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影视教育论文

浅析电视剧《潜伏》热播的原因

2015-07-04 09:2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关键词:《潜伏》 孙红雷 姚晨 卧底 谍战
  论文摘要: 电视剧《潜伏》的热播,从这几年国内影视剧播映以及观众的接受经验来看,美剧影响、卧底谍战题材、家庭伦理剧受欢迎以及明星演员的加盟等构成了电视剧热播的外部接受环境;从《潜伏》的内容来看,剧本充分尊重了细节真实,构思缜密,注意从生活化的场景下还原人物的真实性格,在传统谍战题材中把夫妻感情发展的剧情融入其中,在信仰上脱离了教条和说教的俗套。这些因素吸引了观众,获得了较好的收视效果。
  
  2009年初,电视剧《潜伏》首先在地方台播出,4月份,北京卫视、重庆卫视、黑龙江卫视和东方卫视四家卫星频道开始播出,随着卫视热播,网上出现网友的观感和评析文章,网络上各大在线播放网站和提供下载的网站。点击量和下载率不断攀升:之后,电视台、报纸、杂志等媒体开始制作各种分析和专题采访栏目,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潜伏>创事纪》一书,完整收录了《潜伏》剧本,并记录了电视剧从创意到诞生的整个过程,有导演访谈以及幕后制作花絮,这个时期也开始在各大书店畅销。不到一个月时间,电视剧《潜伏》迅速蹿红,成为今年电视台的收视黑马。
  分析该电视剧成功的原因,或许能为我们当下的国产电视剧制作带来新的启示和思考。
  
  《潜伏》成功的背景分析
  
  首先,国内年轻观众的电视剧欣赏口味已经严重美剧化。近年来,虽然国内各大电视台没有正式引进流行美剧,但是通过网络,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还是收看了不少美剧作品,如《24小时》、《越狱》(该剧从2006年首播,直到2009年5月份才全部结束,一部电视剧,时间跨度长达三年)、《迷失》等。WWW.133229.Com通过网络传播,打破了电视台播放时间以及播放次数的限制,20多集的电视剧可以从头看到尾,并且都剪掉了插片广告。美剧情节紧凑、连贯,剧情跌宕起伏,有的充满悬疑和推理色彩,跟国内多数电视剧剧情发展缓慢、情节拖沓冗长、对白简单等形成鲜明反差,美剧这些特点深深吸引了年轻观众,《越狱》每推出新剧集。提供在线播放的网站都出现过访问量过大而导致服务器瘫痪现象可以说,这两年网络上美剧的流行,导致不少年轻人远离了国内电视剧,观众的电视剧欣赏口味已经严重美剧化。
  2009年4月底,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腾讯网进行了一项调查,共有2332名网友参与此次调查,其中高达95.7%的人表示“喜欢看《潜伏》”,“80后”占31.o%,“70后”占40.7%,“60后”占19.1%。(2009年5月2日,《中国青年报》,“潜伏的信仰浮出我们生活的水面”)也就是说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占了《潜伏》观众的七成多,而这部分人也恰恰是网民的主要力量,当然,也是网络美剧的最大消费群体。另有媒体调查采访观众,不少观众表示看《潜伏》“喘不过气来”,甚至不敢上厕所、接电话,因为错过几分钟,很可能后面的剧情就连贯不上了,这与国内观众司空见惯的注水影视剧形成了强烈反差,但却与我们前面提到的网络美剧剧情有着惊人的相似。
  简单分析对比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国内电视剧只要抓住了这部分观众的欣赏特点,推出合适的影视作品,在收视率和影响力上就离成功不远了。
  其次,《潜伏》卧底题材能吊起观众欣赏胃口。简单回顾这几年国内电影大片市场不难发现,卧底题材的电影作品是个热点,有较强的票房影响力。2002年底上映,带领香港电影走出新世纪低谷的《无问道》广受好评,此后几年间,导演刘伟强连续推出了第二部、第三部,一时形成“无间热”,票房无人能敌_在电视剧方面,《潜伏》之前,国内电视台也早有卧底谍战的剧作,2006年根据麦家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暗算》就在当年掀起一轮收视热潮;2008年由柳云龙、李小冉主演的三十集“红色特工”谍战题材电视剧《功勋》开播,也排在各大电视台收视率前茅。
  经过这些影片和电视剧作的洗礼,观众对这种谍战、潜伏、渗透题材早就有了心理接受期待。《潜伏》故事背景放在共产党那段广为人知同时又带有神秘色彩和英雄主义的地下党年代,无论是从当今社会观众的影视观感和接受心理上讲,还是从历史知识储备的角度讲,注定了《潜伏》的选材会获得较高关注。
  再次,《潜伏》中家庭和感情戏份占有很大比重,尤其是“假夫妻”的感情发展情节,与当下电视收视热点家庭伦理剧有异曲同工之妙。家庭伦理剧近年来在电视台不断上演,《金婚》、《王贵与安娜》、《双面胶》等,这些作品围绕家庭内部、夫妻之间感情发展以及矛盾解决做文章,容易在观众那里引起共鸣,也有着较高的收视率。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选择观众熟悉的演员。翠平扮演者姚晨自从前几年《武林外传》火爆荧屏后,迅速蹿红成为一线明星,全国老少对这个大嘴巴的女演员非常熟悉《潜伏》另外一个角色余则成的扮演者孙红雷,更是实力派干将,主演和参演的电视剧和电影作品在观众那里的口碑都不错,去年电影《梅兰芳》中孙红雷扮演的邱如白就大受好评。此外,他在《永不暝目》、《像雾像雨又像风》《半路夫妻》、《落地请开手机》等影视作品中都占据非常重要的角色,成为这几年观众比较喜欢的男演员。选择他们作为主演,就《潜伏》来讲,实际是在收视率上加了双保险。
  
