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英语教学论文

英语专业博士论文发展影响的研究(共3篇)

2023-12-07 11:0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英语专业博导对博士生学术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


  文章在分析英语专业博导对博士生学术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报告了对我国各大高校和多名英语专业博士生的一项问卷调查,讨论了博士生选择导师的考虑因素,博士生与导师学术交流次数和方式,导师指导和参与导师课题对博士生学术能力发展的影响,导师对博士生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学术兴趣、治学态度、道德修养的影响,并基于定性定量数据提出针对性建议,旨在为英语专业博士生学术能力发展与博士生教育提供启示。

  1,引言

  当前,我国已是研究生教育大国,博士生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但远非研究生教育强国,培养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就外语学科博士生教育而言,除了普遍存在的培养模式僵化、课程结构单一、培养机制不完善、学生科研能力不强等问题外,还存在重形式上的规范要求、轻实质上的目标定位,重研究方向的学位课程、轻跨学科课程和跨方向的方法论课程,重导师队伍建设、轻导师个人学养考查等问题。问卷调研表明,博士生在学术会议参与、论文发表与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缺陷。鉴于博士生导师是博士生培养中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尝试调查探讨英语专业博士生导师对博士生学术能力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提高英语专业博士生培养质量提供一定思路。

  2,博士生学术能力与导师指导的相关研究

  学术能力主要由研究能力、语言能力和知识能力构成。在博士生教育中,创新研究能力为重点培养目标,尤其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王雪梅2015〕。同时,学术能力培养也是一个提高学术兴趣、端正治学态度、提升道德修养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来看,研究能力、语言能力、知识能力是学术能力的核心要素,学术兴趣、治学态度、道德修养是次要因素。

  博士生导师对学生的影响研究主要涵盖4个方面。强调博士生导师与学生之间良好互动关系的重要性。例如,。11压指出博士生与导师经常有不同的期望、需求、思考与工作方式,有必要对指导过程进行合理预期,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保持有效的工作关系。结合自身在英国大学指导国际博士生的经历,提出导师要增进对国际博士生的理解,实施有效指导。分析博士生导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问题。比如,导师过于严厉的批评会导致学生丢面子、尴尬,感觉无法胜任,失去信心而且不能完成博士论文压。頂压決之。以‘‘博士生导师”与‘‘指导”为关键词对网上研究生论坛进行主题分析,发现师生关系问题涉及交际困难、控制与投入、学术欺凌、缺乏信任、擅离职守等方面。赵立莹和黄佩。指出导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可能出现角色偏差,严重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对博士生导师有效指导的研究和建议。例如,从竞值架构理论视角分析了博士生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性。通过3次访谈澳大利亚一所大学的21个博士生及其导师,发现博士生所做研究与导师专长契合且与导师形成良好工作关系时,能取得较大进步并对导师指导满意程度高。1提出博士生选择导师时要对导师的研究感兴趣,选择最喜欢的、有个人魅力的导^帀。从叙事学角度对澳大利亚一所大学博士生导师的有效指导模式进行研究,发现该校的导师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范皑皑和沈文钦通过分析2007年中国博士质量调查数据,发现优秀博士生学术指导模式包含两大共性:学生论文选题与导师专长高度契合,导师能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指导。探索研究生导师培训问题。比如,推荐研究生导师培训与认定项目和研究监管门户网,认为其为研究生指导提供网上建议、同伴讨论论坛、指导培训等,并提供了相关培训网址。

  综而观之,有关英语专业博士生导师教学和科研指导的研究较少,英语专业博士生导师对学生学术能力发展影响的研究尚未出现。有鉴于此,本研究调查英语专业博士生导师对博士生除语言能力外的学术能力的影响。

  3研究设计

  3.1研究问题

  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导师选择、师生交流、导师教学科研指导、导师治学等均为重要因素。由此,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4方面问题:

  博士生选择导师时一般考虑什么因素?

  博士生与导师每月学术交流的次数与方式如何?

  导师指导和参与导师课题对博士生整体学术能力发展的影响如何?

  导师对博士生学术能力构成要素(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学术兴趣、治学态度、道德修养)的影响如何?

    3.2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我国11所高校的228名英语专业博士生。为使研究对象具有一定代表性,高校类型包括“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外语类院校和师范类院校。博士生中男生占40.71%,女生占59.29%;-年级学生占32.00%,二年级占39.11%,三年级占27.56%,四年级占1.33%;语言学方向学生占51.39%,文学占25.46%,翻译学占11.57%,外语教学占7.87%,英语国家文化占1.39%,其他方向占2.32%。

  3.3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是基于全国博士质量调查问卷(中国博士质量分析课题组2010〕和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调查问卷〔王雪梅2013〕设计的调查问卷,并经同行专家意见反馈和试测后修订了问卷。问卷分为个人背景、正文、开放性问题3部分,共58题,其中前50题为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后8题为开放性问题。个人背景包括就读院校、性别、年级、年龄段、从获得硕士学位到考取博士生的时间、教育经历、培养类型、研究方向等;正文涵盖攻读学位目的、对招生和培养目标的认识、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指导情况、参与学术活动、学术论文评估、科研能力、就业趋势等;开放性问题涉及招生、课程、导师指导、学术活动、国际合作、论文写作、学术能力培养等。对问卷前50题的信度分析结果显示,0〇油3〇““为0.696,说明量表的内在一致性达到可接受水平。检验显示,值远大于1,说明各组均值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数据收集分析

  调研的11所院校于2013年6月选定,之后各校相关外语教师根据要求于所在学校陆续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245份。调研截至2014年1月结束,回收有效问卷228份,有效回收率为93.06%。针对4个研究问题,问卷数据分析使用5?5520.0,其中开放性问题的数据采用定性分析。

