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艺术教育论文

浅析《1984》中的女性形象

2015-09-28 08:3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1984》这部作品主要是围绕男主人公的经历和心理变化来写的,但是作品中女性人物的描写也是很重要的,通过对她们的描写,不仅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书中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生活条件,精神状态等,同时也能通过男主人公对于她们的不同态度,看出主人公内心真正追寻的目标,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关键词:1984;女性;自由;压迫
  《1984》是乔治·奥威尔的传世之作,小说描写了在极权统治下的,虚构的大洋国社会处处弥漫着恐怖的气氛,人与人之间相互猜忌,相互背叛,连最基本的以亲情为纽带维持着的家庭关系都是破碎不堪的。总的来说,书中涉及的人物并不多,其中有名字的女性角色只有三个,女主人公裘莉亚,男主人公分居的妻子凯瑟琳,以及男主人公的邻居派逊斯太太。没有提到名字的有以凯瑟琳为代表的广大女党员,和无产阶级的代表整日在院子里洗衣的臃肿女人。
  
  一、小说中的环境对于女性的压迫
  在《1984》中的世界,生活在其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受到压迫和折磨的,这种压迫来自于方方面面,包括物质的贫乏,思想的束缚,行为的限制等等,但是在性的束缚上,对女性提出了比男性更高的要求。
  从裘莉亚、凯瑟琳和派逊斯太太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党内女性的生活状况是很糟糕的。主要表现在对性的限制以及长期受到扭曲的性爱观。没有结婚的女性,都像裘莉亚一样,住在三十人一间的集体宿舍,没有个人的时间和空间,也没有机会与异性相处,腰上还挂着红色的带子显示自己的纯洁和反性。由于结婚的对象也是由党审批过的,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结婚之后的结果通过凯瑟琳和派逊斯太太体现出来。
  凯瑟琳是一个"思想好"的女人,她对党的一切口号和宣传都深信不疑,婚后一直没有孩子,一年多之后就分居了。从主人公温斯顿的回忆中不难看出,他们的婚姻生活是毫无欢乐和幸福可言的。派逊斯太太结婚之后生了两个孩子,却丝毫没有享受到家庭生活的乐趣。她的大儿子才九岁,就热衷于监视和抓捕"思想犯"的游戏,党教育孩子们监视身边的人和事物,有异常举动就报告,可以获得表扬。这样的孩子让父母提心吊胆,生怕自己无心的一句话就被孩子揭发,变成思想犯。这样的家庭里,没有亲情,充满了猜忌和背叛。
  书中所有的无产阶级者都没有名字,这也体现了书中世界对于无产阶级者的态度,他们不是人,只是生产和生育的工具,党需要他们的劳动来维持社会生产,却根本不关心他们的想法。他们的精神生活是相对自由的。他们可以离婚,甚至可以信教,而且没有电幕的监视。书中描写了两个无产阶级女性,一个是上了年纪的妓女,一个是整日洗衣服唱歌的臃肿女人。由于无产阶级的物质生活更为艰苦,所以很多女人只能选择卖淫,而结了婚的女人也因为生活的负担而不停地劳作,早衰,最后早逝。
  
二、裘莉亚的反叛与抗争
  裘莉亚是小说的女主人公,作为一名外围党员,她从小就接受了党的各种教育,但是与凯瑟琳不同,她并没有变成一个对党言听计从的"人体录音带"。她对于种种的束缚表示厌烦,但同时她也坚信党的统治是无法推翻的。她是一个外表顺从而内心反叛的人物,这是她最明显的特点,她在人前努力地表现自己正统和纯洁,她通过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种活动来伪装自己内心的反叛,让自己相对更安全。"她甚至还被送到小说司里的色情文学处工作,这是某人名声可靠的毫无质疑的标志。"但是私底下确是一个追求性自由和舒适生活的人。她认为"聪明人该做的事情就是打破规则而不危及你的生命",所以她跟很多党员发生性关系,在黑市里面买纯正的咖啡和糖,到无产阶级那里买化妆品,在没有话筒和电幕监视的地方大骂党,偷偷地与温斯顿约会等等。
  裘莉亚确实具有一定的反叛精神,可是这种反叛精神很浅薄,与其说是反叛,更多的像是回避。她打破规则仅仅是想生活得更加舒适,而并不是从根本上去反抗这种统治。她并不去考虑与她无关的事情,党是不是在说谎,现在的社会制度是否人道,这些她都不关心。但是不关心并不代表她想不明白。其实裘莉亚是很聪明的,对于党禁欲的意图她看得很清楚,还能轻易的看出温斯顿的反叛,并妥善地安排秘密约会的地点和行走路线。
  裘莉亚是一个缺乏自我意识的人,她的一切行为和思想都仅仅只停留在本我阶段,也就是本能欲望的满足。不管是追求性的自由,还是物质的享受,都是出于本能的欲望,遵循快乐原则。同样是反叛,她与温斯顿有着本质上的差别,温斯顿反叛的过程就是自我觉醒的过程,他有目标,有信念,但是裘莉亚却没有,她加入兄弟会,只是希望能跟温斯顿在一起,所以她被抓之后很轻易地就妥协招供了。
  裘莉亚说道与她发生性关系的党员至少也有几十个,由此可以看出,裘莉亚并不是特例,像她这样生活的人不少。裘莉亚的遭遇完全可以作为他们的典型,渴望自由和舒适的生活,却不积极地寻求变革,只是被动地等着党的审判。以裘莉亚和凯瑟琳为代表的广大党员的精神状态,巩固了党的统治,也决定了温斯顿的悲剧。
  
