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

初中学生的批评教育方法

2015-10-04 14:5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批评是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教学批评是合法的教育教学权,然而近年来由于各种社会因素造成的社会群体对学校教育活动的不理性干涉,致使人们对教学批评产生了一些误解。笔者就初中生批评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批评要注意以事实为基础,有针对性,要给学生留有余地,刚柔并济,迂回启发的观点。
关键词:初中学生;批评;教育
近年来,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呵护以及媒体对学校不良现象的过分报道,社会对“批评教育”过度关注,导致不少教师因噎废食,干脆放弃对学生的批评教育。笔者认为这是教育的一种损失,因为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一种溺爱的娇惯的教育,而“我们称之为溺爱的那种娇弱的教育造成了身体上和精神上一切力量的衰退”。此外,教学批评还是一种现实的挫折教育,是培养学生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和改正错误的心理承受能力、磨励学生意志的重要手段。作为教师,不能轻易放弃批评教育,而是要掌握批评的艺术,改进批评教育的方法。
一、在掌握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批评教育
在对学生进行批评之前,必须充分掌握事实。Www.133229.cOM“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的批评,才不会让学生觉得是空穴来风。现在的孩子善于察言观色,如果教师没掌握事实而对其进行批评,他们不仅不承认错误,还可能顶撞教师。笔者班上有个叫王凯的学生,聪明活跃但特好面子,常在班上捣乱,还屡屡顶撞任课教师,笔者问其原因,他说:“我明明没做,干嘛老师要说我?”所以笔者对他进行教育之前,都用事实说话。这样几次以后,他都能主动承认错误。
二、批评要有针对性
有针对性的批评,收效才会大。比如说有时因为个别学生看电视、玩电脑,学生们考试不太理想,老师想在课上批评和鼓励学生,希望下次做好。但老师如果只是在台上大讲特讲,讲得大,讲得空,一般学生摸不着头脑,犯错误的学生也不怕。如果教师能在课上重点分析这些学生的问题,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前提是不伤害学生的自尊。比如有个叫雅洁的女生,特爱看电视,有段时间学习退步很严重,从其家长处笔者了解到她电视看的很多,因此笔者在班上说:“我们的雅洁同学一向很聪明好学,但近段时间成绩有所下滑,是电视看的太多吗?”看到她的脸慢慢变红了,笔者继续说:“其实还有好几个同学都这样,杨墨爱玩电脑,明哲太爱听歌……你们谁能最早改变?”过后,在课上提到的这些学生都重新把重点放到学习上,不玩或减少玩电脑、看电视的时间,成绩有了提高。
三、批评要留有余地
在批评教育时,力求点到即止,留有余地,给学生一个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机会。这样学生既容易接受,又对老师的宽容产生一种负疚感,从而有利于不断鞭策自己,尽量少犯或不犯错误。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唠唠叨叨,否定或者贬低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批评的积极性,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大大削弱了教育的效果。晓杨常常不交作业,老师批评他,他听不入耳,而且变本加厉。有一次他又不交作业,笔者批评了他,不过笔者没有历数他的过错,而是让他将以往不交作业的原因总结出来,如果有不可克服的原因,老师可以帮助他。他想了很久也没想出不做作业的理由,就说以后他将按时完成作业。第二天他开始写作业了,笔者及时鼓励了他,后来他能按时完成作业了。


四、批评要刚柔并济
教师批评时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去教育,“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常常要用刚制柔,以柔克刚。对女同学用刚,则有震撼力;对男同学用柔,则化解顽石。刚与柔的使用均以不伤害学生自尊心为重点。特别是那些犯有错误的学生,他们的自尊心表现得就更为复杂,他们做了错事,受到同学的责备,产生了自卑感,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仍有上进要求,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帮助。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莲柯曾说过:“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因此,对这些学生,在批评时既要讲原则,不迁就其错误的思想行为;又要讲感情,尊重他们的自尊心。美国著名的管理家亚科卡说过:“表扬可以印成文件,而批评打个电话就行了。”这就是说,含蓄而不张扬的批评有时比那种“电闪雷鸣”式的批评效果更好。
徐威同学是个批评不得的人,经常反驳老师的批评。后来,笔者任命他为管理纪律的干部,要他自己先约束自己,带头搞好班级的纪律,他做得不对时笔者就轻描淡写地和他谈谈心。慢慢地,他的纪律好转了,成绩进步了。
在教育中,刚与柔的方法若能运用得当,总会有一定收效的。但使用之前必须摸清学生的个性,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对学生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的方法适合不同的学生。“只要方式得当,孩子们会理解老师的苦心。”
五、批评要迂回启发
我们不仅要有一针见血,开门见山的直接批评教育,也要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迂回批评教育。这样可以避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直接交锋,引导、帮助犯错误的学生消化、理解、醒悟,从而改正错误,使批评达到目的。
批评有法,但无定法。如果我们能从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出发,学生最终会领悟老师的用意。善用批评这一教育方式会与表扬有异曲同工之效。
参考文献:
[1]昆体良著,任钟印选译.昆体良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2001.
[2]张婷,张灿灿.第一线老师的“批评经”[n].中国青年报,2001-04-1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