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英语教学论文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失语现象及对策

2016-12-21 09:4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是目前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问题,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近三十年来,我国的英语教学与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重视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和交际能力的培养,还要提升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了解,甚至很多学校还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了关于西方文化的课程,例如欧洲文化入门,英美文化等。而中国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却被大大忽视。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西方文化,但是无法很好的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这种现象就是中国文化失语症。中国文化失语症是2000年时由南京大学的从丛提出,他指出我国外语界忽视了作为交际主体的另一方的文化背景即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应当将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贯穿到各层次英语教学中,成为我国各层次英语教育工作者共同担负的重要任务。

 

  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很多国家、地区以及国际组织都将其定位官方语言,这为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化输出提供了有利条件。他们通过各种途径传播、输出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宗教观以及风俗习惯,对其他非西方国家,例如中国进行文化渗透。我们年轻一代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受到很大的影响,很多人甚至觉得西方的都是好的,都是先进的。很多学生对西方的传统节日了如指掌,对西方节日如情人节、愚人节、感恩节、万圣节和圣诞节等侃侃而谈。而对中国文化中的儒家文化、诗词歌赋、传统民俗等都知之甚少,更别提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中国传统的英语教学中一味强调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要了解、理解、尊重西方的文化才能达到更好的交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对西方政治体制、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的介绍,忽视了自身的文化,也忽视了跨文化交际是双向的。这就是中国文化失语。

 

  .中国文化失语原因

 

  造成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在中国,英语学习是学生学习时间最长的一门科目,从小学到大学乃至研究生,英语的学习都是必须的,学习英语的时间甚至超过了我们的母语汉语;各种名目的英语考试也是中国最多的专业考试,如大学英语三、四、六级,英语专业四、八级,公共英语,商务英语,口译,笔译,雅思,托福等。这一方面是西方文化输出,人们对西方文化大力推崇。另一方面,不重视中国文化,甚至很多人认为本土文化落后、过时,在不求甚解的情况下选择了否定中国文化。因此,本土文化缺失导致了中国文化失语。

 

  其次,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只注重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却忽视了中国文化的输出。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应当建立在交际平等的基础上。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只注重吸收和理解外来文化,对我国文化的传播却置之不理。由于西方经济发达,国力强盛,科技先进,我们很多时候是在学习他们的文化。因此在教学中,针对文化冲突,我们更多时候是要学生去理解并尊重外国人,以促进友好交流。而西方大多数国家,很多人对中国文化几乎一无所知。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是强势文化,他们注重自己文化对中国的渗透,而不是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人在很长时间里将自己定位为学习者、弱者的位置,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交际过程中平等地位,以及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与义务。

 

  再次,介绍中国文化的教材太少,教师的中国文化素养参差不齐。近30年来,我们学习西方文化的教材和教辅很多,例如英美文学史、英美文学选读、英美概况、英美报刊选读、欧洲文化入门等。现在网络资源丰富,很多学生还可以通过英剧美剧以及好莱坞大片等来学习英美文化。但是关于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选读或者是中国文化的英文教材却非常之少,开设相关英文课程的学校就更少了。大部分的英语教师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培养出来的,他们的中国文化素养参差不齐。有很多学校注重对英语教师的各种培训,甚至大量送出国,让他们到国外去学习,却很少有对英语教师的汉语培训。教师的中国文化知识匮乏或不甚了解,导致的就是学生的中国文化基础薄弱。

 

  三.中国文化失语对策

 

  1.考试改革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当采取适当的对策,自上而下进行。我们可以看到,教育部已经注意到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尝试努力改革,以大学英语四六级为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一直是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的风向标,201312月的这次改革后,中国文化在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得到了重大提升。这次改革将翻译由原来的5个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其主要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其中四级长度为140—160个汉字,六级长度为180—200个汉字。翻译的比重由5%调整为15%,考试时长也由5分钟调整为30分钟。这是在非英语专业的英语统一考试中首次将中国文化作为一个独立且重要的部分,来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和如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信息。除了四六级改革,教育部也应当在其他的各项英语考试中加大中国文化的比重,这样才能引起更多学生的重视。

 

  2.课程开设

 

  我们要引导和帮助学生了解本民族文化的传统、演变及各种表现形式,文化课程的开设势在必行。各高校可以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有关中国文化的选修课程,例如外研社出版的《中国文化概况》,让学生对于中国的概况、哲学思想、宗教、文学、风俗、节日、建筑、服饰等多一些了解,增加民族自豪感,并掌握如何用英语表达相关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意识,让他们成为中国文化的继承人和传承人。当然,教材的改进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第三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中,在课后练习翻译部分中,已经加入了部分关于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内容。例如第一单元课后翻译,英译汉选择的是苏格拉底,汉译英选择的是孔子。

 

  3.教师培养

 

  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对跨文化交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师在熟知英美文化的同时,也要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这样才能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教师在教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正确的中西方文化价值意识,引导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在理解和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的同时,还应当对自己国家文化产生骄傲和自豪感,自觉而有效地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

 

  4.民族自信

 

  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我们也应当增强民族自信心。以前,我们通过英语,来学习西方先进的理论和知识。现在,我们应当用英语,向世界传播我们的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我们要注重交流的平等和双向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双赢。因此,这对中国文化失语,英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平等意识,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仅学习到西方文化,还能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至世界!

 

  作者:王萍 万琼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1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