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影视教育论文

影视艺术适用型人才培养素质教育课程构建

2023-12-06 19:1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影视艺术人才作为文艺及媒体工作者,是现代传媒事业的建设者,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不仅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还应具备很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水平等综合素质。在创新和变化的过程中传媒专业的高等教育更应该寻求新的分类、分层,各尽所能、各有所为。影视艺术适用性人才“学产研”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为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依据和可能。

  

  关键词:影视艺术人才;素质教育课程;构建

  

  引言

  

  科技的发展会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也不例外。不同时代的技术发展水平不同,人才培养范式也不同。随着新媒体技术高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信息生产和传播日渐进入人们日常生活。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的融合发展深刻影响着戏剧影视作品的生产和传播。智能终端走进普通生活,戏剧影视的生产和传播日趋多样和智能。智能媒体技术驱动下的戏剧影视产品需紧跟时代,生产出更多适合用户需求的戏剧影视作品。智能媒体技术介入戏剧影视创作,必然要求戏剧影视人才具备智能技术相关知识和素养。鉴于智媒“融”的特点和戏剧影视的创作要求,戏剧影视人才在培养上应发挥 “协同”培养的优势,与智媒体发展“同频共振”。戏剧影视人才的协同培养,可以实现跨学科、跨院校、跨地域的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和复合的应用技能。智媒体时代的戏剧影视人才培养新范式,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形成学科协同、高校协同、学界与业界协同、区域协同、国际协同的合力,从而提升戏剧与影视人才培养的效果。

  

  一、素质教育意义

  

  (一)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总书记强调,要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这是总书记从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全局出发的战略高度,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指明了目标。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当前,我们的任务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历史使命的实现,归根结底要靠人才。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素质教育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目的是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提高人才培养的关键,坚持德育第一、能力第一,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他们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更高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准,才能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这是我们的事。

  

  二、影视艺术人才培养素质教育课程构建

  

  (一)校企协同:瞄准戏剧影视人才市场需求

  

  人才培养离不开市场。戏剧影视人才的培养也要瞄准市场。智能媒体时代,戏剧影视人才培养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及时反馈的信息,与行业部门、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清单”,建立供需双方协同培养机制。有了行业人才信息的数据库,与人才需求单位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就能及时调整培养目标,满足行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在具体培养上,戏剧影视人才培养要打造创意创作+新技术+品牌推广+产业运营的全流程实践平台,实现高校与企业协同培养。通过与行业常态互动,以多种形式搭建全流程实践平台,实现从理论到实践技能转化。以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为例,该学院作为一个中外合作办学的非学历影视教育高等学院,进行影视教育供给侧改革,力求实现影视教育和产业零距离,以产业驱动教学培养国际化影视创制人才。校企协同培养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是新时期戏剧影视高校应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尤其在当前我国大力发展智能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开展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对当前戏剧影视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以赛促教促学促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力

  

  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系统范畴,是人才培养过程中若干要素的有机组合,最终的实施效果要落实到被教育对象本身,提高其自主学习力和发展潜力。要让影视专业的高职院校学生觉得策划、摄影、布光、录音、后期剪辑等工作是有趣的,能够让他们开心“玩”起来的,有参与感、成就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同龄人同层次的比赛,让学生在竞争中,认识到自身不足,在竞赛中成长,从而激发其原创能力和自主学习动力。高职院校影视专业的学生可以报名参加由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指导,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主办的金鹄电影节,也可以报名参加各省多媒体大赛、各大本科院校举办的电影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如果作品足够优秀,还可以走出国门,参加国外电影节展映。教师也可以将大赛与课堂教学相整合,以大赛相关主题,作为学生平时课堂作业的要求,从而鼓励更广泛的学生去参赛,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效果。

  

  (三)构建实践课程体系

  

  根据《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与专业介绍》,要把传媒专业的教学实践和实践要求作为体系建设的重点,注重应用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应加大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设计,以过程性评价取代原有的课程评价标准。提高专业核心课程实践的比重。在阐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将其实践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传媒学院要与多家电视台、传媒公司合作,签订实习基地合作协议,分期分批送学生到实习基地,并派出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到实习基地指导,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为保证学院自主创办的网络电视台的正常运行,学生可以到电视台进行实际工作,这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习机会,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创新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创新创业”的不断深化,艺术领域的应用型人才将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也是未来就业市场需求的重点。提高影视艺术人才培养素质教育的有效性,首先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素质教育方法,优化素质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全面满足影视艺术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需要。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和学生特点,东北师大人文学院传媒学院以专业为单位下设多个不同的专业方向,同一个专业既设置专业通识课,同时针对培养不同方向人才的需要设置专业方向课。在扎实专业基础的同时,针对性地学习某一个专业方向,学精学实。通过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学到更加丰富的理论知识,获得更多的实践渠道,旨在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达到一专多能。

  

  (五)深化日常管理

  

  规范的日常管理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基础的养成作用。虽然大学生基本上都已进入成年人的行列,一言一行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有些学生并不能自觉地管理好自己。经过了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有的学生到了大学放飞自我,无法自律。学校规范的日常管理在保证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进行集体感和纪律感教育,帮助学生慢慢形成一个良好的自身素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日常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严格的上课出勤管理,宿舍管理和及时的卫生整顿;定期排查学生的思想、心理问题;通过日常的活动纠正学生不良的语言和行为习惯。

  

  (六)明确影视人才就业方向,分专业改革课程设置

  

  不少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就高不就低”的思维惯性,不切实际的人为拔高人才培养目标。某些高职院校的影视编导专业将就业方向定位于院线电影的编剧导演,要知道这已经达到了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的人才培养较高层次目标。高职院校的学生或许有一些极具天赋,再或者经过岁月打磨能够有所成就,但是高职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目标应具有普适性。高职院校应该从行业分工出发,考察当行业现状,了解地影视行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结合学校自身办学实际,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急需人才为目标,重新修订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时,应适当增加实践操作类课程比例,带领学生探访影视剧组,邀请业内资深人士现场教学,引入真实项目,进行实操训练,鼓励学生参加比赛,激发自主学习积极性。学校也可以打破传统的专业设置方式,大一进行影视基础理论培养,并适当进行实操锻炼,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大二开始,根据影视行业的工作环节设置相应的专业方向,以工作室或师徒制形式分小组授课,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选择并深入学习。

  

  结语

  

  智媒体的万物互联、智能传播以及与用户紧密互动等特点,使得智媒时代戏剧影视作品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渠道必然发生改变。戏剧影视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突出专业艺术特色,更需要结合智媒体时代的特点进行创新。沿着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戏剧影视人才,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要想吻合行业发展需要,就要进行协同培养,使智媒体技术与艺术有机融合。智媒体技术下的“协同培养”要充分利用智媒体“融合联结”的特点,不仅能整合各种资源,优势互补,还能联结学校、社会和国际等多方力量,共同培养戏剧影视人才。因此,“协同培养”为智媒体时代戏剧影视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当然,对戏剧影视专业人才“协同培养”的探索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前进的,相关高校或培养单位唯有不断强化对智媒体时代各方协同培养的重视,才能全面推进戏剧影视专业的整体发展进程。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