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

农村初中生自主管理调查统计报告

2015-07-28 18:3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调查概述
  为了了解农村初中生自主管理的情况,在如东县双甸镇初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如东县双甸镇初级中学前身为双甸公社农业中学,创办于1958年。学校现有学生998人,教职工114人。学校与周围的村庄农田相依,校园内欧式建筑,错落有致,葱郁的树木花草,贯通的楼道长廊,个性的名人画像,多彩的橱窗陈设,令人心旷神怡,全校师生在感受现代文明气息的同时又增添了几分原始野趣。此次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1.问卷设计
  “农村初中生自主管理的现状调查”问卷共有25道选择题。内容主要包括有班级管理现状、班级管理主体、学生对自我发展的看法、自我管理体验四大部分。为了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真实,研究者采用无记名答卷方式,所有内容均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给调查对象。
  2.调查对象取样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为了保证调查对象的代表性,研究者在所在学校初中一、二、三年级共发出问卷150份,回收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50份,回收有效率为100%。因涵盖了初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学生也有好中差生,所以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调查分析
  1.班级管理的运行机制影响了学生的自主管理
  首先,从班委会的运作机制来看,目前大部分现行班委会的运作机制都是以班主任为核心,再由班主任任命或由同学民主选举产生班干部。这个管理系统有两个子系统:一个是班委子系统,另一个是团支部子系统。班主任是最高层的决策者,班长和团支部书记分别是两个子系统的管理者。双甸镇中的调查结果显示,双甸镇中班级运作机制有两种典型的模式:一是班主任越过班长、团支书把具体的任务直接安排到有关团干部,然后告诉班长或团支书有这么一件事,希望监督执行。二是班主任把有关工作交代给班长或团支部书记,再由班长或团支部书记去执行落实。在被调查班级中,班干部的选举方式主要以班主任指定为主,而民主选择的方式虽然有,但是占少部分(34.7%),而以学生自主参与的方式则更少,自荐和轮流的方式只分别占到8%和2.2%。如表一。另外,从班级“优秀干部”“三好学生”等评优活动调查情况来看,目前双甸镇中以民主推举方式选择优秀学生干部占到24.7%,这说明班级管理者已逐步意识到了民主管理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如表二。
  表一:班委会的组建方式调查
  表二:评优方式的产生情况调查
  其次,从班级管理目标来看,双甸镇中班级中有70%以上的班主任制订了班级建设的整体共同总目标,但是学生认同的比例却不高,只有34.5%,而且学生自主参与制订班级教育管理目标的比例不高,只有21.3%左右,另外,有32.4%以上的学生认同班级教育管理目标,并愿意自觉执行,而不认同者高达23.9%。如表三。
  表三:班级管理中教育管理目标的建设情况调查
  2.班级管理主体的失衡导致学生锻炼机会的不均等
  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40.5%的学生对班主任直接任命班干部的管理方式是不满意的,而由这种方式产生的班干部的管理工作也是得不到学生认同的,不满意程度达到57.8%。表面上看班主任的管理方式是把工作直接落到实处,事实上是在弱化班长和团支部书记的作用,有意或无意地淡化了一个组织的领导层级关系,不利于班长和团支部书记与其他班团干部协调工作,不利于班长和团支部书记主动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更不利于班长和团支书在同学当中树立威信。如表四。
  表四:班级管理机制满意度调查
  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如果拢得太死,专制性强,缺乏民主,会使大多数的学生逐步习惯于逆来顺受,失去创新意识,班级气氛缺乏活力,学生的个性、主动性得不到体现,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以至于离开了教师的管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将会不知所措。农村中学的学生都很好动,对新生事物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愿意积极参与团体协作。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挖掘他们的这种潜质,将他们培养成有远大的理想、健全的人格、强烈的求知欲和独立的人。在调查结果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自主管理重要,近一半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参加学生的自主管理。如表五。这表明双甸镇中的学生还是具有很强的自主管理意识的。
  表五:自主管理意识比较
  3.民主管理体制的不够完善抑制了学生的自我发展
  由于学生成长环境和学校提供的展示自我的平台是有限的,而且学生个性各异,难免存在发展不平衡、参差不齐的情况。从调查结果看出,47.8%的学生认为,当干部浪费学习时间,而且不好处理同学关系,面临考试的压力,应该集中精力搞学习。而另一方面,38%左右的学生表示不喜欢目前班主任的工作方式,47.8%的学生表示班主任很少采纳学生的意见,75.9%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采用民主式的管理方式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鼓励其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约束。如表六、表七。
