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

高中美术教学现状实践应用创新分析论文(共4篇)

2023-12-09 11: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有效性教学”在高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每一种艺术形式都饱含着人类的智慧,是每个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中国绘画作品也不例外。人物、山水、花鸟以及墓室壁画都从不同角度向世人展示着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追求和内心思想。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而言,美术课堂需要满足他们在美术知识、审美观念、情感培养三方面的需求,使其具备美术欣赏能力,增强对真、善、美的认知。由此可知,高中美术对学生的绘画能力要求并不高,重点培养其鉴赏方法和能力,完善其审美观念,进而开阔其思路,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在高中美术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删减“无效”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气氛中,最大限度地掌握美术知识,开展“有效性教学”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明确美术知识发展过程,增强知识的逻辑性


  每一种美术形式都有其渊源和发展历程,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和完善的,即使是美术界凸起的一种流派,也定是依托于多种绘画手法创新、演变而成的。单纯从一幅画层面讲解美术知识,如同“盲人摸象”,学生不懂知识的整体轮廓,难以抓住其中的关键性内容,无法理解作品具体的美。明确美术知识的发展过程,可以帮助高中生梳理学习头绪,减少突兀和迷茫。


  以“中国绘画”章节为例,首先,向学生明确中国绘画作品的发展主线。如:受朝代审美观念的影响,绘画作品经历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发展过程;受绘画能力的影响,从单纯追求线条美的《龙凤人物图》发展到用线条反映不同人物心理和精神状态的《历代帝王图》。其次,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画家,对其所在时代的背景、个人遭遇进行详细分析。如《韩熙载夜宴图》是皇帝观察韩熙的日常生活,为了判定其是否有造反意图,让画室画下了他的日常活动。教师要明确画中所做事情、仔细分析画中人物以及绘画手法,为学生生动分析绘画作品。最后,将课堂涉及的画作进行比较和联系,引导学生从横纵两个角度学习美术知识,不断增强鉴赏能力。


  二、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挖掘美术作品的美


  对学生审美观念的培养,一方面需要教师做出深入分析,短时间内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另一方面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用新思维、新观念挖掘美术作品的美。美术课堂并非教师的“一言堂”,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使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才能将美术课堂的价值发挥到最大程度。


  以“中国绘画”章节为例,首先,将美术课程进行详细规划,为学生发言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如在《九色鹿本生故事》的套图中,不同人物对“九色鹿”的态度、内心的需求都通过线条和色彩进行较为充分地展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开展独立性分析,进行个性化改造。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可以从其他班级或者网络上吸收部分内容,以丰富课堂。其次,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不同的想法进行整理和汇总,制作出关于每个作品的“番外篇”,让一幅古画加入更多的现代化思想,碰撞出更多的创新设计。最后,以“包容、宽容、理解”的态度,对学生的新设计、新思想进行二次讲解,实现古今思想和作品的贯通。


  三、德育贯穿于美术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


  美术作品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对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德行有巨大帮助。培养学生的德行,发挥美术课程的社会功能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知绘画作品的内涵,传递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


  以“中国绘画”章节为例,首先,分析画的类型,找出画家在画作中的感情。如,教材选用的任伯年《苏武牧羊图》以清晰的线条、层次分明的色彩展现出如山如石般坚定的苏武,向人们传递出坚韧不屈的爱国心;罗中立的《父亲》整合现代绘画技术,以油画为框架,向世人展现出一生劳苦的老年农民形象,引发人们对“孝”的感知。其次,针对画中情感以及画家为了展示这种情感所使用的绘画技巧进行深层次解析,从专业化的角度提升学生对绘画作品的鉴赏力。专业化的解析,也是向学生诠释美术创作的魅力和乐趣的重要方式,既可以发挥出德育作用,又可以将课程内容进行精华性展现。最后,引导学生跳出教材范围、章节范围,提供更多接触现代美术的途径和平台,让学生主动探索现代画家所关注的社会品德,反思自我认知,不断提高思想境界。


  总而言之,高中美术的教学内容多,时间短,虽然美术鉴赏并不需要学生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绘画练习,但让学生具备鉴赏力也并非易事。只有通过梳理集中、簡化处理、串联想象等方式进行全面有效地整合,才可以满足学生在美术知识、审美观念、情感培养三方面的需求,让“有效教学”提升到最佳程度。


