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初中的作文课越来越封闭,学生的作文兴趣愈来愈低,作文水平每况愈下。教师普遍反映“作文难教”,学生感到“作文难写”。一个学期结束,按每周一次作文进行检查,发现不少学生不做或少做作文,而且抄袭现象普遍存在。一位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竟连“新华社北京六月五日电”的句子也照抄不误。究其原因,大都是由于校方把课程安排得太满,每周的作文课只剩下干巴巴的45分钟或90分钟。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教师还拼命地向学生灌输一些作文“技法”,在课堂上出题目、定框框,企图一蹴而就。至于学生的时间,则只能从各科的夹缝里去挤。这么紧张的时间,这么呆板的模式,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束缚,不抄怎么办?对此,笔者认为,要提高初中作文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打破封闭式的教学方法,开辟第二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近三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具体方法如下:
1 走出教室,寻找“灵感”
“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重大作用,已为世人所公认。但初中学生做作文要不要“灵感”?回答仍是肯定的。
目前,初中生的作文依然是以记叙文为主。而记叙文记人叙事,这本来不算太难。但初中生大都有“写不出来”之感。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可有一条却不容忽视:就是缺乏“灵感”。而要找到到开启学生“作文之锁”的这把“钥匙”,坐在教室里苦思冥想是无济于事的。那么,走出教室,到广阔的天地里寻找“灵感”,效果会怎么样呢?一名中学生,在马路上看到一位青年用伞为老大爷遮雨,“灵感”忽至,写了一篇名叫《伞花》的记叙文章,不久便在某作文报上发表了。这里所说的“灵感”与文学创作中的“灵感”虽然不尽相同,但只要学会对客观世界的细致观察,中学生所需要的作文材料就会源源而来,这是克服抄袭现象,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2 捕捉对象,集体“采访”
“采访”不光是记者的专利,初中生在写作文时,也不妨一试。“采访”的对象应由教师确定。采访的方式,可组织一个小组或一个班的同学进行集体采访。参加采访的同学应根据采访得到的材料,进行取舍、组合,加工成文。同是记叙一个人,同是写一件或若干件事,写亲身经历的和写道听途说的,甚至东拼西凑是不一样的。教师既可从中发现谁在老老实实地写作,谁在偷偷摸摸地抄袭,又可以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笔者曾组织过一个小组,集体采访一位“食用菌”专业户,要求大家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结果有的写这位专业户“科学致富”,有的写专业户为人类“增加财富”,有的写专业户“经营有方”,其风格或庄重,或活泼,或幽默。即使是水平最差的文章,也都出于己手,没有丝毫的拼凑、抄袭之嫌。这样的“采访”,能使学生作文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 利用墙报,激发兴趣
初中生大都有一种渴望表现的心理,以便引人注目。现在的作文教学恰恰忽略了这一可利用的因素。有的教师习惯在学生作文下面批个“阅”字和日期,有的写几句常见的评语,学生看也不看一眼,对个中的成败得失更是毫无察觉。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便产生了冷漠和厌烦的情绪。
对此,如果采用下面的方法,开辟第二课堂,可能会收到奇异的效果:即班级办一块墙报,将学生的作文悉数入栏,然后由师生共同评出好文章,择优推荐给学校语文教研组办的专栏展出或者在学校广播站播出。有条件的话,也可由校方主办油印小报,发表学生好的作文,并对外校发行交流。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学生改作文,改中获益
在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的一贯做法是“学生作文老师改”。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可取。试想,学生完成作文后交给老师,全班的作文本往办公桌上一放,高高一摞。一次作文改下来,累得老师头晕眼花。因为学生作文中错误自是难免,小到标点符号、错别字、病句,大到文章的中心思想、选材、详略、语言、结构等等,老师都要圈点批注,一点马虎不得。可作文本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只匆匆看个分数,胡乱瞧下批语也就罢了。这样老师辛辛苦苦、费时费力,却对学生作文水平提高不大,何苦呢?
其实,“改作文”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当作课外作业来完成。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作文写得不见得好,但鉴别习作好坏还是有能力的。只要老师引导得当,在学生当中推行“自改自评,互改互评”的做法,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有良好效果。应用时注意以下步骤:
由三四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后,进行第一步:自改自评。就是每一个学生都对自己的文章作第一次加工,主要是修改字词疏通文意,然后在文章后面写上评语,把作文的意图、中心、优点、缺点写出来。第二步:互改互评。改谁的文章,谁就念给小组的其它成员听,听后再看,然后发表各自的看法。鼓励学生提优点,越细越好,越具体越好。对缺点也是如此。当然,事先需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批改和修改符号。改好后再共同给作文下评语,划等级,然后推荐出优秀作文。这样,就使学生把文章中好的方面挖出来,不好的地方改过来,搞不清的问题可以在评语后给老师提出。第三步是改后作文上交,老师再审阅,推出“两好”文章,即改得好和写得好的文章。
5 写好读书笔记,乐在其中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不读书没有积累是写不好作文的。近几年来,国家教育部倡导“读书工程”,语文教学大纲制定中学生必读书目,省市举行“中学生读书报告会”,都体现出新时代对学生多读书、会读书的要求。实践证明这是学生求知长智的必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必经之路。其实,这几年我们的作文教学取得成功也得益于此。多年来,笔者坚持要求学生搞好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多读多写。读,是指读好书。文史
类、艺术类、科技类、教育类等等,在兴趣的基础上博览群书。写,指的是读后摘抄优美的、富有哲理的句段;读后或抄后写心得体会或对例文例句进行仿写。同时鼓励学生的读书笔记图文并茂,讲究书法。在课余,还可以进行读书笔记展览和佳作朗诵。对于做得优秀、有新意、有深意的读书笔记在班上及时地表扬。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做读书笔记的积极性,并且使学生从读写中获得乐趣。其实,这种让学生多读书、多摘抄、多练笔的做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和书写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审美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上述五点,是基于开辟“第二课堂”这一前提而言的。因此,学校必须给“作文课”以充裕的时间,不能再把作文课当成语文课的附属品,更不能以阅读课代替作文课。否则,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