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

化学课堂中渗入心理教育的反思

2015-07-11 08:4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地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对于青春期阶段的高中生来说,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学习竞争压力的增大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不可避免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高中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审美、情感、态度、思维、认知、行为和身体发育等方面仍然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只强调课程的专业性或学科性,是不利于他们全面发展的,只能收到揠苗助长的效果。
在化学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心理健全的人格品质。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以渗透心理教育为契机,使学生在获得认知教育的同时,还能维护心理健康,使两者得到有机地协调发展。
一.情绪饱满,关爱学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
化学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决定了教学双方都必须投入自己的真情,方能感受到化学学科的魅力。Www.133229.coM这就要求,化学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以满腔的热情和爱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其次是对化学学科的感情,教师要由衷地喜爱自己所教的学科,这种喜爱既是外显的,也是内敛的。作为一位教师,学会情绪调节与控制,要保持一种稳定、积极的情绪,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气氛、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教师每上一节课都能保持面带微笑,充满激情,信心百倍,衣着得体,言语铿锵,抑扬顿挫,势必能先声夺人,使学生为之一振,整节课声情并茂,迭荡起伏,节奏明快。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材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受到教师情感的影响而产生学习兴趣,发生共鸣。学生在教师情感的影响下,化学学习成为他们向往的活动,进入化学的乐学状态。学生在教学程序引导下学习活动便顺利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信任、体谅、积极主动,使学生如沐春风。“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这样,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情感和学习自信心都得到了最有力的强化,学生岂有学不好之理。
二、因势利导,奋发向上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而创设问题情景能有效触及学生的情绪和精神领域,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问题,寻求知识目标,发挥自己的潜在动力去突破难点。

兴趣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又是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创新、发展思维、激发主动学习的原动力。学生的兴趣总是在他们的创造欲望得到充分满足时才能进入最佳状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然而,有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出现“偏差”。针对这种现象更需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全身心地情感投入及思想教育的渗透,使一些意志薄弱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不再失去信心。每一位学生都是班级的一份子,他们的心灵就像一块块绿洲需要阳光雨露,需要关怀与温暖,这样他们才能健康成长。
学生因学习中的挫折而迷失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后,在教师“和风细雨”式的点拨下,及时知迷而返,重新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自我,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陶冶学生的精神世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三、注重方法,创新个性
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基本素质是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被认为是产生知识的“知识”。英国物理学家贝尔纳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拦才能的发挥。”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注重科学方法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
四、激发斗志,发奋图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化学教学中适时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化学新教材的栏目如“化学史话”、“拓展视野”中也有许多这方面的素材。例如“化学史话”栏目中有“无机化合物转化为有机化合物”、“氯的发现”等;“拓展视野”栏目中有“夸克的发现”、“同位素的应用”等。
在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既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又培养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品质的健全发展。当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绝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化学新教材的教学中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探索和运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和教化,充分发挥这种教学的内在的无穷的魅力。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