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

中学数学生活论文精良范文参考(共5篇)

2023-12-06 08:5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浅论中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构成的。


  一、对数学的重新认识


  一提到数学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只是“题”是“数字”,学生学数学只要做题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构成的。你可以自由探索自己心目中的数学世界,正是这种自由探索才是数学美的力量所在。


  1、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是生活中的一分子,它是在生活这个集体中生存的,离开了生活这个集体,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有人和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约定星期天一天不使用数学中的数字及方向和位置,看是否能度过这一天。我也采用了同样的实验,果然实验后,我让学生交流体会,他们大部分都是实验的失败者,因为他们在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如有的学生说,打电话、看电视、玩游戏时要用到数字,到商场买东西付钱时也要用到数字;还有的说,放学回家要知道准确的方向和位置??。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我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日记中体现着他们对数学的应用与理解。


  2、数学是一种文化


  数学是思维与线条的文化。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由于实际的需要,数学在古代就产生了,现在已发展成一个分支众多的庞大系统。数学与其他科学一样,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并成为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


  作为21世纪的数学教师,不能只让学生会做各种各样的“习题”,而是要让学生去体会到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并且从生活中去体会一种数学思想。数学里包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和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发掘数学中蕴涵的宝贵的东西。我们说,无论是哪一种学科,都要考虑到人的全面发展,数学学科尤其重要,应结合一定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及优良的学习习惯,老师不仅要做经师,更重的是要做人师,教书的同时一定要育人,把育人放在首位。


  二、对现代数学教学的思考:数学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一般来说,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践功能,即它与人们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教学的内容来自于人类日益丰富、不断提高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并通过对一代代新人的培养,而越来越明显和能动地促进各个时代,尤其是现代社会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和进步。二是精神功能,即它联系于人们的思维与方法。


  通过对儿童的数学教学,在早期就尽可能充分地开启儿童的智慧,发展儿童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能为他们日后乃至终身的良好发展,创造高质量的生活,奠定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基石。


  “大众数学”的实质是指对数学教学进行再创造,使之顺应学生的需要,顺应社会的需要,从抽象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出象牙塔,走向生活,走向大众。大众数学的引入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学会应用数学思想去观察社会,解决日常生活问题,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必须的数学经验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在理解大众数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下列理念:①数学对任何人都有价值。②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大量的数学。③数学教学应鼓励各种程度的学生积极参与。④学校数学不仅限于算术、代数、几何,在各个阶段都应扩充内容。⑤课堂不应脱离现实世界。⑥问题的主要根源在课程。⑦教师应提高对数学教学的责任心。


  我们认为,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是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而以往的数学学习,常常使学生们感到离开自己的生活实践太远,枯燥乏味。其实,数学学习完全可以将学生学习范围延伸到他们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受体验。教给学生思维方式与思维的习惯。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数学的智慧与美。


  三、教师该怎么办?重新认识数学、感悟数学


  新大纲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数学课上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开发他们脑中未被开发的脑细胞,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


  1、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形式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组织大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关于活动课国家有统一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受到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扩大视野,动手动脑,增长才干,发挥志趣和特长,丰富精神生活,增进身心健康。


  2、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语言、素材


  生动的素材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而活泼的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素材,


  数学课堂通常是被认为比较枯燥、缺乏生动和激情,因此,努力创建既宽松、富有人情味又便于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教学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对数学的态度,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学生才会主动感悟数学,数学教学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


  作者:齐贵龙

  第2篇:中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浅谈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如果能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场景,就能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创造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一些数学知识和掌握一些数学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再现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实践,激发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学会数学地思考,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知识的“内化”。这些问题既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又具有开放性,便于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


  一、充分认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的重要性


  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目的让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数学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把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是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必由之路。加之《课标》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生活。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更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二、数学课堂学习中的问题设计要生活化