  5.研究结果

  5.1博士生选择导师时考虑的因素

  在英语博士生选择导师时考虑的因素方面,多选题3,93.81%的博士生考虑导师的研究兴趣,75.22%的博士生注重导师的学术地位,34.51%的博士生重视导师的个人魅力,17.70%的博士生注重导师的社会知名度,10.62%的博士生考虑职称因素,其他考虑导师年龄、性别和职务因素的比例分别为4,42%、3,54%和2.21%。其中,导师的研究兴趣为首要选择因素,这与1〈111673⑶^台)的研究结果一致。5.97%的女生考虑导师性别因素,而男生不会考虑这一因素。相对而言,42.39%的男生更加注重导师的个人魅力,比例比女生高出约13%。从不同研究方向的博士生来看,语言学博士生更加注重导师学术地位和个人魅力,比外语教学博士生的相应比例分别高出约17%和18%。相比之下,外语教学博士生更关注导师的年龄、职称和性别(均为5.88%〕。

  博士生选择导师时考虑的因素与硕士生考虑的因素〔王雪梅2013:97〕存在一致性,即研究兴趣、学术地位和个人魅力均为主要考虑因素。博士生选择研究兴趣的比例高过硕士生约10%,选择学术地位的比例高过硕士生约5%,但选择个人魅力的比例低于硕士生约7%。由此可见,博士生选择导师时对研究领域、影响力考虑更多。

  5.2博士生与导师每月交流次数和方式

  在英语博士生与导师每月交流学术问题方面,交流4次的人数比例最高,其次为交流2次和1次的人数(均为26.18%〕,排后的是交流3次的人数03.09%〕,即92.15%的英语博士生与导师每月会有1一4次的学术交流。7.32%的博士生与导师每月有超过4次的交流,学术互动更为密切。相比之下,博士生与导师每月交流的次数比硕士生〔王雪梅2013:98〕多,交流4次及以上的人数比例高出硕士生约21%。究其原因,可能是博士生学术动机更强,与导师之间学术合作相对更多。

  与导师每月交流学术问题时〔多选题〕,84.96%的博士生采取面谈形式,44.25%的博士生通过电子邮件,20.80%的博士生借助电话,5.75%的博士生采用网络聊天,可见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方式比较丰富。二、三年级学生多采用电子邮件,比例均高出一年级学生近8%,而一、三年级学生采取面谈的比例均比二年级学生高约6%。从研究方向来看,文学博士生采取电话交流的比例最高,文化博士生采用电子邮件(^^^了%)和面谈(⑴。%)的比例相对较高。

  王雪梅。。。^^)的调查显示,硕士生与导师的交流方式中,面谈、电子邮件、电话的使用比例也排名前三,和博士生与导师的交流方式相一致。但是,博士生选择面谈的比例高出硕士生约8%,选择电子邮件的比例高出硕士生约5%。相对而言,博士生与导师面谈更多。

  5.3导师指导和参与导师课题对博士生整体学术能力的影响

  关于导师指导对培养博士生整体学术能力的作用,65.49%的博士生认为非常有用,29.65%的博士生认为比较有用,3.10%的博士生认为一般。这表明,博士生普遍认可导师在自身学术能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认为非常有用的博士生中,女生比例高出男生约8%,三年级学生高出二年级学生约9%。相比之下,语言学博士生认为非常有用的比例最高(81.98%)。中国博士质量分析课题组。调查指出,博士生对导师指导效果的总体评价较高,平均值达到4.223(1为“帮助很小”5为“帮助很大”),与本研究的结果比较一致。与王雪梅〔2013:100〕对英语硕士生的调查结果相比,博士生对导师作用的认可度更高,如选择非常有用的比例高出硕士生约41%。

  在参与导师研究课题对培养博士生整体学术能力的作用方面^6.67%的博士生认为非常有用,28.70%的博士生认为比较有用,2.78%的博士生认为作用一般,这说明博士生总体认可参与导师研究课题的重要性。在选择非常有用的博士生中,女生比例高出男生约8%,三年级学生比例高出一年级学生约12%。语言学博士生认为非常有用的比例最高,文化博士生的比例最低。相对而言,博士生对参与导师研究课题的认可度比硕士生(王雪梅2013:100〕高,博士生选择非常有用的比例高出约43%。

  5.4导师对博士生学术能力构成要素的影响

  就导师对博士生专业知识的影响程度而言,62.39%的博士生认为影响非常大,35.40%的博士生认为影响较大,1.33%的博士生认为影响一般。在认为影响非常大的博士生中,女生比例高出男生约12%,三年级学生比例高出二年级学生约5%。文学博士生认为影响非常大的比例最高…^^^%),翻译学博士生的比例相对最低。^^^%)。与王雪梅对硕士生的调查相比,博士生选择影响非常大的比例高出约30%,可见博士生更加认同导师对自己专业知识的影响。

  就导师对博士生科研能力的影响程度而言42.83%的博士生认为影响非常大,34.33%的博士生认为影响较大,2.24%的博士生认为影响较小。在认为影响非常大的博士生中,女生比例高出男生约2%,三年级学生比例高出一年级学生约14%。外语教学博士生认为影响非常大的比例最高(了^^^%)。相比之下,博士生选择影响非常大和较大的比例,比硕士生比例高出约20%。

  就导师对博士生学术兴趣的影响程度而言,57.96%的博士生认为影响非常大,38.94%的博士生认为影响较大,0.88%的博士生认为影响一般,1.33%的博士生认为影响较小。在认为影响非常大的博士生中,女生比例高出男生约8%,三年级学生比例高出一年级学生约7%。外语教学博士生认为影响非常大的比例最高。。^^%),比文学博士生的比例高出约37%。认为影响非常大和较大的博士生比例(^^力。%)比王雪梅〔2013:102〕调查所得的硕士生比例高出约17%,反映了博士生的学术兴趣受导师影响的程度更深。

  就导师对博士生治学态度的影响程度而言,77.43%的博士生认为影响非常大30.35%的博士生认为影响较大,1.32%的博士生认为作用较小或很小。在认为影响非常大的博士生中,女生比例低于男生约11%,三年级学生比例高出一年级学生约5%。文学博士生认为影响非常大的比例最高(^了二^%)。与王雪梅对硕士生的调查相比,博士生选择影响非常大和较大的比例(^了^^%)高出约8%。由此可见,博士生更加认同导师对自身治学态度的影响。

