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

高中生道德失范现象及教育对策

2015-07-07 08: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安德烈·莫罗阿在《人生的五大问题》中说道:“在此人事剧变的时代,若将人类的行动加以观察,便可感到一种苦闷无能的情操。什么事情都好似由于群众犯了一桩巨大的谬误,而这个群众却是大家都参加着的,且大家都想阻止,指引这谬误,而实际上终于莫名其妙地受着谬误的行动的影响。”综观今天高中学生的道德失范问题,好像也坠入了同样的怪圈,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道德滑坡现象。

(一)

 对于目前严重存在的道德滑坡,有人认为其罪魁祸首是“文化大革命”对道德的破坏,有人认为是市场经济造成的道德倒退,有人认为是用旧眼光来衡量新生活导致的心理不平……我们认为,当务之急不在于追踪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而是需要冷静地分析一下造成道德滑坡的那些具体的因素或机制是什么。
 首先,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而社会生活环境影响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当今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实际上隐藏着巨大的诱惑,年轻的高中学生面对灯红酒绿的世界或者网络化虚拟空间,缺乏鉴别力的应对性,加之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机制的诱导,在欲望和利益的支配下,好想试一试,从而做出了一些非道德、不文明的行为。
 其次,在道德价值计算的尺度上,人们像生产商品那样考虑成本,如果成本太高,即使是道德而大公的行为,可能也会选择放弃。因为国家法律能禁止人们不能实践的行为,而不能要求人们必须去完成道德倡导的事情,这或许是市场经济的缘故吧。所以“让人感兴趣的是那些本来不愿挤车,甚至反感挤车,而最后自己也不得不挤车的人”。WWW.133229.Com(孙立平:《道德滑坡的社会学分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5p66)原因是排队的成本太高了吧?!
 再次,道德的评价标准似乎是存在着很大误差,有人把它称之为“道德蹂躏现象”。故意将生活中的某些规范加以嘲弄和奚落,以表明自己是新时代传统道德的批判者,把自己张扬为“新新人类”的弄潮儿,而将非道德的言语和举动大加赞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在他们的心目中,高雅的学者与街头的小痞子没有什么两样,对两者进行嘲笑同样是“精神的享受和快乐的源泉”,导致有的高中学生想做道德的事却又害怕遭遇同学奚落而退却,这难道不是道德行为悲剧性命运的病因吗?

(二)