  课堂导入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人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课前导入,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八年级上册第15章第一节《生活中的平移》,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我首先播放了一组图片:奥运会领奖中升国旗、传送带上的同种物品、上升的电梯等。通过欣赏图片,让学生初步直观感知平移现象,然后发问:什么是平移呢?由于问题情境与学生耳闻目睹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学生兴趣高涨,并积极开动脑筋,努力解决问题。如某商店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活动,拟分两次降价,有三种方案:甲方案是第一次打p折销售,第二次打q折销售;乙方案是第一次打q折销售,第二次打p折销售;丙方案是两次都打折销售,请问哪种方案降价较多?分析: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概括反映。现实生活是孕育数学的土壤,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体验,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从生活现象中找数学,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使数学问题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使本复杂枯燥的问题得以生活化,学生的探索欲望强烈,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体会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感到数学亲切、自然、具体、现实。


  三、让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知识


  例题生活化可以使学生真切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不可分。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性。要使学生在活动中和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就要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数学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让数学回归生活,并获得学有所用的积极情感体验。在实际生活中,我教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体验到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培养学生带着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问题的习惯。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时,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通过解释生活现象,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另外要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生对数学习题练习的生活化


  平常我们所说的“学以致用”,明确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数学成为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提高学生操作实践的能力,因此练习也应体现生活化。如: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在练习环节我设置了如下习题:在“家电下乡”活动期间,凡购买指定家用电器的农村居民均可得到该商品售价13%的财政补贴。村民小李购买了一台a型洗衣机,小王购买了一台b型洗衣机,两人共得到财政补贴351元,又知b型洗衣机售价比a型洗衣机售价多500元,求小李和小王购买洗衣机除财政补贴外实际各付款多少元?购物付款问题是学生随处可见的生活问题,因此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非常高。


  总之,数学从生活中走来,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才能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现实问题数学化,这不仅使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而且提高了学生用数学的观点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变得越来越聪明。


  作者:刘莉

  第3篇:中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与学生兴趣的培养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通过捕捉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涵义,将抽象的知识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经验之上,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陶冶情操,获得有活力的学科知识、技能、方法,并能学以致用,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学科教学生活化。”“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将现行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地思考周边事物和问题的应用能力、运筹优化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的必然性


  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趋势可以有效的激发初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除此以外,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能够产生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长远发展,有利于为以后社会实践垫底一定的基础。从初中数学教学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学的生活化的开展能够促使数学教师能够从关注书本的片面角度走出来,更加的关心社会生活实践,能够更有效的对教材进行分析,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效的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切实的实现学生素质的全方位培养。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可以将教育生活化更好的付诸于实践,通过教育生活化的方式来增加学生在掌握知识及相关能力的时间与空间,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可以给初中学生亲和力较强的感受。数学作为基础教育是来源于生活,因而它也应该服务于生活。也就是说初中数学教学应以生活实践为基础,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三、培养数学兴趣的途径


  1.正确认识数学,不断提高学习自觉性


  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的数学兴趣得到提高,这种需要又完全来源于数学自身的学科特点,我们都知道,数学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实效性,这一特点早已发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说是一切学科的有力助手和基础工具,所以,当他们意识到数学将会影响并决定他们的升学考试成绩,以及将来的深造就业问题等,当他们真正懂得学习数学的真谛、价值和意义,他们就会从心底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加强认知指导,自如地掌握知识


  每当学生说的学会了,听懂了,就会容易引起兴趣。所以,认知的指导方面需要教师来加强,使学生顺利地学懂并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人认识世界的能力就是认知能力,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并加强这些能力的指导和强化训练,例如怎样进行正确科学的观察,合理准确地记忆,正确明理的思维等。


  3.营造问题情境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积极去创造,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例如,在“多边形内角和定理”教学中,首先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为基础,与学生研究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问题,这更有利于让学生知道将多边形分解为若干三角形来解决的办法,然后教师提出相应问题,“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4.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


  数学内容一般都比较抽象、枯燥、理论性强、逻辑思维较多,为了把抽象的知识内容变得简单明了,教师应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语言,通俗易懂的比喻来表述,生动的比喻能使难懂的知识变得清楚明白,变得通俗易懂,使枯燥的知识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这是培养与激发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