  就导师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影响程度而言47.26%的博士生认为影响非常大38.32%的博士生认为影响较大,0.88%的博士生认为影响一般3.21%的博士生认为影响较小或很小。在认为影响非常大的博士生中,女生比例高出男生约2%,三年级学生比例高出一、二年级学生均近10%。文学和外语教学博士生认为影响非常大的比例较高,分别为70.91%和70.59%。与王雪梅〔2013:1033调查所得的选择非常大和较大的硕士生比例相比,博士生比例咏別%)高出约11%,表明博士生更倾向于认为自己的道德修养受到导师影响。

  6.导师对博士生学术能力发展影响的定性分析

  调查问卷中的开放性问题涉及导师对博士生各方面学术能力发展的影响。

  根据提及频率导师对博士生学术能力发展的影响排序为治学态度、研究方法、研究方向、学术兴趣、创新能力、学术规范、学术视野、专业知识、学术论文和道德修养,治学态度、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的受影响程度位列前三。其中,博士生对导师影响治学态度的认可度最高,与上文97.78%的博士生认为导师对自己的治学态度影响非常大或者较大的结果较为一致。学术兴趣的影响包括导师引导与提升兴趣两方面,前者提及频率更高。专业知识的影响包括知识体系构建和专业知识引领,前者提及频率更高。在学术论文的影响方面,导师对学位论文的影响高于对小论文的影响。总体来看,导师主要发挥指导、提升、榜样、平台等作用,当然也存在导师影响有限的看法。

  6.1思考与启示

  博士生指导是一个共享感情、智力与学习,涉及互相期待与承责的过程(贾;吐沉2005〉。为使这一过程更加有效,有必要了解博士生对导师以及师生关系的评判与期待,考察导师对博士生学习、科研等方面的影响。上述关于导师选择、导师指导、师生互动、导师影响力等方面的数据分析结果值得我们思考,启示我们从以下方面加强英语专业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发展博士生学术能力:

  第一,重视博士生导师的遴选、评估与培训,完善导师质量保障体系。

  本次调查中,93.81%的博士生考虑导师的研究兴趣,75.22%的博士生注重导师的学术地位;质化数据分析表明,导师的榜样示范作用至关重要。由此,英语专业博士生导师遴选应综合考量研究领域、学术论文、科研项目、学术交流等因素,重视导师的国际化教育背景、合作指导经历等,确保导师胜任学术指导任务。陈恒。。^)指出,当前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正向注重学术水平和培养质量、注重博士生招生资格审定、注重导师指导小组以及注重基于研究课题和项目的跨学科、跨组织联合指导的新趋势转变。这一转向也适用于外语博士生导师选拔。为保障导师指导质量,可对导师指导进行问卷调查和客观考核,除了对其指导时间、频次、学生数量等予以规定,对学生开题、论文初稿完成、预答辩、答辩等流程予以监控之外,还应将其对学生的学业和思想指导、学术道德教育、学术训练等纳入评价体系,对特别优秀的博导(如指导学生获省级优秀博士论文〕予以奖励。同时,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培训,让优秀博导发挥传帮带作用,并且同一领域的博导应进行常态化研讨交流,以提高指导水平。

  第二,发挥导师对学生认知情感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学术能力发展。

   提出博士生导师有不同指导理念:⑴功能作用,聚焦于任务,将获得博士学位作为最终成果;^)文化适应,学生获得博士学位即成为某个学术团体的成员;^)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是博士生指导的核心;“)自立,学生的个人成长至关重要;^)关系培养,学生得到激励、启迪和关心。笔者认为,就英语专业博士生培养而言,导师应仅将学生获得博士学位作为目标之一,而更注重提升学生的学术能力,使其融入学术群体,促进学术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导师可通过教学、论文指导和学术研究等切实发挥引领、指导等作用,从认知和情感两方面提升研究生的学术能力〔王雪梅2009〕。本次调研结果也验证了导师的重要作用,95.14%的博士生认为导师对学术能力培养非常有用或比较有用。皿提出博士生培养目标为:(幻增长智慧,使学生变得更加自信,明确如何攻读博士学位及平衡其他任务;^)发展认知能力,重在培养批判性思维;^)培养研究和其他能力,包括数据分析能力、计算机能力、管理能力等。笔者认同这一观点,但对英语专业博士生而言,批判性思维与研究能力更为重要,而且还应培养专业知识构建与应用能力、双语能力(目标语与母语能力〕等。

  第三,突出过程性与个体性,推动课题式互动协商交流。

  本次调查中,92.15%的博士生与导师每月都会有1—4次的学术交流。为进一步提高学术交流质量,笔者从学术能力发展角度倡导博士生培养突出过程性与个体性,师生以导师为核心、以科研课题为基点进行互动协商交流。首先,导师在指导中应关注过程与个体发展。通过对34个博士生的访谈,提出控制型、引导型、任务型和个人型4种学术指导导向。我们认为,引导型与个人型指导更符合博士生培养的要求,即充分考虑学生学术背景、知识结构、科研能力、研究方向等个体差异,明确个性化目标和方案,引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提升学术能力。其次,导师应与学生建立以互动对话为基础的协商关系。博士生与导师之间是亦师亦友关系,并非老板与下属、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

  给予博士生负面反馈时可运用暗示、建议、补偿、幽默、礼貌等策略,建立和保持彼此的友好关系。记录了导师与4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博士生之间的在线互动,结果发现导师在大部分反馈中运用礼貌原则,包括使用弱化修饰词、说明建议根据等。由此可见,导师有必要合理运用交际策略和原则,实现师生协商互动。最后,导师应以科研课题为抓手,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本次调研显示,95.37%的博士生认为参与导师课题对学术能力发展非常有用或比较有用,这也验证了孙;11中3(2014)的行动研究观点。对于博士生而言,参与导师课题,与同行专家、同门互动交流,在‘‘做中学”有助于拓展其学术视野,培养其学术规范,提升其创新研究能力。

