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影视教育论文

媒介化社会背景下大学影视教育初探

2016-04-19 16:3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播技术的变革,人类社会曰益为各种媒介所包围,媒介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曰益紧密与深入。人们从媒介上获取信息、感知变化、调整行为,从而获得某种意义上的°使用与满足。在这一过程中,媒介不仅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乃至生活方式,更使人对其产生如离不开空气般的依赖:人们通过媒介去建构世界在头脑中的全景认知。

 

  影视作为众多媒介形式之一,通过互联网等载体迅速普及,其以独特的视听综合优势在当下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众多研究者和教育者在满足影视媒介的正功能时,也深深地为如何有效规避其负面影响所困扰。当前,大多数高校的影视教育更多从专业教育的角度出发,注重影视知识、影视理论和方法的传授,或忽略、或回避媒介化社会背景下影视媒介负面影响;更鲜有从媒介素养教育、艺术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视角出发,开设通识或必修课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让更多大学生从中受益。

 

  一视角更新

 

  影视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迅猛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它的昌盛和时代发展、文化繁荣与社会经济进步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有600多所院校设有影视学科。然而,作为专业教育的影视教育,更多地侧重于影视创作、表演、影视史、影视理论、影视文化的分析研究等;作为选修课的影视教育则更多从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和电影鉴赏能力这个角度去开掘。因此,无论是专业的影视学科教育,还是非专业选修的影视教育,都没有给媒介素养教育、艺术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足够的重视,因而也没给媒介素养教育、艺术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留下太多的发挥空间。随着影视教育的发展和大学里诸多媒介的普及,原有影视教育的角度、方式和内容都已经不适应媒介社会化背景下大学影视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学生现实发展的需要。因此,大学影视教育从媒介素养、艺术素质、思想道德教育等角度来进行课程设置已经成为媒介社会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学生发展的必然选择。

 

  ()把媒介索养教宵、艺术索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宵作为高校彩视教宵的新视角是培养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客观需要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加强公民教育,提升公民素养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所谓的公民教育是指使人们成为健全公民的教育,最广泛的公民教育可指使个人成为一个健全公民的所有教育;次广义的公民教育为旨在形成符合社会所需的品行教育,主要包括公民意识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性格教育等;狭义的公民教育仅指公民意识(包括公民权利和义务)教育。而通常所说的公民教育一般取广义。®

 

  大学教育不仅仅是专业教育,不仅仅是促进大学生专业发展与成长,更重要的是培养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要培养合格的公民。当人们的生活日益被现代大众传播媒介所左右时,人们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媒介在社会发展与进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另外一方面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人的延伸的大众传媒在开阔人们视野的同时,也限制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途径与方式。当大众传媒为人们创造和提供一切并构建了拟态环境的时候,在媒介化社会趋势日益明显、人们无法脱离媒介控制的现状下,青年大学生该如何有效利用媒介发展自我?这种能力又该通过何种途径让青年大学生获得?大学教育,理应承担起这个责任。

 

  有鉴于此,大学影视教育在深入开展专业教育的同时,也理应承担起媒介素养教育的责任一-让学生了解作为大众传播媒体的电影、电视;艺术素质教育的责任一提升作为公民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一作为工具平台,促进学生思想成长。只有这样,才谈得上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负责任的公民。

 

  ()把媒介素养教宵、艺术棄质教甯和思想道徳教脔作为离校彩视教宵的新视角ft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亩的迫切需要

 

  在社会日益媒介化的今天,影视作品已经突破原有传播渠道,以互联网为平台进行更为广泛的传播,面对把关弱化、声音多元、鲜花与毒草并存的传播现状和娱乐成为大学生利用影视媒介的主要诉求之客观现实,急剧拓展的影视传播新途径和未经严格把关的内容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大学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方式方法,而应该充分利用影视、网络以及其他数字新媒介,从这个角度出发,大学影视教育应跳出专业教育的局限,主动调整教育内容,扩大教育对象,积极应对媒介化社会的挑战:拟态环境与媒介真实遮蔽了部分真相;传播技术的发展导致传播主体多元化、把关弱化;作为全球传播媒体的网络在扩大传播疆域的同时,也导致多重声音、多种价值观的涌入,青年大学生极易在信息海洋中受到污染,甚至迷失自我;媒介融合趋势让更多青年大学生把媒介真实等同于客观现实,并在多媒体感官享受中逐步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影视课程中导入媒介素养教育、艺术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等相关内容,改变作为公民的大学生媒介知识贫乏、艺术鉴赏力弱的现状,让当代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意识,破除媒介构建的拟态环境的迷障,抵达事实本身,在众声暄哗中找到前进方向,成为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

 

  ()把媒介素养教商、艺术棄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宵作为离校彩视教宵的新视角JK应对氳杂传播生态的迫切需要

 

  互联网的出现以及迅猛发展与迅速普及不仅使得社会日益媒介化,更强化了大学生的媒介依赖性,其逐渐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根据中国互联网第23次发展报告显示:2008年网络视频用户达到2.02亿,并且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群。0而在中国现有的2.98亿网民中,学生网民群体占33.2%®网络为受众提供了更为多元的服务,网络的娱乐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张扬。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网络监管缺乏有效的形式与载体,加之网络的全球传播特性以及多元的文化冲突,增加了传播内容的把关的难度,多元意识形态与多元价值理念同时袭来,这就导致了互联网传播内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参差不齐,尤其是一些带有反动、色情、暴力等内容的影视娱乐产品给当代大学生带来困扰和不良影响。因此,网络成为影响大学生成长的一把双刃剑,人们一方面为网络的自由与共享精神欢呼;另一方面,也必须直面网络带来的新问题。在此背景下,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尤其是网络素养教育、艺术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

