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3年中央电视台首次引进播出韩剧《嫉妒》开始,到2001年风靡全国的喜剧《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再到掀起凄婉纯爱风的《蓝色生死恋》,将韩式料理与韩国历史紧密结合的《大长今》,以及“大长腿欧巴”李敏镐出演的《继承者们》,韩剧进入中国已逾20年。2013年末到2014年初,一部略带科幻色彩的都市爱情剧《来自星星的你》空前点燃受众的收视热情,在网络平台上的播放量屡创新高,刷新了韩剧在中国播放的历史纪录,其不仅让行将过气的女星全智贤再火了一把,更是催红了出演“都教授”的男演员金秀贤,甚至引起“炸鸡与啤酒”的抢购风潮。家庭和爱情是韩剧永恒的主题,也是“韩流”刮过中国20年依旧长盛不衰甚至屡创新高的“法宝”。《来自星星的你》在“王子与灰姑娘”的经典爱情剧叙事基础上实现了不小的突破,但同时也并未完全摆脱“父权”宰制下既有模式的窠臼。
一、韩国都市爱情剧的经典叙事模式
正如英国学者约翰·道斯雷所说:“通俗文化的作品与实践被视为公众幻想的形式,通俗文化被理解为集体的梦想世界。”[1]理查德·莫特比则用更通达的方式对此做出判断:“通俗文化提供了逃避现实的方法,这种逃避不是往返某个地方的逃避,而是乌托邦式的自我精神逃避……它把我们的梦想拿去,重新包装,又卖给我们……给我们带来比我们所能知道的多得多的各种各样的梦想,这也是通俗文化的成果。” [2]通俗(大众)文化具有强大的“造梦”功能,通过营造想象对观众的心理补偿,达成意识形态植入或资本增值的目标。如果说以个体为基本单元,描述底层小人物怀揣远大理想,通过不懈奋斗,最终实现夙愿,是典型的“美国梦”式的叙事;那么以家庭为基本单元,以男女主角爱情关系进展为主线,描述家庭成员各自的个性特征,相互关系,冲突过程与解决,最终落脚于传统伦理的维护和家庭稳定和谐,便是韩剧经典叙事所反复强调的“韩国梦”。
韩国都市爱情剧在叙事中虽以城市为场景,但通常刻意模糊时代背景,对严峻的社会现实问题关涉不多,落脚于固定的家庭场景。剧中着重呈现的主体家庭(通常是男主角祖孙三代同堂的家)大多设定为远离闹市的豪宅,有独立的院落,精致的装潢,高档的陈设;偶然出现的逼仄局促的贫寒家庭,要么是作为女主角“麻雀变凤凰”桥段的铺垫,要么是为了展现反面角色“罪有应得”的报应下场。为塑造角色的立体性而移出家庭场景扩大到社会公共空间,也主要锁定高档写字楼、咖啡厅、KTV、游乐场等带有鲜明“上流社会”标签的典型工作、休闲场所;时常出现的看似“违和”的路边摊的呈现则是为了烘托男女主人公道德的高尚和爱情的纯粹,内嵌着“不嫌弃”的潜台词。
主体家庭在殷实富裕的物质前提下,通常也占据伦理制高点:一个符合传统伦理的“三代同堂”式家庭关系架构,中年男主人(男主角的父亲)或拥有独立的产业(公司),或身居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位(如校长、检察官等),尤其没有“嫌贫爱富”的道德缺陷,女主人(男主角的母亲)通常是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即便存在门第观念或性格缺陷,也能逐渐化解。剧情在“双生双旦”的典型人物设置模式及其间交错复杂的爱情纠葛中展开。男主角受过良好教育且无不良嗜好,女主角出身寒门但知书达理、贤良淑德。婆媳之间因出身、观念、家庭琐事而衍生出的矛盾是推进剧情发展的主线,并伴随英俊、绅士且多金的男二号的痴情诱惑与善妒、恶毒且虚伪的女二号的从中作梗,但最终一切都能圆满化解,明显的“过错方”会在历经一系列周折变故之后发生态度转变,达成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体现了韩国的家庭观和价值观。
