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信息安全论文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2015-11-19 10:0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许多普通高校工科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基础课。课程内容繁多,学生学习的难度较大。要教好这门课程,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优化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强化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专业素质;优化;实践教学

0.引言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电力工程、通信、计算机等工科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它是研究各种半导体器件的性能、电路及其应用的学科。该课程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但该课程内容多、理论比较抽象,学生对定义和概念等理解困难;而实践性又较强,学生感觉理论学习很吃力,实践时感到无从下手,就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做出了实验结果,也对实验结果不能作出合理、准确的评价,因此学生都感到该课程难学,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学好该门课程,并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每一位《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师要探索的问题。
1. 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
  要想上好课,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因素。在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形势下,为了培养面向21世纪的电子技术人才,使之更符合电子信息时代的要求,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深造、加强专业学习、提高自身实践能力,能够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能够根据电子科技的发展用最新的专业知识武装自己,努力成为一名“复合型”、“双师型”教师。教师对电子专业知识的学习绝不可能一劳永逸。
  电子专业教师只有具备了过硬的理论与实践技术,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组织《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才能做到在课堂上教有所长,引导有方。电子专业教师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电子行业发展迅猛,新型元器件、新型大型集成电路不断涌现,新型电子仪器设备不断更新,向更深层次、更高技术含量领域发展。电子专业教师为了及时地掌握这些新技术,必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必须深入研究机构、生产研发部门进行实践学习,这样才能做到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时,处事不乱、胸有成竹。
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现代电子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电子器件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些集成电路的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断提高,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变化;而每所高校对该课程设定的课时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应根据电子科技的发展现状和各专业培养目标合理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定性分析,淡化定量推导;强调估算,淡化精算,适当引入最新科技成果。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材大部分比较厚、章节多,学生一般对厚重的书籍比较畏惧,因此,一定要上好绪论课。上绪论课时教师应该简要地讲清课程的整体结构,让学生明白该门课程的主干,明白在该门课程里要学些什么内容,学生在有了整体把握后,会打消自己的畏惧情绪,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好的基础。科学安排教学顺序,循序渐进,力求所教内容学生能学以致用。
3. 注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 教学中多运用对比、比喻方法,化难为易
  在进行概念的教学时,恰当地运用对比、比喻的方法,能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有趣,深奥的理论变得更形象,抽象的概念变的更具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了记忆效果和教学效果。例如:讲解直流耦合放大电路的零点漂移现象时,可借助于做电路实验的经验,在测量电流或电压时,如果对电流表或电压表没有进行零点较正的话,则当没有输入电流或电压时,电流表或电压表也会显示非零的数据,这就相当于零点漂移现象,易于学生理解零点漂移现象及其危害。讲解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这一概念时,首先应讲明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要使放大电路不失真地放大输入信号,电路必须工作于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静态工作点的意义。可与荡秋千进行类比。荡秋千时,绳子距地面的高度必须合适,过低秋千会触地,过高则游戏着不方便上得去。又譬如:求放大电路输出电阻时,学生容易将负载电阻算进去,也可借助一个类比加强理解,输出电阻是放大电路的一个性能指标,好比体重是人的一个指标一样,把学生的书包类比为负载电阻,测体重时肯定不应该背上书包测,这样学生以后再犯同样错误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小了。
3.2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想激发并培养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必须使学生充分了解学习该门课程的意义和价值。在教学过程当中,应适当多举一些实际应用,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应从基本应用实例出发,由实际问题提出要学习的相关理论,可以在课堂上充分介绍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热门技术,让学生了解模拟电子技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的应用前景。比如,在数字通信领域,数据转换器的高精度,大带宽设计;在无线领域,高频、抗干扰等设计都与“模拟电子技术”有关,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开阔学生的视野。
3.3.合理、综合使用现代教学手段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课堂教学已不再是“粉笔+黑板”的传统模式,电教手段已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有效地利用现代电教手段,可使教学变得生动和灵活,可以大大地缩短板书、板画时间,加大课堂信息量。传统的模式虽然手段较单一,但讲授节奏流畅,学生思维连贯,教师能够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所以,综合使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可以做到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对一些理论的推导可采用板书方法,这样学生好有时间思考、做笔记。对于结构非常复杂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交直流负载线的画法、图解分析法等,则可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快捷、方便的优势,利用事先设计好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这样就避免了现场作图既浪费时间又不够准确、科学的弊端。
  另外,对一些较难理解的物理过程,应当通过形象化的FLASH动画来辅助理解。例如,FET的沟道变化过程、BJT内部的载流子输运过程是教学中的难点,如果采用FLASH动画来演示发射区注入到基区的载流子变化,学生就能轻松、形象地理解这些抽象的 物理过程。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需要在讲解电路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际电路的设计与实现。因此理论课堂上也必须讲解实际电路的设计与应用。在这方面,可通过“先仿真,后实验”的方式进行。在讲解单元电路时,可采用Multisim、Proteus等电路软件进行模拟仿真。通过仿真学生不但能加强学生对基础电路的理解,而且仿真也是学生进行创新性电路设计的手段。同样,学生也可通过仿真对简单的电子技术实验进行预习。这样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更熟练地完成电路的安装及调试,学习的主动性就提高了。
4.建立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实验教学的内容如果设置不科学、教学方法如果不合理,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难免使实验教学流于形式,收不到预想的效果。
4.1 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内容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做基本的与电子技术相关的知识,能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模拟电子技术》实践课程除应包含不同层次、不同训练目标、不同特点的教学内容外,还应该包含仪器使用训练和工程实践常识等,通过实验型实验加强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但只有验证型实验是远远不够的,在确保验证性实验质量的同时,增大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内容;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
4.2 利用EDA技术开设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
  通信、电子电工类专业的学生,除了开设有电子技术课程外,一般还开设了EDA课程,为了提高学生对EDA的应用能力,同时也为了加强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可让学生利用EDA技术进行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教师给出一定的设计任务和原理,引导学生结合计算机仿真软件,利用EDA技术,独立完成电子电路的设计、组装和调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碰到各种问题时,指导教师只能引导学生去解决,绝不能代为解决,应做到“与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自行进行一些有关电子电路的探究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电子设计竞赛活动,充分展现出学生内在的学习活动和创造力。
5. 结束语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内容繁多,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学生学习的难度较大。本文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教改进行了研究。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掌握专业的前沿知识;优化教学内容,合理采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灵活的过程,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用的知识,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康华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
[2] 张增良,焦志..《模拟电路》教学中的几种典型方法[J]. 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2(12):20- 22.
[3]金桂,黄小益,蒋纯志等.量子力学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1(2):100-103


金辉霞(1980-),女,硕士,湖南城市学院  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信息工程。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