经》有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虚心参考借鉴其他城市大学开办中职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措施应是有利无害的。
成都卫校的发展需要在苦练内功上下工夫,必须靠自身过硬的实力来赢取大学的支持与社会的肯定。如果放弃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味采取等、靠、要的方式来办学,来求发展,那么办学之路只会越走越窄,并最终为市场所淘汰。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大力发展中职教育的政策引领下,在学校党委领导和学校的大力帮助下,成都卫校开办中职教育的路子一定会越走越宽广,中职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2]胡锦涛.十七大政府工作报告:第八部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3]温家宝在国务院教育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素质教育大参考,2007,(1a).
[4]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发(2007)14号).2007-5-18.
[5]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7-5-3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