二、《来自星星的你》叙事的突破与窠臼
《来自星星的你》是韩国SBS电视台2013年播出的水木特别企划剧,由张太侑导演,朴智恩编剧,金秀贤、全智贤领衔主演。讲述从外星来到地球的男主角都敏俊自朝鲜时代起到现今这400年的生活遭遇,并与著名女星千颂伊邂逅并坠入爱河的故事,其中穿插两人间矛盾的化解与误会的消除,以及共同面临的种种险境并化险为夷的都市爱情剧。根据韩国尼尔森的全国收视调查,《来自星星的你》播出期间收视率节节攀升,从首播15.6冲上26.4,打破了前一档《继承者们》的最高收视率25.6[3],问鼎2013年度迷你剧榜首。在韩国电视界最高奖项百想艺术大赏中,该剧入围以最佳电视剧、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导演、最佳编剧为代表的9项电视奖项。该剧在国内走红的同时迅速向整个亚洲蔓延,据该剧网络版权持有者爱奇艺统计,2月27日该剧大结局完结时,在爱奇艺、PPS双平台播放总量已破13亿次,目前在爱奇艺一个网络收视平台播放量已达26.88亿次[4],刷新了韩剧在中国播放的历史纪录,也是史上第一部百度指数破400万的电视剧,被认为是“中国拥有社交媒体以来最被热议的韩剧”,不仅在两会受到关注,还登上了美国《华盛顿邮报》头版和《华尔街日报》首页。
超出往常经验的是,《来自星星的你》在播出前并无巨星的号召力,女主角全智贤是一位行将过气的昔日明星,男主角金秀贤也是初露头角的新人,却创造了引人侧目的辉煌收视率,这与其在叙事上对经典模式的突破密不可分。首先,就篇幅而言,该剧并非以往韩剧动辄过百集甚至几百集般冗长拖沓,而是用21集完成全部呈现,情节紧凑、节奏轻快,更加符合互联网时代受众求新、求快、碎片化的收视特点,且便于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收视,实现了从客厅电视到移动屏幕的无缝对接,从而大大增加了该剧的受众辐射面。其次,《来自星星的你》虽然延续了经典的都市爱情题材,但大胆引进了科幻元素,将男主角设定为外星来客,并具有听声辩位、瞬间移动、冻结时间、预知危险等“超能力”,加之对UFO等元素的穿插呈现,大大增加了该剧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这种对男主角“全知全能”式形象的塑造,满足着女性受众对于完美“男神”的几乎所有幻想与期待,成为该剧创造收视奇迹的重要支撑
。再次,该剧男女主角的身份设定突破了惯用模式,男主角都敏俊并非系出名门、背景深厚、一掷千金的望族子弟,而是无依无靠、凭借自身“超能力”独善其身,过着与世无争生活的“外星人”;女主角千颂伊也并非知书达理、性格温婉、贤良淑德的寒门女子,而是身价不菲、粉丝无数却漂亮无脑的“国民女神”型艺人。两者间关系的危机也依承身份铺垫,围绕男主角即将离开地球这一设定展开。这颠覆了以往韩剧中千篇一律的“王子与灰姑娘”的桥段,且避免落入“车祸”、“绝症”、“失散多年的血亲”等俗套,在早已“审美疲劳”的受众面前打开一扇新窗。《来自星星的你》在叙事上的这些大胆颠覆,成就了其稳居收视榜首,影响辐射全亚洲的辉煌成绩。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来自星星的你》虽然有诸多突破创新,但亮点之后仍难掩父权宰制下叙事的窠臼。例如,片中虽然将女主角千颂伊塑造成独立、坚强、倔强的新女性形象,但在危机关头仍需男主角都敏俊或是男二号李辉京出手相助才能化险为夷,连罪名洗脱后重返影坛也是在都敏俊的光环之下;再如,该剧仍采用了韩国爱情剧惯用的“双生双旦”模式,男二号、女二号形象与性格的塑造与其它影视剧如出一辙,并无突破。当然,这并非该剧主创人员独有的缺憾,而是整个韩国观念和现实的映射。尽管韩国早已跻身发达国家阵营,但经济的腾飞并未淡化“男尊女卑”的观念,在这种观念宰制下,作为民族文化和价值观集中反映的影视剧自然难脱其影响,显露出浓厚的父权观念,这是必须予以关注的。
