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意义上来讲,编辑是出版物之父,作者是出版物之母。有什么样的编辑,就有什么样的出版物”。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等教育类期刊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在传递新理念、呈现新成果的过程中,须时刻体现我国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向我们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作为中等教育类期刊编辑,应明确自己肩的重大责任,在传统出版业的发展面临重大挑战的今天,应当坚持职业操守,不断提高专业素养知识修养,枳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站位与方向
中学各科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必须体现国家意志,具体到我国,就是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中等教育类期刊的受众主要是中学教师,中学教师个人的道德修养、专业能力是影响国家中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学老师自身的提高又有赖于他们自觉、不断的学习。
就期刊特点而言,中等教育类期刊与专业书掊相比较,出版周期短,刊载论文数量大、内容新颍、发行与影响面广,能及时反映国内外中等教育教学方面的新成果、新水平、新动向;中等教育类期刊内容广泛、角度多样,可涵盖教育热点、教学实践研究、教研情况、中考高考研究、教师学生的生活智葸等等内容;中等教育类期刊还可刊登文献述评、会议情况、书评等,这些资讯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有很大的价值,便于他们及时了解课程改革的新动向,学科方面的新成果。中等教育类期刊具有连读出版的特性,不仅有利于信息的传递,而且它们所积累的大量文献,历史地、系统地记录了某一学科或某一研究对象的发展过程„期刊每期都有目录,卷末或年末编有各种索引,有的期刊还出版多卷或多年的累枳索引,便于文献情报检索。许多一线教师多年坚持订阅、收藏相关学科的期刊,甚至自己装订成册。对于期刊的阅读、积累,大大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也建立了与期刊深厚的感情。中等教育类期刊的特点决定了期刊编辑必须能够站得高看得远,要了解国家关于教育的规划与政策,了解世界范围内教育方面的新理念、新观点,只有站得高,才能捕捉到最美的风光并与读者分享。
二、引导与选择
中等教育类期刊的作者与读者具有特定性,因此对于期刊内容的选择与引导也应有自身特点。在坚持出版物内容明确的思想政治方向、严肃的学术性原則的前提下,我们应从工作实践出发确定符合中等教育类期刊的一些行为规范,做到“以质取胜”“以诚待人”。
中等教育类期刊的作者主要包括高校及一些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各省市教研员、一线教师等。笔者认为,坚持导向性、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等原则,是做好内容选择与方向引领,使期刊能够“以质取胜”的重要前提。在选题策划方面,编辑应将教育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体现国家意志的前提下,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吸收新观念、新成果,融入到策划创意中,实现期刊的导向作用。有了好的选题,我们在选择稿忤方面应坚持优选原則,践行在原则面前人人平等。
在期刊出版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大量的作者。对待来自不同背景的作者,与之交流的方式也不同。但是,编辑本着“以诚待人”的这一原则是最基本的,应当持这一态度,努力地*•发掘和寻找具有一流水准的作者,并和他们成为朋友”。w中学老师工作压力大,用于教学研究的时间很少,写文章的动力多是为了评职称。在这种背景下,老师很难静下心来梳理自己积累的东西。许多老师在急着要用文章参加评选的时候,才确定选题写文章,选题的时候往往是注目于一些当下流行的新理念、新方法,写的时候也艮睢抓住重点,这样就很难写出自己真正的心得,很难写出编辑心目中期待的文章。因此,对待一线教师的投稿一定要有耐心,要闸编辑的“火眼金睛”看到他们文章中出现的亮点并引导其进行取舍。笔者在工作中非常珍惜与一线老师进行交流的机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教研成果,帮助他们修改文章,通过与老师交流还可以了解到许多相关的信息并融入到办刊实践中。
三、加工与润色
中学教师日常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对于教研文章的撰写投入精力有限。从笔者的工作实践看,每天都投稿量非常大但是能够通过审核的稿子很少。通过三审进入编校流程的稿忤,大多需要编辑花大量时间进行加工,润色。因此,一个好的中学教育类期刊编辑,把好文章的文字关非常重要。与学术类期刊相比.中学教育类期刊编辑在加工、润色文章方面的精力要多出好几倍。
在加工润色文章方面,应本着“锦上添花”的原则。文章的结构、标题、词句是主要的加工对象。老师们的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编辑对于结构的把握应注意其严僅性、自然性、完整性。文章的大小标题与内容贴切是最基本的要求,此外要注意文题的通顺、简洁、吸引力。期刊文章的标题还应互相呼应,避免重复与单调,做到期刊整体的协调一致。有的文章标题,可以辅以副标题以更清楚地说明问题。修改的一般方法可以概括为“增,删、改、调”四种。增,就是增加、补充有关内容,增补某些修饰文字;删,就是对某些材料或语句进行必要的删削;改,就是对原文的语言进疔必要的润色和锤炼;调,就是对结构顺序或某些词句进行逻辑或表达上的调整。
作者:冯丽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