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 公民教育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学生是大学生中一个重要的基础群体,他们的岗位目标是要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中国,担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绩效型重任。如何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 高职院校实施公民教育的现实意义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依照该国宪法规定享有权利和义务的人。理所应当高职大学生是属于这个范畴。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是大学生中一个重要的基础群体,其总人数占全国在读大学生的50%以上,他们的岗位目标是要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中国,担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绩效型重任。如何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3月10日,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的第二次全体会议宣布: 到2010年底,我国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方面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1982年通过了现行宪法,此后又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需要,先后通过了4个宪法修正案。到2010年底,我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并全面完成对现行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集中清理工作。wwW.133229.COm目前,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各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比较完备,法律体系内部总体做到科学和谐统一。国家之所以花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其目的就是让全国公民用法律来规范每个人的行为,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早在2001年党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就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2004 年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公民教育就是我们国家实现政治文明的一个基础。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思想,胡锦涛在会上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全社会倡导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核心,这些提法是培养热心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现代化的合格公民。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从道德建设方面强调公民意识教育。 2007年10月24日,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讲到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进一步明确了公民教育的内涵。从中可以看到,党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一直在重视加强公民教育,但具体如何实施,在理论和实践上还有一定距离。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的完善,政府和公民的角色正在悄然发生变化。2008年3月闭幕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力图使政府朝着更加公正、法治、高效、负责的方向转变,成为公众可信赖的公共机构,政府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社会公共领域的“划桨人”变为“掌舵手”。与此相适应,高职大学生要有成熟的政治意识、主体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现代公民素质。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只有具备了现代公民素质,才能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谋得一份适合的工作。因此,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加强和改进公民教育的任务迫在眉睫,作为国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公民教育的新形势。应该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多元性、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和选择性日益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显得过于单一,有时还会引起某些负面效果。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恰恰是站在法治国家权威和社会公众利益的立场上进行的,这就不仅适应了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而且有了更充分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不仅能够体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而且能够取得实效。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完备,呼唤着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完善的公民教育,这也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化挑战为机遇,化机遇为现实,探索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根据我校大学生的现状分析:高职大学生群体90%以上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关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市场竞争意识、环保意识,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的政治意识和法律意识,但公民义务意识、公民行为意识相对较弱,高职大学生公民认知与公民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之所以如此,一方面在于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欠缺,另一方面还在于目前高校尚缺乏明确而系统的公民教育,缺乏公民行为训练与实践体验。因此,我们要加强公民教育,适应时代以及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高大学生的公民素质。
二、高职院校实施公民教育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首先,着力强化人文社会管理科学建设。借鉴世界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高职教育在对学生的人文社会管理科学方面的教育与世界先进的高等教育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综观世界上许多培养了优秀人才的常青藤大学,它们不仅以公认的自然科学成果引领世界科研,而且均拥有享誉全球的人文和社会管理科学学科。例如在哈佛人看来,学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成为一个良好的公民,而不是成为一个什么技术型专家。具体而言,哈佛的教改有四大目标: (1)培养全球性的公民;(2)发展学生适应变化的能力,(3)使学生理解生活的道德面向;(4)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既是文化传统的产品,又是创造这一传统的参与者。哈佛课程因此求广不求深。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无论什么类别的学校,都应如此。一个重要理由是,大学要为学生面对现实生活作实际的准备,而不仅仅是提供专业知识。为此,要进行两方面的探索。其一,加强科学人文素质教育与社会管理科学教育的有机结合。尊重人、关爱人,正确的发展人;讲诚信、讲奉献,热爱祖国和人民;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既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也是社会管理科学的基本内容。其二,加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这就要努力做到两个“充分发挥”,即: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在教书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管理服务育人中的“主阵地”作用,切实解答好“大学究竟起什么作用?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和培养的人将来干什么?”的重大课题和根本问题。
第二,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意识的教育。中国公民意识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其要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民主意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公民应认识到自己是国家权力的主体,树立起“人民主权”的意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重视、珍惜和维护自己的政治权利。 (2)平等意识。平等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经济平等、政治平等、人格平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公民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平等意识,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要求懂得尊重人、关心人,爱护儿童、尊重妇女、尊敬老人、扶助病弱残疾人,等等。(3)权利义务意识。权利问题是现代文明的中心议题,公民权利和义务意识是现代文明中的重要观念,也是贯穿于社会主义公民意识中的核心内容。权利意识的确立,有利于公民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公民树立义务观念,有利于形成维护法律秩序和法律尊严的良好素质,同时养成对国家和社会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4)法治主体意识。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公民只有树立起法治主体的意识,才能激发起参与法治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公民只有树立起法治主体意识,才能尊重和维护法律的权威。因为尊重和维护法律的权威,就是尊重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维护公民作为法治主体的权威。公民自觉遵守法律制度,依法办事,实质上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办事。(5)政治参与意识。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有序的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行为,是公民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着政治关系的本质,也是衡量政治体系民主化和现代化程度最主要的标准之一。公民的参与意识越普遍、越自觉,参与的行为越广泛、越深入,政治文明就越进步。(6)全球意识。当今世界是以成熟化、信息化、合作化为特征的“新国际化”时代。未来社会对人的发展要求愈加具有国际性,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要培育和树立大学生的“全球意识”。全球意识教育的内容有:关心地球、适应变化、友爱合作的国际态度以及相互理解、相互依存、求同存异的国际意识教育和国际活动能力的培养,树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地球观念。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的现状,预测世界发展的趋势。同时要积极培养学生海纳百川的开阔胸怀,让他们以地球人的胸怀迎接未来世界的挑战。