  作者:胡学云

  第2篇:高中美术教学中电教技术手段的应用


  1前言


  高中美术学科教学应该集传统与现代于一体,在注重传统教法的同时,应用现代电教技术手段,把美术技法和美术知识紧密结合,高效提升学生美术素养和绘画水平。这就需要高中美术教师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三对关系。


  2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三对关系


  正确处理传统教法和电教新法的关系在传统教法中,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能够积极运用各种新颖课堂导入,艺术化地创设与教材相关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教师的设计中激发学习兴趣,激起求知欲望,促成师生共振。无论是用实物诱趣还是用语言煽情,都与多媒体电教的魅力不相上下。为此,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还是传承这种传统的高效教学方法比较好,这样也避免了从一开始就使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不至于让学生产生厌倦。


  在传统教法中,教师经常使用的启发式教学也是不可随便抛弃的。这种教法能够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新颖独特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再如实践发现教学法,可以以课堂为实践的阵地,让学生在现场练习中参与教学活动,发现存在的问题,积累实践经验,不断校正提升。所以,教学不应该只是听、看、讲,更应该通过学生的绘画实践和美术欣赏活动,使其获得成功与失败的感受,发现理解和练习中存在的差距,升华理论学习和实践练习中特有的认识。


  教师的示范点拨要精而不烦,传统教学中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再指导或校正、学生再探索或尝试的示范点拨方法对学生实践绘画水平的提高帮助很大。它能够通过师生的反复努力,有效解决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突破,不仅符合美术直观性的教学原则,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求知欲望,使得学生在不断的进步中找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其练习的作品具有创意,变得更加精彩[1]。


  可以说,高中美术教学中传统的练习讨论、点评共振取得的效果是多媒体电教手段所难以企及的。它能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美术的造型艺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通过双边的评点活动,能够让学生在练习中、体悟中获得认识感受上的共振。一方面由教师在学生练习、评点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校正;另一方面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适时的自我反馈,通过和其他学生作品对比的结果,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再认识,对自己的认识进行剖析和再反省,从而不断提升绘画认识和水平。


  当然,在充分汲取传统高中美术课堂中的教学精华的同时,与时俱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愉悦轻松、新颖高效的课堂学习中,直观教学内容,透彻理解重点,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是发挥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关键点。所以,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任何抛弃传统教学精华的做法和铺天盖地盲目使用多媒体手段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合传统与现代于一体,汲取传统教法中的精华部分,摒弃落后陈腐的方面,充分发挥多媒体电教手段的优势,以此全面提升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正确处理美术知识和绘画技法的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为什么?除教学观念作梗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教师要把相关的教学知识点讲清楚不容易。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体已经转变为学生,教师不是不讲,而是要精讲。应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能把教师难讲的、讲不清的、讲不透彻的知识,变为直观形象的、轻松愉悦的、透彻显明的理解,许多重点、难点知识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如美术教学中基本的“三停”知识,用传统教学法,学生对此熟之又熟,但就是不能透彻、到位理解。运用多媒体电教技术手段,学生理解不但用时少,而且透彻高效。


  有位教师就通过电教手段,专门设计了一课时,进行人的头部画法的教学。他为了让学生迅速掌握五官的位置和彼此间比例关系,特意制作了以下几张投影,进行生动教学。首先,他用蛋圆形投影片去一点儿一点儿地覆盖人的头像片,直至蛋圆形的圆圈正好和头形的外轮廓线相吻合,让学生形象生动、简洁明快地理解了“人的头形从正面看是一个蛋图形”这一知识;其次,他在头像片上一等份一等份地覆盖上四条线组成的三等份的投影片,先从发际线到眉毛线,再从眉毛线到鼻底线,最后从鼻底线到颌底线,通过四条线去逐次覆盖三等份,轻而易举地让学生明白了“三停”知识。这样教学,学生理解了绘画知识,并融知识于技法之中,那么,歪鼻子斜眼的问题,一眼大一眼小的问题,局部关系比例失调的问题,整体关系处理模糊的问题,都能一一解决[2]。


