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艺术教育论文

云南文山州壮族舞蹈棒棒灯进课堂刍议

2015-08-04 08: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将优秀的乡土风俗舞蹈引入课堂,不仅适应了当今传承、弘扬中国民族文化,提倡深化本土特色文化的号召,而且把本土特色舞蹈纳入学校艺术教育范畴,使地域特色资源教育化,融合学校文化资源和本土舞蹈元素,开发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校园舞蹈教材,使地域特色舞蹈文化进入校园相互补充,既能推动学校的特色办学,又能激发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民族文化的意识,进一步保护、传承和发展本土文化的资源。

关键词:棒棒灯;社会特性;功能价值;保护传承
  流传于文山州砚山县者腊乡、批洒、羊格等地的壮族舞蹈棒棒灯是滇东南壮族民间最具典型性的一种舞蹈表演形式,又称“龙眉登”通过资料查询和访问调查该舞蹈在滇东南地区只流传于文山州砚山县者腊乡、批洒、羊格等几个自然村里,极具保护和研究价值,如何将这一本土特色舞蹈艺术的传统文化底蕴、 表现形态传承下来,又能将这一本土舞蹈文化渗透在课堂中,使本土舞蹈课堂教学作为传承民间文化的一股旺盛的生命力, 是我们文山州舞蹈工作者一直追求的目标,棒棒灯无论是从社会特性,还是功能价值、表演形态,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走进课堂,本文也将就此做一浅述。
(一) 棒棒灯的社会特性
棒棒灯是文山州壮族祖先崇拜的集中体现,当地“棒棒灯”虽无严格的师承关系,举行活动时却有一套完整的仪式及表演体系,是一种集宗教祭祀、舞蹈、体育、娱乐为一体的艺术展现。反映了当地壮族先民的祭祀习俗和传统舞蹈的形式,它的内容涉及到当地壮族历史、生产、习俗、宗教、道德、伦理、民情等各方面,它是当地壮族人民劳动与生活的缩影和文化积淀,表演时完全是以壮族背景文化为依托,将壮族人民在田野乡间的娱神娱己的行为在舞蹈中上表现出来,便于以一种文化知识进入课堂。
  (二)棒棒灯的表演形态
  棒棒灯表演对活动场地的质地,面积大小,都没有严格要求 ,只要地面较为平整即可,整套舞蹈主要包括“牛头舞”“棒棒舞”和“手巾舞”,其中也穿插一些如“绣球舞”“貂鼠舞”的角色舞蹈。“牛头舞”其动作以抖、踢、跳、转为主,夹杂一些扑跌、跳跃、朝拜等技巧,舞姿勇猛而雄伟。棒棒舞是主要舞蹈,有其规范的套路和队形,以木棍的碰击声作为节奏,其动作舒展大方,具有活力。 “手巾舞”,舞时微摆双跨,双手持巾,作“∞”字舞动于胸前,胯旁或头顶,动作幅度不大但舞风生动柔和,一场好的棒棒灯的表演完能够完美表现壮家人民的历史风韵,再现壮家人的生产、生活的各种场面。
(三)棒棒灯的价值功能
  1、棒棒灯的健身功能。棒棒灯表演时每人持两根一尺五寸长的花椒木棒,于胸前和头顶作云手“8”字反复转动敲击,或晃击,发出,“啪——啪——啪”的碰击声,随着清脆而又明亮的木棍碰击声,同时扭动腰肢让跨步左右摆动,伴随脚上的跳步、跃步、转身、弓步、蹲裆步等步伐形成规定的舞姿和队形。在舞蹈时要求膝关节尽量松弛,既柔和又富有弹性,与健身操的技术动作有着很多共同之处,是舞蹈动作和健身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典型的“有氧运动”,运动强度适中,利以走进课堂锻炼学生体魄。
  2、棒棒灯的德育功能。壮族舞蹈棒棒灯是滇东南壮族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祭祀性的原生态风俗舞蹈,文山壮族深受道教文化影响,坚信水有源,树有根,人有祖,相信万物有灵,当地壮族的历史历程,英雄事迹、生产劳动等,不仅激活了壮族后人的民族情怀,还引导和强化壮族后人的道德责任和秩序意识,它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和思想信念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教育。
  3、棒棒灯的美育功能。棒棒灯属于集体舞蹈的范畴,动作简单,节奏清晰明快,易于掌握是一种普及性的生活集体舞蹈的形式,它在愉悦人们身心,提高人们的审美,掌握礼仪,增进友谊和团结群体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闻一多先生说:“舞蹈是人情感最本质、最单纯的、最激烈的、最直接的表达”。当代教育中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早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提高智商仅仅是教育的一个目标,棒棒灯的表演就在于集体的配合,给每位参与的学生营造一个心理相融,良好合作的气氛,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及审美能力。
  (四)棒棒灯的教育现状
  目前文山州学校里的舞蹈教育课程里主要是藏、维、蒙等几种中华民族的传统舞种,对于壮族舞蹈的学习在教学中是很少涉及的,偶有接触也是通过剧目排练或者是当地的文艺演出,更别说是系统学习壮族舞蹈棒棒灯了,文山是壮族聚居的地方有着丰富的壮族舞蹈资源,可是却一样缺少壮族舞蹈教材,究其原因:
  一是在教学观念上,地方课程建设的保护性还不够,对挖掘地方民族文化资源重视不够。
  二是大多数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云南的民族地域性舞蹈接触甚少,更缺少研究。
  三是可利用的资源资料少,更缺乏系统、实用的教材。
 (五)棒棒灯教育的几点建议
 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建设的加速,文山州大量的壮族民间文化,面临着被现化的历史洪流所淹没的危险,这些文化都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只有传承发展才能使它继续世代相承,学校具有传播文化的责任和传授知识的道义,肩负重要的历史使命,我们应结合自身特点和所长充分发挥学校的文化教育功能,更好地为维护民族文化命脉和民族本土资源服务,积极投入到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中来。
  一、把本土文化遗产教育引入到学校教学体系中特别是本地高校中,合理设置相关课程,加强田野考察通过采风收集与整理素材。
  二、利用学校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创造出更多的优秀科研成果,不断完善充实本土民间舞蹈教材。
  三、强本土文化遗产传承工作的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素养和培训。
  四、借鉴经验,努力配合政府非遗引导工作,加强各校间的交流摆脱盲目自我摸索的困境。
  进入21世纪以来,众多的民间乡土舞蹈之所以倍受观众喜爱,这就说明了民间乡土舞蹈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深邃的艺术魅力,文山州壮族舞蹈棒棒灯如果能走进课堂,那么在进行艺术教育的同时,也将完成保护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云南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文山州砚山县资料卷.
  [2]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文集 西苑出版社 2003.
  [3]资华筠、刘青弋 舞蹈美育原理及教程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6 .
  [4]杨仲华、 温立伟 舞蹈艺术教育 人民出版社, 200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