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影视教育论文

李安导演作品的美学价值和特征

2015-07-23 08:3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充满冒险性的影片,是李安导演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的。影片以一个少年“派”不幸遇到船难为开端,着重描写了他和一只孟加拉虎在海上一同漂泊227天后,最终获得重生的充满奇迹的过程。有些观众反映,在观看这部影片时会觉得前半部分太冗长,就是因为导演运用了全息律。
  一、李安导演作品中的“全息律”
  (一)人和动物对应关系中的有机性
  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影片中,我们会对影片结尾出现的人和动物的对应关系感到很不理解。影片的结尾出现了这样的人和动物的对应关系:老虎对应的是少年派自己、 猩猩对应的是少年派的母亲、狗对应的是法国厨子、斑马对应的是腿瘸的中国人。[1]在影片中,有个故事情节是派的母亲为了保护派而被法国厨子推到了海里。与此对应的是,发生海难之前派给猩猩喂食香蕉的故事情节。在这段故事中,派去给猩猩喂香蕉,刚好发生海难,猩猩为了救自己的孩子,落入到海中。而猩猩后来因为救派又被鬣狗杀害了。从这一系列的情节来看,猩猩对应的是派的母亲。斑马与瘸腿中国人的对应在海难发生的时候,海难发生时斑马为了自救向救生艇上跳,瘸腿中国人看见斑马后大声地叫喊着:“斑马、斑马要跳了。”巧合的是斑马跳下去时腿也受伤了,斑马最后同样是被鬣狗杀害的,而瘸腿中国人和斑马一样同样是素食主义者,瘸腿中国人是被法国厨子杀害的。通过这种人和动物相似的故事经历,就很容易看出人物和动物的对应关系。影片中人和老虎的对应关系是最难理解的,但是观众只要细心观看影片的剧情发展,也可以找出这一对应关系。[2]由于失误猎人和老虎的名字被弄反,导致了作家将理査德·帕克误以为是人,但是事实上老虎的名字是thirsty。如果我们还记得派小时候在教堂偷圣水喝那段情节的话,就会记起神父的那句话“you must be thirsty”,这句话就暗示了派和老虎的对应关系。还有派小时候喂食老虎时,父亲告诉他,“野兽就是野兽,你看它的眼睛就只能看到自己的倒影”,这也是体现派和老虎对应关系的一点。还有一点派在漂流的过程说过:“他突然意识到他和理查德·帕克一样都没有体验过现实,他们都是在动物园被主人养大的动物,只会按照主人的想法生活下去。”这一点也能很明显地看出派其实对应的是老虎。要看出和理解这些对应关系其实并不难,这些对应关系在影片开始就一个一个地埋下了伏笔。一开始导演并没有直接地将这些对应关系表现出来,故事前半段的情节也是在为后面的结尾做铺垫,我们只要细心地观察这些,在看到最后那个版本故事时就很容易理解影片中人和动物的对应关系。
  (二)影片中信仰问题的有机性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主人公派是一个多信仰的教徒,他既信仰印度教又信仰基督教,它曾经信仰的是犹太教,后来又信仰上了伊斯兰教。而派的父亲对派的这种多信仰理解为,什么都信仰的人,其实他什么都不信。派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信仰是因为在派的思想认识里,这些不同宗教信仰既没有矛盾也没有冲突,在很多方面都能使他感受到广阔的世界。派也认为,世界上存在无数的神,这些不同的神可以指引他的生活。在印度教毗湿奴的引导下他认识了基督教的主基督,后来为了感谢这些恩人他化身为阿拉。父亲曾经告诉派:不要盲目地去接受和相信,有怀疑才会有坚定的信仰。因此当作家问派信仰的房子里会不会有怀疑的空间时,派非常坚定地回答道:“当然有,而且每一层好几间房子里都有怀疑,怀疑是信仰的一部分。”父亲对派的教育和警示不仅仅只是这一点。在信仰上父亲对派的教育和影响非常大,比如他和孟加拉虎在强风暴中即将面临死亡的时候,派对世界上是否有神产生了怀疑,但在怀疑之后他对自己的信仰却更加坚定了,他让上帝来决定自己的命运,最后他漂流到食人岛上活了下来。由此可见,派一直记得父亲的教诲,在漂流的经历中也时常用父亲的教诲来指引自己。[3]这些故事情节也很好地展现出了影片所要表达的信仰问题。派也在漂流的经历中慢慢变得成熟和理性,他所经历的各种磨难和考验最终也使他的信仰更加坚定。很多观众可能会觉得影片开始那么多的情节太冗长,实际上却是导演为了更好地展现信仰这个问题而精心安排的。
