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把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内涵建设的抓手,把各专业的课程开发任务分配给专业教研室,主要工作由相关的专业课教师来完成。然而,长期以来专业教师作为教学实施者的角色定位,使其精力主要集中在教学实施环节上,很少思考教师在课程开发中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做好等问题。笔者作为高职专业课教师,正在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根据自己的认识和实践,认为专业教师在课程开发中应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并采取适当的工作策略,这样才有利于提高课程开发工作成果的质量。
一、专业教师应转变角色意识,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角色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身份以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行为规范。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开发主体与实施主体相统一的特征,专业教师的角色既是开发者又是实施者。教师需要转变其仅为“课程实施者”的旧的角色意识,形成与其新的角色相吻合的行为规范。担当“课程开发者”角色的专业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具体角色又是丰富的、多重的,需要对照课程开发的工作步骤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并明确相应的工作内容、工作成果形式。
(一)行业情况分析阶段专业教师的角色是“行情调研员”
行业情况分析阶段主要由参与课程开发的专业教师参加,其角色是“行情调研员”。这个阶段教师需要通过二次文献分析(即主要分析现有的研究和行业发展报告,而不是企业的原始文献)、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某一行业、企业经济技术发展的基础数据,对该行业领域的职业工作和职业教育状况进行观察分析,从宏观上把握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和职业院校的培养现状,从而确定职业教育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课程模式。教师撰写的“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调研报告”是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成果。
(二)工作分析阶段专业教师的角色是“工作分析员”
工作分析阶段参加人员主要是专业教师,其角色是“工作分析员”。此阶段教师需要通过二次文献的分析、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某一专业的毕业生未来可能从事的各种工作(常常是一个职业小类)的性质、任务、责任、相互关系,以及任职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与分析,以客观地描述并做出规范化记录。“分析记录”以及“收集的相关文件”是这个阶段的工作成果。
(三)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阶段专业教师的角色是“典型工作分析员”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阶段的参加人员有实践专家(即企业专家)、课程开发主持人(一般由专业负责人担任)、专业教师(担当“典型工作分析员”角色)。该阶段首先要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由课程开发主持人主持,参加人员有实践专家和专业教师(主要任务是旁听和作记录),确定本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名称及其基本内涵(工作过程、对象、方法、工具、劳动组织方式、工作要求等);在得到典型工作任务的框架和大致内容以后,专业教师要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详细描述,这常常需要深入企业进行现场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列表”和“典型工作任务详细描述”是这个阶段的工作成果。
(四)学习领域描述阶段专业教师的角色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者”
学习领域描述阶段专业教师担当“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者”角色。这个阶段的工作又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将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学习领域,确定课程体系。主要由课程专家(校外或校内均可)、有实践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参加,通过“召开课程分析研讨会”、归纳等方法,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相应的学习领域,形成专业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并以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为基础,描述学习领域。教师拟定的“专业课程方案(草案)”和“学习领域描述表”是这一步骤的工作成果。第二步,论证及修订课程体系。主要由实践专家、专业教师参加,通过论证会、信函调查等方法,确认学习领域与所包含的职业(含岗位)工作生产实际的符合程度,提出专业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改意见并进行修改。“专家评价意见”、“专业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草案)”是这一步骤的工作成果。
(五)学习情境设计阶段专业教师的角色是“学习情境设计者”
学习情境设计阶段专业教师担当“学习情境设计者”角色。该阶段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设计学习情境。主要由专业教师参加,采用研讨、归纳等方法,小组讨论选择设计合适的学习情境(含教学项目)并排序,再对学习情境进行描述。“学习情境列表(草案)”是其工作成果。第二步,论证及修订学习情境方案。主要由实践专家、专业教师参加,采用论证会、信函调查等方法,集体讨论分析学习情境与生产实际的符合度,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修改,最后确定学习情境,必要时修订课程标准。其主要工作成果是“专家评价意见表”、“学习情境列表”、“课程标准”。
(六)课业文本设计阶段专业教师的角色是“课业文本设计者”
课业文本设计阶段的工作主要由专业教师完成,其担当“课业文本设计者”角色。采用研讨等工作方法,分析完成学习情境中学习任务的工作过程的相关要素,分析各学习情境之间的联系,确定学习目标;编写针对教师的课业设计方案;编写针对学生的学习材料,包括工作页和评价表。其工作成果是“课业设计方案”和“学习材料”。
二、专业教师应讲究工作策略,强化自己的角色能力
“学习领域课程对理论和实践的综合化要求超越了教师的平均水平”[1],面对上述课程开发过程中需要专业教师担当的多个角色,教师的角色能力是很不足够的。笔者认为参与课程开发的专业教师还应当讲究工作策略,以强化其角色能力和保证课程开发质量。
(一)注重提高专业教师自身的专
业实践能力
专业实践能力是指专业理论在职业实践中的应用能力。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大部分是“从大学校门到高职校门”,没有到行业企业长期从事一线工作的经历,缺乏把专业理论应用到职业实践的经验,这样的教师难以开发出适合企业、学校双方要求的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要求开发者必须非常熟悉真实的工作环境,具备一定的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和相应的技术思维方式。
