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尤其是在中职学校硬件条件大幅改善的今天,中职教师的专业素养越来越成为突出的关键问题。学校内涵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素养的提升,对教师专业素养内涵与提升途径的研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一、教师专业素养研究述评
中职教师是教师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专业素养是基于教师专业素养的具体与细化,研究中职教师的专业素养,必须首先弄清专业素养的一般内涵。
(一)教师职业标准视角的研究
不少学者和教师对作为职业的教师职业素养进行了一般的研究。魏筠认为,教师的基本素养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独立人格、知识分子情怀和平等传递知识的能力。拥有独立人格意味着始终保持原则和坚定的信念,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可以准确判断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和秉持的价值理念在多元文化时代当中的地位和价值,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大,不歧视弱势文化也不惧怕强势文化;知识分子情怀所包含的专业知识、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三个要素中,尤其重要的是社会责任感,唯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使教育者能够更多贴近时代,将时代与教育结合起来,使受教育者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多元文化背景中成长;而平等传递知识的能力则强调“平等”这一多元文化时代的重要准则,在平等中实现知识的传承。[1]安红艳等研究指出,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指的是教育教学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课堂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能力、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反思与总结能力、终身学习与终身研究的能力、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能力、协作与沟通能力。[2]陈柏华等主要从教师专业素养的层面,分专业态度、专业意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四个方面来简述教师专业素养。专业态度指按照教与学的维度把教师的专业态度分为教育信念、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专业意识包括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意识、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况和水平所处阶段的意识以及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意识三个方面;专业知识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它关系到学生能够从教师那里学到什么以及如何学的问题。不同学者对教师专业知识做出了不同的分类;专业能力指教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教学与反思的能力,包括教学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生涯规划能力。[3]
总之,尽管对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分总体和局部的不同角度,但教学能力是学者们共同关注的焦点。这也正是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的关键所在,是教师职业之所以存在的立足点。专业知识的提升能力与知识传播能力可以说是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
(二)专业学科的视角
在一般研究的基础上,一些学科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对所在学科教师的职业素养进行了研究。董堂星等研究认为,教师专业素养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主要包含师德素养、理论素质、学科能力和教育品质等。而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教师专业素养的基础上又包括了专业知识素养、专业技能素养、专业情意素养和教育教研能力素养四个方面。[4]王云龙则对数学学科教师的素养进行了研究。数学素养是指在个人受后天教育与环境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学习、认识和实践活动等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观念的一种综合修养,也称之为数学品质;要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等基本能力;要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5]
从学科视角研究专业素养既是本学科教师专业素养研究的落地与实化,也反过来丰富了教师专业素养的视野与深度。“专业情意素养”、“发展应用意识”等都不失为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见解。
(三)国外部分研究与实践
国外对教师的资格及素养要求也有一个由笼统逐渐走向清晰的过程。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也逐渐开展教师资格认证,以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素质。美国国家层面的教师专业标准有四个:美国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发布的《国家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专业标准》、美国州际教师评估与支持联合会发布的《州际教师评估与支持联合会核心教学标准范型:一份州际对话资源》、美国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制定的《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美国优质教师证书委员会制定的《杰出教师专业标准》。专业标准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能
在国际化、信息化、环境问题日益深刻的现状下,日本第十五期中央教育审议会在题为《展望21世纪我国教育的前景》的审议报告中提出,学校、家庭和地区社会相互携手,重视“从幼儿期开始的心灵的教育”,实现“在‘宽松’的教育氛围中培养‘生存能力’”的学校教育基本方向的转变。面向新时代,教师应具有哪些素质能力?1997年的日本教育职员培养审议会的审议报告曾对新时代的教师的素质能力作了一番描述,在今后特别需要的教师素质能力中,提出了“立足于地球视野而行动的素质能力”、“生存于变革时代的社会所应有的素质能力”、“教师职业所必然要求的素质能力”等三个方面,并特别强调了今后需要有特长、个性丰富的教师人才的要求。[8]
从既有研究情况看,国内外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均持综合而立体的观点。而且,其专业素养与作为教师的其他综合素养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对于不同国家、不同学科而言,既具有一般的要求,也有一定的特殊要求。
二、中职教师专业素养内涵与现状
