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信息论的原理看,学习主要由信息的输入、贮存与输出三个过程组成。信息的输入包括听课、阅读和理解,信息的贮存靠记忆来实现,信息的输出是指知识的再现和运用。三个过程关系密切,缺一不可。但考试主要是通过信息的输出来实现的,而现行的高考中信息的输出是通过笔试输出的。因此,要提高考试成绩,就必须加强对知识输出的训练。
1树立稳扎稳打的意识
不做习题不能提高学习水平,但做题时千万不能陷入“题海”中。在冲刺阶段的复习中,更不能花大量的时间去做偏题、难题和怪题,要在开阔视野、提高能力上下功夫。对求解的问题要进行认真的选择。对一些稍加思索就知道怎么求解(包括会想、会说和会写)的问题就不必花时间去求解了。有的问题,可能一下子想不起来该怎么做,对这类问题就应该认真对待,要通过“认真审题→展示物理情景→分析物理条件→寻找物理规律→用分析法运用物理规律列出方程→联立方程求解→有些物理题还得进行必要的讨论”的策略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和求解,解后还要回过头来想想当初是卡在什么地方的,怎样进行突破才行。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接触、掌握较多的物理解题方法和技巧。
点拨:第(1)小题,只要有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的意识,在运用图2所示的反馈网络进行情境展示的情况下是不难解决的。第(2)小题中,ab棒沿斜轨道上滑的过程中,由于磁场对它的力是变力,因此运用动力学思路或动量的观点都是难以突破的,但由于拉力的功率恒定,而ab棒克服磁场力所做功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电能通过电流做功最终转化为焦耳热,而ab棒获得稳定速度前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是已知的。因此,可以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解决问题。考生在审题时要心细如发,而在宏观把握解题方向的过程中,要机敏灵活,快速调动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把握解题的方向。
2切实把握好解题思路
复习时不要盲目做题,要注意整理解题思路,把握解题方向。可以看看复习课的听课笔记,看看以前试卷中做错的题,认真归纳一下,在审题、确定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规律的选择时易犯的错误和应用规律时易犯的错误,保证不再出现同样的错误。
错题分析分三个层次进行:首先,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为什么?其次,通过针对某个错误找出自己在知识背景上到底存在什么本质的问题;第三,把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并对题目进行扩展或变形,看看如果将题目的条件发生变化或把已知条件与所求的量倒过来的话能否进行求解,这道题与过去做过的什么题类似,是否可以通过分析、归纳和总结,抽象出一个求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模型或一种相对稳定的解题方法等,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3掌握解题的规律和方法
许多同学拿到物理试题,看到几个已知量和未知量,就想找公式来套,或企图用什么奇思妙解,一锤定音。这是一种很不好的解题习惯。其实,解题时,首要的反应是常规的方法和思路,通过认真读题,尽可能画出草图,先弄清楚题意。一般说来,只要把问题的物理过程分析清楚了,或分解为几个简单的子过程后,就不难看出这个题目涉及到的是哪一部分知识,然后再用相应的规律进行列式求解。
例题2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边重合,如图3所示。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 ,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的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边。
当然,要想在较短的考试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成绩,除正确理解物理概念,熟练应用物理规律外,还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题方法。如整体法与隔离法、假设法、特值法、图象法、极端判断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逆向思维法等,要有意识地把这些解题方法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在临考前进行专题训练。
4注重规范解题,避免出现低级错误,努力提高得分率。
在高考“理综”考试中,就物理单科来说,试题量少,从而使得每道物理题都具有较高的分值。因此,解题规范性方面的要求较之以往的高考显得更加突出,稍有不慎,便可能造成较大的失分。以往的许多考生在高考答题时常常不使用题给的符号而乱用符号又不加说明;表述能力和论述能力欠佳;布列方程与运算过程混乱,说理不清,逻辑性不强;简单的运算错误很多。
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重视解题规范化的训练,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1)根据物理情境设置题目中的物理量。解题中,设置物理量时,一般要求画出物理情境的示意图,能够以图代设。题目中未给出的物理量(中间变量)要尽可能地设出,避免“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应特别注意公式的符号要与题设中的有关符号一一对应,避免不必要的丢分。
(2)引入原始公式。明确你运用的是哪个规律?其原始表达式如何?
