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

浅析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研究性学习策略

2015-07-02 14:3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摘要: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在选题策略上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确定研究目标、分析指导等方面入手,通过课题的实施、成果的交流和展示等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和爱好,使课程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达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
  论文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思想政治课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指出“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人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研究性学习在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的选题策略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思想政治课的选题工作,是中学思想政治学科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选题的恰当与否是研究性学习开展成败的关键。因此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在引导学生选题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第一个基本目标。高中思想政治课要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wWw.133229.coM即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明确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
  中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发展阶段,他们对课题研究是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上的。在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创设研究性学习,如果一开始便从概念、原理、法则等人手,往往因其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使学生感到高、难、空,影响其研究情绪。因此,可把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起来,激发他们的研究欲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从中发现问题.形成研究课题。这样的研究课题。是变“要我研究”为“我要研究”,变“任务”为“兴趣”,从而提高研究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
  2.从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
  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也会对某些现象产生探究的欲望.从而发现问题。主要可从时政的热门话题中提出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是学生感兴趣的,而且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时政热点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与学生距离比较近、可信度高、感染力强、影响深远。学生喜欢在课外谈论,但由于原有的知识的限制和认识的局限,常常过于片面。可见,学生对时政热点有丰富感性认识,能激活学生思维。时政热点中的材料分析的观点叉往往涉及到中学政治课中的知识,这就为时政引进政治课创造了必要条件。由此可见,时政热点是学生自己要选择的内容.把时政热点引入思想政治课,更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3.从学科学习或阅读中发现问题。
  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和阅读中,有许多现象只要善于与学科间知识内容加强联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就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如“wt0与高中教育”问题,教师就可以从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等的知识,多角度去引导学生.对中国加入wt0的相关问题进行剖析,让学生提出问题,从而达到中学思想政治课发现问题阶段的选题策略要求。

  (二)明确问题.确定研究目标。
  教师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后,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已被激发。但要正确、适当地选好题目,就必须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合理的引导,使学生明确问题。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问题意识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意识到的问题,也就是把问题上升到主体的自觉意识水平上来;另一方面是明确问题。即从自己的困惑中努力找到问题的关键点,使问题逐渐清晰、明朗起来,从而使接下去的研究活动目标更明确。中学生由于其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明确问题上有一定的难度。在思想政治学科的研究性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明确问题时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其问题明确在一个可操作的范围.而不是“泛”而“空”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方向或目标得以明确.学生则按照既定的这一目标去进行有效的研究性学习。
  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研究题目的知识水平,该题目中隐含的争议性的问题,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建立研究小组,共同讨论和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包括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如何收集可能获得的信息、准备调查研究所要求的技能、可能采取的行动和可能得到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反思所确定的研究问题是否合适.是否须要改变问题等。
  (三)分析指导,确立选题。
  学生明确问题、确定研究目标后,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是都可以形成研究课题.对于中学生来讲,他们受到研究能力和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教师必须对其问题进行分析指导。才能确立可操作性的课题。教师在分析指导、确立课题时,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分析、区别问题的真假。
  问题有真假之分。真问题是可以从各个方面进行细化、分解并加以研究的.而假问题则无法展开深入研究。假问题有时也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的,但它没有可行性,即不能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如思想政治课中对经济学、政治学、哲学原理的常识性问题的研究,是没有必要的。一方面,这些常识性的问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所得,是现成的;另一方面,有的太深太广.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知识水平都还不能达到相应的要求,故不能研究。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确立课题时,一定要帮助他们判定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不光要从学生本身的研究能力和智力水平去分析,还要从社会环境和满足的条件等多方面去分析。
  2.分析问题的研究价值。
  问题有真假之分.同时也存在有无研究价值之分。研究性学习从本质上讲,仍属于教学范畴.不属于科学研究范畴,它是通过探究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发展的。因此,在确定研究课题时的一个首要的判定标准就是该课题是否对学生的发展有价值。学生的课题不一定要有多大的创新性或学术性,只要它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能力,就可以说是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学生课题的选择,教师充当的是“把关人”的角色。在对学生课题的审核中,切忌选择那些大而空,或者是多而繁的题目。同时,也要注重课题的研究价值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相符合。这样才能选出既具有可操作性,又具有现实价值性的课题。

 二、研究性学习在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实施与交流策略
  (一)课题的实施策略。
  由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活动具有开放性、时间周期较长等特征.思想政治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就更需要教师或学校创设有利的条件,充分利用起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合理地引导和挖掘学生的潜能
  1.营造良好的研究性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
  第一,改变教学空间的组织形式。通常把学生分成小组,实行小组合作研究;或者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共同完成研究任务。这种空间布置,有利于学生敢说敢想.无拘无束,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学们交流自己对议题的所感、所疑,并听取大家的意见,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创设良好的研究情景。作为情景的创设者,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向学生展示充分的信息渠道平台,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内容或信息来源,从而实现学生的“同化”过程。主要包括科普讲座、参观访问、调查问卷、上网搜索等形式进行.这其中既可以是直接的信息提供,也可以是信息渠道获得的讲授,亦可以是二者的同时进行,关键在于信息获得的客观性、全面性与针对性。问题的选择上,既可以是教师自身专业问题的延伸,又可是多学科的综合;既可是人文历史艺术.也可是时事热点。但应注意问题的实用性。
  第三,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师缺乏平等意识和民主作风,也就难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现能力真正落到实处。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已的不同见解.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只有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谈得上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应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关系:要学会合作,善于协调;要能自主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构建符合本校本班特色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系。
  2.注重研究过程的设计.挖掘学生的研究潜能。
  第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对教材的研究。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去研读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的目录、序言和课堂小结,对教材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然后,在逐课、节、框、段进行分析,理顺其中的结构、脉络,把内在的联系,学会围绕“黑体字”,钻研“宋体字”,了解“楷体字”。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及实际经验.去进一步思考和学习,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新见解。让学生通过自己读研教材,掌握课本知识。
  第二,加强学科之间的“内联”,拓宽学生的眼界。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不光要注意本学科内容之间的联系.还要注意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结合和渗透,实行“跨学科”研究。在思想政治课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应鼓励学生把思想政治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指导其他学科的学习实践中,以此增强学生浓厚的研究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把知识能力“整合”起来。
  第三,开展专题讲座、进行实地调查,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邀请从事实际工作的人员来给学生做专题讲座,并与学生展开交流,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增强。教师还可以选择合适的场所或机会让学生深入实地调查研究,把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做到学有所用,这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关键,也是思想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所采用的重要研究过程。
  (二)研究成果的交流和展示——“班级共享”与“年级共享”相结合的策略。
  让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也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交流、研讨中.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会理解和宽容、赞美与分享,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论地思考,敢于和善于申辩,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成果共享。研究性学习一般都是以课题组的形式进行的,各组之间研究的内容各不相同,采用的形式也不同,获得的研究成果也不同,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共享同伴的研究成果,在交流阶段,我们采取先班级交流,然后评选出成果显著的课题组再进行年级交流,年级交流时可采取集会式.也可采取电视交流式等。
  对于一些比较有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还可以推荐到其他学校甚至是政府、工厂中进行交流和一些中学生的刊物上发表。所以,研究成果的交流与展示,不但可以有力地巩固学生的研究热情,也能使学生感到一种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而获得成功的成就感,更可以激发学生以后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动力和欲望力。
  总之,在中学思想政治学科中实行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了学生的“学历成长”与“人格成长”的双重使命,使学生的“智育”与“德育”相互协调地、平衡地发展。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