因此,专业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有两条有效途径:(1)利用“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为了开发符合实际工作要求和更具有职业特色的课程,专业教师必须既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又具备相应行业的执业能力和素质的“双师”素质,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成长过程中锻炼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2)利用校企合作机制。专业教师(特别是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利用学校与合作企业的良好关系,用寒署假或专门安排一段时间到合作企业顶岗实践,能较快地提升其专业实践能力。
(二)注重提高专业教师自身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素养
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离不开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的支撑。“对职业教育课程来说,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知识论、学习论和教学论。”[2]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多数专业教师都毕业于普通本科院校的非教育类专业,其知识结构是熟悉专业知识及专业所属行业领域的现状与发展,很少有人系统学习过“职业教育学”,需要补上这部分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自学认真研读几本权威专著,如姜大源的《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徐国庆的《职业教育课程论》等,深刻体悟“科学性、精致性和严肃性”的课程精神,培养正确的课程思维并提升课程设计的技术含量。
(三)注重提高专业教师自身的课程开发技能
课程开发技能是指职业教育课程理论在职业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的能力。课程开发本身是一项专业工作,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课程开发者除了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储备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课程开发策略、方法、技能和手段。但目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课程开发的技术培训,缺乏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能力。虽然有课程开发的热情,但无从下手,或是盲目开发,难以保证课程产品的科学性、适宜性、有效性。
提高专业教师的课程开发技能,有以下途径:(1)带着课程开发任务参加培训。带着开发任务(即带着“问题”)参加校内外组织的课程开发培训课程,通过专家讲课、咨询、讨论,使自己的疑问得到解答,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课程开发实操能力。(2)向高职示范院校学习取经。专业教师在课程开发中要注重向课程改革与开发处于先进行列的高职示范院校学习、取经,尤其是学习相同或相近专业的课程开发经验,以提高自身对课程的理解、把握能力。
(四)注重树立专业教师课程开发的研究意识
课程开发不是编大纲、编教材,而是一项研究活动、探索活动,教师要改变课程开发的工作方式,把课程理念研究与课程产品开发结合起来,用创造性的设计思维去完成每一步开发工作,着力树立起课程开发的研究意识。优秀的教师必然对课程有着精深研究。一位优秀的课程研究者和开发者,不能仅仅停留于阐述一些宏观概念或是原理,而是要进一步思索如何通过课程设计来实现这些概念或原理,把概念或原理转化为产品;同时也要善于从“实施”的角度来思考概念或原理,以避免空泛的论述。教师最好是把课程开发实践申报成“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来进行,以保证课程开发和研究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和经费支持,并通过开展研究来提高自身对课程开发的决策力。
(五)注重加强与课程开发共同体的联动
高职院校一般都会建立由行业企业专家、课程专家、学习者、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的课程开发建设机制。在这个机制中专业教师是驱动力,教师要主动积极地与课程开发共同体成员建立联动,做好如下工作:(1)引导企业专家深度参与课程开发。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行业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课程开发不能缺少企业专家的深度参与。但是,企业专家所熟悉的只是工作过程本身,对教育原理,尤其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与方法这一高度专业化的领域其实是非常陌生的,要企业专家参与哪些工作、如何参与,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专家的作用,都依赖于专业教师的引导行为,况且课程开发主要还是学校和教师的事,不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专业教师在基于学校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机制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2)虚心接受课程专家的指导。课程专家是指具有深厚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知识和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理念并对本专业的课程有相当研究、具有高职教育课程开发能力和全局视野的专家。他们可以是校外的,也可以是校内的。他们在高职教育课程的整个开发过程中应起“指导性”作用。“实践也证明,离开了课程专家的‘指导性’参与,高职教育课程开发视野就不开阔,低端重复性工作较多。”[3]因此,专业教师在课程开发中应该主动向课程专家请教、虚心接受课程专家的指导和帮助。(3)接纳学习者参与课程开发过程。高职教育课程开发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仅要服务区域经济,而且要服务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平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必须优化课程结构,提高学生的适应和发展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好基础。在课程开发和建设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广泛的调研,以充分了解学生的职业志趣。应创造条件接纳学生代表直接参与课程开发,并且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参与部分文本(如课业文本等)编写工作,以开发出针对性、适应性强,能让学生满意的课程。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
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本文选自《职业时空》2014年第3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杂志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