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王安忆是当今文坛中别具一格的女性作家。她肯定平凡的大众,注重平凡人所有的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她塑造了许许多多、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本文就针对王安忆作品中以下三类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即:平凡卑微、重视家庭的女性形象;坚韧顽强的女性形象;超越传统道德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王安忆;作品;女性形象
王安忆是当今文坛中较为独特、突出的一位女性作家。她不但是一位高产作家,且作品风格多变、视野广阔,对读者的喜好不断的进行调整,这是其他女作家无法比拟的。王安忆的作品大多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寻找不平凡的感情和人生经历,注重生活的挖掘。她笔下的人物多是善良美好的,并被赋予了英雄性,使读者在她的作品中能深刻的体会到那份浓重的感情。王安忆在她的写作思想和内容上不被世俗所牵绊、面对男权社会敢于提出质疑,创造出了许许多多不同人物性格特点的小说女性形象。这些女性人物多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物,她们每天为了柴米生计而奔走,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是最不起眼的一群人。可在王安忆笔下的她们所表现出来的不只是女性该有的柔弱,同时还有坚韧与顽强,面对坎坷的命运、生活的艰难,她们与之相抗衡,赋予了她们强大的生命力。
一、平凡甚至卑微的、以家庭为重的女性形象
王安忆对普通大众的生活是极为肯定的。身为哈佛大学教授的王德威曾对王安忆做出这样的评价:“正是由这寻常百姓家中,王安忆重启了我们对海派的记忆。”[1]王安忆对平凡女性的生活遭遇是十分同情理解的,并且她将这种感受加注到作品当中,为我们塑造出一个个平凡的小人物。富萍是小说《富萍》的主人公,她是想要跻身城市生活的众多农村女孩中的一个典型。她为了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跻身城市、过上独立的生活,而不惜背叛出走。在《流逝》里,生活在动乱年代的欧阳端丽面对一家老小的惊慌失措,她毅然决然的接过了生活重担,为全家人能够平安生存而奔走,洗衣、做饭、工作等柴米生计这些人类生存的基础条件此时却成为了她每天不得不考虑的生活重点。在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束缚下,使得这些有思想、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大众女性不由自主地屈从于封建礼教,甘做其服从者[2]。王安忆将她笔下的这些女性从原来自在欢乐、衣食无愁的生活,推向了无奈的生活现实,使她们经历了为生存而不得不拼搏的生活,对于这样的生活转变,她们不但能够坦然的面对,而且决然的肩负起家庭重担,此时在她们心里这个家庭和这个家庭中的每一人对她来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她将自己视为他们的保护伞,从内心感到幸福与骄傲。
王安忆笔下的这些女人,又是以家庭为中心、以丈夫为生命的平凡女性。她们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将自己定位于好妻子、好女人。但是在现实中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也会存在着风浪,同样王安忆也将这样的一面呈现在读者面前。《富萍》中在女性被赋予商业价值的社会环境下,使像富萍这样应以家庭为重的女性而背叛出走,最终在到处充满诱惑的城市中,她得不得不沦为城市中无落脚之地的流浪者。在《逐鹿中街》中,陈传青是一位中学老师,在她眼里他将她的丈夫和家庭当做她生命的全部,容不得任何外界人事来侵害。她天真的认为通过自己的悉心经营,这一切都将是永远美好的,但当她忽觉丈夫的变化时,她通过不断的试探、跟踪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与她的丈夫进行了一次次的较量。
王安忆塑造的这一类女性人物,充分的表达出了一个观点:这些女性都将男人作为自己人生的寄托,没有思想、迷失了自我,体现了女性自信的匮乏。在作品中,王安忆将女人们的这种试图以家庭为保护伞、保护自己不被灌输现代思想的想法轻而易举的毁灭了,这也是对那些仍然固守封建保守思想而不肯接受现代文明的女性的晨钟暮鼓。她认为受封建思想禁锢的现代女性,应该打破束缚、冲出封建壁垒、勇于接受现代文明的洗礼。
二、平凡但坚韧、富有顽强生命力的女性形象
王安忆所塑造的女性是平凡、朴实的,但是她们却不是平庸、无华的,她们各有特色、富有女性内涵,读者在读时可能会感觉平淡无奇,但是细细品味却会发人深省,就如同她所说的流泪并不一定是一个人软弱的变现那样具有深意。莎翁曾以“弱者”来感叹女性,这也是现实生活中部分女人的真实写照[3]。作为女性作家的王安忆也有同样的感悟,又由于她所具有的丰厚的人生经历,造就了她在针对女性进行生活和命运的启示时,其发挥出的力量令人心震撼。因此,以“用温柔来抗拒政治”来形容王安忆笔下的女人们是十分适用的[4]。在王安忆的作品中的女主人公表面看起来是柔弱、经不起风雨的,但是她们同时也是坚强、不软弱的。她们能够在明确目标的平凡生活中,完美的利用自身细微且敏锐的直觉,依靠理性的思维、本我的意识,尽自己最大努力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哪怕是前路坎坷、布满荆棘,就算是在碰壁后,她们依然会另辟途径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她们用自身把生活韧性与顽强的生命力演绎的淋漓精致。