 在道德失范、文明失落的今天,某些高中学生也莫名其妙地参与其中,其表现纷繁芜杂,难辨真伪,但我们仔细探究,总可以归结为以下一些主要特征。
 自私自利——同学与同学之间缺乏真挚友谊。“凡是尚未憎恶人类的人,凡相信人群中还散处着若干伟大的灵魂,若干可爱的心灵,而孜孜不倦地去寻访,且在访着之先便已爱着这些人的人,才配享受友谊。”法国现代作家鲍那的话让我们心悦诚服。今天,我们也十分渴望友谊,因为它是冰山上开着的雪莲,在寒冷中享受温暖;它是久旱的甘霖,在绝望中获得新生……在幸福的时候,你有许多朋友送来祝福,如果时代变了,灾难降临,你也有许多朋友表示慰藉,那么你将感到友谊的无比可贵。然而,在世俗化、物欲化的今天,高中学生的交友出现了功利性的特点,他们认为,揭开那温情脉脉的面纱,人与人之间就只剩下自私自利了,于是高中学生的交友出现了等价交换、不想“感情投资”、企业回报、甚至只求回报的特点,如果没有利用价值,友谊就昙花一现,很难持久。
 弄虚作假——在心灵和现实之间寻找平衡。“说谎总是弱者的策略。强者则敢于面对事实,讲出真相。……最根本的害处,就是说谎者将使人失去人格——毁掉人们对他的信任。”(弗兰西斯·培根:《培根随笔选》,p109~110)人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判断力和羞耻心,随时应该判断什么事可以公开做,什么事应当秘密做,这也是有谋略的表现,好像那种训练有素的马善于识别何时可以迅跑,何时应该转弯一样,他能准确调节道德天平。可是今天的高中学生,该掩饰的东西不想掩饰,该展现的禀性觉得羞愧,是非倒置,观念模糊,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往往也采用弄虚作假的方式,欺骗人心。例如,在考试中作弊本应是多么抬不起头的事,然后他们认为这种事很正常,不作弊倒有点儿傻,因为社会生活中假的事物泛滥,假数字、假文凭、假商品、假山假水……于是先在学校演练一下造假术吧,不然怎么适应社会呢?
 好逸恶劳——将创造与享受根本对立起来。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欧阳修有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忘身。”王安石说:“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这些都是反对享乐主义的千古绝句。自古以来,人们一向赞美“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苦奋斗精神,鄙视、谴责那些贪图享受、骄奢淫逸的人和事。历史告诉我们,创造才是人生享受、生活幸福永不枯竭的源泉,才会构成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人生。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力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然而,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的人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有的人信奉:“人生在世如春梦,争名夺利枉费神。”有的人实践:“人生如舞台,你来我往,逢场作戏。”高中学生受这些不良观念的影响,学习吃不得苦,但希望有一个好成绩,找到一个轻松工作;生活上向高标准看齐,喜好打扮,厌恶劳动等等。
 纪律涣散——在渴望自由解放中放纵自己。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过:“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事情。”推而广之,在生活中没有法律、纪律的约束,自由就是一盘散沙,如同是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小舟,经不住风浪的折腾,也正如在峦荒的山脊上寻觅,采摘不到鲜花的芬芳。反过来,只要纪律,否定自由,集体就失去了活力与生机。必然影响其丰富多彩个性的发展。因此,自由与纪律是辩证统一的,我们应把纪律当做“保护伞”,行走在充满诱惑的雨路上。可是在社会上,一些党员干部不能廉洁自律,以权谋私,疯狂聚敛财产,生活糜烂;有的市场主体破坏经济秩序,坑蒙拐骗,假冒伪劣商品盛行;有的父母或老师,不能遵守职业纪律,作风涣散;司法腐败,依法治国步履艰难;部分影视媒体莫明其妙,观众大加效仿……于是,有的高中学生纪律观念淡薄,上课东张西望,作业半壁江山(答题时东拉西扯),考试交头接耳,下课玩物丧志(上网游戏),甚至有的高中学生不服管理,打骂老师,离家出走,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不懂礼貌——把追求个性演化为孤芳自赏。孔子认为“恭、宽、信、敏、惠、智、孝、悌等内容都包括在仁之内,没有这些德就谈不上仁,其中心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管子认为:“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董仲舒也认为:“失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五者所当修饬也。”历代的圣贤都对礼德进行了认同,他们认为人与人的道德关系应以仁礼为基础,圣人达到了至上、至美的境界,一言一行都堪称我们的楷模。今天的高中学生,追求个性解放,富于民主思想和开拓精神,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不尊重师长、乱扔果皮纸屑、满口脏话、江湖义气等不文明的行为时有发生,甚至有时相当严重,大有“丑陋的中国人”之嫌疑。然而,我们某些高中学生却认为这是个性,富有时代气息,有派头,“酷”极了,“帅”呆了,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全然抛于脑后。

(三)