  《潜伏》,还历史人物以人性关怀
  
  电视剧的成功,不光有上面提到的这些背景因素,从内容方面分析也会得出一些必然。在人物性格塑造、情节设置、剧情发展等环节上,体现了人性的关怀和对人本质需求的尊重。
  剧中人物余则成身上体现出的办公室人际关系处理技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影响,既是一种人性,更是一种人情,在观众那里容易引起情感共鸣和认同虽是历史题材,但是就剧中场景来说,余则成(孙红雷饰)周旋的办公室环境,无论是领导与同事间的信任纠葛,还是同事与同事之间的利益争夺,都很符合中国人的认知习惯,反映了中国人深层的民族文化心理,剧中余则成身上体现出的不少为人处世的办公室周旋技巧,即便放在今天社会,也不算过时,尤其在青年白领那里更是获得一定推崇。前不久在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中显示:在近两年播放的电视剧中,都有哪些剧最让人们感觉到共鸣?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潜伏》,比例高达70.4%,而一些比较热门的电视剧如《士兵突击》占35.2%、《我的团长我的团》占18.0%、为一些年轻人所推崇的《奋斗》不过占到了20.2%、《武林外传》占到11.5%。
  对人本质欲望的尊重,对感情生活的重视也是一种人性关怀。该剧摆脱了传统革命题材电视剧主人公形象高大全,对个人私生活领域设置禁区的做法,而是深人家庭细节,安排了假夫妻剧情,两个生存环境迥异的人物走到一起,扮假夫妻,难免磕磕绊绊,尽管都知道这两个人最后肯定是假戏真唱,可是,到底怎样唱,还是很让人感兴趣电视剧照应了观众的期待,还原了这种真实,从两个人互相“敌视”,到后来的产生爱意,表现家庭背景下夫妻二人的感情磨合,许多方面突破了些主旋律电视剧的表演限制,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在台词上的突破。没有什么海誓山盟与宏大叙事话语,极具生活化和真实性的语言对白,拉近了剧中人物与观众的心理距离:翠平和余则成讨论未来孩子长什么模样时的临时发挥(女儿不能像妈妈嘴大,儿子不能随爸爸眼小),都会让观众得到会心一笑。比如摇床,对性的讨论,麻将桌上太太们的对话,摇床的细节,翠平翻看余则成的床头杂志,说“真恶心,奶子都露出来了”,两人在摇床问题上的对话,翠平对余则成摇床时间与性能力的反击,这样的表现尺度都是很大胆的。还有长时间的吻戏。两人新婚夜做爱时对是否向组织汇报问题上的对话等等,恰恰是有了这样的突破,才让人觉得真实,这才是凡人,不是教科书上或者革命样板戏中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光辉形象。破除说教,还原真实,总是能打动很多人。
  剧中反派角色的性格同样复杂和富有戏剧性,同事问的明争暗斗、勾心斗角,领导与下属间的沆瀣一气、尔虞我诈,阴谋与权术,利益与交易,国民党军统内部的黑暗与腐败,在冯恩鹤(饰演吴站长)、祖峰(饰演李涯)、吴刚(饰演陆桥山)的演绎下,得到了真实又精彩纷呈的表现,甚至有人认为剧中人物李涯的聪明、冷静、执着有超越余则成之处,对手戏丝毫不逊于正面人物。
  《潜伏》因孙红雷、姚晨而精彩,但也缺少不了配角的帮衬。他们虽然跟剧中的正面人物余则成分属不同职位,但都在自己职位上表现的相当出色。时刻不忘利用手中的公权力为自己谋私利、留后路,总结为官一生的重要收获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吴站长,对党国忠心耿耿的李涯,慨叹自己“就是条狗”的马队长,信奉“无情报,不交易”的谢若林。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信仰来自生活体验
  
