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

德国中等教育改革中的争议与问题

2016-07-05 14:3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教育立法权分属于各个州,这就注定了德国教育体系的复杂性。进入21世纪以来,德国中等教育的改革成为德国教育界最热门的议题之一。部分人提出将传统的中等教育体制由多轨向两轨靠拢,坚决反对提早分流。本文着重于德国中等教育分流的特点及其对整个联邦德国发展的支柱作用。

 

  德国基础教育自成体系,有别于欧美其他国家,其学生分流和职业教育享誉世界。正因为分流的成功,德国科技发达,德国制造的汽车,钟表等更是享誉世界。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最新数据, 2012在德国境内居住的就业人口达4150万,连续第6年创造新的纪录,失业率从2011年的5.7%降至5.3%。而在201210,欧元区的失业率升到了11.7%。德国在欧元区是一枝独秀,不得不承认教育的功劳在这里面占有的比重之大。

 

  一、PISA测试引发的争议

 

  德国中等教育在新世纪初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怀疑,在2001年,首次国际PISA测试(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中,德国排名相当靠后,在参加的32个工业国家当中,德国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排名21,在数学能力方面排名20,在自然科学能力方面排名20,这都远远低于OCED(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平均水平[1]。这在德国教育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惊呼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二、德国中学分流的传统优势

 

  ()德国中等教育的基本结构

 

  1.主体中学

 

  主体中学主要向学生传递的是基础的普通教育,并根据学生的成绩和意愿确定教育重点,使学生有能力接受职业培训教育,也有能力进入大学继续接受深造的教育。[2]

 

  2.实科中学

 

  实科中学向学生传递的是一种扩大的普通教育。它根据学生的成绩和意愿,并通过重点教育,使得学生能够继续参加职业培训和有资格进入大学。它实际上为学生展示了双重前景:一方面为获得中级职业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转入高一级的职业学校和普通学校深造。

 

  3.文科中学

 

  文科中学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教育,传授的是一种深化的普通教育,并且同时为进入大学提供知识条件。旧时德国文科中学的教育质量相当高,西方教育家还经常降之与英国的公学媲美[4]

 

  4.总合中学

 

  总合中学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综合中学有两种主要形式:合作式综合中学和一体化综合中学。合作式总合中学在教育学和组织上包括主体中学、实科中学和文科中学。

 

  ()德国中的教育传统结构的主要优势

 德国中等教育改革中的争议与问题

  1.为精英人士的培养提供条件

 

  精英教育是指当适龄人口入学率在15%以下者,精英教育特别强调的是受教育者的智力、基础。21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知识与人才已成为推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5]。德国中等教育的提早分流,恰好是为培养精英人士而作准备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德国能迅速的从战后的失败国一跃成为世界强国的行列,分流形式的教育贡献很大,西德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有人甚至将经济的发展,主要看成是一种紧张的教育活动的表现”[6]

 

  2.实现了因材施教和教育的民主性

 

  德国的中等教育的分流形式恰是因材施教的最佳体现。学生在结束了4年的小学教育后,根据整个小学阶段的情况由教师作出评价或者推荐,以及家长及学生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选择适合的中学进行学习。中学毕业后是升入大学还是进入职场都是以学生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为基础的。虽然德国的中等教育似乎是一个基本的框架,但是倘若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己不适合这一种教育的时候,也是有机会再选择的。

 

  三、德国中等教育改革的进展和问题

 

  1.改革的内容

 

  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TIMSS(第三次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PISA的结果出来后,人们开始把这些责任堆加给了中等教育,紧跟着一系列的中等教育的改革措施出台。主要包括改革中等教育体制,由多轨制转向两轨制;设立和扩建全日制学校,由半日制学校教育转向全日制学校教育;缩短文科中学学制,由9年制转向8年制;引入国家教育标准,由输入导向的教育管理转向输出导向的教育监控等[7]。其中,改变中等教育多轨制的教育体制呼声最大。

 

  2.改革的结果

 

  1994,多年担任鲁尔区一所总合中学校长且兼课并领导文科高中教研室的乌尔希·施普棱格(Ulrich Sprenger)的经验报告引起了强烈反响,他总结说,许多总合中学没有足够的具有中等以上天分的学生,没有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几十年来一直为总合中学辩护的《时代周刊》对这些问题也持批评态度,还发表了如《失望的教师作出致命判断》或《种种迹象表明总合中学是一个正在走向终结的模式》等报道。

 

  四、总结与评价

 

  1.在效仿中学习

 

  德国中等教育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变化之后,收到了成效,也遭到过质疑。继续保持分流形式的同时,也要进行必要的整改,其中效仿和借鉴别国其他形式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既有公立学校的严禁和规范,也不失私立学校的自由。

 

  1.维持已有的质量

 

  德国中等教育的分流是它一大特点,给家长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使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学校来学习。因此这一特色不但不应该取消,反而更应该维持下去。

 

  3.创新

 

  创新是教育的灵魂,没有了创新,教育犹如一潭死水,吸引不了学生,教育就毫无强国强民的作用。国家之重在教育,教育之难在创新。社会在发展,人也在不断的发展,教育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德国中等教育在发展步伐中寻求创新突破是必要而且迫在眉睫。

 

  作者:陈玉嫡 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34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