  5.从成功的快乐中培养兴趣


  成功的快乐,指学生达到预定目标时的那种偷快的情感体验。在成功后,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在欣赏并回味自己成功快乐的同时,他们就在进行兴趣的自我培养。这里的成功可作为广义的理解,一种数学方法的良好掌握,听明白每一节课,一道难题的解答,一种特殊解法的发现,公式的发现、证明的定理,教师的激励和赏识,优异的数学成绩等都是成功的快乐,教师要全力为学生营造成功的氛围。


  四、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实现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1.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匹配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与学生的的实际知识水平想适应,所设计的数学问题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且要使学生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感到没有什么太大的困难。当学生在学过相关的数学知识以后,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这样的问题:我们所学的这些内容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请你举出一个与课堂学到的数学知识有关的生活实例,并说明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


  2.教师要熟悉学生的生活背景


  教师如果不能熟悉初中学生的生活环境,在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应用中便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都是不一而同的,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哪些,在课堂授课中的生活素材便可以来源于这些兴趣爱好。比如:教师可以多留意学生丰富的校园活动;同时,教师要多留心学生在社会中的生活,可以让学生就生活中的遇到的数学问题进行交流探讨,最后将这些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搬进课堂,让学生需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时老师充当指导者的角色。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比较有吸引力,也使得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轻松和愉快。


  3.教师要重视利用教材中的有效资源


  教师在挖掘各种学习资源的同时,不能忽略了现行教材中有效资源的利用。要善于结合教材本身,使学生联想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数学知识,而在教材中的生活实例也又都是经过课程专家精心筛选的,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


  4.教师要注重研究性学习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取学生身边的数学生活模型,采取调查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课内与课外的综合学习,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作者:燃丽

  第4篇:浅谈中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及其实现途径


  一、引言


  中学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如何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角度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采用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方式来进行,此种教学模式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弱,使得学生容易形成学习无用等不良思想,不仅无法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还会造成由于兴趣的缺乏而产生的学习疲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以生活化教学为例,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体系进行系统的改革与优化。


  二、生活化教学的优势


  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对数学课堂进行生活化教学构建,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降低学生学习疲劳,提高课堂效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目的。生活化教学主要有如下几方面优势:


  首先,生活化教学能够将具体的数学理论运用到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来。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生活化教学模式与现实生活更为贴切,每一道题的应用情景均能够在现实中找到原型。这种设定与安排避免了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数学无用思维。


  其次,生活化教学能够将现实情景引入到教学课堂中来,进而转移学生注意力而形成新的兴奋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数学理论仅仅当作一种工具,将更大的精力用在如何解决问题上,进一步降低了数学学习的难度与枯燥程度。


  最后,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当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之后,其自身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认同感与社会荣誉感。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会自主地对现实中类似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可能存在的数学问题进行解决,进而形成一种“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


  三、中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现途径


  上文中对中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优势进行了讨论,通过上文可看到此种教学改革模式的实用性与可行性。而如何实现此种教学模式是改革的关键,主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对现有课堂引入体系进行优化。在数学课堂正式开始之前,教师会通过一定的引入程序来吸引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兴趣。但是,现有的引入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教师的引入多以旧知识点为起点;另一方面,生活化的引入体系过于薄弱与陈旧,与当下的社会环境存在一定的脱节。上述两方面问题导致了现有引入体系效果较差的现状。为了更好地落实生活化教学,我们需要统一思路,对数学问题在当下社会的映射进行良好的预判与充分的准备。在实践过程中,可以用学生广泛接触到的问题来进行引入。比如在《整数》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以教师或者学生家长的工资条为引入,研究不同项目具体数字的差别,从中找到整数与小数之间的差异,进而为具体的教学内容提供辅助。