  第四,运用“互联网十”教育理念,实现线上线下协同指导。

  随着“互联网十”教育理念的普及,大数据在教学与学习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提出,大数据具有容量大、种类多、速度快、价值高的特征,而数据改善学习有三大核心要素:反馈、个性化和概率预测。如何运用大数据丰富教学资源、变革指导方式、拓展研究思路,也是英语专业博士生导师需要考虑的问题。首先,大数据为教师指导提供了大量教学资源。导师可借助学术网络平台(如中国知网3、语料库等构建相关研究领域的动态知识网络,与学生、同行共享。其次,导师可充分运用网络平台组建学术共同体,实现线上线下协同指导。本次调研发现,目前导师与学生的交流主要采用面谈、电子邮件、电话、网络聊天等常规方式。调研了博士生对远程指导(线上指导或混合指导)的感知度与满意度,结果发现混合指导获得相对较高的满意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导师一方面可引导博士生运用微信等社交平台与国内外同行专家学者进行跨时空交流合作,通过基于学术共同体建立的指导网络,突破一对一指导关系的局限,获得更多学术指导;另一方面可密切与博士生的线上线下交流,增加交流频次,提升指导效果。最后,师生可借助大数据了解学术前沿,拓展研究思路。大数据、互联网有助于及时了解学术动态、开阔研究视野并获取前沿资料,对于深化研究课题、提高研究质量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2篇:加拿大英语专业博士课程设置、学位论文评估对我国外语专业博士生学术能力发展的启示


  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关于博士生课程设置、学位论文评估研究的基础上,阐释了英语专业博士生的学术能力内涵,分析了加拿大较具代表性的4所院校的英语专业博士生课程设置与学位论文评估方式,并探讨了其课程学习、论文要求对我国外语专业博士生学术能力发展的启示。

  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更是体现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八次学位委员会审批通过的一级学科博士点达1004个。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博士生培养质量问题更加凸显。由北京大学、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联合组成的中国博士质量分析课题组(2011)通过调查分析全国289个博士培养单位,指出我国已步入博士教育大国行列,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但与国家新的战略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如优秀生源流失严重,博士论文质量把关不严,博士生创新能力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相比差距较大等。张绍杰和杨忠。。。^)指出,我国外语学科博士生教育除了培养模式僵化、课程结构单一、培养机制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学生科研能力不强、创新能力偏低等普遍问题外,还存在重形式上的规范要求,轻实质上的目标定位,重研究方向的学位课程,轻跨学科课程和跨方向的方法论课程,重导师队伍建设,轻导师个人学养考查等问题。鉴于研究生教育过程大体分为课程学习和论文撰写两个阶段,其中前者主要用于拓展知识面、夯实专业基础,后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前者的发展或应用,有必要对课程学习和论文撰写的质量进行有效监控,以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结合国内相关院校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培养情况,分析了加拿大4所综合院校的英语专业博士生课程设置和学位论文评估方式,并探讨其对我国外语专业博士生学术能力发展的借鉴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相关研究除了宏观的教育政策与国别比较之外,主要涉及微观的论文开题、论文写作与发表、研究方法培训等。在学位论文写作方面,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分析了6名教育专业博士生〔4名非英语本族语学生、名英语本族语学生〉的博士论文开题报告及其影响因素,指出学生均需教授、导师的指导,但非本族语学生更需要语法、词汇、学术写作方面的帮助,而明确写作规范、加入相应学术团体有助于其学术能力发展。从学生角度呈现了澳大利亚某大学的一个博士生写作群体的运作机制,指出学生通过参与群体写作活动可以改变思考与写作体验,共同分享写作成果。运用访谈方式调研了澳大利亚某大学的2名国际博士生,指出博士生在写作实践中需要支持和鼓励,并提出了相应教学建议。在论文发表方面,匕66和指出低成果发表率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问题之一。虽然有的博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对于发表的态度比较模糊,但在发表压力日趋严峻的大环境下,教学中应该采取更明确的态度,培训学生参与同行评价型发表。在研究方法培训方面。指出博士生质化研究训练和应用存在研究方法阐述不当、研究者概念错误、过分依赖传统方法等缺陷。“代8等。。^)在分析葡萄牙新里斯本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问题、目标、方法等的基础上,指出质化研究在教育学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并讨论了博士项目设计、教学与实践、研究人员培训等问题。以上研究虽然有一定实践价值,但很少与英语语言、文学或者应用语言学方向的博士生课程设置及学位论文撰写直接相关。

  国内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博士生培养的比较分析、课程设置问题解析以及学位论文的质量评估,较少涉及英语专业博士生培养。就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而言,包水梅。对比了厦门大学与斯坦福大学的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指出美国的跨学科辅修计划、规范的研究方法训练、兼具勤工助学性质的助教与助研制度、严格的博士学位候选人资格考试等对我国博士研究生培养具有借鉴意义。就课程设置问题而言,董泽芳。指出我国博士生课程体系存在三方面偏差。偏重统一的课程安排,忽视因人而异制定富有个性特色的课程计划;(之)偏重专业课程,忽视交叉学科与边缘学科的学习;偏重知识学习,忽视方法论指导。程芳芳和罗生全。通过对试点招生院校的研究发现,教育学博士生课程设置存在因专业性文件缺失导致的非价值澄清、课程结构比例失衡下的培养目标“异化”、学科化倾向下的专业“异位”等问题。