 QQ截图20160407163735.jpg

  二范畴拓展

 

  不可否认,影视以其视听综合、时空综合、艺术与技术的综合等绝对优势而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影视明星是他们追逐崇拜的偶像,好莱坞大片和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则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话题,影视作品中所体现的人生观念和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因此,大学影视教育必须要实现去伪存真的目标,让青年大学生在媒介化社会中找到方向,不至于迷失自我,成为影视媒介的主人而非奴隶。因此,媒介社会化背景下的大学影视教育应涵盖以下内容。

 

  ()媒介素养教宵

 

  大众传媒是培养现代公民的一个主渠道。在公民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大众传媒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视作为正在兴起并深刻影响了现阶段人们生活方式的传播载体,在公民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但不得不正视的一个事实是:影视媒介的符号系统并不是一个不规则的、随意的存在,相反其是利用蒙太奇叙事手法、利用影音的完美搭配等形式精心组织和构建的,眼见不_定为实,其虚拟性更强。

 

  因此,媒介社会化背景下,大学影视教育要着重对作为传播媒介的电影、电视的本质进行揭示,让大学生认识作为一种传播媒介,电影电视是什么、有什么特点、生产流程是怎样的、谁在控制着影视节目的生产……其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要让大学生学会批判地审视影视所传播的内容:为什么会以这样的方式传播?这样的传播方式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正视媒介化社会带来的新挑战,正视影视传播的高仿真性,从而调整行为方式与影视媒介消费方式,这是大学影视教育的出发点,其目标指向让大学生具备批判接收信息的能力,看清影视传播的本质而不是深陷其间无法自拔,并能利用影视媒体参与社会,实现发展自我。

 

  ()艺术棄质教育

 

  影视作品既然是一个经过精心组织和构建的符号系统,其必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艺术闪光点,影视音乐、声画组合、剪辑艺术、叙事手法……每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必然有其突出之处。发现美、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与水平,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作为艺术素质教育工具平台的大学影视教育中,影视作为一门视听综合艺术,大大增强了受众的接受兴趣,使得其在艺术素质教育过程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目前,我国非专业影视艺术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艺术素养教育的普及。我国对艺术素养教育的普及的研究没有上升到较高的理论层面,相关的研究工作还需引起更多影视教育者的关注。因此,在艺术素养教育框架下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要传授影视知识、理论,普及影视知识,传播影视文化;另一方面,也要拓宽学生观影类型,突出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大学生的鉴赏水平和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电影思维能力。

 

  ()思想道徳教育

 

  这一教育的目的是让影视作品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载体。早在上个世纪末,电影、电视节目就以锐不可当之势闯入了人们的生活,在影视艺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影视节目更是以多方面优势占据了人们大量的休闲时间。不可否认,任何一种艺术形态在它的发生、发展阶段会呈现出a两个方面,它们同时出现在人们视线中并对人们的思想及意识形态产生强大的影响,影视艺术也不例外。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方面,利用大学影视教育课程,要加大主旋律影视作品进校园的力度;另一方面,要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逐步渗透,使大学生扮演好影视文化的接受者与传播者的双重角色。

 

  三途径探讨

 

  加强大学影视教育,提高大学影视教育的成效,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第一课堂,而应该通过与二、三课堂的联动,形成互联互补的生动格局。

 

  ()第一课堂: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及与审美教育

 

  美国把高校影视素质教育分为四个方面:(1)透视美国影视工业结构(包括从社会影响、影视法规到节目创意、影视经营);(2)挥索信息与社会控制的关系(包括影视节目对社会、个人的冲击);(3)分析影视节目中所体现出的社会行为、价值观念;(4)了解影视节目劝服的本质、广告结构等。这些经验和做法都可以为我国大学影视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因此,除了通过开设多类型的全校性选修课、通识课,教授影视知识、理论、技能外,高校还应增加影视与大众文化、大众传媒与影视等课程,让大学生接受美的教育与熏陶、提升鉴赏水平与能力,学会宏观审视、文化审视,学会批判性思考,建立更完善的知识体系与能力结构。

 

  在影视课程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教法探索,建构u以受众为中心的课程理念,尤其是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除了教师讲述与传授关于媒介素养、艺术鉴赏等基本知识与技巧外,应采取参与式、体验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与探讨,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深层互动,逐步发现与揭示真理。

 

  ()第二*堂:文化活动中的素养提升与能力拓届

 

  在第一课堂的系统教学之外,大学影视教育还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这一第二课堂拓展深化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例如,可以借鉴大学生电影节这一模式进行深化拓展,大学生电影节应坚持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评,在选片、电影节整体宣传策划、系列活动组织等方面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能动性;也可以通过优秀电影展播、影评征文比赛、电影讲座(沙龙)、电影知识竞赛等形式,传播电影文化、普及电影知识、提升大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生活;还可以通过DV创作大赛等形式,让大学生体验影视创作的过程,了解影视生产流程,使之对影视生产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有更为理性的认识与思考^

 

  ()第三课堂:传播实践中的技能实践与自我提升

 

  大学生既是影视文化的接受者,又是影视文化的传播者。作为传播者,除了校园内、同伴间的口头传播外,更应该利用社会实践这一平台,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到青少年群体间,充分利用所学,传播影视知识。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有助于大学生更系统地梳理所学知识,更充分地运用所学的技能,在社会实践这一大舞台上实现技能实践和自我提升。

 

  综上所述,在社会日益媒介化的大背景下,在影视作品以互联网等为平台进行更为广泛传播的新形势下,大学影视教育要突破专业教育的框架,突破单一接受主体的局限,多角度、多层次利用影视媒介,使其更好地发挥出媒介素养教育功能、艺术素质教育功能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让更多大学生受益,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服务。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