职业教育教师与普通教育教师具有共同性,也具有其特殊性。中职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教育对象的学习能力和基本文化素质的相对欠缺也对其专业素养提出了更
高要求。
(一)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
中职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基于职业教育教师一般视角的研究对理解中职教师的专业素养问题也有启发意义。樊艳君研究指出现代教育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具有新时代的教育精神、应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教学能力、具有反思能力、懂得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样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与需要。[9]也有学者认为,教师专业素质结构涵盖三大方面,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这些教师的专业素质都是把教师视作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并能够关注教师个体在自身专业素质发展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能动作用,强调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动机及由专业素质发展而带来的满足感。[10]
因此,职业教育教师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专业精神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是无法取代的,职业教育教师必须能使学生通过学习具有初步的职场精神和习惯的能力和素质,这是职业教育教师的个性所在。
(二)中职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
面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和学习成绩普遍下降的特点,不少研究者认为中职教师需要有更高的专业素养。因此中职教育教师不仅要具备普通教育教师应具备的组织能力、教育机智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外,中职教师还应有注意培养发掘学生潜能的能力、赏识学生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确立目标、坚定信念的能力等特殊能力素养。[11]还有教师对中职的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进行了研究,认为需要“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对信息有较强的敏感度,认识到信息资源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能准确、高效地解读和分析评价信息;能有效地获取和传递信息;能有效地将相关信息和所教学科整合;能利用相关信息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能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较强的信息道德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具有终生学习的意识。”[12]
中职教师在进行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因而对其专业素养要求更具有宽泛性。即使是专业能力传授和培养这个环节,中职教师也与高职教师具有一定的不同,必须有根据中职学生接受力制定特定教学方案的能力。
(三)中职教师专业素养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在社会要求不断提高和教学对象质量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有些中职教师较好地适应了形势变化,但也有部分中职教师有些无所适从。施明香研究指出,有部分中职教师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故步自封,不思进取。如何帮助广大教师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书育人水平,是目前所有中职学校及中职教师自身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从既有研究看,中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不仅仅是专业教学能力提升的问题,其教育观念、自我提升意识的转型与强化可能是其专业素养提高中更为重要的方面。
三、中职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实践的现状与问题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一直是中职学校不断追求的目标。当前,不少中职学校也采取了许多措施,取得了一定成绩。当然,还有不少方面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中职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目前,尽管各层面进行了种种努力,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刘志奇研究指出,现在常见的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方法主要有:师徒结对子、读书、写反思、继续教育、上级部门专项专题培训等。观其效果,有的方式(如师徒结对子)能促进刚上岗的教师尽快提高专业素养,可一旦过了实习期,他们复制了基本的程序后,就自然融入了经验型的大队伍,能力上很难再有提高。有的方式(如各级的骨干教师培训)有利于培养教师“精英”,但他们的成就大多是以个人风格为主导,其他人不好模仿。上级培训部门的专题或专项培训注重理论学习的多,与教师实践所需要的技能相去甚远,而理论中的条条框框根本无法运用到实践中去改进自己的教学,教师们经常这样描述培训效果:听时激动,说时心动,回来不动。偶尔开设数量相当有限的教育学科课程与教学研究活动,与在校活动内容、质量无大区别,其专业能力不能得到大的提高。[16]黄杜鹃则将教师素养提高存在的问题概括为教师培训的外部条件不足、地方教育部门对培训人员的情况审核不严、提升职业资格困难重重、企业实践难、校本培训没有很好开展等几个方面。[17]陈志华则对中职数学教师素养提高中的科研问题进行了研究。他指出,虽然教育科研可以让人的素质和水平有质的飞跃,但是令人不得不深刻反思的是大多数中职学校不仅没有大学的学术组织交流,连校际教研活动也很少,校内教研活动方式陈旧,许多中职教师的科研素养非常薄弱。[18]
因此,中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问题不仅仅表现在方式方法的科学性、持久性方面,也表现在具有引领力的内容方面。素养提升不是单一的和局部的提高工程,而且需要进行立体化设计的事情。
(二)关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途径与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当然,尽管存在上述问题,但是学者和教师对提高中职教师专业素养仍然进行着大量有效的实践,也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意见