  就博士学位论文评估而言,研究集中在论文元分析、论文评审制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等方面。张晓明等。以语步一步骤”模型为理论基础,对中美两国40篇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的“结论”部分进行了语类分析,解析两者的差异,为学术语篇教学和博士学位论文结论写作提供了启示。常媛媛和于佳雪。分析了2002-2011年我国比较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揭示了比较研究匮乏、微观研究不足、学科建设研究不足等问题。王则温和赵张耀。对博士论文的双向隐名复审结果和相同论文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的同行专家评审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不同评审方式对学位论文评价的影响以及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评审质量的对策。管祎和夏品奇。。⑴)对我国46个高校研究生院的博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的内容及其分值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论文评价的标准性、导向性和操作性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一个新的博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肖宏和周兆君则结合燕山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实践,从学科建设、培养机制、学位管理、导师队伍以及培育工程等方面探讨了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培育机制建设。

  综而观之,外语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学位论文评估与学术能力发展的相关研究较少,尤其是基于一定调查的比较研究相对不足。由此,本研究文运用描述研究法,搜集、分类整理相关文献资料,深入探讨外语专业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与学位论文评估,以进一步提高外语专业博士生的学术能力。

  英语专业博士生学术能力的内涵

  国内外关于学术能力的界定尚未达成一致意见。指出学术能力包括学术成就所需的批判性能力,如阅读、写作、计算、问题解决、研究能力等。丁―丨认为学术能力是获得新技能、同化新信息、建构新概念的能力(引自出必肛也压皿〇2000〕。肖川和胡乐乐认为学术能力是专门对某一学问进行系统的哲理或理论研究的能力,具体包括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收集与整理文献的能力、生成与厘定概念的能力、做出学术命题的能力、设计研究过程的能力、对学术前沿的敏感等。王雪梅。从认知与情感因素角度出发,结合教学实践对外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的构成要素进行了解析。元学术能力意指学生对自己语言学习与应用、知识建构与应用以及学术研究的规划、评析和调控能力。学术能力涵盖语言能力、知识能力和研究能力。其中,语言能力包括外语能力和母语能力:前者可以细化为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学术外语能力,后者分为母语交际能力与学术语言能力。知识能力主要包括知识建构和知识应用能力:前者细化为专业知识(如语言学、文学、翻译知识等〕与跨学科知识(如教育学、数理统计学知识等〕,后者主要包括知识的理论应用和实践应用。至于研究能力,根据其性质可分为一般研究能力与创新研究能力:前者为再造性思维(又称习惯性思维,即运用已有理论、原理、原则、知识直接解决问题的思维〕的运用,后者为创造性思维〔有创见的思维,即运用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产生新思想与新原理的思维〕的运用。

  外语专业博士生的语言能力、知识能力与研究能力互为融合,相互作用。语言能力提升有助于知识建构,为研究能力培养打下基础,而知识拓展有利于语言水平与研究能力提高。对博士生的研究能力要求比对硕士生更高,特别是学术规划、学术反思与创新研究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相应课程设置和学位论文指导均应立足于这些方面的能力培养。

  调查过程与结果分析4.1调查对象与过程

  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笔者选取了加拿大4所排名比较靠前或历史悠久的综合院校作为调查对象①。这4所院校分别是麦吉尔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滑铁卢大学和约克大学。通过访问这4所院校的研究生院官网或学校主页,我们搜集汇总了培养方案、课程安排、授课计划及评估方式等相关资料,并尝试从课程学习、学位论文等层面对其进行系统分析。

  调查结果分析课程设置与课程学习评估

  加拿大对英语专业博士生培养并无统一要求,因此各院校设置的专业方向有所不同。一般各二级学院,如英语学院、语言研究院等负责博士生教育,设有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文学等方向。

  虽然各校在课程学分规定上有所不同,但对于核心课程的学习均有所要求,课程数量大多为5门以上。这与我国外语类院校的博士生培养要求相似。例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培养方案规定除学位公共课学分之外,应修满12-16个学分,其中学位基础课(基础知识和理论以及研究方法等〕4    个学分,学位核心课(国内外学术前沿动态等〕4    个学

  分,学术活动2个学分,科学研究2个学分。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培养方案(翻译学)规定除公共必修课学分之外,需至少修满12个学分,其中学位必修课6个学分,学位选修课6个学分,而且要求学生在论文答辩前以第一作者在国内核心刊物上至少发表两篇学术论文。与加拿大院校不同的是,我国外语类博士生培养方案一般对科研能力和成果发表有一定要求,这在—定程度上体现出我们的博士生教育对博士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及考核的重视。

  结语

  博士培养质量是博士学位获得者在授予学位证书这个时点上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它体现的是博士在攻读学位期间的质量〔陈洪捷2010〕。在这一培养过程中,课程学习和论文评估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在分析加拿大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和学位论文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并就博士生学术能力培养提出了建议。限于篇幅,我们未对更多院校,特别是国内院校外语专业博士生教育进行更为全面的探讨。今后可就不同国家、不同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博士生课程设置、学位论文评估等开展进一步研究。


  第3篇:我国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的研究能力现状调研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从无到有地创建了博士生培养体系,目前已进入稳定发展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博士研究生教育大国〈中国博士质量分析课题组,2010〉。我国虽然是研究生教育大国,却不是研究生教育强国。2014年11月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延东强调"研究生教育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质量提升的紧迫性更加突出",指出我国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前沿性、创新性不足,缺乏时代性和国际视野。博士生在开辟新研究领域、运用新视角新方法、提出独创性见解等原始创新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可见,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勃发展。根据教育部2012年进行的第三轮学科评估数据,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共34所,有30所参评,还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参评,共计92所,其规模可见一斑。规模的扩展也使培养质量问题凸显。张绍杰和杨忠〈2009〉指出,我国外语学科博士生教育除了普遍存在的培养模式僵化、课程结构单一、培养机制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学生科研能力不强、创新能力偏低的问题外,还存在重形式上的规范要求,轻实质上的目标定位,重研究方向的学位课程,轻跨学科课程和跨方向的方法论课程,重导师队伍建设,轻导师个人学养考查等问题。