  再如细处画论中的“五眼”知识,尽管也是画论中最基础的知识,但是学生理解和记忆起来不深刻。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五官的左右位置,透彻把握五官的大小比例,有位教师应用多媒体电教技术进行教学,夯实了学生绘画的基础,取得这一知识点教学的高效率。首先,他用动画手段制作一只眼睛的覆盖片,以此调动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然后将覆盖片上的眼睛对准底片上的眼睛,让所有学生观察二者的大小;当学生得出观察的结论之后,他将覆盖片上的眼睛推到右耳外缘到右眼外角之间,让学生感受彼此之间位置与一个眼睛位置的关系[2]。用这样的方法正确处理美术知识和绘画技法的关系,学生不仅对画论能够形象、透彻地理解,而且在绘画中能够把这些技法充分彰显处理,对于提升绘画素养和能力而言效果很好。


  正确处理教师设计和学生实践的关系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创新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实践效果。应用多媒体电教技术设计课堂,就要着眼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情感的渗透,以此对学生实践起到显明的教育作用。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就要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透析,引导学生对所学美术作品物象进行直观、形象的理解、感受,以此来调动学生临摹、写生与创作等实践的兴趣、情趣,使学生在教师的设计引导下透彻掌握所习美术作品的主要特征和技能技法。


  如在辅导中国画中的某一作品临摹或某一实景写生时,先可围绕作品外在的形式美,设计一堂绘画作品特征和技能激发透析课,重点通过作品的创造或写生场景,借助电教技术手段向学生直观演示所习作品的艺术特征及技能技法,透彻理解中国画的特征。这样,教师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轻松愉悦地理解了中国画讲究形式美,意识到中国画重视对事物本质的表现和构图不受时空限制,以及塑造形象以线条为主、注意画面空白的运用等诸方面特征,在绘画实践活动中也就从观察生活、研究事物到表现形式等方面有了实践的意识和深入的体验。


  3结语


  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辅助教学,能够解决高中美术教学中用传统教学方法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是也不能一刀切,抛弃传统教学中的精华教法。处理好以上三对关系,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建玲

  第3篇:浅谈高中美术教学现状及其实践对策


  一、美术的起源和发展


  美术产生于原始人最原始、最自然的美的追求。美术的起源在于人类的生活生产劳动。原始社会中,人们记录渔猎生活用的象形的图案,从表现形式上存留了下来,从而有了象形文字,也就产生了美术的萌芽。据周易的系辞上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目契。”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说道:“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可见在远古的华夏土地,“结”被先民们赋予了“契”和“约”的法律功能,同时还有记载历史事件的作用,“结”因此备受人们的尊重。“结”这种文化一直延续到了现在。现代人在使用的“吉祥结”,唐装上的扭结,帽子上的顶结等其源都可以追逐到古代结绳。可见,人类由于生活生产劳动的需要,便产生了美术。


  二、高中美术的教学现状


  1.对美术重要性认识不强


  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里,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在繁重的学习过程中,数学、语文、英语、理综、文综的日常学习已经犹如一座座的大山压在了他们的心底,他们一次次的数着距离高考的日子,日复日的学习中,题海战术等往往占据了他们的多数时间,他们没有多的时间拿出来干除了学习睡觉吃饭外其它的事儿。在学校领导看来,美术课可有可无,一周一节课的安排往往绰绰有余。


  2.美术课缺乏一定的管理制度


  對美术课的安排,学校往往采取的政策是放任制度,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由他自己决定。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听或不听,都不会收到教师的任何评价,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在美术课上学习其它课程的东西,做其它课程的作业,比如数学作业、物理作业,等。这就导致美术课的内容杂乱无章,美术课“名存实亡”。


  3.美术课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由于美术课得不到高中教学阶段的重视,很多的教学美术的老师都属于“半路出家”,他们可能对于美术的涉猎只是他们的一个个人爱好,甚至是对美术他们一窍不通,学校安排他们进行美术教学,也多半是因为学校美术教师匮乏。这样的结果,就是高中美术课堂在专业化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三、高中美术有效的教学实践方法


  1.认识美术教学对于高中生的重要意义


  美术是能够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舒缓一个人的身心的。在高中繁重的升学压力和学业压力中,高中生的情绪往往是比较压抑的,不自由的,而这样的情绪是不适合进行日常课程的学习的。美术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从压力中走出来,舒缓一下紧张的情绪,解放一些紧绷的大脑,从而让学生的大脑处于一个轻松活跃的状态。在日常的教学指导过程中,学校领导和教师要看到美术课给学生带来的好处,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认真学习美术的重要性,从而在美术课堂的学习中,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美术知识的熏陶中。