和建议。马黎明结合关于美术课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专题研究指出,参与该课题研究的美术教师坚持对每堂课进行教学反思,并要求中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之后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因为一般思考容易淡忘,只有把实践经验记录下来,才能加深美术教师对教学设计、课例、案例的思考记忆。如果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的“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美术教师的教学体系,这正是中学美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19]王崇明和董堂星则分别对思想品德和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研究。王崇明指出,撰写教历是专业教师的起点,教学研究是专业教师的钥匙,教学合作是专业教师的点金术(包括学科内合作,学科间合作,课题合作,中小学与大学联合),教学反思是专业教师的加油站(包括反思日志,课堂教学现场录像、录音,听取学生的意见),理论学习是专业教师的源头活水(继续教育与校本培训相结合)。[20]董堂星指出,教师取得“专业素养”的途径有很多,其中包括读书学习、教学反思、同行交流、行动研究、专家引领、课题研究、网络研修、教师成长记录袋等。[21]
还有的教师对提高中职教师信息素养进行了专门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一是加大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学校在投入上应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向信息环境建设倾斜。争取每个科室都有电脑设备,每个教室都配置有多媒体教学设施,创建校园信息网,为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打造良好的支撑环境。二是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要对教师进行信息素养的教育和培训。要进行专门的信息技术运用培训,让教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学会使用一些工具性软件,更重要的是要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和强化信息意识。培训的方式可以是短期培训、校本培训、自发研修等。三是建立激励机制。信息素养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应把信息素养评估列入教师能力与业绩年度考核中,营造一个有利于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氛围。学校领导要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对在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给予奖励。同时,开展课程信息化技术比赛、课件制作比赛、优秀课堂评奖等,让教师们通过竞争,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实现自我价值。[22]
可以说,这些探索与实践是切中中职教师素养提高的关键环节所进行的突破与尝试,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未来中职教师素养发展提供了可能的方向。
四、中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实践反思
(一)专业素养提升中的学科化思维突破
从广义上理解,如前所述,有关理念、专业技能、教育教学方法均是专业素养的基本内容,而如果从狭义的角度来讲专业素养,只限定为专业能力提升和教育教学方法。对于中职教师而言,专业素养提升的一个前提和关键是教育观念的转型。这虽然是一个老话题,但这依然是阻碍专业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观念转型的一个核心是树立平等和实事求是的观念,大胆突破学科化的固有思维。
多元文化时代呈现出价值观丛林、弱势文化歧视、两极分化等问题,而这在中职学校学生素质确实不容乐观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中职教师只有在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状况的条件下,切实找到自身专业素养与实际教育教学之间的差距,并进行针对性处理,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与学生平等交往与对话,遵循当前学生素质状况,寻求专业知识和技能教授和传递的有效途径,切实找准学生知识和技能建构中中职教师的准确定位,这是其专业素养提升的关键环节,离开这一点,走学科化素养提升的老路,从效果和效率上讲都是不可取的。
(二)专业素养提升中的“专业性”养成
需要指出的是,突破学科化思维,并不是要求过度强调所谓的一般意义上的超越专业的素养培养。相反的,在中职教育开展多年、大量教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前提下,中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必须认真考虑如何增强各自学科专业素养的特殊规律与内容构成。
当前,学科内的教研组活动不可谓不丰富,但很多教研似乎仍然局限于学科化思维的角度。因此,这里有一个张力与着力点的问题。也就是说,不同学科专业教师素养提升似乎一直在围绕着“如何体现某一个学科教育规律”这个问题展开。尽管这样的研究是必要的,但是,与普通教育有所区别的职业教育的分学科教育如何体现职业性,并与学生既有知识相融合,这个问题似乎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增强职业学校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各学科在交叉交流、比较鉴别中找寻自身的特殊性,并与职业教育规律结合起来,这是未来中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必由之路。
项目化过程、仿真性实践中需要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理想状态下,教师要具有综合能力,但是在目前条件下,项目化课程的深入开展和有效实施可能仍需要探索。而且,项目化课程的实施单元也要求不同教师发展各自基于学科优势的高素质。
(三)专业素养提升中的思维能力培养
在具体学科中培养学生特定的思维能力,这似乎也是个老话题,但是在实践中,不少中职教师并不能有效处理这个何为凭借,何为目的的问题。笔者自然不反对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但是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如果教师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到具体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上,必然会忽视专业化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教师需要进行反思,既要反思单个节次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更为重要的是反思学生整个专业化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这个目的是否正在得到延展。教师反思习惯的转向是必要条件,但在实践操作中如何找到与其他学科的共同点、不同点,并在整体上设计出协同培养的方案,这似乎并不是单个教师所能够完成的。
(四)中职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中的立体化安排
尽管大家对采取多种途径提升中职教师专业素养具有共识,但是如何在实践中把这些共识转化为有效的培养方案、如何在课程编排中体现学科性、如何把专业知识能力提升与中职现有条件结合起来、如何把宏观层面的培养培训与教师实际需要结合起来,这仍然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中职教师专业素养培养的一体化安排,既需要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学生也不应缺位),更需要在切入时机、序列化实现方面进行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