(3)对原始公式的具体应用。即将物理情境与物理规律“挂钩”进行列式,要注意以短式为主,尽量不列长式,可先列主式,再列分式,做到一个规律一个式子。
(4)对最后的结果进行检查与说明。
“理综”考试中,可以说几乎每个考生的时间都不够用,惜时如金。解题时,一定要从全局考虑,先易后难,各个击破。对于容易题,势在必得;对于难题,能做一步就写一步,抓住得分点。
二、抓住关键,把握好重点内容
实验题是关键,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动量与能量、能量转化分析、守恒条件分析、电场与磁场等主干内容就是考试的重点。
1处理好主干知识与非主干知识间的关系
(1)把握主干知识内容
对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电路分析与计算、电场、磁场、电磁场基本知识、与变化的磁场有关的电磁感应现象、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等主干内容要通过专题复习的方法进行突破。譬如,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知识归类,如以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构筑一条贯穿整个中学物理的主线进行专题强化。也可以针对物理模型的类型和特点进行归整复
习。
要注重学科内知识的融合,主要是力学、电学和原子物理的综合,提高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2)扣实非主干知识内容
热、光、原、振动和波等非主干知识内容,由于出现的机会少,遗忘得快。要及时把这些知识形成系统,并通过一些典型题、典型思路和方法尽可能使这些知识和规律在头脑中留下清晰的烙印,把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与具体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各种抽象的知识变成可以感觉到的东西,提高顺藤摸瓜的能力。
譬如,在原子物理内容的复习中,就应该抓住“原子物理的发展史”这条主线构建知识网络,运用“以题型为纲,考点为线”的方法进行突破,提高知识的提取能力。
2把功夫花在重点、难点内容上
实验题要“求变化、重拓展”,计算题要注重学科内的综合(体现在知识内容的综合、研究对象的综合、运动过程的综合、能力要求的综合和解题方法的综合上)。“理综”考试中,就单科来说,题量少,而又要体现能力立意的理念。因此,考试大纲中有许多次要或较难体现较高层次能力的题目考查到的概率几乎为零。所以,不可能出计算题的内容就不要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3注意典型模型的构建和迁移
不同的考生在物理建模能力考查的试题中会有较大能力差异,从而也就体现出较好的区分度。而一些在教学中常见的物理模型也是高考命题中的重要素材,尽管每次出现时由于命题者的刻意包装,情境变了、花样翻新了,隐蔽性高了,但在把握模型本质的条件下,还是可以通过快速提取相关信息进行突破的。
例题3举重运动是力量和技巧充分结合的体育项目。就“抓举”而言,其技术动作可分为预备、提杠铃、发力、下蹲支撑、起立、放下杠铃等六个步骤。如图5所示表示了其中的几个状态。在“发力”阶段,运动员对杠铃施加恒力作用,使杠铃竖直向上加速运动;然后运动员停止发力,杠铃继续向上运动,当运动员处于“下蹲支撑”处时,杠铃的速度恰好为零。从运动员开始“发力”到“下蹲支撑”处的整个过程历时08s,杠铃升高06m,该杠铃的质量为150kg。求运动员发力时,对杠铃的作用力大小。 (g取10m/s2)
点拨:在高考“理综(物)”考试中,在处理联系实际的问题时要善于通过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方法构建物理模型。中学物理中主要有对象模型和过程模型,如质点、点电荷、单摆、弹簧振子等等都是对象模型,而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简谐运动等等都属于过程模型。在历年的高考“理综(物)”试题中,第22题一般来说就考这种题型,对知识和方法的要求不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建模能力。
点拨:考生必须具有受力分析与运动分析的意识,要有模型的识别能力。本题,如能抓住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展示清楚物理情境,就很容易看出其实就是个“子弹打木块的模型”,从而快速把握解题方向,并运用相应的物理知识解决之。
解析:带正电的小球所受的洛伦兹力随速度变化,从而导致支持力、摩擦力的变化。当洛伦兹力等于重力时摩擦力为零。此时,小球和细管的速度保持不变,达到稳定的运动状态。
4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
“理综”考试中,对考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理综”实验考题,对全体考生都有较好的区分度。
高考中,考生最怕“设计性实验”。其实,设计性实验尽管要求考生自主地设计一个教材中没有的新实验,但它所运用的原理、方法和器材都来源于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在解答物理实验题时,要善于用类比的方法看看高考题与教材中的实验题是否有联系,是不是教材中的实验题进行重组、迁移和替换有关器材后的产物。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实验复习中必须弄清楚每个学生实验的目的、原理、设计思路、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误差来源分析及减小实验误差的措施等等,并扩展到课堂演示实验中。
值得注意的是,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题”与“实验”是融在一起的。用“构图”、“将实验问题转化为平常的物理题目”的策略,是完成实验题的重要途径。通过把实验题与物理题目联系起来的方法,可以开阔实验思路,迅速把握处理实验问题的方向。也要注意通过对典型实验题的分析,提高驾驭知识的能力。
该实验与教材中“测量电源的电动势与内电阻”的实验比较,一是电压表的量程偏小,二是多了个定值电阻。显然,如果运用先将电压表或电流表进行量程扩大的方法把这个实验转变成教材中的实验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因为电压表是理想的,电流表的内阻也未知,但直接运用教材中的电路图时,电压表的量程又不够,而又只得用这些器材来测定,怎么办呢?考生无非考虑这样几个问题即可。将此题回归到教材中的实验题:
(1)在原电路上作何改动?
(2)在列式计算上作了怎样的改动?
(3)怎样使用两电阻才可以减小测量误差?善于把实验题与物理题目“融”在一起考虑的学生很容易想到,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把题中的定值电阻当作电源的内阻,这样一来,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处理分析物理实验题时,要明确抓住物理实验所遵循的物理原理,把物理实验问题转化为物理理论进行分析。
三、应避免踏进几个应试的误区
1忽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有些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看课本,只埋头于复习资料中的题目,认为只要会做题就行,不用复习基础知识,或认为最基本的东西已经懂了。结果,基本的概念没搞懂,基本的规律没理清,就忙于做习题,既浪费了时间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实,考试中的考题,往往只是考查知识点的某个方面,如果只注重于做题,往往可能是做了某方面的大量题目,但还是不能把握这个概念或规律的实质。在复习知识时,要做到精细、全面,只有这样的学习,才能在做题时能得心应手,快速地求得问题的解决。
2喜欢做难题、怪题和有特殊思路的题
高考试题中,难题只占很少一部分,大约只占20%(难、中、易题的比例大约是2∶5∶3),并且基本上都是新题。对这些难题的求解,一定要有悟性,在高考冲刺阶段的复习中要少做难题,多做解题思路的总结,学会找出切入点。
3不注意自我检查,弄不清自己的弱点、盲点在哪里?
在复习时,要及时进行全面地自我检查,知道自己哪些方面掌握的好些,哪些方面还该加强,力求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完整全面,知识线索清晰流畅,争取在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