  目前,美国已经实施了"培养未来教师"项目斤、"研究生教育与科研训练整合计划、"重新规划此0"项目、"研究、教学与学习一体化中心"、"卡内基博士学位创新计划"等以提高博士生的"多元学术能力"(孙希,2007〉,可见对博士生教育以及博士生学术能力发展的重视。为了促进我国外语学科博士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发展,有必要在梳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英语博士生或博士生)的研究能力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2:博士生学术能力与研究能力的相关探讨

  就学术能力的内涵而言,王雪梅〈2013〉提出研究能力与语言能力、知识能力共同构成学术能力。其中语言能力〈包括外语能力和母语能力)是学术研究的基本前提,知识能力(知识建构和知识应用能力〉为学术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一定意义上,研究能力作为学术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能力和知识能力的学术体现,而这一能力根据其性质可分为一般研究能力与创新研究能力。就博士生而言,学术能力中的创新研究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有必要培养博士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鼓励博士生运用新颖独创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为了培养这一创新研究能力,博士生教育应注重理论的深度、科研方法的培训、跨学科知识的拓展以及个性化培养方案的实施。

  就博士生研究能力提升而言,国内外学者有的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分析博士生培养现状或提出建议,有的探讨导师指导问题,有的研究论文写作质量问题,有的从跨学科角度探索博士生研究能力培养。如等〈2008〉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研究生的毕业率、学习需求以及学习经历,指出做研究是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最困难的部分。通过对6个在澳大利亚学习的国际博士生进行案例分析,发现博士生的压力主要涉及论文写作与相关指导。蔡学军和范巍等〈2011〉对289所博士培养单位、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200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和200多家企业进行调研,回收有效问卷35626份,研究结果表明在对博士教育的回溯评价中,大多数博士认为"国际视野"⑶。、"研究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36.1%)是目前博士培养中最需要加强的三个环节。等〈2015〉对一个专家导师组(包括3个博士及1位专家导师)进行案例分析,研究具体指导过程,分析相关挑战,并为博士生以及导师提供建议。通过访谈博士生与博导,探讨导师如何为博士生创设富有支持性的论文写作情境,帮助他们构建有效的思维模式、完成论文。将博士论文界定为对某研究领域的创新贡献,论文应富有创造性。通过行动研究,描述博士生如何对论文创新点进行概念化,探讨影响这一概念化过程的相关因素,并对提高博士论文质量提出建议。全守杰〈2013〉对某次博士生交叉学科创新论坛的42篇论文进行了分析,发现总体上博士生跨学科研究特征不明显,相关的实证性研究较少,并提出相应对策。就研究能力培养而言,指出体验式学习与研究倾向养成是帮助博士生提升研究能力的基本要素,而这一过程具有终身性。莫爱屏等〈2014〉从跨学科角度探究翻译学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指出扩大招生范围、取消对生源的限制是实现学生学科背景多样化的前提;确立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构建具有跨学科性的培养方案、建立灵活的选课机制是提升学生跨学科研究能力的基本条件;拓宽导师的学科维度是培养学生跨学科研究能力的重要保证。综合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创新性为博士生研究能力的重要特点,也是值得探究的难点。而博士生研究能力培养主要涉及课程学习、导师指导、论文写作等要素,需要结合博士生研究能力的具体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

  3研究问题

  鉴于研究能力主要涉及学术态度、参与学术讲座或国内外学术会议、论文发表、主持或参与课题、参与各类学术活动等,本研究以11所高等院校的英语专业博士生为样本,主要研究以下4方面的问题:

  博士生是否认同论文发表对学术能力发展的重要性?

  博士生听学术讲座的频次如何?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情况如何?

  博士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如何?主持或参加课题情况如何?

  博士生参与学术活动的整体情况如何?

  研究方法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均为在校学习的英语博士生,涉及11所高等院校的228人。就性别而言,在226份有效回答中,男生92人,占总数的40.71%;女生134人,占总数的59.29%。就年级而言,在225份有效回答中,一年级博士生72人,占总数的32%;二年级博士生88人,占总数的39.11%;三年级62人,占总数的27.56%;四年级3人,占总数的1.33%。就研究方向而言,在216份有效回答中,语言学111人,占总数的51.39%;文学55人,占总数的25.46%;翻译学25人,占总数的11.57%;夕卜语教学17人,占总数的7.87%;英语国家文化3人,占总数的1^9%;5人选项为其他,占总数的2.32%。

    研究工具

  在参考全国博士质量调查问卷(中国博士质量分析课题组,2010〉、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调查问卷(王雪梅,2013〉,并征求专家同行意见的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并组织某高校英语博士生进行预测,同时根据反馈意见予以修订。修订后的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调查问卷分为三部分,共58题。其中,第一部分为个人背景,共8题,第二部分为调查正文,共42题,第三部分为开放性问题,共8题。个人背景主要涵盖就读院校、性别、所在年级、年龄段、从获得硕士学位到考取博士时间、教育经历、培养类型、研究方向等;正文部分主要涉及博士生攻读目的、对于招生和培养目标的态度、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指导情况、参与学术活动、学术论文评估、科研能力、就业趋势等;开放性问题主要涉及招生、课程、导师指导、学术活动、国际合作、论文写作、学术能力培养等。对调查问卷(前50题)的信度分析表明,3八1沖3为0.696,说明量表的内在一致性达到了可接受信度水平。通过卩检验发现^值远大于1,则说明各组均值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非常显著(表略〉。

  数据分析

  笔者2013年6月选定所要调研的11所院校,包括"985工程"高校6所、"211工程"高校4所,综合类院校6所、外语类院校3所、师范类院校2所。制定调研要求后,委托各高校外语教师在所在单位调研。截至2014年1月收回全部问卷。共发放245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228份,有效回收率为93.06%,符合要求。所收集到的问卷数据运用分析,对其中的开放性问题进行定性分析。本文主要分析上述4个研究问题,因此在数据分析中主要选取与问题有关的部分,并未逐一分析。

  研究结果

  下面针对第3部分提出的4个研究问题,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报告主要结果(限于篇幅,大部分表格略〉。

