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职业教育论文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2015-10-04 15: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运用实证方法,通过对300名有创业意愿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专家小组法和文本分析得出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八个维度,并构建了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模型。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模型对于研究大学生创业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有创业意愿的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准备提供了一个参考。
  关键词:胜任力;创业胜任力;模型构建;大学生

  引言
  中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扩招,大学生人数持续增加,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总人数从1999年153万增加到2009年的629万,这表明中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到大众化发展阶段,但随着中国高校的长足发展,大学生毕业数量的激增,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显得日益严峻。中国社会调查所2009年在全国各地的调查显示,2009年大学生就业率整体为70%左右,而国内外专家也预测在世界范围内大学生未来的就业率只能在50%左右。同时,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普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因而在中国目前的就业环境中常常处于弱势地位。
  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除了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积极寻找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措施外,引导、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一个长远的、根本性的途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明确提出:为方便大学生就业,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大学生将越来越不仅仅是求职者,而将首先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2009年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放在突出位置,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发展自身优势。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虽拥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却缺少实践的经验,再加上大学生大都是青年人,对自我的控制还不够成熟,这就决定了大学生创业与其他群体的创业活动有很大的区别。WwW.133229.CoM一方面,目前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大多集中于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属于就业型创业,有别于西方国家的机会性创业;另一方面,中国大学生的创业失败率高达80%,也有别于西方国家的50%,虽然存在市场环境的不同等多种因素,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中国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普遍缺失。
  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中,对素质的教育提了很多年,但由于一方面对大学生素质的构成内容一直沿袭着传统的理念,没有加入时代的特色,另一方面以往的研究对大学生素质更多的是一种定性的研究,缺乏定量的、科学的指标体系,因而造成中国大学生在校所受的素质锻炼与培养不能有效地帮助其毕业时的创业活动,从而导致中国大学生的创业失败率远远高于国际的平均水平。
  一、文献综述
  (一)胜任力研究溯源
  胜任力的概念最早是由哈佛教授mcclelland 教授1973 年在《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一文中提出用评价胜任力来取代传统智力测量。他认为,用智力测验(如智商)等来预测工作绩效或职业生涯的成功时,其预测的准确度比较差,而且具有严重的偏差[1]。所谓胜任力通常是指在一个组织中绩效优异的员工所具备的能够胜任工作岗位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自mcclelland(1973)提出“胜任力”以来,中西方学者对胜任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boyatzis在1996年提出胜任力是指影响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出更高工作绩效及成果的基本关键特性[2]。pary在1998年提出胜任力是影响个人工作绩效的最主要因素,是一个包含知识、态度及技能等相关因素的集合,可由一个可以接受的标准加以衡量。而jorgen sandberg(2000) 认为,工作胜任力并不是指个人所有的知识和技能,而是指在工作中所使用的知识和技能[3]。总结他们对胜任力概念的界定,胜任力的内涵通常包括以下三个重要方面:(1)与工作绩效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预测员工未来的工作业绩;(2)与工作情景相关联,具有动态性;(3)能够区分绩效优秀者与绩效一般者。因此并不是一个员工所具有的知识、技能、个人特征都可被认为是胜任力,只有满足上述三个重要特征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征才能被认为是胜任力。
  (二)创业胜任力特征的研究起源
  创业者是创业的主体,在创业中承担着机会识别、资源配置、战略执行的职责,一定程度上讲,创业成功就是创业者能力作用的结果。因此,对创业者的能力素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的创业研究,对创业者能力素质的探究主要是从心理特征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成功的创业者一般具备以下心理特质:成就动机、内控倾向、风险承担倾向、不确定性容忍、自信和创新意识。但这些仅从创业者个体心理特征出发。
