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来,随着我国外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出现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英语教学界关注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于1999年9月颁布实行;修订后的《大纲》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习者的实际英语水平,重新调整了基础阶段和提髙阶段的有关要求,使其更加客观、科学地反映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在修订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项目也做了必要的调整,增加了主观题的类型及比例;同时在一定的范围内实行英语口试,并以考试的反拨作用为纽带,较有效地推动了学习者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第三代大学英语教材在21世纪前后陆续出版;同时,新编写的大学英语教材以及引进的原版教程进一步丰富了外语教学园地。4)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语言学习系统、网络外语学习体系、英语学习课件等,使得学习者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更方便地接触到目的语,极大地改善了英语学习环境。5)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得到快速发展与提高;大批硕士毕业生甚至博士毕业生加人到教师队伍;与此同时,大学英语教师更加重视语言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研究,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取得了明显的研究成果。
以上变化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原有面貌,同时为21世纪大学英语教学的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大学英语深化改革以及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人们所关注的几个主要问题,如: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与教学的实际投入依然存在着比较大的反差;学校和教师在教学上的投人较大,而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此外,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及课程设置还不能完全满足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在教学的观念、教学方式及内容上依然较多地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作用的负面影响;许多高校依然比较看重考试的结果,而对教学过程以及学习者外语能力的培养未能给予相应的重视等。
不断改革是大学英语教学发展之必然。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矛盾,而矛盾正是推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动力。大学英语教学正是在不断地克服自身矛盾,不断地改革中发展起来的。我校的外语教学改革正是遵循了这一客观发展规律。但是在不同的阶段,需要解决的矛盾或问题应有所侧重。自1997年以来,我校外语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促进英语教学体系的改革,突出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这一改革思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实际需要,同时也反映了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
我校1997年以来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有一定数量的学生(约占70%)在人学时已经具备了比较好的英语语言基础,他们在中学阶段受过良好的教育;然而,他们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却较弱,特别体现在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两个方面。我校学生的这一情况使我们认识到,在大学英语学习阶段,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考试要求等方面人手为他们创造更好的语言实践氛围,帮助他们尽快提高使用英语的能力。本文拟针对这一情况探讨以实用性英语教学为基点,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体系改革的有效途径。
二、实用性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及主要特征
实用性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可在教学安排、授课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考核要求等环节上得到具体体现。它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突出学习者的参与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师作用的指导性以及教学方式的实践性;其核心是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主体作用指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只是通过“学”而起作用;因此,在教学上应该注重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的参与意识,以便加速英语学习的进程。实用性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目的性:实用性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我校学生的语言产出技能,即口语和写作。强调语言产出技能的培养首先需要确定英语教学的目的性。为此,我系要求在学生英语整体水平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教学重点应突出运用能力的培养.并在教学安棑、教学内容以及考试标准等方面,应尽可能地体现这一主导思想。
2.实用性:实用性原则遵循了外语学习的客观规律;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实用性英语教学的主旨是强调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真实性和实践性,从而突出学以致用的基本原则。在这一原则下,需要为学习者提供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相融合的条件。如:英语写作是多数学生希望提高的一项语言技能,在将来的工作中有着广泛的使用前景。学生需要用英语写电子邮件、论文、报告、说明书等。加强该项语言技能的实践性较好地体现了“实用性”英语教学的主旨。
3.指导性:在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活动中,应该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和组织作用。同时应避免教师完全主导课堂的现象。我校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实践愿望,对于教师的满堂讲解并不满意。因此,实用性英语教学的另一指导思想是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语言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要发生一定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应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实践。
4主体性: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的指导,但更为重要的是靠学生的直接参与和实践。“实用性”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参与作用。因为这一教学指导思想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使他们有意识地在课上发挥自身的作用,积极地投人到相关的语言活动中去。三、以“实用性”英语教学为出发点,促进教学改革
以上教学指导思想为我系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在具体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明确教学改革目标,加强学生实用性语言技能的培养与提高。语言教学的目的是使学习者能够使用所学语言进行必要的交流。要达到这一目的,学习者需具有相应的语言交际能力。Widdowson(1978:67)将这种能力分为两部分: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语言知识主要指语法、语音、构词等;而交际技能则指实现使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包括听、说、写、读。我校学生基本上具备了第一种语言能力,而缺少的则是交际技能的培养。为此,我校外语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加强实用性语言技能的训练,其目的是使90%以上的学生具有一般性的日常生活交际的能力,70%的学生具备用英语进行书面交流的能力。
