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欣赏兴趣
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的年龄时代,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笔者告诉学生,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所处生活环境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而一首优秀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也应该不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如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先不告诉学生曲目,让学生随着恬静优美的音乐进入平静凝思,然后在丰富的内心体验基础上引导学空展开想象。待学生第二遍听赏音乐时,要求学生根据曲目和提示对优美流畅的旋律进行更深的感受和体验后,开展更深、更细的想象,使学生的想象更趋完美;通过学生想象的参与,不仅提高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审美感受力、审美判断力等,而且能使学生随着想象的翅膀飞翔,塑造出更多更完美的音乐形象,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还使学生获得了美的享受。因此,在笔者的音乐课上,每道题都有无数个答案,都是学生想象力的火花。
二、在“唱”的过程中欣赏作品的主题
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唱主题是欣赏作品的基础。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乐思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引导学生听前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主题形象,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准确辨认主题的重复和变化,使学生的音乐思维真正调动起来,更好地获得音响体验。如欣赏《翻身的日子》,在听前笔者先引导学生一起唱书上的四条谱例,也就是每个乐段的主题,在学唱时,首先对每个主题音乐的节奏、特点、情绪等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学唱。教师要求学生边唱、边记、边对音乐进行初步的情感体验。待学生欣赏作品时,不光对主题的出现和变化非常敏感,而且对作品的分段也不感到困难。通过听前唱主题,不仅为欣赏作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在听赏时能进一步的人情、入境地去体验作品,而且能使学生更好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三、利用表演游戏让学生大胆表现、理解作品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欣赏课不注重表演、创作技能的发展,而侧重于感受、体验音乐的热情和能力的发展,这就使课堂变得沉闷、凝重。针对这一事实,笔者在音乐欣赏课中大胆的加上体态律动这一项,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浓郁、活跃,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上,学生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随着音乐自由的运动。学生通过走、跳、跑,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每个人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并做出相应的动作,这就最大限能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对于不同的欣赏内容,学生动作缺乏时,教师就会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各种提示动作。例:1.双脚轻轻跳 2.双脚重重跳 3.单脚跳 4.跺脚 5.踮脚轻轻跳 6.走步 7.爬行 8.躺下闭上眼睛假睡 9.打呼噜由轻渐响 10.慢慢起身、伸懒腰等,学生根据自己听到的音乐做上面的动作,每个人都有超过别人的意识,这就充分调动了大家感受音乐的能动性,勇于大胆地表现音乐。
由于儿童的模仿能力强,表演欲望佳,参与活动积极性高,因而让他们边听音乐,边分角色情景表演,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更能让他们感受到美的音乐、美的故事、美的课堂。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化音乐欣赏活动
多媒体课件在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必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并逐渐成为主流教学形式。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深入运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双方都觉得教学效果比较好,它极大地改善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式,把过去只能“听得见,看不着”的单调传统教学形式,变成了现在动感的“有声有色”的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开拓了他们的视野,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师生双方都达到各自的目的,即教师完成了教学工作,提高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同时又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音乐的熏陶。学生以前听音乐,就是听个热闹,对音乐所表现的内容一点也不理解。如果在播放音乐的同时,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图片,二者结合,就会使学生易于理解。
五、运用综合性的方法学习音乐知识,培养审美情感
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是作用于情感领域的教育活动,它能使学生在掌握音乐知识过程中沟通审美情感,感染学生提高其审美能力,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相关文化的学习,不能是单一的,必须以综合的方式进行,既要有学科内各种形式的综合(欣赏、唱歌、器乐等),又要有与多学科的综合(语文、历史、地理等)。审美情感的培养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基本条件。学生只有感知音乐的美,才会被音乐所陶醉,才会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和动力。《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俄罗斯民歌,和这首歌曲相关的文化相当广泛,有地理、历史、绘画、人物等等。首先可以介绍伏尔加河的地理情况,也可以找到列宾的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还可以欣赏男低音的演唱,从歌声中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悲愤、不平、抗争的情感,学生通过综合的方式,全方位地了解了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情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
音乐的文化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如果在体验音乐的基础上,再通过综合性的相关文化的学习,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学生在欣赏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增长知识,提高了审美能力,为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
六、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师徒关系
许多成功的教学实例给我们一个启迪,音乐教师必须一改过去站在讲台下,居高临下,俯视众生的做法,应该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围在一起,保持良好的交流,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不同,所以教师应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只有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敢说、敢表现的氛围,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创设更自由的参与空间。
七、改善评价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感
音乐课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体现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
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的“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欣赏乐曲《瑶族舞曲》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得“优”的机会。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会问一些很专业的问题:“乐曲的主旋律是什么?三个主题旋律的速度是怎样的?”而对于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就会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倾听乐曲的速度变化,听到用手势表示,如渐慢时伸出一个手指,渐快时伸出两个手指。”……一旦发现学生能够表达乐曲的意思,教师立刻送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性的语言。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