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课程意义 存在问题 课程建议
论文摘要:本文从民办高校为学生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出发,在探讨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课程设置、课程目的与教学构建、教学时段与课时安排等方面,提出课程建设中的一些建议和思路,供大家参考。
高校学生这几年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各个院校都把就业指导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在教学上纷纷开设或准备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作者认为,作为在竞争环境中处于“先天不足”劣势地位的民办高校应尽快开设《职业生涯设计》课程,这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一生的职业发展影响重大。由于该课程的开设尚处在摸索阶段,没有统一的模式。作者通过走访调研和结合自身的工作特性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三个认识误区:(1)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规划。(2)自我规划、理想规划、环境规划、组织规划等,职业规划仅仅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就业教育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必将影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3)职业生涯规划是个静态过程。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个动静结合、交替的过程。
2.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不完善:(1)理念缺失。(2)机构缺失。(3)专业教师匮乏。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体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个人发展的一生。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发达的国家,很多人从小学时代就开始了职业角度的自我探索,这种从小学到大学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他们的职业选择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及社会需求做出正确的选择。www.133229.Com而在我国,学生只有在大四就业时,学校才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开展,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据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的一项关于“你什么时候接受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调查显示:“从来没有过的”占80.98%,“大学期间”占15.9%,“高中期间”占3.12%。这就表明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在小学和和初中阶段目前还是空白。
关于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几点建议
1.课程目的。课程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确定个人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设计和实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激发和调动学生自觉、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通过教学让学生树立人生是一种经营的理念,每个人都在经营自己的人生。经营人生的三个基本:经营什么、何处经营、怎样经营。明确职业生涯设计是经营人生最好的投资,通过不断修正与提升职业生涯以形成怎样经营人生的基本模式。最终实现人职匹配,使个人目标与目标相吻合,可以使个人资源与企业、社会资源充分地、合理地、有效地进行配置与利用,达到个人利益与企业、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获得更多的人生成就感和幸福感。
2.教学内容构建。由于目前开设了该课程的院校选用的教材有不同的版本,有自编的和选用的。所以在教学内容的构建上也不尽相同。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本人倾向于从学的角度构建整个课程体系。具体内容包括:(1)了解自己,认识自我,自我探索。让学生明确自己经营什么,也就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谋生,找出自己的职业倾向。(2)了解职业及职业环境。让学生明确自己何处经营。这包含两层意义,一是指人生经营的地点;二是指人生发展的方向。设计职业通道与行动计划。(3)对职业目标的探索。通过对职业目标的评估和反馈,及时修正、调整和提升自己的职业方向,逐渐向自己的职业目标靠拢。(4)自我提升与职业发展。
职业生涯课程的教学时段与课时安排
1.教学时段安排。根据各院校对该课程教学时段的不同安排,本人倾向在大一的下学期全面开设该课程。其理由是:(1)学生已经通过一学期的大学生活,基本上熟悉了新的环境,了解了所学专业及专业设置中的相关课程,也适应了大学的生活。同时,也会发现一些,如专业不符合自己的兴趣;学习的意愿与初衷有很大的差异;对自己今后的职业选择感到困惑和麻木等等问题。在大一下学期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正是时候。(2)学生通过自我认识、了解自己,找出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有了这个前提和基础,可以帮助学生设计职业通道,制订实现职业目标的行动计划。比如,需要参加何种培训,以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需要参加何种的实践,以获取相关的工作经验积累。
2.教学课时安排。各高职院校对课时的安排,根据调查结果为:作为独立或合并课程开设的,在课时的安排上有20~36课时不等;作为讲座形式在新生和毕业前开设的有8~10课时不等;只在毕业前开设讲座的有6~8课时不等。本人对本课程的课时作了一些安排,建议为30课时左右,对每一部分的课时安排可以根据具体内容和要求,以及学生的不同程度作合理的分配和相应的调整。
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民办高校中开设《职业生涯设计》课程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一生的职业发展影响重大。但对该课程如何设置,课程体系如何构建,教学如何组织与实施,如何达到一个预期的目的,还需要一个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刘建新等.《大学生生涯辅导》,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2]周凯.《近六成学生对就业“没想清楚”》,《中国青年报》,2005年12月23日.
[3]梁国胜,燕雁.《大学生就业遭遇职业生涯管理难题》,《中国教育报》2005年10.
[4]骆宏,马剑虹.大学生抑郁症状、问题解决能力与压力感知的关系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
[5]杨廷忠,黄汉腾.社会转型中城市居民心理压力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