  表六:对班主任工作的态度
  表七:班主任采纳学生意见的机会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自我管理还是有浓厚兴趣的,因此,我们既要做到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又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多渠道、多途径开发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地选择自我发展的有利途径。二是学校要处理好教学与活动的关系。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贯穿有益身心健康的指导,引导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通过相关活动来发展自我,做到学习、活动两不误。
  4.重管理轻发展的教育思想弱化了学生的自我管理体验
  在管理中,大多数班主任及科任教师都是管得过多,管得过死,生怕学生出问题,认为学生老老实实的、稳稳当当的,甚至课间上完厕所就要待在教室里,校园里安安静静,这就是理想中的状态。然而这种管理却忽略了教育对象“以人为本,适应发展”的理念,教师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需要和心理体验,影响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与他人交往能力的锻炼与发展。据调查结果显示,45.7%的班主任认为学习是自主管理建设中的主要内容,其次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18.9%的班主任认为纪律是自主管理建设中的主要内容。而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30.9%的学生认为学习是自主管理建 设中的主要内容,42.7%的学生认为活动是自主管理建设中的主要内容。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智育教育在班主任的教育思想中占主要地位,而这与学生要求多彩的活动心理是不相符合的,他们不但要求学习的自主管理,还要求在纪律、卫生、活动等方面进行自主管理。如表1。
  表八:师生对班级建设中工作重点的看法
  ■
  三、农村初中生自主管理现状原因分析
  1.班主任素质教育观的不够完善抑制了学生的自主管理
  从双甸镇中教师自主管理的问卷调查中可以发现,大多数班主任对学习成绩优异、表现好的学生会更加青睐和器重,而对学习成绩差、表现不佳的学生往往表现出厌烦的情绪并逐渐忽视。实际上,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表现出的不良情绪将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失去克服困难的勇气,甚至产生颓废的情绪。正确的素质教育观要求我们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提高青少年的全面素质为宗旨,初中生作为未成年人,在各方面都相对不够完善,更需要我们加以细心地指引与培养。
  2.农村家长的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了子女的自主管理
  在农村,不少家长的教育观念还比较滞后,“望子成龙”的心态导致他们把成绩作为衡量子女的唯一依据。在教育的过程中,他们往往只在乎子女的学业成绩,告诫子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对子女的能力提高、个性发展、责任心增强等比较忽视。因此,自主管理的方法与手段不大能被广大的家长理解与接受,得不到全体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并且自主管理的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一时很难看到改革的成效。
  3.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良倾向阻碍了自主管理的发展
  家长传统滞后的教育观念与学校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之间的矛盾冲击着学生的心理,让他们迷惑、茫然。由于初中生是非判断能力的有限,他们很难将家长的教育理念与学校正确的价值观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在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突,他们也会从多种渠道获得相关的信息,而在这些信息中有些和学校教育的观念一致,有些则相互抵触,从而使得学生产生怀疑的心理,加上社会不良价值观的影响,使学生产生认知偏差、不当行为增多,对自主管理造成一定的阻碍。  
  4.应试教育的思想弱化了学生的自主管理体验
  在目前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校为求生存发展把追求升学率作为唯一的办学目标,这给班主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班主任只能不断加强当前班级的智育教育管理,放松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学生受此教育思想的影响,也逐渐忽视对自主管理的重要认识,整天忙于埋头学习、应付考试,教师苦抓、学生苦学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多重压力之下的班主任很难再有精力去思考学生自主管理的问题。可以说,应试教育所导致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实状况,是影响学生自主管理建设的一个消极因素。
  参考文献:
  [1]眭国俊.谈农村初中学生自主管理行为模式的构建[J].中国农村教育,2011.
  [2]孙志成.浅谈学生自主管理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