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英语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原因及对策

2015-07-04 20:0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当前,我国英语教学存在着“费时低效”问题,这主要有两种具体表现:一是“聋哑英语”,二是英语学习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学英语教学与社会需求错位以及英语课程的盲目扩张和“条块分割”状况。建立能反映社会发展对中学英语教学要求的课程体系、打破英语教学“条块分割”的状况、建立英语教育的“双轨制”、建立中考和高考的“双轨交叉”录取制度,有助于提高我国英语教学效果,逐步实现“省时高效”。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教学效果
  
  如果单纯从英语学习的时间和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来看,我国英语教学的效率是较高的,因为在中考、高考中不乏英语高分者。但是我国学生对英语的运用能力却不高,普遍缺乏英语交流能力,这从另一方面彰显出我国英语教学存在“费时低效”的问题。当前,“费时低效”也日益成为人们批评英语教学用得最多的词语。其原因在哪里?怎样才能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一、中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原因分析
  
  具体来说,中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大部分中学生在学习英语八九年后,甚至一些大学生在学习英语十几年后,仍然无法开口说话,不能用英语进行有效交流,出现“聋哑英语”,致使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教学目的不能有效达成;另一方面,从整个国家的英语教学来说,投入英语学习的人数众多,花费的时间、精力、金钱多,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达不到投入与产出的预期,满足不了社会对英语人才,特别是对英语翻译等高端人才的需求。wwW.133229.cOm笔者将分别对产生这两种现象的原因予以分析。
  (一)英语教学与社会需求的错位是造成“聋哑英语”的主要原因
  20世纪70-80年代,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主要是以掌握英语语法知识、培养语言能力为主,忽视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材采用以结构法为指导思想、以语法为纲的编写体系,教学方法则普遍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教学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英语知识和英语语法的掌握情况。由于缺乏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和有效手段,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普遍较差,“聋哑英语”现象逐步显现。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全球化趋势和多元文化教育的兴起,社会发展对英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英语交际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但这一要求并没有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得以体现。相反,在基础教育中,“片面追求升学率”之风愈演愈烈。为应付各种各类考试,中学英语教学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知识传授、语法记忆、习题练习上,忽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使“聋哑英语”现象进一步恶化。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虽然国家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并将其作为中学英语教学目标,但由于我国大多数学校英语师资水平还不能满足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需要,学校教学设备及手段达不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要求,教学评价理论和方式落后,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目标在我国学校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 “聋哑英语”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由上可知,我国中学英语教学没有及时反映出社会发展对英语教学的需求,造成中学英语教学与社会发展需求错位,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要求,从而引起了人们对中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批判。同时,缺乏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师资力量、教学方法及评价技术也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盲目扩张和“条块分割”造成英语教学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
  “聋哑英语”同时反映出我国英语教学的另一个问题:英语学习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学英语,但对英语的应用能力仍然很差,特别是英语交际能力仍然无法满足他们以后工作的需要。从国家层面来说,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在英语教学上,但却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英语人才的需求。这与我国英语教育的结构问题有关。
  一是在英语课程的设置上缺乏对英语教育的需求分析。首先,由于缺乏关于社会发展对各级各类英语人才需求的相关调查、缺乏关于社会发展对英语教育未来需求的科学分析以及缺乏对社会现有英语教学资源的准确把握,我国英语课程的设置缺乏科学性,在不具备师资队伍、技术设备等相关条件的情况下盲目扩大英语课程的开设。同时,我国学校还盲目套用外国英语教学模式,大力提倡双语教学和“二语”教学方法,造成我国英语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其次,缺乏对英语教学个体需求的分析,盲目夸大英语教育对个人发展的作用,引导学生、家长对英语学习过度投入,在英语学习方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学习效果,造成学习资源的巨大浪费。英语教学这种“全面、平均使力”的做法,一方面造成社会上“英语过热”现象的产生,另一方面造成英语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使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
  二是各阶段英语教学大纲不衔接,造成教学内容衔接不顺畅,学习活动简单重复,增加了无效劳动,这也是我国英语教学投入多、成效低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一直存在“条块分割”现象。小、中、大学的英语教学各自为政,各有各的教学大纲,并且条块之间没有衔接机制,各教学大纲缺乏关联性。这造成我国英语教学内容的重复。据统计,在英语单词方面,小学与初中的重复率是60%,初中与高中的重复率是50%;而在语法方面,一些语法条目分别在小学、中学、大学都出现,并且大学教的语法项目基本上在中小学就已完成。教学内容的重复,无疑造成英语教学组织安排上的困惑,使重复性劳动增多。当然在英语学习中,重复是不可避免的,学习新知识就是建立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之上的,但知识点的反复出现并不是简单的“再现”,而是更高层次的要求。而我们的学生往往是简单地再次学习以前已经学过的内容。由于学习的间隔时间长,学生再次学习同样内容时,完全像是在学习新知识,致使学习不是在已有基础上的提高,而是一种简单的重复。而且在每一个学习阶段,由于缺乏巩固的时间和应用的机会,学生始终无法突破英语学习的瓶颈,语言运用能力无法提高,从而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其学习效果也就不可能得到提高。