  (三)道别情节上的有机性
  整部影片围绕的是派的奇幻漂流记展开的,派的漂流记也意味着会有很多的道别。第一个道别就是派与自己家乡的道别。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派的父母带着派一起移民到加拿大,而派却不愿离开从出生就一直生活在那儿的家乡,为了更好地表达派的不舍,导演又增设了派的初恋情人——阿兰蒂这个人物。离开从小到大熟悉的家派很不情愿,还要离开自己的初恋女朋友派更加不舍。而在离开时阿兰蒂送给了派一条红色的手链,这条手链派一直戴在手上,直到在食人岛上时为了表达自己的谢意才取下来系在树上。但是派却不记得他和阿兰蒂道别的场景了,派也说道:我清楚地记得那天的每一件事,但就是不记得我们是怎样告别的。对于派来说,第一次的道别记忆已经模糊不清,而在影片中为了更好地展现故事情节,派的第二次道别设定的也是模糊的记忆。影片中派的第三次道别是海难发生时,派本来是想回去救自己的家人的,但不幸的是他的家人已经在睡梦中被淹死了,幸运的是派获救了。这次道别中派还没来得及见家人一面,最后派非常伤心地在救生艇上说着对不起。最后一次的道别是派和理查德·帕克的道别,这一次的道别要比第三次道别家人更加悲伤。这个故事情节发生在派和理查德·帕克得救漂流到岸边那一场景,当他们得救的时候,派非常希望理查德·帕克回过头来看他一眼,但是理查德却头也不回地走了,最后消失在丛林中不见了。这让派感到非常痛苦,派希望理查德回头看看他是想感谢这一路上理查德的陪伴和帮助,理查德的离去让派感觉到他和理查德似乎从来没有相遇过。由一开始的道别记忆的模糊,再到后来一次比一次痛苦的道别让派更加理性,正如派最后发出的感慨一样:我认为,所谓的人生就是不断放下,即便无法好好地道别会成为终生的遗 憾。派的人生感悟也是导演通过这部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影片中一次次的道别最终也是为了展现派最后的人生感悟。  二、李安导演作品中的“关联律”
  (一)人物视角的关联
  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述的是一个少年漂流的故事。这种人物视觉的选择与李安导演自己的人生经历有一定的关系。从李安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心中非常没有归属感,比如:“对于台北这个城市而言,我只是个外省人,对于美国这个国家而言,我只是个外国人。即便是回到内地我也依然有很多的身不由己。或许,我这辈子命中注定就是个外人。”在李安导演的人生经历中,他自认为一直是个局外人,所以他把自己定位到非主流这个人群当中。因而在他的影片中大多选择的也是跟自己经历有关的人物视觉,比如:漂流的少年。通过影片来为自己一直漂流的身份正名和代言。李安导演曾经这样描述过自己:“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智上,我都是一个比较晚熟的人。我从小就个性温和,并且习惯压抑自己。大概因为  晚熟,我的童心玩性、青春期的叛逆、成年的轻率仿佛和我的提早老化是一起来的。所以,当我感觉自己趋于成熟的时候,那些在年少时应该发生却没有发生的事情毫无预兆地出现在我的中年危机的时候。”而他也成功地通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表达自己心中所想。观察李安导演其他的作品,大多是比较文艺和沉稳的。而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却有派对着狂风暴雨咆哮的情景和一些非常奇幻的场景以及派的年少冲动等,这种情节的出现也是导演为了抒发他晚年内心的激情和狂放。除了导演的这种情感宣泄以外,这部影片也反映了人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考验和诱惑时所丧失的年少的纯真。
  (二)影片主题的关联