  博士生的学术态度问题1主要调查学校要求博士生发表论文的规定对于学术能力发展的作用。数据表明,41.15%的学生认为很有帮助,41.59%的学生认为比较有帮助,认为帮助一般的比例为15.04%,认为帮助较小的比例为1.33%,认为没有帮助的比例为0.88%。就整体而言,82.74%的学生认为该规定很有帮助或较有帮助,可见博士生对此持认可态度。从性别分布情况来看,男生中认为很有帮助的比例为42.39%,女生则稍低,有40.30%;男生认为比较有帮助的为36.96%,女生则较高,比例达到44.78%;认为帮助一般的男生比例为16.30%,女生比例为14.18%;认为帮助较小的男生比例2.17%,女生比例0.75%;认为没有帮助的男生比例有2.17%,女生为0%。就年龄段而言,认为很有帮助的学生中,26—30岁学生的比例最高,达到52.08%,高出45岁以上学生的比例32.08%。在认为比较有帮助的学生中,45岁以上学生的比例最高,达到80%,高出41—45岁学生的比例63.33%。就研究方向而言,认为很有帮助的学生中,文学方向学生的比例较高,达到47.27%,高出外语教学方向学生的比例;在认为比较有帮助的学生中,外语教学方向学生的比例较高,达到70.59%,高出翻译学方向学生的比例。王雪对1306个英语硕士生的调查发现,硕士生对论文发表规定对于学术能力发展作用的认识为:182%认为很有帮助,42.5%认为较有帮助,29%认为作用一般,6.7%认为作用较小,3.6%认为没帮助。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博士生更加认可发表论文这一规定对于学术能力发展的作用,如博士生选择"很有帮助"和"比较有帮助"的比例高出硕士生22.04%,其中选择"很有帮助"的比例高出硕士生22.95%。

     博士生参与学术讲座与学术会议情况

  问题2主要涉及博士生听学术讲座的频次,以及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的情况。数据表明,频率最高的是1次,月,比例为33.19%;其次为1次,两周,比例为26.11%;次之为1次,周,比例为21.24%;再次为1次,两月,比例为10.18%;最后为2次以上,周,比例为3.98%。另有两名博士生选择了其他选项。其中,在选择频次为1次彳月和1次彳两周的博士生中存在个体差异。如男生比例为61.96%,女生比例为57.46%;—年级博士生比例为65.27%,高出二年级学生13%;20^25岁博士生比例最高,占总数63.16%;取得博士学位到考取博士生间隔1—5年的博士生比例最高,达到63.63%;语言学方向博士研究生课外听校内外专家讲座频率〈1次,两月和2次以上,周)的比例最高,为64.87%,高出文学方向博士生近24%。王雪梅〈2013〉对1306个英语硕士生平均听校内外专家讲座频率的调查表明,11.5%的硕士生选择0次,2.9%选择1周2次以上,9.6%选择1周1次,14.2%选择2周1次,33.2%选择1月1次,28.1%选择2月1次。仅有12.5%的被调查者每周听讲座1次以上。将两次数据对比发现,博士生选择1次,月、1次,两月、2次以上,周的比例与硕士生相近,但选择1次,周的比例高出硕士生11.64%,选择1次,两周的比例也高出硕士生11.91%,可见博士生对学术讲座的参与度要高于硕士生。

  就博士生在读期间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次数而言,数据表明,在223位被调查者中,55.61%的博士生未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7.35%的博士生参加过1次国际学术会议,12.11%的博士生参加过2次国际学术会议,2.69%的博士生参加过3次国际学术会议,1.79%的博士生参加过4次国际学术会议,只有1位男生参加过5次国际学术会议。在未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学生中,女生比例高出男生30.64%,可见女生的国际学术会议参与度相对较低。当然,在参与会议的不同次数中,也存在性别差异。如在参加1次国际学术的博士生中,女生比例略高于男生8.2%;在参加2次国际学术会议的博士生中,男生比例略高于女生3.7%。在参加3次国际学术会议的6名博士生中,女生4位,男生2位。在参加4次国际学术会议的4名博士生中,男女各占一半。王雪梅〈2013〉对1306个英语硕士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调查表明,74.4%回答为0次,12.7%回答有1次,4.1%回答有2次,1.9%回答有3次以上,另外有7%未回答。相对而言,博士生未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比例低于硕士生18.8%,参加过1次的比例高出硕士生14.65%,参加过2次的比例高出硕士生8.01%,且有1位博士生参加过5次国际学术会议,可见,博士生的国际学术会议参与度高于硕士生。

  就博士生在读期间参加国内学术会议的次数而言,数据表明,在220名博士生中,未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博士生比例为15.91%,参加1次的博士生比例为25.45%,参加2次的博士生比例为28.64%,参加3次的博士生比例为17.27%,参加4次的博士生比例为5.45%,参加5—11次的博士生比例为7.28%。共计71.36%的博士生参加了1-3次国内学术会议,学术参与度较高。其中,也存在一定性别差异。如在未参加国内学术会议的博士生中,女生比例高于男生37.14%。而在参加1次国内学术会议的博士生中,女生比例高于男生28.58%。与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数据对比发现,博士生的国内学术会议参与度高于国际学术会议参与度,如未参加国内学术会议的博士生比例远低于未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比例39,70%,76,82%的博士生参加过1—4次国内中画外语12015年5月学术会议;而且参与国内学术会议的次数最高为11次。王雪梅〈2013〉对1306个英语硕士生参加国内学术会议的调研结果为:48,3%回答为0次,22.7%回答有1次,10.6%回答有2次,4.6%回答有3次,5%回答有5次以上,另外有7.5%弃权。将两组数据对比发现,博士生未参加国内学术会议的比例低于硕士生32.39%,参力口1次的比例高出硕士生2.75%,参加2次的博士生比例高出硕士生18.04%,参加3次的博士生比例高出硕士生12.67%。可见博士生对国内学术会议的参与度也高于硕士生。