  在主旋律作品中谈信仰问题。往往会落下“说教”和“布道”的口实而招来观众逆反情绪,但《潜伏》却把信仰的教育包装在了生活的体验中。说教“潜伏”,成了本剧的特色。观众观看这部电视剧或许会有种感受比较明显,那就是剧中人物命运的选择,没有高扬主义与信仰的旗帜,更像是一种生活逻辑的必然出路。
  《潜伏》的导演姜伟就说:“我时刻希望观众感受到精神、信仰这些东西,但希望他们感受。我不想直接露出来,会有意藏起来……教学中我经常碰到学生拍摄的作业一塌糊涂,但他会迫切地跟我解释这个镜头是什么意思,那句台词表达了什么……每次我都说,你能拍个不用解释能让我看懂的吗?”
  晚秋(朱杰饰)自杀未遂醒来后,余则成开导晚秋,这是个精彩的段落,实际上余则成在病房里的那段真情告白,也是从他的视角间接阐述了对共产党将要开创的新世界景象的一种憧憬,余则成相信,在那个世界里。会有晚秋所最向往的自由。从佘则成的职业习惯出发,他并不是没有怀疑过知道真相的晚秋,甚至动过除掉她的念头,可转念一想。晚秋完全是一个无辜的人,她不是敌人,他开始反思革命的价值,是应该让这样一个无辜的人得到幸福和平,而不是为了所谓的革命前景,让无辜的人无谓死去。拯救晚秋,其实在他俩街头的那次拥抱中就下定了决心。
  余则成所描述的世界,不仅仅只是为了安慰晚秋,这也是他自己信仰的一种呈现,他相信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正好跟自己目前相处的这些险象环生的环境成为鲜明的对比,更是支撑余则成走下去的一个重要理由。在《潜伏》第29集里,他和翠平说过一句话,“我们的故事需要有人来听”,要让自己的后代知道他们的故事,体会他们的心情。没有讲什么大道理,但同样流露出了余则成对光明未来的一种信仰。
  
  人物认知观念的转变合乎逻辑
  
  刺杀叛徒李海丰后。余则成被追杀,后来被中共营救,养好伤后,被中共策反,尽管有见到左蓝的希望在诱惑着他,可是,对于一个1937年就上道的一个老军统而言,让他接受共产党的主义和信仰,似乎还不是那么容易。那么是什么力量,让余则成不断坚定了信念呢?一个因素是他不断接触到国民党的丑闻,另外一个原因是跟他接头的地下党员的视死如归。
  药店掌柜咬舌保护余则成,左蓝牺牲自己保全余则成,廖三民暴露身份后与敌人同归于尽,这些身边活生生的例子,震撼着余则成,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视死如归呢?与其说是种组织纪律,不如说这就是一种信仰的力量,他们相信自己的死是值得的,是为了全中国的革命事业,是完全为了解放人民的。左蓝牺牲后,遗留下来一本签名的《延安文集》,第一篇是“为人民服务”,也许是睹物思人的缘故,余则成把这本日记带回了家中。文中几句话,让余则成振奋不已,有种找到答案般的喜悦,也就是余则成神经质地念叨的那几句话“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左蓝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她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左蓝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她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余则成虽然没有系统学习过马列主义,但他内心深处已经把共产党人的信仰追求,跟自己对和平和光明的向往结合起来了,这种转变水到渠成。
  再有就是翠平性格的转变。从没进过城的农村游击队长,目不识丁。不懂城里人的规矩,费劲周折总算学会吃西餐、穿旗袍、打麻将,但这样整日无所事事还是让她觉得难受,没有受过专门训练,毫无地下工作经验,别人认为是享福式的军官太太生活,她认为是受罪,“我就是一木头,还是朽了的,一点用也没有”。除了这种乡下与城市的认知落差,还有就是斗争环境的差距。这里只是需要潜伏和伪装,更多时候是情报战,是没有硝烟的战斗,别说真枪实弹,有时根本就看不到敌人,“敌人是空气”,而且还需要处处谨慎,学会伪装,学会不动声色。从开始翠平说余则成“你最会装了”,当余则成告诉翠平该怎样拉窗帘,翠平很不耐烦地回应“都说两遍了,婆婆妈妈的”,到后来自己主动协助他进行伪装,递交情报,在余则成的帮助下,辨清许宝风假八路的面目,这不仅仅只是斗争环境转变那么简单,还需要有高度灵敏的预警意识,审时度变,果断行动。翠平最终从一个刚进城的乡下土八路女子转变成一个地道的军统长官太太,从;中锋在前的游击队长到成熟稳重的地下交通员,这种转变虽不是一朝一夕,但在姚晨演绎下却显得非常真实。比如,翠平刚到余则成那里后,开始每天起床很早,问余则成“城里的鸡怎么都不打鸣啊?”余则成无奈地说:“不是不打鸣,而是没有鸡。”这样的既不乏幽默感又具有生活气息的对话还有很多处。
  
  结语
  
  好作品源自好剧本。谍战内容满足了观众揭秘和窥视欲望,不落俗套的剧情,人物性格发展的自然过渡衔接:本于生活真实,挖掘现实中而不是想象中的细节真实,反映了人们的内在情感诉求:情节连贯,剧情紧凑,不拖泥带水;虽为主旋律电影,但在剧情上更加人性化,政治需求的正确性也恰恰在于符合了一定的生活真实性,生活化的场景设置,对夫妻间的真实感情发展有较多直观体现:严肃中透着幽默感,紧张中蕴含着感动。这些因素综合造就了《潜伏》的成功,也为今后国产影视剧创作带来了许多原创性的宝贵经验。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