  (三)创业胜任力的界定
  1994 年,chandler 和hanks 首次提出创业胜任力概念,并把它定义为识别、预见并利用机会的能力,是创业的核心能力,会随着创业者对市场的熟悉程度而不断加强[4]。中西方学者纷纷提出自己对胜任力的理解(如表1所示)。
  二、研究方法
  (一)基本胜任力词典
  一般的胜任力词典是指常见的胜任力概念框架及其行为指标。这种胜任力词典,典型地包括20~40个胜任力,每一个胜任力有5~15个行为指标。在胜任力建模中,胜任力词典有几个用途:第一,它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概念框架,或为模型建构工作提供一个起点。框架在有关工作要求的初始观念分类中有重要作用,模型建构者可以自由地修改和增删这个框架。第二,在小组会议中,使用框架,请每一个参加者把这一系列与工作有关的胜任力按照其重要性排序。第三,框架能够用于指导行为事件分析。最终建构的模型不会受一般胜任力词典的制约。可以使从一个或多个基本胜任力中抽取出来的胜任力概念化,也可以区分出新的与现存的胜任力没有任何关系的新的胜任力。
  一个完整的胜任力词典,包括胜任力名称、定义、行为描述及行为水平等级。在同一个组织内部,建构多个胜任力时,为了保证那些基本的技能和个人特性总是用同样的胜任力名称描述,基本的胜任力词典是必要的。组织评议、修改一套基本胜任力,然后用来建立个别胜任力模型的组块。不管在什么地方使用胜任力,它的基本定义都一样,但它的行为描述从一个工作到另一个工作则是变化的。行为指标也可取自基本的胜任力词典,这种词典包括最普通的胜任力和在几个胜任力模型中预先已经识别出来的行为指标。每个胜任力可划分为几个关键的维度,每个维度按照效果的大小排序。最高水平的描述显著的绩效,最低水平的描述较差的绩效。lyel和singespneecr运用这一途径开发了一个产生胜任力水平的基本集合。成为许多研究者开发胜任力的基本依据。

  (二)胜任特征核检表
  本研究中,采用《胜任特征核检表》进行问卷调查。编制《胜任特征核检表》时,借鉴了hyagroup公司的“基本胜任力词典”。共得出53项胜任特征,要求被试从中选择对创业者最为重要的若干胜任特征。
  三、中国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一)中国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分析
  我们选取武汉某高校发放《胜任特征核检表》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对300名具有创业选择意愿的在校生的问卷调查,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创业胜任力分别是:创新能力(30.5%),领导能力(29.5%),经营管理能力(27.8%),人际交往能力(25.4%),专业技能(6.1%) 。
  根据胜任特征核检表,得到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特征如下:人际能力;机会能力;创意和创新力;创业激情;团队建设能力;市场洞察力和营销能力;资金筹集和运作能力;心理素质;自我控制与管理;专业知识;学习能力;时间管理;决策能力;概念性思维;战略管理等。
(二)中国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进一步进行运用专家小组法和文献回顾法得出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模型(见下图):
  四、研究讨论
  机会能力,通过各种手段识别和开发市场机会的胜任特征。关系能力,基于个体之间及个体与群体之间交互作用的胜任特征,如通过接触、联络、沟通和人际技能构建一种合作和信任关系。概念能力,反映创业者行为的各类概念胜任行为,如决策能力、理解和吸收复杂信息能力、风险承担和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组织协调各种内外部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资源的胜任特征,包括团队建设、领导员工、培训和控制等。战略能力,制定、评价和实施组织战略的胜任特征。承诺能力,驱动创业者持续推动业务的胜任特征。
  自我管理能力指有效地利用和整合自我资源(时间、金钱、信息等),能够运用科学管理方法而开展的自我学习、自我规划、自我控制、自我开发与自我激励等一系列的活动的能力。知识能力是反映知识吸收和转化效率的重要指标,其含义是指知识拥有者具有的以知识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综合。
  这八个维度都是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必不可少的能力。
  结论与展望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的实证方法得出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特征,并根据专家小组法和文献回顾法构建了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模型。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模型对于研究大学生创业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有创业意愿的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准备提供了一个参考。
  但是本文只是简单的模型构建,并没有提供直接测量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具体量表,学者将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进行调查,以期得到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量表,从而更科学的研究大学生创业,解决中国大学生创业困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mcclelland.l.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14.
  [2]boyatzis.r.e.the competent manager:a model for effective performance[m].new york:wiley—interscience,1982.
  [3]sandberg j.understanding human competence at work:an interpretative approach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0,(1):9-25. [4]chandler.g.n.&hanks,s.h.founder competence,the environment,and venture performance[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4,(3):77-89.
  [5]王重鸣.管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6]冯华,杜红.创业胜任力特征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