《长恨歌》中生长在上海普通里巷家庭的王琦瑶,她从骨子里就具备了上海市民普遍具有的顽强与坚韧,在离开里巷步入到城市生活的过程中,她没有格格不入反而是表现出了泰然自若,而当繁华逝去之后,她又可以重新寻到属于她的那份感情和生活寄托,过着丰富多彩的日子,就好像一切的变化都不曾真实过、这才是她原有的生活一样,以此来展现一个简单、真实但却又富有深刻寓意的生命世界。不论是在小说《姊妹们》和《大刘庄》中,由父母掌握着婚姻幸福,给她们带来了或终生忍辱、或含怨而终婚后生活农村女孩;还是《流逝》中生活在动荡年代,不得不面对全家上下的生计问题的欧阳端丽;亦或是《妙妙》里遭受数次抛弃的妙妙,她们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与困境没有自怨自艾或是选择逃避,而是果敢的接受的困境、变承受为坚韧。从容的面对人生中的各种考验:美好时享受美好、发生变故时不颓废。将那种生存韧劲在悄然中流露出来,充分的展露着她们顽强的生命力。
《玻璃丝袜》与《桃之夭夭》两部作品则是王安忆对女性韧劲及生命力的完美展现。《玻璃丝袜》它的寓意在于:面对社会的变迁,最容易被击败的往往是男人,而柔弱的女性则能够凭借顽强的毅力奔走于艰难的生活中。这无疑是对女性生存韧力强有力的宣言。王安忆的《桃之夭夭》
则是对女性顽强生命力的探寻。王安忆小说中这一系列的小女性人物,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演绎了不平凡的人生故事,尽管她们过于平淡,甚者有些琐碎,但是她们有本我的生命意识、有坚忍不拔的生存意志、有最实在的人生经历。在面对社会变迁时,她们选择掩埋了自己柔弱的一面,为了保障自己和家庭的生存,以从容不迫、淡定的生活态度,依靠其韧性以及顽强生命力为生计而奔走。
三、面对传统的道德伦理敢于超越的女性形象
王安忆在谈及作品中有关性的问题时表示:“如果写人不写性,是不能全面表现人的,也不能写到人的核心,如果你是一个严肃有深度的作家,性这个问题是无法逃避的。”[5]她针对那些不顾一切的追求物质和身体欲望的女性,很多人都会站在伦理和道德的层面上对其进行批判与评论,而王安忆并没有这样做,相反的她却对这类女性的特质加以突出[6]。这类女性冲出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她们前卫的、超越常人的对家庭及婚姻的思想观念,使她们生存于传统的道德底线外。她们对待爱情及生活,没有过多的考虑过社会意义,只是单纯的为得到性爱满足、或是将其视为交易以此为途径而获得更高、更好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只为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在小说《长恨歌》中,王琦瑶作为一个普通的弄堂女孩,在她的利益心驱使和对物质生活的向往,而甘愿堕落的跟随李主任,更在不考虑婚姻因素时同他人发生了两性关系,本着享受生活的态度度过了人生。《米尼》里那个胆大泼辣的米尼,在对金钱和情欲的沉迷中,而走上了盗窃和出卖肉体的不归路;《妙妙》中生活在小镇的妙妙,她在传统与现代两种生活观念间选择了后者,争做潮流先锋,不但同她的初中同学过同居生活,还与已有家庭的男人纠缠不清。王安忆在她的作品《我爱比尔》中塑造了阿三这个人物,她是美术系的一名学生,思想前卫、见解独到、才华出众,她会有一个很好的前途,可她对比尔产生的爱情却成为了她人生悲剧的开始。王安忆运用她特有的写作思路,讲述了自爱上比尔后,阿三的感情经历、思想转变、以及在之后生活中因无法维持生计而堕落为妓女的悲惨人生。在写作中,王安忆将导致阿三悲惨结局的根源归咎为阿三所具有的与传统道德伦理不符的思想观念,并没有像常人一般以传统道德视角来评定阿三,反而对其还是具有怜悯与同情之心。在作品中,王安忆用同情、宽恕、乃至一定程度上的认同态度来描述这些女性,并通过其作品暗示,倘若发生在这些女性身上的经历同样在男人身上发生,社会中将不会产生什么反应,甚至会被认可,这也是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男女地位带给处于性别弱势的女性的伤害。必须强调的是,王安忆作品的内涵不仅在于提示女性对男权社会的反抗,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对人类命运的挖掘,她以其特有的女性经验为视角,深入人性,针对人类本性和现代问题提出发人深省的质疑。
细数王安忆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她们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淡之人,在她们柔弱的女性本性中,又具有了勇于面对社会变迁、冲出封建束缚的一面。她们的生活是平凡无奇、甚至是琐碎的,在突遇变故时,她们依靠自身的坚韧和顽强力量将其逐一化解。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下,人们的利益之心日渐严重,而精神文明却即将消失殆尽。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王安忆通过对平凡小人物的关注获得了人们的认可,与此同时她更深层次的挖掘人类美好的本性、提倡精神的弘扬与扩大。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王安忆笔下的女性人物们,那就是:这些平凡甚至卑微的女性们,依靠她们生存韧性、以及顽强的生命力在同命运做抗争,以保障自己完善的生与存。
参考文献:
[1]王德威.海派作家,又见传人[J].读书,1996,(6).
[2]徐德明.历史与个人的众生话语[J].文学评论,2001,(1).
[3]西慧玲.《西方女性主义与中国女作家批评》,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4]南帆.城市的肖像[J].文学评论,1999,(1).
[5]王安忆.王安忆说[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
[6]吴义勤主编:《王安忆研究资料》,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