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

我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成本负担的公共财政学分

2016-03-23 12:0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从公共产品的角度分析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

  

  现阶段,在我国的教育体系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主要是指中等专科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以及各种非正规的职业、技能、技术培训学校(班)等。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主要是给个人收入的增加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好处,因此,它是具有较大私人产品性质的准公共产品,也是地方性公共产品。一般而言,中等职业教育的成本要由个人、企业与地方政府共同负担,并按照利益和责任对等的原贝ij,明确界定各自的投资范围。因此,中等职业教育的投资来源主体应是个人和企业,政府发挥的是最后调节者的作用,进行必要的补充性公共投资,而且所需的公共投资部分主要由地方财政承担,一般由市县一级政府承担。同时,由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专门性职业技术教育比起一般性职业技术教育来,针对性更强,适用领域也更有限,因此,从公共产品理论的角度看,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内部的一般性职业技术教育的公共属性,要大于专门性职业技术教育的公共属性,有更强的外部经济,且受益范围也更大。上述特点为中等职业教育成本的负担与补偿做出了理论性规定,即个人、企业和政府都需参与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资,共同分担教育成本,并根据其“准公共产品”的私人性和公共性来划分投资主体的分担比例。但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农村的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在总体上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

  

  二、我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财政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不足,不能满足需要

  

  从个人的角度看,我国绝大多数农民的收入水平低,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有效投入不足。个人接受教育必然承担一定的成本费用,它可分为教育的个人直接成本和个人间接成本。据袁连生博士对1995年全国各级普通教育的成本状况的估算,中等教育的个人成本比起初等教育来要多得多,两者差距高达2490.31元。可见,中等教育对广大农民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而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白皮书的统计,到2000年底,中国尚有3000万农村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占农村总人口的3%左右。中等职业教育对这些地区的农民来说,无疑还是奢侈品,他们根本无力承担。有学者所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有60%的学生是因家庭经济困难支付不起个人成本而中止求学的。

  

  从企业的角度看,在市场化改革中,企业是中等教育的最大受益者应承担起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投资的主要责任。但企业的投资能力受到企业自身的行为动机和规模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农村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极为落后,就是在乡镇企业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企业的数量、规模和现代化程度也往往极为有限,影响到其对中等教育投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4年)提供的数据测算2003年,我国中等教育经费的各类来源中,社会团体、公民个人办学教育经费支出所占的比重为21.29%,其中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包括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中学)仅为5.54%.

  

  从地方财政的角度看,一方面在“普九”的压力下,各地方政府把大部分教育财政资金集中于义务教育,使得原本就捉襟见肘的农村地方财政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更是无暇顾及。仅以2003年我国农村教育附加拨款为例,其中50%多的拨款是用于农村普通小学,而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拨款仅占3另一方面,在二元经济结构的社会中,即使农村的地方财政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也难以实现收益,因为许多人只是把接受中等教育当作跳出农门的一个必经途径而已,他们毕业后,基本上不再从事农业或与农民利益有关的工作,他们创造的价值几乎全部贡献给了二元经济结构中的城市经济。这就很难激发起农村地方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资热情。同时,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生产方式落后,没有形成足够多的就业机会,毕业的各类中层专业人才的就业问题反而成为当地政府的压力。这也是抑制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农村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投资总体配置结构不合理

  

  虽然从理论上说,政府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决定于社会的全部需求与个人和企业对农村中等教育的投资之间的差额,但在当前农村,教育资源普遍紧缺,再加上“文凭热’和应试教育的压力,个人和企业往往不能或不愿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进行投资,形成了一个投资缺口。而据有关部门测算,农村需要转移的剩余劳动力将达到1.4亿人。这就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填补个人或企业对农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投资缺口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但据统计,1999年我国职业中学预算内教育事业支出平均标准是1204.10元,普通高中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平均标准是1269.31元,在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中,职业中学比普通高中人均少80.08元。而世界银行1988年一项研究认为,发展中国家职业和技术学校生均成本,通常比普通中学生均成本要高153%。从1998年开始,在一些农村地&整个职业教育系统更是面临着崩溃的危险。

  

  (三)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

  

  理论上,政府只需承担对一般性职业技术教育的部分投资责任。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特殊情况,使得政府不得不既办公共化程度较高的一般性职业技术教育,也办私人利益为主的专门性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然而,一方面,农村地方政府的财力毕竟有限,很难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充足的财力支持,造成农村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由于经费困难,办学条件很差,其效益也就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下,投资所有权往往会影响到教育事业的特点的形成与发展。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如果政府过多地涉及本应由市场提供的中等职业教育领域,教育成本中由政府负担的比例过高,或政府直接参与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将导致其多样化难以实现,使其难以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变化来灵活调节教学的内容与方向,最终导致稀缺教育资源的浪费。

  blob.png

  三、健全我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对策

  

  (一)解决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短缺问题的财政对策

  

  1.加大对农村的政策倾斜,增加地方财政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

  

  第一,要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的政策倾斜,积极培育农村地区的财源。因为农村地区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不能的滞后,同样不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超前储备和提供充足且多样化的人力资本,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教育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这种关系,使得各级政府有必要在发展农村教育的同时,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使教育与经济均得到良性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第二,要根据事权与财权相对应的原则,重新合理划定各级政府的教育财政负担比例,县级以上的各级政府要更多地承担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责任,特别是要加大省级政府和中央在农村义务教育领域的转移支付力度,以减轻县级财政压力,从而保证县级财政有更充裕的经费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2.通过多种财税措施,引导非政府资本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

  

  第一,要采取各种措施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尤其是各种“费,的负担,并积极帮助农民开拓增收渠道,增强农民个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投资能力。第二,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提高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融资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参与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积极发展民办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和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第三,发行教育发展公债,运用财政信用手段筹集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资金。

  

  (二)提高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财政对策

  

  1.优化财政经费在中等职业教育内部的配置结构

  

  原则上,地方政府应退出专门性职业技术教育的投资领域,集中教育财力投资于一般性职业技术教育。但考虑到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农村地区的现实情况,地方政府仍应对专门性职业技术教育适当地给予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同时,可以结合当地实际的经济社会条件,为其积极争取外部条件,包括借助不同渠道的扶贫项目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2.积极发展有农村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投资效益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与城市实施的是相同的教育模式,基本上实行单一化的教育制度。而农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技术教育在农村几乎是不存在的。因此,在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时,要侧重于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本地化和实用化,在专业设置时,优先考虑设置发展农牧业、养殖业和其他为农业服务的专业,还要特别注意结合当地的资源、区位、人才和市场优势办学,使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真正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