  从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所体现出来的与主题间的关联其实是李安的信仰问题和李安与父亲的关系。首先在信仰上,通过阅读李安导演的自传和他平时的访谈记录,可以了解到李安导演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关注和了解各种宗教,他虽然对中西方的各种宗教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却没有信仰任何一个宗教。在接受采访中他也说过: “在影片拍摄的过程中,我的内心是非常挣扎的。但在所有工作结束后,我的内心就会趋于平静,并且努力做回上帝的子民。在儒释道的文化环境中游走,已经让我爱上用东方式的协调来完成电影内容的表达;但在接触了来自西方的文化、宗教和电影后,我会再次产生思想的抗争,并渴望新的电影梦境。”从这段话中流露出来的思想与影片中所体现的宗教信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关于少年派这部电影的解说中,李安导演也曾这样阐述过:“其实,每个人都想弄清楚宗教和生命间的联系,但是,纵观世界上因宗教而引起的各种冲突又让我觉得人们在这个问题上需要达成一定的共识,而这部电影就恰好创造了这一点。勇敢的少年派对每一个宗教都是十分尊重和热爱的,当他独自漂泊在大海之上,面对自然的各种考验时,神便演化成一个抽象的概念。在这个特殊时期,没有任何有组织的宗教在他的身边,更谈不上社会和人际交往。为了生存,他必须去创造自己的信仰,用自己的神智来战胜一切困难。这也是电影所要切中的生存的核心所在。”由此便能够看出,在表面上,电影讲述的是有关信仰的问题,但却又不是人们平时所听到的神或者宗教,而这也正是电影主题的魅力所在。
  其次与主题有关联的是李安与父亲的父子关系。李安的成名之作便是父亲三部曲。在这些作品中展现了一系列的父子矛盾和冲突,而这些矛盾和冲突最后也是以一种非常尴尬的局面结束的。而在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派与父亲最初的矛盾就是关于宗教信仰和动物这两方面的冲突。但是当派在海上一个人漂流遇到各种考验时,派能经受住考验并活下来大多是因为派对父亲教诲的领悟和认同。 再联想到实际生活中,李安导演与他父亲的关系,通过李安的自传和采访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李安导演开始拍电影到后来小有成就这一时间段里,父亲并不太认可和支持他。而父子关系出现转机是在李安的作品《绿巨人》失败之后,当时李安由于失败心情一度很失落,是父亲一直鼓励和支持他,才使得他树立起继续拍电影的信心。由此可见,父亲的支持和鼓励对于李安导演的电影生涯是非常有影响力的。而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影片中,派的父亲虽然不在了,但是派却一直记得父亲的教诲,并以此来指引自己继续前进。从这一层面上来说,派和父亲最终也和解了。
  三、结语  
  通过分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影片中,人和动物的对应关系、信仰的传达以及几次的道别故事,可以看出李安导演作品中的全息律。通过了解李安导演的生活经历和访谈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李安导演在创作电影作品时是融合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想的,这也体现了电影美学规律中的关联律。
  [参考文献]
  [1] 贺义辉.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信仰探秘[J].电影文学,2014(13).
  [2] 徐琼.论中国文化审美特质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隐形存在[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3(05).
  [3]孙海英.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与经典文本的互文性解读[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3(03).
  [4] 朱筱筱.回归心灵之道——论李安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精神主题[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0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