第三,高职院校要改革现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积极创造条件开设独立的公民教育课。开设独立的公民教育课是学校实施公民教育的最重要方式。为公民教育设置专门的科目和课时,使学习内容相对系统和集中,降低实施的难度和强化实践评价的规范,从而达到实际的效果。高职院校应结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培养目标,设置出合理的课程内容,培养大学生的公民责任感、自豪感和使命感。
公民教育的内容广泛,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个体心理教育、社会素质教育、公共生态教育、全球意识教育。由此可见,公民教育涉及的知识范围包括政治学、社会管理学、心理学、历史学、环境生态学等诸多学科领域。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公民教育的内容也在扩大,这些丰富的内容远非一门课程所能容纳。所以,除了独立的公民教育课程之外,还应将公民教育整合渗透到相关课程和各种活动中,通过多种课程和实践活动共同促进高职院校公民教育的实施,合力强化公民教育的效果。
第四,高职院校要培养选聘优秀的公民教育工作者。思政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者都要担当起大学生的公民教育教师。在学校公民教育实践中,公民教育专业教师的培养和选聘也非常重要。学校应投入足够的人力和物力,定期组织专家和教师、教师和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活动。学校还应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各种进修培训班。学校在选聘公民教育专业任课教师时,要重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优秀的教师可以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第五,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实践活动 。公民教育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教育活动,学校应将公民教育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掌握公民教育相关知识,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和公民信念,彻底摈弃假冒伪劣、营私舞弊、见利忘义、无视公德、賎视生命、欺玩情感的恶劣行为,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公民行为及公民能力,形成尊师爱校、团结互助的校园文明氛围。学校要从制度上重视学生的公民教育实践,规定相应的学时和学分,并将其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这样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更加重视公民教育实践,教师在课堂中要正确引导学生对一些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还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应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实践活动可以在校内进行,如班级民主选举、校园环境保护、学校民主监督管理。公民教育实践还可以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参与社区的敬老活动、环境保护和公共设施的维护等,让学生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在实践活动之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总结评价。对于学生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学校相关教育部门应提供必要的场地和经费支持。
第六,弘扬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优秀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良好的公民规范起着重要引领作用,把公民教育融于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中。首先,要加强校园的物质环境的建设,学校的设施应该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其次,学校要以自己的办学方针和理念,独有的办学特色和内涵丰富的校训及不同的校史。利用这些资源,营造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第三,要积极开展各种科技学术活动和体育娱乐活动,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努力开拓校园文化活动在公民教育中的作用,如利用一些学术讲座、典型报告和环保志愿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和热情,还可以利用一些重要节日、纪念日和重大事件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总之,我们要善于挖掘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公民教育资源,促进校园公民教育活动的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第七,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还应重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资源。公民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应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三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三、结语
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可以借鉴国外高校对学生是怎样要求其公民标准的。
美国宪法和相关的法规中对其公民的要求都有详细的诠释。如:“尊重、责任心、可靠、关心、公平与正义”等是其核心的价值素质。合格美国公民的具体标准规范有:熟悉“国家民主社会” 的有关准则。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任何人(包括总统和普通百姓)和任何组织(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都不得以任何理由违反宪法;学会自律。 不仅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也做自己不愿做但社会要求自己做的正当的事情;恪守信用、诚实。在生活的一切方面,都要敢说真话,即使说真话损害了自己,也在所不惜;实现最佳自我。敢于抵制群体的不正当压力,不做自己不愿做的不当之事,即使孤立无援亦是如此;利己但不损人。 运用恰当的手法追求个体或群体目标的实现,同时,尊重他人的各种权利;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懂得获取胜利是最重要的,但并不是至高无上的;在人际交往中,对人恭谦有礼貌,包括有礼貌地听人讲话。尊重而不歧视他人,包括不歧视任何年龄、种族和宗教信仰的人,就像尊重自己一样;知道任何一个人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自己的存在常常会影响他人甚至社会,并懂得其中的道理;成熟、大度。能够在逆境中正确调控自我。不管做什么事,都能做到认真、负责;尊重他人的财产权,包括尊重学校、企业、政府的财产权及每一个人的财产权;遵守法律,除非法律与宗教信仰或与普遍公认的道德准则相矛盾。如果在后一种情况下不服从,也应采取非暴力手段,还必须接受法律规定的各种处罚;尊重民主社会的各种自由。养成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习惯,戒除各种有损于身体健康的嗜好;没有过早的性体验,培养与家庭生活准则完全一致的性态度。
由于我国公民教育还没有形成规范的体系,高职学生的公民意识还有待各方齐抓共管。我国大众化以前的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是非常稀缺的智力资源,是人们羡慕的对象。荣誉感和优越感,再加上比较好的生存状况,促使他们从单纯的知识精英向外延伸,也使他们能自觉地提高自己的公民素质,并有体现自己公民素质的愿望。然而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尤其是高职大学生的总体素质不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加上这几年社会对大学生的认可度下降,荣誉感优越感逐渐消失。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学生身份认同感的丢失。加之生存和竞争的压力,使得高职大学生们一心为生存而求知,于是缺乏对自己品德修养的诉求,也无法将自己优秀公民的意识唤醒。面对现实努力加强高职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我们要把高职学生培养成为高度认同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群体。也就是让他们真正成为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独立个体。和谐社会本质是指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全面和谐的社会。和谐的个体是社会和谐的根本前提,要求个体具有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能合理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他人、个人与国家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多元包容、文明发展、共同进步的友好社会环境。这既是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吴江. 世纪之交的香港学校德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
[2]傅劲,陈华.加强大学生公民教育[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