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和点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这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在教学中真正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下面谈谈我在实践中是如何操作的。
一、激发动机,培养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兴趣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因此,教师要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他们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
教师要刻苦钻研教材,依据学生特点,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元、角、分与小数》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设计了一家三口到超市购物的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中的人物在干什么?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对于这个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学生都争先恐后,纷纷发表意见,内心产生了强烈地对新知识的渴求,这样,学生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动探索的意识加强,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更应及时调控,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自然提高了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
二、创设探索空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的一种策略,是落实新课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
1.创设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把教师“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新课导入过程,或结合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或通过设疑把学生带入一种问题的情境,唤起学生对新知的兴趣。要在重点、关键处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2.创设操作情境
依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小学生学习数学离不开直观操作。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师可每组分上稻谷堆模型,旁边还放有直尺、三角板、细木棍等测量工具。老师用激励的语言问:“是否能用现有的测量工具测出稻谷堆的高呢?”这时上去的学生有的直接用木棍插,再量木棍的长。还有的用直尺、三角板,将“高”引到稻谷堆外来量。每组都想把自己最好的测量方法展示给大家看。可贵的是老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想办法,给全体学生留有思考空间,这样,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突破了“圆锥的高”这一难点,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3.创设竞争情境
小学生具有好胜的心理特点,竞争对学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度采取竞赛等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竞争中自主学习。
三、营造和谐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当然,在不民主的条件下,创造力也有表现,那仅是限于少数,而且不能充分发挥其天才,但如果要大量开发人矿中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样的大事。”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下,才能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主动学习。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老师启发谈话,让学生发挥其聪明才智,动手用“割”“补”“拼”的方法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大胆实践,利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整个推导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当了一次“小发明创造者”,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最后过渡到“会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过程,发挥其主体作用,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表面上看,时间可能用的多一些,备课难度加大,课堂也不宜调控,但却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使他们的心理和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总之,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爱学。要善于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学。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会学。爱学、能学、会学,则能促使学生更有信心、更主动地去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高继红.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D].包头: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