三、中国影视剧的引进与创新
如前所述,韩剧进入中国已逾20年,其中对于家庭生活的重视以及对现代社会中传统价值观的宣扬,恰好弥补了生活在现代性问题频发的当今社会民众内心对于家庭的期待与想象,这是其俘获中国广大受众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韩国都市爱情剧与家庭剧都在细节刻画上表现突出,追求对现实生活的逼真再现,“无形中使人觉得如身临其境,觉得那是正在发生的事情。”[5]使受众觉得既亲近又遥远,对比自身“不完美”的生活,对剧中所呈现的“完美”情境产生强烈的向往,并将这种向往“移情”于日常生活,衍生出对剧中呈现的观念、场景、甚至符号的追捧。剧中人物的生活方式、工作场所、家庭布置,甚至主人公的穿衣风格、妆容、配饰等,都伴随剧集的播出形成新一轮的“时尚潮流”,《浪漫满屋》中韩智恩的发卡、《想你》中李秀妍的咬唇妆,《来自星星的你》中千颂伊的高跟鞋……都成为当季最流行的单品在中国热卖。
对韩剧及其背后产业链的消费并非首要问题,更加值得关注的是,韩剧的引进已经对我国国产剧造成了巨大冲击,随之而来的受众收视口味的改变,以及新媒体冲击下电视剧行业的衰退,进一步深化了国产剧面临的危机。这一形势下,许多电视台在自制剧的尝试中开始模仿韩剧的叙事模式,甚至如法炮制,直接对热播韩剧进行翻拍,如《回家的诱惑》翻拍自韩剧《妻子的诱惑》,《像风一样离去》翻拍自《天国的阶梯》,《彩虹甜心》翻拍自《我的女孩》……以2011年2月21日在湖南卫视首播的《回家的诱惑》为例,该剧从人物设置,到剧情推进,都与原版如出一辙,讲述拥有家族产业的中产阶级家庭内部的情感纠葛。剧中女主角的贤良淑德并未得到丈夫的珍惜,而是换来净身出户险些丧命的悲惨遭遇,需要依靠时尚的衣着、精致的妆容、精心设计的圈套和强烈的复仇信念来赢回主动权,改变命运。这种叙事的道德倾向显然有悖于对“真、善、美”的朴素向往,处处传递着以消费主义为内核的价值观。
中国具有远超于韩国的社会复杂性和现实严峻性,正是中国社会及家庭的多元性为国产家庭剧提供了丰富的取材源库,以“房奴”、婚外恋和贪腐问题为核心的《蜗居》便是成功代表。一方面,中国的文化传统注重“大一统”式的叙事,韩剧的碎片化叙事与细节呈现并不符合我国国情;另一方面,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将文化产业视为盈利工具的经济导向,中国的文化产品同时承担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因此,面对韩流来袭,中国影视业面临坚守社会责任与顺应市场逻辑的双重挑战,既要引进借鉴国外优秀文化产品,博采众长,又要关照社会,谋求创新,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英)约翰·道斯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第二版)[M].杨竹山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3.
[2](美)理查德·莫斯比.销售梦想——20世纪的通俗文化·导论[M].伦敦:Harrap出版社,198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