  二、解决中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问题的建议
  
  针对我国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两种具体表现,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对我国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完善。
  (一)改革英语教育体制,建立我国英语教育的“双轨制”
  根据英语教育的程度,英语教育可分为国民素质教育,英语中、低级职业教育,英语中、高级专业教育。在这三类英语教育中,中学英语教学属于国民素质教育,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为以后的英语职业学习和英语专业学习打下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基础。要实现这两方面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我国应建立英语教育的“双轨制”。一方面是普通中学的英语教学,另一方面是“外语学校”的英语教学。就普通中学而言,英语教学的目的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为学习者终身学习英语打基础;二是让一些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的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交际技能;三是通过英语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多元文化视角的全球意识。所以,普通中学必须注重英语教学的基础性,注重英语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不要盲目拔高教学目的。就目前而言,笔者认为应该适当减轻普通中学英语教学的负担,这样才能减少社会对英语学习的过度投入,遏制“英语热”的蔓延。我国的英语教学是外语教学而不是“二语”教学,英语并非人人必须掌握的语言。而且社会对英语的需求也是有层次的,并不需要人人精通英语。因此,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普通中学英语教育应该适当降低难度,让它充分发挥自身基础性、素质性的教育功能。
  另外,英语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需要从小抓起,需要有一定的技术设备条件和语言环境的支持。为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端英语人才的需求,我们需要加强“外语学校”建设,提高“外语学校”英语教学质量,让从小立志从事英语职业的学生能够进入外语学校,使其英语运用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进而为高一级的外语学院提供合格的生源,为社会输送高端的英语人才。这也是建立普通中学和外语学校两条并行的英语教育“双轨制”的必要。
  (二)改革英语中考和高考制度,建立“双轨交叉”录取制度
  要建立我国英语教育的“双轨制”,则必须改革我国的中考和高考制度,建立相对应的“双轨交37”录取制度。普通中学的中考和高考可以适当下调英语科目的分值。目前我国普通中学的中考和高考,英语与语文、数学一样以150分计人总分,这不太合理。笔者认为,普通中学的高考英语分值可以下调至120分,中考英语分值下调至100分。这样,我们就可以从考试制度上降低对普通中学英语教学的要求。而在高考上,我国可采用相应的“双轨交叉制”,即对要进入外语学院深造的外语学校的学生进行专门的英语考试,而不仅仅是加试口语,其难度应该远远高于普通中学的高考英语考试。非“外语学校”的学生既可以参加外语学院的英语考试,竞争外语学院的录取名额,也可只参加普通中学的高考英语考试,参加其他种类院校的录取。同样, “外语学校”的学生也有选择高考英语考试方式的权利,既可以参加外语学院录取的高级英语考试,也可以参加其他院校录取的普通英语考试。这样就可以建立培养英语高端人才的机制,也为其他学生提供了参与竞争的机会。这种“双轨交叉”的录取机制,适应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多样需求,也更加公平、合理。
  (三)建立能反映社会发展对中学英语教学要求的课程体系
  中学英语课程发展既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又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会不断对中学英语课程提出新的要求。同时,随着语言教学理论和相关学科研究的发展,人们对语言本质、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的认识会不断深化,中学英语课程应该有新的发展。这就决定了中学英语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性的活动。因此,我们应该建立长期有效的中学英语课程改革机制,认真研究英语课程的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并去主动适应和不断满足这种需求。同时,要及时吸收语言教学研究及相关理论研究取得的最新成果,用先进的语言教学理论来指导中学英语课程的改革。
  (四)科学设置各级英语课程,打破英语教学“条块分割”的状况
  国家各级英语教育管理机构应该做好英语教育的社会需求分析和个体需求分析,并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区分不同种类、层次英语教学的性质,科学地制订各级各类英语教学目标,改变目前我国英语教学“全面、平均使力”、英语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巨大浪费的状况。具体来说,在课程设置上,要统筹安排,尽量避免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简单重复,减少无效劳动;要积极构建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一条龙”的整体教学体系。在每一学习阶段,学校可以适当采用英语学习相对集中的方式,突破英语学习的瓶颈。在英语课程的开设上,要准确认识、把握社会现有的英语教学资源、条件,不要在不具备师资条件和其他相应教学条件的地区强制推行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以避免“炒夹生饭”,使学生形成不正确的语音、语调。同时,我国在引进国外英语教学模式时要谨慎,切不可不顾我国英语教学的实际而盲目套用。如目前搞得如火如荼的幼儿园“双语教育”。事实证明,从“双语教育”幼儿园出来的孩子在以后的英语学习中,并不比没有进过“双语教育”幼儿园的孩子有优势,有些孩子甚至还有了学习英语的障碍。“因此,应该研究我国儿童学习英语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开设英语课程,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麻烦。
  “费时低效”是目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并会随着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表现出新的特点。因此,解决这个问题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作,涉及到英语教育改革的方方面面。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