  博士生发表论文和主持参与课题的情况

  问题3主要涉及博士生发表论文与主持参与课题的情况。就论文发表整体情况而言,0.44%的被调查者没有发表过,36.28%的发表了1篇,20.35%的发表了2篇,19.03%的发表了3篇,9.73%的发表了4篇,14.16%的发表了5篇。可见,绝大多数英语博士生发表过论文,超过半数的博士生发表1一2篇。从性别分布情况来看,男生28.26%发表数量不超过1篇,女生比例则高出很多,达到41.79%;发表2篇的男生比例为25%,女生比例只有17.16%;发表3篇和4篇的男生和女生比例非常接近;发表5篇的学生中,男生的比例达到17.39%,而女生的比例只有11.94%。就年级而言,在没有发表论文的学生中,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为0%;在发表1篇的学生中,一年级比例最高,为65.28%,二年级其次,为36.36%,三年级最低,只有4.84%;在发表2篇的学生中,二年级比例最高,达到31.82%。发表3—5篇的学生比例随年级増加而増加,如发表3篇的学生中,三年级为33.87%,二年级为15.91%,一年级为8.33%;在发表4篇的学生中,三年级为20.97%,二年级为6.82%,一年级为4.17%;在发表5篇的学生中,三年级为29.03%,二年级为9.09%,一年级为6.94%。可见博士生读博期间,随着年级的増加,学术论文发表量逐步提升。就研究方向而言,发表2篇的学生中,翻译学方向学生的比例较高,达到32%,高出外语教学方向学生14.35%;发表3篇的学生中,文学方向学生的比例相对较高,达到20%,高出外语教学方向学生8.24%;发表4篇的学生中,外语教学方向学生的比例相对较高,达到23.53%,高出文学方向学生

  19.89%;发表5篇的学生中,语言学方向和文学方向的学生比例均在16%左右,比较接近。韩倍颖和于书林〈2012〉对127位外语专业研究生的调研结果表明,64.2%尚未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6.8%公开发表过1-2篇论文,3.9%发表过3-4篇论文。王雪梅〈2013〉对1306个英语硕士生入校以来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进行调查,结果如下:54^4%的硕士生没有发表过,28.5%发表过1篇,11.7%发表过2篇,3%发表过3篇,还有2.4%发表过3篇以上。将三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博士生发表论文数量远超过硕士生,如博士生基本上均发表过论文,没有发表过论文的比例远低于韩佶颖和于书林〈2012〉、王雪梅〈2013〉调研中的硕士生比例,而且博士生发表过2篇论文的比例高出硕士生8.65%,发表过3篇及以上论文的比例高出硕士生37.52%。

  就英语博士生入校以来发表匚I以及^1国际核心期刊论文的情况而言,数据表明,95.13%的博士生没有发表过,只有4.42%的博士生发表过1篇,0.44%的发表过2篇。就性别而言,各选项比例非常接近,基本上没有差别。可见,英语博士生在国际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方面尚有很大发展空间。就英语博士生入校以来所发表。33。1论文的情况而言,数据表明,69.03%的博士生并未发表过,18.14%的博士生发表过1篇,7.96%的发表过2篇,3.10%的发表过3篇,不足2%的发表过4篇以上。就。33。1论文数量而言,存在一定性别差异。如在未发表的学生中,女生的比例为71.64%,高出男生比例〈65.22%〉;发表1篇的学生中,男生比例〈16.30%〉低于女生的比例〈19.40%〉;发表2篇的学生中,男生比例为10.87%,女生只有5.97%;在发表3篇的学生中,男生比例为4.35%,女生只有2.24%;在发表4篇的学生中,男生比例为2.17%,女生为0%;在发表5篇的学生中,男生为1.09%,女生为0%。整体看来,男生发表论文〔33〔1论文数量高于女生。将三组数据对比发现,博士生虽然发表论文者比例较高〈99.56%〉,但在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方面,尚存在较大不足,而男生在〔33〔1论文发表数量上要高于女生。

  就英语博士生在校期间主持或参与的国家级项目情况而言,数据表明,78.76%的被调查者没有主持或参与国家级项目,18.58%的有1一2项,0.44%的有3—4项,没有人能够达到5项及以上。就主持或参与国家级项目而言,基本上没有性别差异,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极为接近。就英语博士生在校期间主持或参与省部级项目的情况而言,数据表明,66.37%的被调查者没有主持或参与省部级项目,30.53%的被调查者主持或参与1一2项,1.33%的被调查者主持或参与3—4项,没有人能够达到5项及以上。该调查结果同样显示基本上没有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的调查比例极为接近。就英语博士生在校期间主持或参与校级项目的情况而言,数据表明,55.75%的被调查者没有主持或参与校级项目,39.38%的主持或参与1一2项,2.65%的主持或参与3—4项,0.44%的能够达到5项及以上。该调查结果还显示出细微的性别差异。如没有主持或参于校级项目的博士生中,男生比例达到53.26%,女生达到57.46%。在主持或参与3—4项校级项目的博士生中,男生比例达到4.35%,女生达到1.49%。相对而言,男生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的比例较高。王雪梅〈2013〉对1306个英语硕士生主持或参与科

  研课题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83.4%的硕士生没有主持或参与过任何科研项目,14.9%的主持或参与过1一2项科研课题,只有1.4%主持或参与过3—4项科研课题,0.2%主持或参与过5项以上的科研课题。虽然对硕士生的调查并未细化项目的等级,但将这一数据与博士生主持或参与校级项目的情况对比发现,博士生未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的比例低于硕士生27.65%,主持或参与1一2项的比例高出硕士生24.48%,可见博士生的课题参与度高出硕士生。与中国博士质量分析课题组〈2010〉的研究结果相比较,英语博士生没有主持或参与校级项目的比例高出人文学科博士生未参与课题的比例〈42%〉1375%,可见在科研课题方面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结语: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外语学科博士生学术能力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我国外语学科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问题与对策、国家语委重点项目"国际化视域下的外语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和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学会年度规划课题"中外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比较研究"部分研究成果。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