2.改革教学管理体系,使其更好地适应“实用性”英语教学的需要。完整的教学体系应包括教学大纲、培养过程、课程设置、教材、测试、课外辅助教学手段等。在过去的5年中,我系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体系改革框架,即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在原有的体系中,有一段时间我们过多地重视过程管理,其结果是抑制了教师的积极性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有一段时间,我们又过多地重视目标管理,忽视了课程教学的作用,结果导致课堂实际效益的下降。目前,我们以清华大学水平I考试为目标管理的龙头,以各门英语课程的具体要求为过程管理之手段。学生一方面需要完成所规定的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全校性、统一标准的水平I考试。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主要优点是:在统一标准下,可加大主观题的考试比例,有利于调整教学改革的方向。同时,教师获得了较大的自由度,不必为某一考试的通过率而困惑,可将更多的时间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上。学生也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可提前通过水平I考试,及早进人选修阶段。目标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体系为我校开展实用性英语教学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3.改革测试体系,突出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査。在1996年,高教司外语处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8所测试改革试点院校,清华大学是其中之一。根据当时我校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我系成立了测试组,建立了清华大学英语水平I和II考试。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明确了水平I考试的目的以及相应的考试项目及难易度。测试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加大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核力度,从考试人手转变原有的应试教学倾向,使教与学重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以下是我校英语水平I考试的基本框架:.在上述框架中,增设英语口语考试,主要是考虑到我校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需要加强;同时希望通过口语考试使他们重视平时的口语技能训练。此外,增加主观题考试项目及其分数比例可以体现对实用性英语教学的要求及检査。实行水平I和水平II考试之后,我们明显地感受到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重心发生了变化,开始转向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任课教师有意识地将说、写训练放置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学生也能够主动地适应这一教学要求的变化。经过多年实践,这一措施对英语教学以及学生的英语学习均产生了比较好的影响。
4.调整大学英语课程结构。我系从大学英语课程结构调整入手,首先,减少了基础性英语课程的学时,增加了选修课的门数,并确立了三个选修课系列,即技能型选修课程、知识型选修课程和运用型选修课程。技能型课程主要指听、说、读、写、译各有侧重的单项语言技能提髙课程;知识型课程则指报刊选读、美国社会与文化、文学选读等;运用型课程指论文写作、商贸英语、科技英语等。随着上述三个系列选修课程的建立与完善,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较好地满足了学生对外语学习的需要,也为他们提高外语综合能力提供了相应的条件。
5.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在课程结构调整的基础上,我系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及时地调整相应的教学内容。无论是基础性课程还是选修课程,均增加了应用型的课堂练习和语言实践活动,如时事讨论、辩论热点话题、应用文写作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调整必然带来教学方式上的调整。十几年的教学改革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各种教学流派各有所长,不应盲目地排斥某一种教学思想,也不该盲目地推崇另一种教学思想。目前我系教师非常重视不同教学方法的融合。只要有利于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就可以采用。
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学习者是互动性语言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只有参与语言实践,他们才有可能掌握目的语。Morrow(1981)指出,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培养他们这种参与意识需要三个基本要素:1)要为学习者创造一个比较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以及相应的语言实践的条件;2)要为学习者提供带有实际交流意义的内容和话题,激发他们的思想交流;3)学习者本身要有参与语言交流活动的实际愿望。我校开展的实用性英语教学与Morrow的主要观点是相吻合的。同时,英国语言学家Widdowson(1978:64)指出,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语言交流是一种相互活动。这种活动是双向的、相互联系的言语行为。根据以上语言交流以及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在实用性英语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互动性的言语交流行为。在具体环节上,采用了小组讨论、两人对话、角色扮演、专题讨论、热点话题辩论、记者采访、模拟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教学方式的实践性推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促进语言交流的互动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这种互动式教学原则可概括如下:强调参与性,避免单一性;提倡能动性,避免机械性;主张交流,避免灌输;注重实践,避免应试。
以上调整带来了比较好的英语教学效果以及学习效益。首先,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基本上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能够使他们保持比较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大多数学生对我系开设的课程以及教学效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连续三年的全校性教学评估中,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平均满意率保持在83分左右。同时,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也有比较明显的提高,在北京市组织的英语比赛和我校举行的实用性英语竞赛中,他们均展示了较强的使用英语的能力。
近年来,实用性教学思想在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比较好的实践,并贏得了教师和学生的充分肯定。目前,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学生比以前更加重视英语学习的实践和运用,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和外语素质的培养。回顾过去,我们感到实用性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及教学实践符合了外语教学的客观规律,顺应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是能够满足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实际需要的。
实用性英语教学只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部分,它更多地反映在对英语教学的认识和观念上;在实际教学中,则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试要求等环节上。我们在这方面只是进行了初步的尝试,还有很多的改革工作需要认真踏实地开展,还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但是,我们愿意与大学英语界的教师共同努力,为外语教学改革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