  2.丰富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


  很多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是具备着很强的兴趣的,只是因为学业的压力,而不得不在兴趣和高考中选择了高考。既然,学生有学习美术的兴趣,那么教师就应该严正以待,从美术的教学内容开始,进行教学内容的充实和完善,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不断的被教师所讲述的内容所吸引。正如前文所说的,美术发展源远流长,教师在丰富美术教学内容时,不妨教美术发展史做一个基本介绍,例如它的发源地。严格来说,绘画艺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出现而出现,因此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是出现绘画艺术最早的地方,在中国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和岩画,在法国,拉斯科洞窟岩画、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岩画是目前欧洲发现最早的绘画。在两河流域,作为古代文明的摇篮也早在史前出现了绘画艺术。


  3.增强美术教学团队的专业性


  专业化的美术教学和业余的美术教学是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的,在高中美术教学阶段里,学生需要专业的教学来帮助他们陶冶情操、舒缓身心。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提高自己的美术专业化水平,例如,在教学某一段美术知识点时,教师能够有步骤、清晰明确的将这一知识点给学生讲清楚,讲明白;在遇到学生提问时,教师也能够应用专业化的美术知识予以解答;在进行美术作品的鉴赏时,教师也能够拿出专业化的水平,给学生一些独到的见解,能够告诉学生某一副画它好在哪里,为什么好。


  总结


  美术的艺术气息是伴随着它几千年的发展而不断积累得到的,想要让学生感受它的这一份气息,得到它的熏陶,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去不断的重视美术,帮助学生意识到美术学习的重要性。


  作者:吴凯

  第4篇: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美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育,它突出学生的个人能力,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敏锐观察力。通过美术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科交叉,促进学生的个性和思维的全面发展。美术教育以视觉艺术综合训练为主要方式。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范畴,创新是艺术的灵魂,长期以来,国家虽然重新制订了美术课程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一级课程目标,但对教法的要求始终没有明确的要求,尤其是美术学科作为中学阶段学习科目的"副科",从学校到学生的重视程度都不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多还运用传统教学,这种方式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状况需要得到调整,并且已经得到美术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调整高中美术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提上日程。


  1.转变教育观点,培养创新意识


  "在人的心理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应充分注意学生的这一心理,在创新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真正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多给予鼓励,让他们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并且通过创新,体验到成功与快乐,这样,他们才会对创新有举动,有激情。大家会发现其实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创新学习这种活动来实现的,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构建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积极努力的探索而产生"新的结果"。就是说,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中产生,并在学生主动探索中不断加以完善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可见美术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


  2.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新课标中规定高中美术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素描、美术鉴赏、设计、色彩、速写等,这些不仅需要教师的讲解示范,更加需要学生主动、亲自参与学习的内在潜力的配合。以素描课教学为例,要求学生在教师讲解示范的基础上,动手练习,用独特的眼光去观察所要绘画事物,逐渐在练习中扎实基本功,培养出创作的灵感。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自我学习过程,通过同学间的合作,培养灵感,才能产生创新意識,美育的其它内容也具有这样的功能。所以,我们通过美术教学,不只能够培养本专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课程标准的实验和实施过程中,教师既是教学的实践者,又是教学的主体。能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的理念、新的教材以及新的学生观融入教师的实际工作中,创新思维能否继续在教学中深入发展的关键所在。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是课程改革的前提。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同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创新氛围


  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鼓励其创造性的完成作业。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的飞跃,从而让学生步入"乐学"的天地。艺术就要不断创新,就要张扬个性。在美术课上,时时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学生有创新的地方,及时的表扬、鼓励,展示他们的作品,这样学生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观察灵敏、思维活跃,能通过作品较完全的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4.知识体系的构建、提高创新能力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美术教学能更好地学习知识体系的构建、美术素养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素质教育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素质教育又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学生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力的发展,而发展创造力的关键,就是要使学生能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求改变压抑学生身心发展的学校美术思想、内容与方法,加强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重视学生美术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尽可能地为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美术学习和创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创新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性能力和水平。创新是美术的生命,没有创新就没有美术的前进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此原则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不仅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树立创新意识,还要全面规划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做到"多启发,少结论"、"多鼓励、少批评"、"教师少讲、学生多说、多练"。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美术应该走在其他科目的前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给学生提供更多创新的舞台!


  作者:丁健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