  第二,对现有例题进行改进。现有例题需要设定一定的社会场景,但是,往往存在场景过于单一或者不具备可操作性等问题。在生活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对此种问题进行优化。例如:求一元二次不等式:0.01x2+0.1x≤12,和0.005x2+0.05x>10的解。该题目与学生的生活相对较远,在学生看来此种题目仅能够出现在教科书上,而缺乏对实际生活的映射。为了更好地使其生活化,我们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其进行改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它进行生活化构建,使其能够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更为紧密。大家知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惯性的作用,刹车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住,一般称这段距离为刹车距,刹车距s(m)与车速x(km/h)之间具有确定的函数关系,不同车型的刹车距函数不同,它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数据。因此上述问题可以改成:甲、乙两辆汽车相向而行,在一个弯道上相遇,弯道限制车速在40km/h以内,由于突发情况,两车相撞了。交警在现场测得甲车的刹车距离接近但未超过12m,乙车的刹车距离刚刚超过了10m,又知这两辆汽车的刹车距离s(m)与车速x(km/h)之间分别有以下函数关系:s甲=0.01x2+0.1x,s乙=0.005x2+0.05x,问谁的车速超过了40km/h,谁违章了?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提高了,学习效果也就更好了。


  第三,对新题目进行编撰。除了对经典题型进行改编之外,我们还需要引入部分新的题目形式。在现有的题型框架内,与当下的社会信息相结合,创造出更为新颖的生活化题目。比如采用动漫形象、内容、平均工资,GDP、批发价、零售价等学生比较关注,且接触较多的实际内容来设计题目也是一种生活化教学法的实现途径。


  四、总结


  为了解决传统数学课堂效率较低、学习兴趣较低、学生成绩较低的“三低”问题,需要更好地对课堂进行改革,本文提出了对现有课堂引入体系进行优化、对现有应用题目进行改进、对新题目进行编撰等三种模式来实现中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相关课堂优化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作者:罗声剑

  第5篇:在实践中学数学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现行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实践活动是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能较好地实践《新课程》提出的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自悟、自得,从而达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三个基本维度,把书本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技能,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等因素的和谐发展。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教学活动中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与课堂活动有效性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年龄特点,利于动手实践


  选择数学实践活动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能真正动起手来,以免纸上谈兵、流于形式。因为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的学习活动。例如针对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较难上路的实际情况,我们与其家庭联系开展了“流动问题站”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的场所,鼓励孩子敢问、会问、善问,让出现的小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孩子通过同学间游戏、合作、请教家人朋友、查找小资料等方便易行的途径,从以往“老师说了算”的怪卷中跳了出来,便于从小就养成积极思考、敢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我班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融入简单易行的游戏中,让孩子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从而使课堂教学从“死记型”走向“创新性”。


  2及时交流启发,便于循序渐进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活动,每一活动都得进行周密的安排,共有确定活动目标、内容-拟定活动计划-组织具体实施-交流反馈评价等环节。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要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细心指导,确定方案,不可早率行事。例如在学完“三角形的认识”后为使学生能灵活、快速地使用直尺、量角器画不同的三角形,进一步直观、形象地了解直角、锐角、钝角等名词,我鼓励学生画了一幅以三角形为主的平面图,不限色彩、立意,可以自由发挥。作业交上来,有简笔画、水彩画等色彩鲜艳。但问题不容忽视,组合散乱、线条粗率等。我仔细批阅,再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并讨论启发学生。再让学生画,效果显著。这次活动让学生再动手操作中经历了迷茫、失败、尝试、更新、成功等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启发了智慧,可谓收获不浅。再今后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将这种学习方法延续下去,在实践中提高和发展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3注意方法态度,便于以情动人


  我们所说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在老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合作学习活动。老师在指导过程中要要讲解方法,关注态度,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分析、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一课后我开展了一次“认识生活中的元、角、分”活动,让学生去调查生活中买与卖的过程与人民币相关的问题,如一瓶牛奶、一本作业簿、一把小刀的价格,爸爸一天的工资等等,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让他们懂得勤俭节约,尊重父母的辛勤劳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社会、尊重他人、关爱生活、发现自己,那么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4综合利用知识,便于能力提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学会了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主动去探究事物现象、解决生活问题,并启发了思维,增长了智慧,提高了多方面的能力。综而述之,在以下三点:一是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二是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三是学以致用的能力。


  总之,在实践活动中我勤于师生互动,利于学生观念更新评价激励,便于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要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因此,数学教学要开放小教室,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把学生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学习的大课堂中,增强数学内容的现实性,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中学好数学。


  作者:甘翠霞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