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

如何做好对中学生的人文教育

2016-06-14 13:5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人,然而教育的本质却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递,它关乎到人格的形成,精神的塑造,价值的追求,以造就完美人性。把科学的人文精神教育教学与构建健康的人格渗透于教学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中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但是,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形成,不是靠一次、两次的空泛说教一蹴而就的,必须坚持自觉性、经常性、渗透性等原则,深入探索数学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和实施策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和形成数学能力的同时,体验、感悟人文思想的内涵,达到心灵共鸣,从而内化为自己的人文素养,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必须要做到一个切入点、二个渠道以及运用良好的方式方法一起运用。

 

  一、找一个切入点

 

首先我们得明白,人文知识就是人文教育的根本以及切入点。所以当今中学生的人文教育应该要以人文知识教育作为切入点,并且逐渐深入地展开。人文知识教育是整个人文教育的基础,因为任何人文学科归根结底讲的是一个指示体系,也可以说是一种价值。

 

只有通过人文知识教育,使学生对知识有一种认同感,才能逐步将人文知识所体现的价值观念等逐渐内化到自身,形成一种稳定的人文精神,培养出既定的人文理念去指导他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当前学生或多或少的不会认同一些教育内容且也不会接受,逐渐的学生就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使的身心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二、人文教育要有渠道

 

  人文教育的渠道有两个,一个是课内,一个是课外。

 

(1) 课堂教学是人文教育的主渠道。首先要发挥各类人文学科在人文教育中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人文基础教育,其次是充分挖掘自然科学学科中的人文因素,例如其中科学的历史、科学家的事迹、以及应体现的伦理道德等等。

 

在非人文学科教学中要挖掘理科的人文因素渗透人文教育,此外,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工作态度、人格魅力、自学精神、师生感情的交流等等,都会对学生产生人文精神的感染和影响,给予学生一种人文关怀。

 

(2) 课外教育也是人文教育中必须具备的。在课程设置中,需要加减法一起并用,且根据师生的学习情况具体设定,例如可以建立一个学习组开展了一个每周一题的活动,每周每个年级或是班级出一道课内或者课外的文学性问题,使得学生认真、积极的对待,最后让学生形成习惯,增加人文修养,比如学《论语》,可以开展一个每周论语一则活动,负责人选择《论语》中比较切合当今社会发展、贴近师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的语段,将其抄写在黑板上,附上翻译,师生每周学一段《论语》,在理解意思的前提下,每天路过黑板的时候,抽出一点时间看一下黑板,就能学习到很多的知识,这样日积月累很有收效。

 如何做好对中学生的人文教育

当然,人文教育的内容很多,传统文化也很丰富,除了学习《论语》,还要学习四书五经、老子、孟子等人的学说甚至国外文化。所以说,要充分利用时间和机会,开展类似活动,促进人文知识对学生心灵的渗透,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量变式的启发和影响,进而阶梯式地达到质变效果,让学生受益终生。

 

  三、 注重人文教育的方法

 

人文教育一定得讲究方式方法。在人文教育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总结起来可以为四个字:习熏物化。应该说习熏物化是教育历史中一种比较传统的方法,也是体现人文教育特点的一种方法。

 

1.首先是习,习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学习和实践,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及道德,也就是说,在学习人文知识的同时也要依照知识所体现的精神去践行。在人文教育中,我们尤其强调道德实践,所以说,道德实践是教育主张之一。比如学雷锋活动要日常化,并不是只有三月五号才提倡学雷锋,要让雷锋精神永驻校园。

 

雷锋也是在日常生活中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才能将自身的行为和心态浓缩为一个典范,形成感召世人的雷锋精神,在学校提出明确的号召后,师生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将号召付诸于实践,在一点点小事和道德实践中逐渐体悟道德的影响力,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逐步提升道德修养水平。2.;就是熏陶,实际上就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是润物细无声。这是进行人文教育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那么用什么来熏陶呢?要靠教师的人格以及人文环境两个方面。

 

因此,学校在教师建设中特别重视对教师的培养,而在教师的培养过程中,我们重视四个抓:抓最不好抓的地方,抓最重要最不见效的地方,这些地方必须抓,必须长期抓。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学生在学业上的引路人,首先要自己学好,做好。此外,教师的品德要勘为学生的楷模。行为堪为学生的榜样。学识勘为学生的师表。这是我们为人师表的目标。要力求以教师的高尚人格去影响学生。

 

(3) 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更加着重的为学生建设一种高品位的人文环境,对学生施予有关人文方面的熏陶。我们当前主要吧人文环境分类为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两个方面,在精神环境建设方面,我们着重强调团队意识以及师生间的面貌作风。当做到这些以后,学校中自然而然就会形成很好的氛围,从而营造积极进取、师生关系和谐的人文环境。

 

3.悟,自悟、感悟、领悟。例如某一个人悟性好,重在表现为这个人在理解一件事或物或学习并运用起来的速度比较快,而快的前提是取决于这个人当前已掌握了相当量的经验知识,并且必须具备触类旁通的思维方式。悟性高的人更易于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融合其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东西。

 

4.化。有了悟的前提和铺设,学生在人文教育方面领悟到的知识就会提升、内化为个人的人文精神和能力,再把人文精神和能力转化为行动,这就达到了化的境界。

 

  当我们把这一个切入点、二个渠道以及运用良好的方式方法一起运用到位,那么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就会进行一个质的提升,做一个更加完美的自己。

 

  作者:刘娅楠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