 道德风尚代表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集团、集体固有的、习以为常的行为内容,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人们生活和人格健全的重要精神力量,先进的道德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道德,对社会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当然良好的道德风尚的形成需要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不断清除旧道德的残余,弘扬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时代要求的道德价值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建立规范的道德评价体系是道德建设的理论基础。目前我国高中学生的学习质量评价包括硬性指标(智育)和软性指标(德育、体育、美育等),并且主要是通过考试的方式进行的。这种评价体系有三个明显的缺陷:一是只重视智育,严重忽视德智体美劳的综合考核。二是德育的评价基本是由班主任进行鉴定,学校领导懒得过问,科任教师无权过问,对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信息来源单一。三是对学生的德育评价不全面,基本上是考查行为习惯和政治原则,很少考查思想品德和道德品质方面的内容。笔者认为,德育评价具有导向、评定、诊断、反馈和激励等多种功能,抓好德育评价是加强学校质量管理,使德育由弱到强、由虚到实的重要保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领导小组,编制各处室、年级、班级的德育工作目标和评价指标,全校教职工和家长参与考核,采用学生自评和同学、教职工、家长他评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克服班主任为了应付检查和送交升学档案“笔下生花”的评价模式,真正对学生在校的思想表现作一个客观的鉴定。在内容上,可分为道德基础(包括遵守纪律、生活规律、保健卫生、诚实性、同情心等)、人格基础(包括自主性、自省性、协调性、开拓性、公德心、责任感等)和情绪适应(包括团体协作、环境适应、社会关系等),从而对学生的求知欲望、劳动观念、纪律因素、聚合力等进行综合考虑,这样评价就丰富而切贴的多了。
 加强正统道德的教育内化是道德形成的重要途径。生产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不仅依靠生产建设投资的不断增加,而更重要的还要依靠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而这一任务的完成,只有依靠教育事业的长足进步。因此,开发学生的智力资源、完善学生的正统道德素质,才能培养合格的人才。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教育市场的逐渐开放,我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任务十分艰巨。“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在学校中的指导地位,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自觉抵制外来不良文化影响。……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把依法治教和以德治教结合起来,抓住《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的契机,结合学校工作和学生身心特点,把思想道德建设落到实处。”(陈至立:《我国加入wto对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人民教育,2002.3)克服道德教育走过场的做法,真正把它作为学校教学质量新的增长点,通过切实有效的途径把它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
 注重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是道德转化的必要手段。高中学生处于生理急剧变化的重要时期,无论是身高的增长、体形的变化,还是第二性征的出现,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变化或生理不适,而起床、吃饭、上学、做功课等单调乏味的定式生活,又与青少年的身心特点相悖,加上社会上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和复杂生活变故的熏陶,高中学生难免会产生心理失衡、行为失重,或者产生特定条件下的违法乱纪行为。“教不严,师之惰。”高中学生的自制力差,不能坦然面对压力和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作为教师决不能溺爱与放纵,更不能袒护学生的缺失,一经发现应及时指点与批评教育,耐心说服。“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哪怕是极小的缺点也要指出,时时刻刻给学生提个醒,使其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当然,对学生的教育切忌简单化,动辄训斥,不分清红皂白地惩罚,将会适得其反。对于比较文静内向的学生,应以正面激励和表扬为主,出现问题,一定要找到原因加以诱导,否则会极大地伤害他们,起不了应有的教育效果。对于精神飘泊的学生,喜欢随意,过着不拘小节、杂乱无序的生活,应给其画一个“圈”定以规矩,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给予严厉的处罚,一步一步地规范其非条理化的生活秩序。这样经过教师、家长的他律来促使学生自律,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养成就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
 整治混乱的内外文化环境是道德培养的基本条件。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内外文化环境的建设正在各校悄然兴起,其中起核心作用的是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和教育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并为全体学校成员所认同的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规范,它是学校历史传统、工作作风、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等因素的总和。”(恽建国:《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竞争的班文化氛围》,中学教育,2002.4)建立起积极向上、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乐于奉献、团结守纪的校园文化环境,并以此影响家庭文化氛围,整治社区文化秩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是道德培养不可忽视的基本条件。心理学家麦基奇等人研究表明,富有附属内驱力的学生因有高度的附属感而在班级取得好成绩。当良好的环境诱因激发学生时,外部诱因与内在动机相协调,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富有激情,从而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学校周边的文化环境混乱,电子游戏室、网吧更为集中,车水马龙,人声嘈杂,甚至灯红酒绿,不堪入目,对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警觉,还一个恬静的生活空间,让青少年拒绝这些“毒品”吧。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