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职业教育论文

应用型本科院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方

2015-09-26 08: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本文选自《中国电力教育》2014年第15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作者简介:杨玉东(1966-),男,江苏东海人,淮阴工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苏 淮安 22300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5-0048-02
  淮阴工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应用型省属本科院校,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每个专业均开设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本课程是高等院校电类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目前在地方本科院校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注重理论教学,轻实验和实践教学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等。这样不仅背离了人才培养的宗旨,也严重制约人才培养的质量,使得此类学校毕业的学生处于理论上不如重点本科院校、实践能力不如高职学生的“夹生饭”的尴尬局面。在如今就业形势紧张情况下,除了要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想办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更显得急迫。电气学院在近几年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基于地方本科院校师生现状,在实际教学中对传统教学方法上存在的弊端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尝试,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使得学生的动手和思考能力大为提高。
  一、“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1.加强理论教学的基础性地位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所以要求学生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加以应用。坚持理论内容的要求,这是本科院校与专科学生的显著区别,无论如何强调实践动手能力,也决不能按照高职高专那种忽略理论,绝对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模式。只有在真正掌握了基础理论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实际电路的设计、仿真和焊接,真正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例如,有学生在电路设计过程中忽略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比如设计运算电路时需要用平衡电阻,但没有掌握“直流平衡电阻”的概念,认为可用可不用,即使用到了平衡电阻也不知道应该选用多大的电阻,导致设计出来的电路性能很差,运算放大器偏置电流在两输入端之间就会产生附加的差模输入电压。
  2.教材模块化,培养协调能力
  传统教材沿用管路结合的编写方式,而对应用型本科可以按照模块化处理教材内容,采用功能模块式的教材体系,注重单元电路之间的联系,并把单元电路放在实用的系统中,重点讨论系统的功能,各模块在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间的关系。这些功能模块可以由一个或几个集成芯片组成,也可以是一种芯片为核心加上其他元件组成的功能电路(如比例放大、振荡器等)。可以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学生需要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考虑,并进行元件参数之间的相互关联调整。要让学生明白,在电路中调整一个元件参数时,需考虑这个元件参数的改变所带来的影响,而不能简单地换掉这个元件,如果是在可调范围内进行更换参数,对整体电路影响较小。[3-5]
  二、适度调整教学内容,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由于学时有限,并且该课程涉及面广、概念多、理论性强,所以首先应该保证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并结合实际不断融入一些新的发展内容,如PLD、EDA仿真技术。此外,因为课时有限,还需要放弃一些旧的内容。首先要更新教材,调整部分教学内容。淮阴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多年来是以清华大学童诗白、华成英主编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和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5版作为主要教学教材,内容丰富、需要的学时很多,而我校安排的理论课时仅有68课时,远远不够把内容全部讲授,因此对课程内容需要适度删减和补充。删减的原则是精简分立器件构成的电路,重点加强集成电路的功能使用,如线性集成电路已广泛应用于通信、网络、控制等各类电子产品,要想完全掌握各类集成电路是难以做到的,把此部分内容与信号的运算和处理结合起来一起讲解和分析,理论结合实际,内容有新意,分析方法简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注重结论的实际应用,注重电子电路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的分析和设计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基本放大电路》这一章,重点讲授共发射极放大电路,让学生自行完成共集电极和共基极放大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弥补了内容多学时少的不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1.改革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研究性教学是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和实施的模式,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教学,增加多元化的课程训练环节,采取多种授课方式,如问题式、启发式、案例式等方式,教师作为引导者进行教学,学生由被动接收知识转化为自主学习的探求者,这是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主线,突出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5]
在教学方式上,需要改变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随着多媒体设备的普及,适当引入多媒体教学在某些环节具有明显的优势,如PN结形成、三极管工作原理的讲解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则形象 直观,通过动画演示可以增加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增加授课的生动性和灵活性。但是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需要改变依赖多媒体教学的习惯,因为过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容易造成教学进度过快,导致学生有时跟不上老师的进度,难以及时消化吸收课堂知识。因此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扬长避短,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同时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铺展循序渐进地不断引出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按教师的思路不断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6,7]
  2.实验室开放,提高学生的动手设计能力
  在淮阴工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模拟电子技术”的理论课与实验课程是分开的两门课程。其中实验室全天开放,学生根据理论课的进度,自行刷卡进入实验室指定的位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可以由指导老师进行判断。指导老师根据要求随时进行指导,学生除了按照指导书的要求完成必选的实验内容外,还可以根据实验室的条件、自身的需要和爱好扩展实验内容。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实验进度和实验内容,避免了传统的集中实验带来的时间紧、学生不自由的问题。这种实验模式可以调动出学生自我发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效果特别明显。我校还借鉴了东南大学的实验室管理经验,拟引入电脑自动判分软件,学生实验结果和数据输入电脑后,电脑自动完成判分过程,大大减轻了实验指导老师的工作强度。
  3.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在学习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后,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理论和实际动手能力,学院还开设了课程设计、课程实习、电子大赛等科研活动,进一步提高基础理论水平、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学院相继开设了万用表的制作、半导体收音机的安装与调试等实践活动,包括让学生制作一些中小规模的电子电路完成课程设计,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必要的时候由老师加以引导和辅助。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期间,也相继举办和参加各种级别的比赛,从电子系组织的电子小制作,到参加全国电子设计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大赛,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要鼓励学生多动手,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并演示部分内容,强调在学好理论的同时加强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平时,电气工程系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老师们的各种科研项目并积极申请一些大学生项目,比如江苏省和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大学生创业项目等,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使得电气学院的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四、总结
  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实践,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措施。从淮阴工学院电气学院目前的情况来看,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迄今为止,学生们发表各级各类学术论文5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0项,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成功获得江苏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5项,获得校级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3项,并已大部分顺利结题或取得很好的进展。同时,2012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三等奖2项,市级电子竞赛1等奖3项、2等奖5项。总的来说,通过模拟电子技术的课程改革,立足于地方本科院校现有条件,对传统教学中的一些矛盾和不足进行了有效解决,并推动了电路原理、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等课程的相继改革,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不断思考、探索、改进和完善,提高各类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玉魁,王凤歌.高校本科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一些探索、改革与思考[J].科技信息,2010,(33):430-431.
  [2]李蛇根.《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发散思维探索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9(2).
  [3]唐杰,王跃球,邱雄迩,等.地方性本科院校电气类大学生创新与实践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5):108-109.
  [4]严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兴趣[J].科技风,
  2010,(6).
  [5]唐宏伟,唐杰,尹进田,等.依托科技创新基地培养创新型电气人才[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25-2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