三、温斯顿对于书中女性的态度
  温斯顿对于凯瑟琳的感情,从始至终都是厌恶的,温斯顿对她的评价是"头脑最愚蠢、庸俗、空虚的人",还给她起了个外号叫人体"录音带"。书中对凯瑟琳的描写,突出外围党员所受到的精神毒害和温斯顿生活的不幸福,同时也是对于党的极权统治的有力控诉,一个年轻的生命,如此轻易的就被改造成了死尸一般的傀儡。从凯瑟琳的身上,可以看出整个党员群体的空虚,温斯顿对她的厌恶,也就是对整个党的极权统治的厌恶。
  在温斯顿租的那间屋子窗户下,总有一个无产阶级女人天天都在洗衣服,书中只描写了她的体型,没有长相,也没有名字。她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她的歌声,书中出现了两段歌词:"这只不过是没有希望的痴想/消失起来像春天一样快/可是一句话,一个颜色/却叫我胡思乱想,失魂落魄!""他们说时间能治愈一切创伤/他们说你总能把它忘得精光/但是这些年来的笑容和泪痕/却仍使我想刀割一样!"这两段歌词就是温斯顿与裘莉亚追求自由恋爱的真实写照,读者也能从中读出隐含的意义。温斯顿觉得洗衣女人很美,因为她虽然生儿育女,每日辛劳,过的却是自己的生活,她们可以自由的结婚离婚,在劳作的时候自由地唱歌,而这些对于温斯顿这样的党员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 梦想。从温斯顿对洗衣女人的羡慕,可以看出,他想要追求的是像无产阶级一样的自由的生活和健全的家庭。
  而温斯顿对于裘莉亚的感情却发生着变化。一开始只是一种对党的反叛,通过他们两人的性关系来反对党的禁欲主义,书中写道:"他们的拥抱时一场战斗,高潮就是一次胜利。这是对党的打击,这是一件政治行为。"后来变成了情爱,一种深厚的柔情。他们意识到危险的存在,并许下了不互相背叛爱情的诺言。造成这种转变的原因在于温斯顿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自由交往的渴望。从最后温斯顿在"101号房"对裘莉亚的背叛可以看出,裘莉亚对于温斯顿来说,不仅仅是他的情人,已经上升到了一种信仰,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信任,人与人之间的自由交往和爱慕权利的信仰。这是温斯顿最后才放弃的东西,在身体和心灵都受到百般折磨之后才不得不放弃的东西。可以说,温斯顿一直坚守的并不是裘莉亚这个人,爱的也并不单单是这个人,而是在极端恐怖的统治下,所追寻的自由。
  
四、结论
  通过对裘莉亚和凯瑟琳的描述,显示出了在党的极权统治下,广大外围党员的愚昧和懦弱,要么就是盲目地轻信统治者的话语,要么就是偷偷地在夹缝中寻求更好的生活,寄希望于幸运地不被发现。她们的生活烘托出了极权统治的强大,同时也注定了书中的社会悲剧。此外,通过温斯顿对于不同女性的态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温斯顿一直在追求的东西,生活和思想上的自由,人与人之间亲密而又互相信任的关系。书中的女性人物丰富了作品本身,使其情节更加复杂,描写也更加生动,同时更深刻的揭示了极权主义对于个人和人性的迫害,使作品更加有感染力。
  
  
参考文献:
  
  [1]乔治·奥威尔.1984[M] 董乐山译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2]董英.《1984》中的女性形象探析[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3(6)
  [3]牟学范.反面乌托邦三部曲中的性与爱[J],外国文学.2007 (5)
  [4]杰弗里·迈耶斯.奥威尔传[M].孙仲旭译.上海:东方出版社. 2003.
  [5]刘清明.《<1984>的主题研究:压制与抗争》[D].黑龙江大学. 201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